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算法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算法模块的课堂教学中,对于优秀学生,他们能迅速地从教师的课堂讲授、自己的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找到程序设计的灵感;而对于一大批面临信息技术高考的差生,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异常卖力地讲解、课后不计休息地改作、分析却也收效甚微。面对这批“差生”,很多教师都觉得很失望,还能凭什么去奢望新课标的实施与落实?在意识形态上,新课标更多强调素质的全面提升,而高考则是将课堂教学逼向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貌似一对“冤家”,如何让它们共存且相互促进呢?现在就与大家一起探讨信息技术算法课的教学。
  一、问题
  在目前算法与程序设计课堂上往往存在着这样的“混沌链”:教师“吓”、学生“怕”;学生“惑”教师“困”,师生郁闷地度过课堂时光、迷迷糊糊的撞向高考墙。
  1.教师“吓”
  教师对这批高考“差生”实在没信心,往往在开课之际就 “警告”学生:你们一定要好好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不然你就没法完成这门堪与“数学”相媲美的学科了;我们来做这样一道数学题,大家用程序在计算机上完成;这种排序的经过就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用程序来实现它……
  教师有可能照搬课本里的知识结构,对课本里的知识点不加梳理直接送“上台”,也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会随机应变,不管学生反应如何、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都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走到底。教师们“粗犷的权威”往往会吓跑学生,在教学开始之际就埋下了隐患。
  2.学生“怕”
  这批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数学学科的学习处境本来就不容乐观,教师如果“直奔主题”,势必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恶梦重临”——“我以为高中计算机课有什么好玩的,谁知道是弄数学!”;“数学我学得最差了,我也讨厌学计算机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本来很吸引人的信息技术学科在一开始,就被教师变成了学生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3.学生“惑”
  由于计算机语言的抽象性再加上程序设计过程中可能考虑到软件的交互性,如果没有树立好学生程序设计的理念,教师即使多次向学生讲解、学生即使拼命地抄写程序也无济于事。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理解充满了疑惑,只知道某个按钮一摁就能执行某个功能,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程序的执行机制又是如何?学生毫不知情。或者学生很想搞清楚这 “神秘的”东西,但苦苦思索却解决不了心中的疑惑。
  4.教师“困”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看似都懂了,作业好像也都能做了,怎么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教师的辛勤劳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教师累了,于是开始抱怨……最后总结一句:学生素质实在是太差了!没法教!
  参加信息技术高考的学生总体素质已成事实,如何将他们引导好、在潜意识中抛开“差生”的观念,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即源头抓起,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争取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是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颇有成效的对策。
  二、对策
  算法与程序设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的确是新事物。学生对新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如果能将好奇心转化成学习动力,学生就能把传统课程学习中的失败阴影抛诸脑后,沉醉于新学科的成功喜悦中,这样也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落实新课标理念。
  1.用“生动的开场”引导学生的认知
  教师在课程讲授之初应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不宜理所当然地将它与数学挂钩,又或是生硬地将算法的一连串概念抛给学生。比如连VB软件是什么都没和学生说清楚,就让学生拼命地往代码窗口贴程序、填程序,看似是让学生体会VB的强大功能,但现实是学生大部分也只是在“看热闹”。认识VB软件可以将课堂引入到“人如何和计算机实现通话”上来,学生曾经学过计算机只能处理“0”、“1”这两种信息,也知道极少人有人能和计算机直接讲“0”、“1”的“语言”,正如当我们和一位外国朋友进行交流时,由于彼此不懂对方的语言,需要请一位翻译,VB就相当于人和机器语言之间的翻译。笔者在设计“初识VB”这一课时有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例,该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实例中体验到VB的魅力,在非常陌生的VB编程环境中不知不觉揭开VB的秘密,在“高深莫测”的程序世界里过一把“程序员”的瘾。该课的教学设计是:对VB进行一次宏观的“全面扫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接触——探究——实践——深入,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VB以及从事其他程序设计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传统的“点传授”,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全方位的“初识”体验。学生因为拘泥于每个细小“点”的落实,为实现操作疲于“抄袭”,所掌握的只是一些单纯的软件操作,脱离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初衷。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再加工,将一些抽象的、专业的概念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事物。
  2.用日常实例持续激发学生兴趣
  除了被教师“吓怕”, 学生“怕”学还可能是因为自己消极庸懒的学习态度。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讲解,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端正学习态度。比如在讲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时候,对象、属性、属性值、事件、类等一堆的概念,如果不把它们细细加工一番,结果可想而知。可以选用学生最熟悉的QQ登陆界面,QQ刚安装好后,用户名文本框中总有灰色的“请在这里输入QQ号”的字样,当鼠标一点文字就消失。描述这种现象的同时也是程序的完整书写过程,如:当(Command1)(Click)下去要发生什么事情?Text1里面的内容变没了,也即Text1.text=””,代码也就随之产生了,将代码运行一下,学生便能领会整个程序设计的流程。此时学生发现正在学习的内容就是自己经常接触的东西,这样既落实了书本的知识点又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借助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适度剖析程序设计的奥秘,可以让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程序的运行机制,体验程序设计的魅力,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程序设计理念。学生亲身体会到这些有趣的知识竟然离自己这么近。
  3.用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记忆
