赏剪纸 悟深情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朴实而动人的文章。教学结束,文章中浓浓的亲情却依然留在心间,让人有一种缠绵、悠远、依恋而倍感亲切的情感。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姥姥,都得到过姥姥关爱的缘故吧!
  教学伊始,我向学生介绍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并在古典民乐的伴奏声中,让同学欣赏我课前准备的剪纸作品。学生很快被美丽的剪纸图案所吸引,我就势导入课文。抓住文中描写姥姥剪纸图案的句子让学生勾画、朗读和感悟,重点引导体会“喜鹊登枝”和“老牛小兔”两种剪纸图案的精美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譬如,“喜鹊登枝”有“喜上眉、抬头见喜、喜庆和美”等含义。“老牛小兔”的含义文中作了交代,学生都能够了解。)学生不难从“顽皮的小兔、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啃食青草的老牛”等词语中想象和体会到“老牛小兔”的生动和谐之美。这种和谐是因为姥姥是属牛的,而“我”是属兔的,姥姥的剪纸中饱含了祖孙俩人的深情。也正因为了解了姥姥剪纸中蕴含的情谊,因此,在课文结尾段中作者写道“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让学生想象这幅剪纸图所蕴含的意思,并理解“开阔的草地”象征的含义。六年级学生的情感激流开始涌动,有的认为,这片开阔地象征着姥姥和我各自的生活天地,姥姥和我生活的天地不一样,但我们都能在各自的天地里有所作为,我们都能在各自的天地里相互牵挂;有的则认为,“那片开阔的草地”实际上含着姥姥对“我”的美好祝福,她希望“我”在广阔的天地里,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但无论我未来如何,姥姥永远牵挂着我,祝福着我……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在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教学中,在品读课文,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姥姥的句子进行体会,如:“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句中用“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姥姥的手巧。接下来,为了介绍姥姥到底有多巧,作者通过写“我”把姥姥的眼睛蒙住,让她摸着剪“喜鹊登枝”的图案,不大一会儿工夫,姥姥就剪出一幅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的图案。紧接着,作者又写道“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案……”作者在这段的描写中,就像影片中的特写镜头,使我们对姥姥的了解,从大概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模糊到清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姥姥的手巧。姥姥不仅手巧,心地还特别善良。屯里人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难怪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她的劳作。姥姥深入人心的不仅是她的手艺,更重要的是她的为人和品行。经过品读、欣赏,姥姥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越来越高大,大家对姥姥油然而生一种敬慕之情,她是那样崇高,那样朴实,她在家里什么活都干,还要变着法用各种生动的剪纸拴住我,任我怎么取闹都不生气……活脱脱一个我们大家都喜欢的慈祥的姥姥!姥姥的崇高与大气,折射出生活中许多人的自私和小气,读后让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过滤和净化。姥姥身上具有的勤劳、朴实、心灵手巧和以人为善的品质,正是中国老百姓所具有的品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所缺乏的品质。所以,认识姥姥、了解姥姥、解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让孩子们心灵净化的过程。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马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开国大典》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叙述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表达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按照时序叙述事件,条理清楚。课文先写典礼之前会场布置情况;接着写典礼主体部分,即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按动电钮升起国旗、宣读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安排了“献出我们的爱”专题,教科书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生活中爱的故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这种感情、体验这种感情,知道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语文园地八”中“口语交际”要求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习作”则完全放开,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建议注意资源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学。  一、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
期刊
习作分层指导,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不同作文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目标分层,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分层、评价分层,再辅以开展各种展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习作自信。  一、自我目标分层  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习作,一般只关注中等水平的学生。这样,习作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乏味,因为老师所要求的,他们早就已经学会;写作能力弱的学生又感到吃力,老师所
期刊
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论及考试,谈“虎”色变。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小数数学考试命题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做了些改革尝试,逐步形成“五性”,即:凸现人文性,渗透教育性,强调现实性,追求创新性,注意衔接性。  一、情感互动,凸现人文性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
期刊
我有幸聆听骨干教师马琳老师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置身课堂中,有如沐浴春风,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马老师引导学生朗读的精彩片段,让我记忆尤为深刻。  【实录】  (正在学习“潮水汹涌而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请一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读得干巴巴的,没什么感觉)  师:你是第一个读,基本能正确地读下来,很勇敢。奖励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该生读得很好)  师:你想听
期刊
踏着铃声,我一如往常地带着微笑走进教室。这节课,我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们的生命》这篇课文。课堂上,我既结合文本,准确把握知识点,又尊重孩子的独特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学习和生活的点滴细节发现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使他们懂得珍爱生命,品味精彩。  孩子们一个个神采飞扬、津津乐道。岩温说:“我看见小姨怀孕了,挺着大肚子很辛苦,就明白了妈妈也很辛苦。”王玉婷说:“有一天放学下起了大雨,妈妈及时给我送伞过
期刊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意境优美,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我们在体味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
期刊
“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后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理解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  《义务教育数
期刊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富有生活哲理的童话故事,它以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对葡萄的不同态度展开故事:小狐狸吃不到葡萄,用“葡萄是酸的”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小猴子不听劝阻,吃到了甜葡萄。在他的带领下,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吃到了甜葡萄。为有效地展开教学,笔者发表如下浅见:  一、文本解读  1.主题思想。本文主题隐含于课题“酸的和甜的”之中:字面是味道
期刊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学习主体的过程,而是学习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并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