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的高端备课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摩擦力,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力,也是高考试题中最常考的知识内容。运用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规律,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思路,也是物理研究的常用方法。对静摩擦力进行高端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上有所启发,为学生在理解概念提供帮助。
  一、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物理1必修第三章第3节为摩擦力,是该章教学重点,也是该章教学难点。人教版教师用书把该节内容课时设置为3节,静摩擦力的课时应该为其中1节。教材首先给出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再用图1小孩推箱子图片,引导学生去体验,箱子没有推动,箱子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但箱子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得出静摩擦力的概念:由于这时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以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随后直接给出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接着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推力的大小保持相等。接着观察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拉力逐渐增大,木块一直保持静止,当拉力大于某个值时,木块开始运动,认真观察会发现拉力突然变小,从而得到最大静摩擦力Fmax的概念,进而得出静摩擦力的范围0﹤F≤Fmax。最后说一说,介绍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利用静摩擦力的实例,如图3。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如下四个问题:1. 初中人教版教材没有就“摩擦”“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个概念作出解释,而高中必修1课中直接给出这三个概念,造成学生出现认知困难。2. 研究一个力,应该知道这个力的三要素,但教材只分析了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并没有指出静摩擦力的作用点。3. 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时,没有指出使用的方法——平衡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4.说一说中,只列举了静摩擦力有利的一面,没有列举有弊的一面,缺乏辩证思维。
  二、高端备课
  由于教材存在上述问题,笔者从高端备课的视角,优化教学流程,突显科学方法,重视实验探究,关注知识应用,提倡动手制作,对“静摩擦力”进行符合物理教学规律、适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应高考试题特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构建,其教学流程如图4所示。
  高端备课的教学流程更加注重教学逻辑的严谨性,认知规律的梯度性,有助于学生理解静摩擦力的规律,提升学生应用静摩擦力的能力。根据教学流程图,实施以下教学环节。
  1. 用比较法理解摩擦的概念。教师首先用图片展示三种现象,如图5所示。第一张图片,物体B对物体A有压力,物体B相对于物体A有相对运动。第2张图片,物体B对物体A有压力,B相对于A无相对运动。第3张图片,物体B对物体A有压力,物体B相对于物体A无相对运动。第2张图片与第3张图片的物体B都处于静止状态,但是,若物体A的上表面光滑,则第2个图的物体B还是静止,而第3张图片的物体B就会沿物体A斜向下滑动。在物理学中,把第3张图片中的物体B的状态称为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状态。假设物体A的上表面光滑, 物体B沿物体A斜向下滑动的方向称为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把有相对运动和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状态统称为摩擦。通过这样的对比观察,学生弄清了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消除了头脑中对摩擦的狭义理解,为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理顺了思维通道,起到了分解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
  2. 体验法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要求全班学生轻推自己的课桌,虽然手对课桌有推力,但课桌保持静止,让学生感受静摩擦力的存在。设置课堂“随手实验”,学生容易参与,体验真切,使课堂充满活力,让物理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学生有了自身的体验,再去分析静摩擦力,感受就会更深刻,理解就会更容易,符合认知规律。
  3. 观察法找到静摩擦力的作用点。静摩擦力为接触力,没有接触就没有静摩擦力。通过体验手推课桌,理解静摩擦力的作用点产生在课桌和地面的接触部分。作用点虽然容易理解,但教材没有指出作用点的位置,导致静摩擦力知识体系缺乏完整性。任何一个力都有三要素,包括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没有主次之分,研究力时都应该说清楚,切不可因为简单而不提及。
  4. 平衡法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课桌在水平面上受到手的推力和地面对课桌的静摩擦力而保持静止,在水平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规律,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可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即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平衡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指出使用的方法,便于学生运用。
  5.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存在最大静摩擦力,只有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开始滑动,开始运动瞬间,拉力会突然减小,即有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利用控制变量法,在图2的木块上加砝码,即只增大压力,而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会发现最大静摩擦力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实验探究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物理过程中,必须养成的核心素养。
  6. 辩证思维:静摩擦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在生产和生活中,静摩擦力有时对人们有帮助,有时对人们有危害。教师在列举实例时,既要举出利用静摩擦力的实例,也要举出防止静摩擦力危害的实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7. 动手制作:提供一根筷子,一个纸杯、一杯大米,要求学生用筷子把纸杯提起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静摩擦力知识加以解释:筷子对与其接触的米粒有向上的静摩擦力,所以接触筷子的米粒没有滑下去;没有与筷子接触的米粒与米粒之间也有静摩擦力,所以整杯大米没有滑下去;与纸杯接触的大米对纸杯有向上的静摩擦力,所以纸杯没有滑下去,这样就实现了筷子提杯。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对静摩擦力的理解更深刻。
  三、备课反思
  1. 查阅初中教材,关注知识衔接。笔者查阅了人教版初中“摩擦力”一节,初中教材并没有给出 “相对运动趋势”的概念,而高中教材直接出现“相对运动趋势”,因此造成了学生认知困难,学生普遍反映静摩擦力方向难以判断。很多高中教师没有去查阅初中教材,被高中教材的“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这句话所误导,因而在高中阶段没有向学生分析相对运动趋势,因此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就变成了教学难点。
  2. 给出摩擦概念,消除矛盾认识。在高一学生头脑中,普遍认为“摩擦”就是有“相对运动”。现在高中突然出现“静摩擦力”,其中“摩擦”是指有相对运动,而其中的“静”是指没有相对运动,显然出现“逻辑矛盾”!因此,高端备课先通过对比得出“摩擦”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静摩擦力的方向。这样处理,符合物理教学逻辑,适应学生认知规律,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
