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文境 体语境 察心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泗水河畔的美丽春景,使人心旷神怡。此处的景物描写看似与文本主旨关联不大,实则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细读文本后不难发现该部分的内容在《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中是有迹可循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笔者认为,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与文本主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如何才能让该部分文本所包蕴的丰富内涵逐渐敞亮在学生的眼前?对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一、入文本情境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桃红柳绿”一词包含着丰富的春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看似平常的“桃红柳绿”一词最能表现“桃花红,柳枝绿”这一春天意象。“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由词语的表象入手渐次深入至文本深处去品评体悟,在涵咏咀嚼中可以使得文本情境逐渐被唤醒、激活。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去走进那风景如画的春天。
  (学生放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
  (生:桃红柳绿。)
  师:“桃红柳绿”一词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生:“桃红柳绿”一词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色彩美。
  师:是啊,“桃红柳绿”一词所表现的色彩是多么明艳,这可是春天里最美的色彩。同学们,由“桃红柳绿”一词你还会想到哪些诗句?
  生:我想到了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师:好一个“人面桃花相映红”,可谓道不尽桃花的色彩之美。读了这首诗,从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由“笑”字我感受到了桃花在春风吹拂下的无限生机。
  师:是啊!桃花在春风里绽放,那可是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生:由“桃红柳绿”我想到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咏柳》诗的后两句更是把春风写活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万条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会发出怎样的声响?
  生:这声响一定是轻柔而动听的,像优美的琴声。
  师:那可是春天里最美的声音。课文中哪句话具体表现了这种声音之美,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师:读书就应该与想象结合起来,在读中你的眼前会不由地浮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妙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句话。)
  师:下面就让我们入情入境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与孔子一道走进那美丽的泗水河畔,去感受那“桃红柳绿”的春景吧!
  (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第二自然段。)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饱含诗意的想象品读与切己体察中学生悄然进入了文本情境,从中他们不仅品出了色彩,还想象出了画面,不仅感受到了音韵,还体会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此时此刻,泗水河畔的“无边光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已是万紫千红、春意盎然了。
  
  二、体语言意境
  
  《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不但所写景色美不可言,文本的句式也很有特点。王尚文先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学习相比,言语形式的品悟和习得显得更关键,也更重要。教学该部分时我们不妨引领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文字的脉动,在涵咏品评中感受语言的鲜活,不断深化,逐层深入,切实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教学片段:
  师:泗水河畔的春景真是太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生: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这句话来写的。
  师:围绕这句话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师板书:大地、森林、太阳、轻风……)
  师:请同学们用心读读相关的句子,去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春天。
  (生读: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师: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句子句式相同,结构相似。
  生:这些句子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这位母亲的伟大。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二自然段,去感悟这一部分句式的鲜明特点。
  (学生用心品读第二自然段。)
  师:能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吗?
  (学生仿写略。)
  第二自然段围绕中心展开描述的结构方式及文本的句式特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可资借鉴、模仿的范例。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不仅领略到了文本言语的内容之美,还体会到了文本言语形式的独特和巧妙。
  
