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应性单元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

来源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物质形态和文化传承的双重属性。在城市更新和建设过程中,既要实现历史街区物质形态和使用功能的改善,又要保护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不受破坏。基于适应性单元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历史街区适应性更新策略;梳理了里院空间和文化的起源及发展脉络,分析了青岛四方路里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里院更新的基本目标,设计了里院更新的适应性单元,提出了适应于青岛四方路里院现状的更新策略。
  关键词:历史街区,适应性单元,更新策略,里院,青岛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02-0035-40 收稿日期:2015-12-07
  在经历了大规模的“破城”运动后,历史街区——作为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城区碎片,成为城市中的特殊地段,在保护与改造、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历史建筑保留与居住环境恶化的矛盾中艰难发展着。如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同时又能改善历史街区的功能,充分保护利用其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1 历史街区的适应性更新
  历史街区是城市生活的集体人工制品,在物质形态的基础上,集形式、功能和意义于一体,与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等相关联。我国实行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保护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长期的“冻结式”的保护政策,使得保护与更新变成矛盾的对立面。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历史街区的建筑老化严重,功能在不断衰退,历史文化价值也将随之消失。20世纪90年代,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部分城市开始对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改造,改造模式以拆除重建和仿古街建设为主,如宁波鼓楼。2000年以后,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名片,开始利用商业手段包装历史街区,如上海新天地,短期效果显著,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效仿和复制。然而,这种将历史街区的居民全部迁出,改变建筑功能,使其由民居完全转变为旅游、餐饮、商业建筑的做法,造成了街区文化的加速流失。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适应性更新的方式,采用具有可调节的弹性体单元(适应性单元),对历史街区的“典型居住单元”进行更新整治,不以大规模迁移街区原住居民为手段,鼓励公众参与街区更新,改善街区功能,传承街区文化的更新策略,并以青岛四方路里院为例进行解析。
  2 里院的发展脉络及现状
  2.1 里院的起源与发展
  里院是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历史建筑中非常具有特色的街区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时期重要的居住形式。
  里院的建筑形式起源于1887年,受德国规划及商业政策的影响,青岛民族工商业迅猛发展,“里”的建筑形式出现。随着青岛建设高峰的到来,建设劳工大增,出于居住功能考虑,“院”的形式出现,居于“院”者,多为下层劳工、小工匠等。德占、日占时期,里院建筑多为1-3层,底层商业,上层居住。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里院开始现代化建设,出现4-6层多层建筑。20世纪90年代后,高层建筑入侵里院空间,破坏了传统街区空间环境。
  里院经历了起源、发展、停滞、衰败直至侵蚀等五个阶段。随着里院的发展,其居住人群、建筑形式和街区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如图1、表1所示)。
  2.2 四方路里院现状概况
  青岛四方路里院位于青岛市南区,是全国范围内形制较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同时也是青岛市仅存的形制规模较完整的历史街区。里院文化既具有西化风格特征,又是青岛民间文化的传承,是真正带有青岛地方本土特色的建筑文化。建筑布局和形式以西方联排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围合式院落为主,不同形制里院单元搭配组合成多样建筑空间。
  10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居住面积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乱搭乱建情况日益严重,居住环境不断恶化;同时,搭建导致公共活动空间狭小,公共设施缺失,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目前,里院存在建筑衰退、环境失衡、功能断裂、文化瓦解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筑衰退:里院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建筑质量较差,建筑老化较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化建筑入侵里院空间,传统机理、空间被破坏。
  (2)环境失衡:里院居住环境恶化,院内缺乏基础设施,垃圾随处堆放,卫生环境恶劣。搭建导致院落空间狭小,缺乏了绿色的生态空间。
  (3)功能断裂:里院居住人群多为老年人与进城务工人员及小商贩,功能以居住为主,兼具市井商业。与周边旅游、文化服务之间的功能断裂。
  (4)文化瓦解:三大改造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衰落;20世纪70年代“新移民”后,邻里氛围淡漠;现代化建设、新观念冲击导致里院历史印记褪色。
  3 里院适应性改造更新设计
  3.1 里院更新目标
  针对里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历史街区文化传承和建筑保护的基本要求,提出了里院更新的目标。
  (1)保护里院文化。保留里院历史记忆,保护里院见证青岛发展的历史价值,重塑里院文化。
