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诗词折射出的独特人格魅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轼作为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苏轼的生命可谓穷尽了生活的丰富性。苏轼丰富的人生来自于他对生活细腻的感观。他既是生活的体验者,又是旁观者与记叙者。感性与理性像两股火热岩浆,在他思维的缝隙中積蓄、融合,从艺术、生活的洞口喷发,造就了一位伟大的文人,一位融入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正的伟人。本文主要从苏轼的诗词入手,浅析苏轼在生活、思想、精神、情感、气度等方面的独特人格魅力。
  关键词:苏轼;诗词;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作为广为人知的豪放派诗词领军人物,苏轼的诗词可以说为宋朝文学开拓了新的领域。尽管以豪放壮美著称,他的诗词却几乎穷尽了各种风格,触及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可谓是宋代文学非凡成就的典范。苏轼诗词的多样性来源于苏轼对生活细腻的体验、热忱的情感,以及苦难赋予他的豁达淡然。苏轼之所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崇敬,不仅在于他的艺术成就,而且在于他的人格魅力。总体上讲,苏轼的人格可以概括为“外圆内方”。“方”是他对原则、立场的坚定,“圆”则是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豁达与从容。
  一、苏轼是体验生活的大师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白描之笔,把最真实的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仿佛目睹农村质朴的生活,耳闻土坯房中传出的织布声,碰触到枣花亲吻指尖的细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寻常不过的春景,却从笔尖间流淌到纸面,一字都添减不得,让人身临其境,不禁使人拍案叫绝。“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简朴的生活,诗人不但沉醉于其中,而且由感官上升到思考,从平淡的生活中提炼出一种闲适淡然的思想境界。苏轼是深入生活的。唯有深入生活,方能高于生活,以体验者之姿享受人生的每一个瞬间。
  二、苏轼是理性思想者的先驱
  以感性色彩闻名的华夏文明,若没有了理性思考的衬托,亦不能构成绵延千古的文明。苏轼则自觉担当了理性的思考者,为中华诗词增添了一笔不寻常的亮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超脱了传统文人的离别的哀怨悲伤,苏轼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把一己之痛上升为整个人类共同的情感,触动了更多人的心弦,用普世的博爱目光穿透千古,从而使《水调歌头》成为永恒的经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于以往诗人对山色的单纯描述,苏轼产生了攀登山峰角度不同风景不同的哲思,将无穷的意蕴延伸到诗句之外──何人不处在生活的山峰中?我想,是人的自觉性却让苏轼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从生活的苦海中脱出,认清了自我的定位,这方能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坚守本心。苏轼无疑也是高于生活的。唯有高于生活,才能指导生活,用人生的智慧引领人生的方向。
  三、苏轼是精神屹立不倒的王者
  如此热爱生活的苏轼,生活却用苦难折磨他、摧残他。苏轼并不是有着被人们标签化的豪放豁达的形象。他不是潇洒自在的神仙,也曾心灰意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说是人生尽头的自画像,但我们也能于自嘲中体会出多次的流放带给苏轼一生的挫败感。但苏轼的难得可贵在于他非但没有坠入人生的谷底,而是在一次次跌倒之后的爬起。“譬如朝露”的生活苦水淘洗着他的心灵,最终使他蜕化出一颗超脱淡然的心灵。苏轼的《定风波》,是他一生的写照,成为几乎所有逆境中人的一颗定心丸。“莫听穿林打葉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历尽人生大风大浪的苏轼,何妨“穿林打叶声”?对他来说,“斜风细雨不须归”!“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尽管只有“竹杖芒鞋”,苏轼却以为“轻胜马”,乐观的心态自然让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他已将风雨甩在身后,在淡然的心态中找回了本我;他已迎来人生中最灿烂的“山头斜照”,前方是“风雨”或是“晴天”,对他来说,早就无谓。“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四、苏轼豪柔相济的真性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表现了苏轼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但苏轼也有似水的柔情,他的情感也是细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对亡妻王弗最为深沉的思念,在十年之后才慢慢浮出水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十年的时光抚平了他眼角的悲哀,却抹不去他心头的伤痛。也正是这份持久而真挚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感情,让“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的诗句深深烙印在人们心头。“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是随着王昭云的生命凋谢在南方,苏轼的眼中再也没有遍地的芳草,只有这朵凋零的红花,“一生不复唱此词。”对情感的深沉,往往能赢得世人的尊重。
  五、苏轼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
  最难得可贵的是苏轼化敌为友的大度。“吾眼中无一个不是好人。”政坛上的对手王安石被贬金陵,苏轼主动造访,两人“一笑泯恩仇”,成就了伟人相交的佳话。苏轼在被召回朝廷后,面对被流放的仇敌章惇,他不但没有为自己报仇,反而将治疗瘴毒的药方嘱托给章惇的儿子,推荐章惇备用。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要么变得冷酷无情,要么蜕化出一颗慈悲的伟大心灵。苏轼显然属于后者。“以德报怨”的苏轼,不仅令世人敬仰,他那有着耶稣一般宽广的胸怀,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结语:
  苏轼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品读苏轼的诗词,字里行间渗透出豁达从容的处事态度、闲适淡然的思想境界和对人生的理性的思考。用心感悟苏轼的诗词,总能收获一份乐观、积极、豁达的人文情怀,苏轼诗词“圈粉”无数,我想这正是苏轼独特人格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小川.《品中国文人②》,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05.
