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文多年,语文教师都有同感,学生怕做阅读题,更怕习作。语文成绩提不上去,阅读和习作成了拦路虎。究其原因,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等以其直观、丰富等特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已经无暇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书,即使读,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阅读分析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这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现把我多年摸索的具体做法与同行共享。
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书读
我们学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书源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校多渠道协调,争取社会为学校捐书,动员学生为母校图书室捐书。在每个班级开辟小小图书角,并经常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或周末借阅书报,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摘抄好词佳句。这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人人有书读。
2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喜欢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学习。
2.1 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教师可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如《狼大叔的红焖鸡》《亲爱的小鱼》《特别的女生撒哈拉》等。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无形中受到感染。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2.2 学名人,激发阅读激情:充分利用前人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 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略读、浏览、精读。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可浏览。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的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浏览全文,想象主要讲了什么,提出疑问。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带着问题读,逐个解决问题,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4 推荐好书,使学生有选择的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我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教学《沉香救母》后,向学生介绍《宝莲灯》。除与课本相联系的以外,还可向孩子推荐当前最受欢迎的儿童读物:《我想去看海》《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一片叶子落下来》《夏洛的网》《马提与祖父》《放电影》等。这样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充实了课内所学,丰富了课外学习。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5 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还有计划地组织讲故事比赛,表演比赛,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6 榜样示范,与学生共读书
吴琳老师曾说过:“我会努力地读很多书。我要让我的学识足以和世界对话,一个眼睛不在彼岸,只在此岸的人,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听过吴老师的讲座,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读书,我自己充分运用课余时间用心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早读或自习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们没有学过的古诗或名言警句。早读课上学生读,我也读,我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渐渐喜欢阅读。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是你的学生有了进步就应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就在学生享受着文字带给他的快乐中,那些词汇啊、段落啊、章法啊、结构啊,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学生们的脑中,出现在学生们的口中、习作中,那些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就会悄无声息地化为学生们自己的东西。也许,读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不能觉察,但如果坚持三年五年,一定会有变化!这就是书的滋养。
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书读
我们学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书源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校多渠道协调,争取社会为学校捐书,动员学生为母校图书室捐书。在每个班级开辟小小图书角,并经常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或周末借阅书报,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摘抄好词佳句。这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人人有书读。
2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喜欢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学习。
2.1 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教师可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如《狼大叔的红焖鸡》《亲爱的小鱼》《特别的女生撒哈拉》等。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无形中受到感染。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2.2 学名人,激发阅读激情:充分利用前人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 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略读、浏览、精读。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可浏览。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的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浏览全文,想象主要讲了什么,提出疑问。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带着问题读,逐个解决问题,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4 推荐好书,使学生有选择的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我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教学《沉香救母》后,向学生介绍《宝莲灯》。除与课本相联系的以外,还可向孩子推荐当前最受欢迎的儿童读物:《我想去看海》《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一片叶子落下来》《夏洛的网》《马提与祖父》《放电影》等。这样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充实了课内所学,丰富了课外学习。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5 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还有计划地组织讲故事比赛,表演比赛,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6 榜样示范,与学生共读书
吴琳老师曾说过:“我会努力地读很多书。我要让我的学识足以和世界对话,一个眼睛不在彼岸,只在此岸的人,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听过吴老师的讲座,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读书,我自己充分运用课余时间用心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早读或自习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们没有学过的古诗或名言警句。早读课上学生读,我也读,我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渐渐喜欢阅读。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是你的学生有了进步就应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就在学生享受着文字带给他的快乐中,那些词汇啊、段落啊、章法啊、结构啊,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学生们的脑中,出现在学生们的口中、习作中,那些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就会悄无声息地化为学生们自己的东西。也许,读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不能觉察,但如果坚持三年五年,一定会有变化!这就是书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