  (2)改善居住环境。拆除内搭建建筑,重塑院落空间。改善居住单体的环境,植入服务设施。更新里院严重破败的建筑局部,植入公共功能,创造交往空间。重塑邻里关系。
  (3)融入现代功能。通过分析与里院相关群体的不同需求,以新功能、新活力单元替换里院破败的建筑局部,采取适应性改造的方式将现代功能融入传统空间,使其焕发活力、融合共生。
  3.2 适应性单元的设计
  里院的主要整治模式分为四种:①整体恢复原貌按照历史图纸进行保护复原;②整体修缮,局部改造外部立面修缮;内部局部墙体整改,增加配套服务设施;③立面整改,内部改建增加出入口;④拆除部分结构,增加内部院落空间及配套服务设施。   基于尽量减少对历史建设破坏的原则,主要针对里院破损的小单元进行介入式更新,实现功能置换。以10m×10m的适应性单元(功能CUBE)作为更新改造的基本单元,功能CUBE是可根据空间尺度以及居民、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的弹性空间单元。
  在设计插入体的里院形态时,为保证插入的新建筑与历史传统里院历史建筑相协调,因此将传统建筑的形态要素(屋顶、窗、墙体)进行提取,并将原有里院建筑的尺度模数化,从而在设计新建筑时能和历史建筑的尺度和风格相协调。
  每一种适应性单元(功能CUBE)所给的平面中的功能布置都是不固定的,由于四方路里院中相同形制的里院空间的尺度是不同的,不同里院居民对于功能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以下给出的是参考平面(如图2所示)。
  3.3 适应性更新策略
  3.3.1 典型居住单元整治
  插入点以“栋”为单位形成功能CUBE,每一层一个单位插入点,破损部分由多层单个插入点组合成一个功能CUBE。按照不同需求和功能,可分为文化活动CUBE、特色民宿CUBE、餐饮休闲CUBE、艺术工坊CUBE、居住CUBE等。
  以“文化活动CUBE”为例,文化活动可包括图书阅览、体育健身、科技创新、音乐室、舞蹈室、管理办公、交流中心等多种功能空间。因此,每一个插入点可以赋予一种功能,在一栋文化活动CUBE上,若有3层,便可以选择3种市民最需要的功能空间组合形成竖向空间上的一栋文化活动CUBE。而口、凹、L、长条型是在横向上组合成为某一功能CUBE,不同的CUBE再在竖向上组合。不同街区居民、市场对于功能空间的要求不同,因此组合方式是不固定的、自由灵活的,为功能的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是一种适应市场与需求的改造(如图3所示)。
  3.3.2 邻里交互内生网络
  完善居住单元环境、植入公共功能后,局部打破封闭的院落,通过门洞、道路、开放空间构成虚实联通的内生景观网络体系,作为街区居民、游客的休闲游览空间,重点院落均匀布置于街区内部。
  3.3.3 历史人文景观游线
  复兴街区内不同历史阶段遗存的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里院建筑,并将其作为游客、艺术家、居民游览的重要节点,形成串连的历史人文景观的游览路线,塑造里院的历史记忆,感受不同历史阶段老青岛里院生活的“烟火气”。
  3.3.4 交通控制引导
  四方路里院街区以中山路为主轴,向北京路、高密路、四方路呈树枝状辐射,形成步行街骨架,与博山路、芝罘路相交叉构成具有里院特色的风貌步行街道,街道上限制机动车行驶,对里院空间进行交通引导,为游客、居民等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3.3.5 功能与业态变迁
  在保留里院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增加文化活动、商业、博物展览、创意文化、曲艺、餐饮、旅游、住宿等功能,充分发挥历史街区的文化和游览价值,提升历史街区功能,以发挥利用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保护更新的动力和手段(如图4所示)。
  4 结语
  我国大量优秀的历史街区毁于不当的更新改造中,过于商业化的包装使得历史韵味不复存在。采用恰当的更新策略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以适应性单元为基础的更新策略,并以青岛市四方路里院为例,进行了详细解析。还有待接受更多案例的实践和检验,进而不断优化适应性单元的设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依 邓巍.历史街区建筑肌理的原型与类型研究.城市规划.2014.8
  2.蒋正良.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探讨.规划师.2015.7
  3.张劲农 周波.创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国房地产.2013.23
  4.韩勇 匡富春.青岛四方路里院街区景观环境的保护及更新策略.工业建筑.2012.2
  5.陈玮.现代城市空间构建的适应性理论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吴晶霞,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林青青,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建筑与古村落保护。
  王晓鸣,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建筑保护、旧城更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Abstract:Historic district is the carrier of urban memory and historic culture,and has the dual nature of physical form and cultural heritage.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 and construction,not only achieve historic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form and function,but also protect its cultural values,artistic values,historical values.Based on principle of adaptive unit,adaptive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 district was put forward;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Li House’s space and culture were reviewed,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Li House in Qingdao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basic objectives of Li House renewal,adaptive unit was designed,and renewal strategy for Li House in Qingdao was put forward.