  [2]李元洛.《宋词之旅》,东方出版中心2014.09.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明代重要的笔记小说之一,《五杂组》具有重要的语言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目前学术界对于《五杂组》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学内容与思想、历史价值等方面,关于《五杂组》的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故此,《五杂组》还潜藏着很大的研究价值。未来的研究工作应朝着多角度、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五杂组;谢肇淛;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张雅(1993-),女,漢族,安徽省阜阳市人,广西师
目的:通过检测TIPE2、FasL在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及正常产妇中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IPE2、FasL在子痫前期重度、轻度及正常产妇胎盘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探讨TIPE2是否通过F
目的: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血钠和低尿钠等。肝硬化时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未明,可能由于严重的肝功能障碍
一个企业或园区通常拥有大量的产品可供投资有多种产品生产链可供选择,构成一个包含多种产品和产品链的产品体系结构。应用上篇论文提出的多层面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并结合过程
摘 要:《诗经》中的燕飨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充分的表现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反映出了周代礼乐文化的特色。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所以周代的统治者将宴饮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诗以其独有的方式体现着周代的时代特点,并对周代的礼乐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燕飨诗;礼乐文化  作者简介:李晶晶(1985.1-),女,河北南
摘 要:左思《三都赋》撰成时间是学界争论比较大的问题。通过考察左思开始撰写《三都赋》的时间、左思访求张载“访岷邛之事”的时间、陆机“覆酒瓮”之讥和左思访陆机咨吴事的时间,以及皇甫谧等人为《三都赋》作序注的时间,最终确定《三都赋》写作的时间应该是在元康初年。这样一来,对于包括皇甫谧《三都赋序》的真实性在内的诸多问题都好解决。  关键词:左思;《三都赋》;撰写时间  作者简介:杨志很(1988-),男
摘 要:《王芒寻种》是一个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一带的布依族神话。它是关于物种起源中谷种起源的一类神话,是布依族谷种神话在不同地域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研究《王芒寻种》的神话,分析其构成要素、内容表现等方面,论述这个谷种神话的起源问题,把《王芒寻种》中布依族谷种神话的地域性表现及其特质剖析出来,从而体现布依族这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王芒寻种;布依族;谷种神话;起源  [中图
摘 要:“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作为《红楼梦》中两个对举的奇缘,在书中的地位斐然。然前人研究往往将其悬空于爱情之上,深赋之以全书主旨之意,弱化了“金玉之说”于文本本身发展的作用。另,学术界主流的看法是将这两个奇缘相对立,认为“金玉之说”导致了“木石前盟”的失败,未体察到“金玉之说”真正内涵。本文基于文本事实的考虑,从两个奇缘的来历引入,细数《红楼梦》中论及“金玉之说”之处,佐以贾府各派对“金玉之
随着中国的发展,外国人对汉语,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涨。当前传统典籍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三字经》作为其经典之作,帮助人们学习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论文以功能对等为
摘 要:明清小说中很多描写了外国的形象,这些外国形象体现了当时的中国人在闭关锁国体制下对外国的看法和想象,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给民众所灌输的对外界的认识,以及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对外界的感知,体现了当时中外关系的走向。下面我就根据明清小说文学中提及的部分国家这一文学基础,来简单阐释当时中国统治阶级与该国的关系和部分知识分子对该国的认识。对于与中国关系更为密切的东亚朝鲜属国和日本,以及越南等国会突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