  三、察人物心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课文第二自然段并不是单纯的写景,到自然中去,敞开心灵,拥抱自然,孔子与弟子们正在践行儒家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第二自然段写景部分的教学应在儒家思想的烛照下与后文“论水”“谈志”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这样方能真正走进孔子的心灵世界。
  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仅仅是在写景吗?春景部分的内容与“论水”“谈志”部分的内容有着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心思考。
  (学生潜心读文,静心思考。)
  生:孔子是在美丽的春景中与学生论水的,孔子应该是触景生情。
  师:好一个触景生情。孔子看到了怎样的“景”?他又抒发出怎样的“情”?
  生:孔子看到了泗水滚滚的春潮。
  生:孔子抒发了要做“真君子”之情。
  生:孔子意味深长地说水好像有德行,好像有情义,好像有志向,好像善施教化……
  师: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与后面“谈志”部分的内容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谁还有发现?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是融情于景。因为孔子是一名大教育家,他一定是有意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玩,让弟子们受到熏陶的。
  师:说得真好。《论语》中记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伴孔子闲坐,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孔子唯独对曾皙的理想是赞同的。曾皙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因此第二自然段并不是单纯的写景,其中寄寓着孔子和弟子们的理想和追求。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一部分,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学生深入体悟第二自然段。)
  师:曾皙说完志向后,孔子长叹一声:“吾与点也。”那么孔子的志向是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师:孔子的理想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请同学们齐读《论语》中的这句话。
  (学生齐读“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师:课文“论水”“谈志”部分的内容下节课我们还要具体学习。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去走进孔子心灵的春天。
  (学生在朗读中切己体察,升华情感。)
  桃花烂漫,柳枝轻拂的泗水河畔,孔子的志向穿越千年。“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学生不但领略了孔子眼中之春的迷人风光,还品读了孔子心中之春的永恒魅力,此时此刻他们内心的充盈与丰满正如泗水河畔那融融的春意!
其他文献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心理学家大致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学习方式,千百年来受到学校教育的推崇,数学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也是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当下的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发现式学习。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深入人心。观摩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墨梅》这首题画诗,将诗与画融为一体。如何让学生品足味,悟足情,达到诗与景、情与文的交融?这就必须关注到文本解读的多维视角。古诗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因其离儿童生活的时代较为遥远,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其文化的视角,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对话,寻语文的情调与性灵,更要从儿童的视角把握文本的精髓,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带领学生进行精神的穿越,方
新课标提出通过美术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基本是通过一些教学环节和学生美术作业来实施的。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问题也不一样。如在低年级,孩子们喜欢做美术作业,表现和创作缺乏个性。另外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够,表现细节的能力不够,画面内容空洞等问题也是常见的。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该如何有效指导
随着资讯的发达和教研交流的日渐频繁与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课例与名师课堂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在学习与吸收好的创意和理念的同时,我们会发现,优秀教师的课堂就犹如一位好厨师,他精选了上好的材料,经过他们一番巧妙处理——“烹”“闷”“炒”“煎”,就有了鲜美的“味道”和与众不同的“造型”。从中可以看出,素材的选择和处理不仅关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
全球表面平均温度(GMST)比率的有限上升激起了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在一片辩论声中,Kevin Trenberth指出自然的气候通量可以压制全球背景下的变暖,造成稳定状态的比率,或者使其出现全球变暖停滞的hiatuses现象,而这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经过数年的监测,GMST的变化因年而异,甚至以十年为单位的变化也不同。Trenberth争论说,自然内部的变化是造成这些不同之处的原因,这些自然变异在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通过对专家理论的拜读和对实际教学效果的探索,笔者针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不太成熟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学习。    一、新课程改革下,阅读教学呈现的几种模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不仅仅指阅读者之间展开对话,更深层次的还在于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影响,大力开发并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近几年,广大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公开课,已开始使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常遇到让教师意想不到的尴尬场景。  【案例】《分米、厘米、毫
动态照明深度学习关联成像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提出一种适用于傅里叶变换关联成像系统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该方法可实现关联成像动态解码,样品只需单次曝光即可获得高质量图像。相关论文发表于Optics Express。利用傅里叶变换关联成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动态解码神经网络模型(Y-Net),只要训练过程和成像过程的散斑场统计特性一致,即可高质量重建样品图像,且样
小学语文,我们通常接触的是现代白话文,可是新课程改革犹如一夜春风,吹得“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吹来了高段语文一项崭新的教学内容——文言文。“文”即文章,也指书面语言;“言”即写、表述。那么,顾名思义,“文言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的出现,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了新的舞台。  可是,文言文作为一项崭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也让教师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把握文言文
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内容,有目的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以引导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教育是我们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小学教育是道德教育所要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小学生应重点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培养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勤劳勇敢等优良品质。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