  Keywords:Historic district,Adaptive unit,Renewal strategy,Li House,Qingdao
  李求军/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以天津市1999-2014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天津市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结果发现,天津市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关系较好,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综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
期刊
摘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衡格局是导致城市社会空间形态、结构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设施分布的差序化、教育资本化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对住房需求偏好差异共同影响形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演化格局。从社会阶层视角出发,分析阶层背景引致的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基础教育获得的差异,并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而系统剖析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形成的动力机制,并结合“社会-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透析其社会空间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
期刊
摘要:通过深入社区对居民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假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验证及影响程度判断。实证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不太强烈;年龄变量和居住年限变量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正相关,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负相关,性别因素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社区自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联系不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趋向明显。现行的宅基地法律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居住安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的分离,阻碍了城镇化的纵深发展。然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以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应当围绕放开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主体的限制、明确流转方式、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宅基地使用权流
期刊
摘要:调研发现,南京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商品房质量令人堪忧。商品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市场的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关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不得不引起高度关注。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依法重拳出击妨害商品房质量的不法行为,依法规制今日南京房地产市场,切实提高商品房质量,确保南京市民的生活水平,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关键词:南京房地产,商品
期刊
摘要:美国当前住房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低收入群体和保障性住房在社区遭遇“邻避效应”,很多地区限制用地规划与开发用途、拖延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基础设施配套费,开发商难以用获批的优惠在合适地段建设保障性住房,住房供应量减少导致房价、房租上涨,低收入群体在得到租金补贴的情况下仍然难以匹配到合适的住房,使得住房保障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以马萨诸塞州为代表的州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干预和激励政策。解剖
期刊
摘要:砂岩热储回灌技术是孔隙型热储可持续开发利用中的主要技术难题,也是影响孔隙型热储地热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一个瓶颈问题。而其中回灌井成井工艺是影响砂岩热储回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津开展新近系孔隙型砂岩热储回灌井成井工艺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滨海新区的馆陶组热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回灌井成井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为今后不同地区回灌井施工提供了借鉴。  
期刊
摘要:依据2005-2015年杭州市人口结构和商品住宅交易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杭州市人口因素对商品住宅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城乡结构、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总抚养比、总人口、家庭户均人口规模、性别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与住宅价格有着极强的相关性,并且对杭州市住宅需求影响排序由强及弱。其政策含义是:房开公司必须根据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调整住宅供给结构,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摘要:“就近入学”政策下,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性倒逼大众“以房择校”。利用天津市13个区3976个楼盘的69001套住宅数据,构建特征价格模型,考察教育资源对学区房价格的溢价效应。在控制住房特征、楼盘特征、社区特征和行政特征后,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教育资本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普遍现象,各类学校对住宅均存在溢价效应;第二,教育资本化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即优质教育资源的溢价十分明显,且重点中学
期刊
摘要: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北京市2001-2014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北京市2001-2014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提高,从各个子系统的评价结果来看,压力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一致,随时间呈现出递增趋势,而状态子系统的评价结果则出现了波动,从2001年到2014年,出现了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PSR,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