  当每位学生在心底不再惧怕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的时候,教师应更多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有些教师却把自己和学生束缚住了:(1)算法中数学的内容这么多,我们就和数学课一样在教室上好了。(2)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让他们实践操作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殊不知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学科,如果没有通过实践操作、编程调试,学生最多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又或是疑惑于玄乎的计算机“表现”上。通过在计算机上亲手编制程序并调试,期间所出现的错误往往让学生记忆犹新,在程序实现的过程中往往能得到很多灵感。学生充分体会到计算机语言的严谨性、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考试环节中的各类题目,如语法题,改错题的解题能力。
  4.用“同步法”建立学生的知识框架
  教学指导里也建议教师在讲授算法与程序设计课时要注意各章节的联系,不提倡照搬课本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应多花点功夫,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对知识点实现整合教学。尤其在讲授排序的程序实现时,很多老师总觉得这课太难上了,学生老听不懂或者不会做;自己上课也感觉晕乎乎的。该课的确难上,但我们可以考虑尽量往学生容易思考的方向上靠。如何排序估计所有学生都能想到一些方法,或者告诉他们排序的方法学生也能理解。比如在讲冒泡排序时,我们可以通过身高排队问题、考试成绩排名这些大家都明白的实例,在讲解算法思路的同时,用简单的程序或者伪代码做同步的记录,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把程序的整个框架都搭好了。教师课堂讲授流畅,一环一环扣住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到用程序描述算法思想,学生老师都轻松了。
  总之,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必须要基于具体学生群体特征,教师只要花点时间来思考,完全可以杜绝这批“差生”成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差生”。以上只是阐述个人的意见和见解,供大家参考。
其他文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几千年前的孔子说的话,现在有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说明了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广的道理,所以我们今天在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提倡“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方式,“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下是我在开展讨论式教学法的几点实践总结:  一、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原则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前苏联教育
期刊
混合式学习模式主要是将面对面的课堂学习的优势与网上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网络学习环境信息容量大、关系复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多次移动后,很可能找不到出发点,或自己要去的地方,从而出现迷航现象。”如果教师开始时没有帮学生设计好一条清晰的学习线路,学生很容易出现上述的迷航现象。因此,本着这样的原则,我对实验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做了如下所述教
期刊
都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上课不想听讲,存在厌学情绪,我想这里边存在着许多因素。有社会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师的因素。这里我就对教师的一些因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教师的因素我认为在于课堂上缺乏一些幽默与特色,使学生上课感觉到枯燥、乏味。那在语文课堂上怎样才能有特色,吸引住学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导语设置的要有特色、个性化  导语是关系到一节课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授《桃花源记》这
期刊
民俗文化源于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之中。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让民俗文化走进幼儿园,使孩子们从小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
期刊
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写作能力集中反映着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高考英语中也占着极大的比重,写作能力的高低也极大的影响着高考英语成绩的高低。那么怎样科学合理、高效的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就是摆在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交流一下我在高中英语写作训练中的一些做法。  一、分析、了解学生现状和水平  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不能盲目进行,否则,太简单没有成效,太
期刊
习惯对于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它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
期刊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音乐曾使数以亿万的人为之动情、为之感奋。每一个音符都是情感的表达,高校音乐教育该如何开展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效?我觉得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四美”,即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塑造健康的心理、和谐的生活,真正达到大学美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高校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欣赏能力。当然这种音乐不仅指高雅音乐,通俗音乐同样有此功效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40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所以诸如填鸭式、注入式的串讲,信口开河式的问答等充斥着课堂。笔者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整合——增强学生感受  《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期刊
情感是人对各种事物所报有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英语教师而言,作业批语是教师的文字语言,教师通过这种“静态”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向学生表露出来。通过作业批语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有形无声语言的真谛。才能展示英语作业批语的情感魅力。  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在课下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