  3. 实验探究规律,培养科学素养。创设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发现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既然发现了最大静摩擦力,就要更进一步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出最大静摩擦力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消除科学研究的神秘感,培养学生物理学的核心素养。
  4. 显化物理方法,培养物理思维。高端备课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辨相对运动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并总结出摩擦的概念,运用体验法让每一个学生去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运用观察法找到静摩擦力的作用点,运用平衡法研究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最大静摩擦力随压力的关系。教师只有指出使用的方法,才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从而使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
  5. 强化课堂制作,培养动手能力。不少教师的课堂是物理公式的天下,缺乏课堂制作设计,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被弱化。教师在教完物理知识后,应该创设一些小制作,引导学生应用刚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学中有玩,玩中促学”。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8月8日,广东省新一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欢送活动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组织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州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局、佛山市教育局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和新一批“组团式”教育人才参加会议。  会议简要总结了广东省教育援藏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新一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提出要求。教育人才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关于援藏工作的战略部署,扎实做好教育援藏工作,加强团结协调,严明工作纪律,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是高校发展活力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标识。由是观之,青年教师的素质水平及其培养生态,不仅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现有发展程度,而且关系到一所高校的未来发展高度。这也是本刊首次以专题呈现的形式把目光聚焦到高校领域就选择“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主题的原因之所在。  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2017年3月底以来,本刊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7所
围绕江门教育现代化建设,记者与江门市教育局局长薛卫东就六大关键词进行了对话。  第一大关键词:教育均衡  记者:薛局长,我注意到一个数字:江门市全部公办义务阶段中小学100%为省标准化学校。从这个数字我们不难看出江门市对于教育均衡的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必然是基于教育的优质均衡,请您谈谈江门近年来在教育均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薛卫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各
记 者:我记得您在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任校长期间,曾经在《直抵心灵的教育》一书中这样概括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要务本心,直抵学生心灵。转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一职后,您又是如何思考的?  张锦庭:以“直抵学生心灵,倡导个性成长”为基石的“教育务本心”思想,是我几十年来自己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经验的思考与凝练,也是指导我今后办学实践的重要思想源泉。当然,由于办学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我们的教育理念也
从2000年开始,他开始辅导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他出版了《如何做小课题研究》《如何做课堂观察》等6本专著,开发国家省市精品课程2门,有关“如何做课堂观察”“如何做课堂微诊断”等系列成果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卓越校长班、“课堂观察与诊断”专项研修班、名师骨干班……近年来,他带领的小课题研究推广团队在全国各地开设小课题研究专题学术讲座近400场,接受小课题研究专项培训的教师超过4万人。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广东创新发展提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的总体要求,以及“深化改革开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并做出了“三个第一”的新论述,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
科教兴区迎春风,杏坛花开桃李红。  教育发展开新路,跬步千里向云峰。  ——题记  6月1日上午,白云悠悠,清风徐来,车不急不缓地驶进云城区,“城中有山,山中有水,绿树花香,山水相映”的城市景观尽在其中。云城地处粤西地区,与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珠三角地区相比,经济底子薄弱,发展阻力较大。然而,作为云浮市的中心城区,云城区又是云浮市首个广东省教育强区,并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首
“金,金色童年;福,幸福教育;园,成长乐园。”金福園小学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金”和“福”为主题文化元素,重点以“福”为核心文化元素梳理出了学校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幸福教育,把教育作为一件幸福的事业来做,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实施幸福教育,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师生拥有理解幸福的思维、追求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让孩子的小学时期成为他的金色童年,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6年底,全省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清远英德市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教育部2016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精神,总结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和经验,研究部署推进全省、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提升各地教育信息
7月6日,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场地启用仪式暨2019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启动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千灯湖创投小镇举行,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佛山市市长朱伟等为中心场地揭牌。  省教育厅副厅长那佳,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佛山市副市长谭萍,省教育厅、佛山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深圳大学等高校领导和专家,金融投资机构和孵化器企业代表,以及2019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