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新视角和新课程教育理念背景下,机械化的英语讲解和单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构建动态式课堂势在必行。巧设问题情境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使英语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是对外交流和学习的沟通桥梁,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科的魅力,才能推动英语教学的进行,这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学情,通过课前精心的设计和充足的准备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动态的英语高效课堂。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思考和活跃的状态,久而久之,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创新能力,助力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1. 辩论性问题,敢于设想
辩论性问题是教师围绕英语教材中的主题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搜集充足的素材进行观点辩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正方与反方。在学生们表达自己观点和论据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思维影响,进而有可能被激发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对话是锻炼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不同立场同学的观念,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例如,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讲述了人类灿烂的古代文明,旨在激发学生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观念的教学时,笔者向学生提问:“If time and space travel really exist, would you prefer to go back to the past or stay in modern times?”十分钟的思考之后,笔者让学生们自发组队,十个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选择回到过去的学生的原因是古代文明直到现在对我们的日常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想要回到过去一睹文明的演进,其文化底蕴可见一斑,而选择后者的学生的理由则是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事,而以前如同井底之蛙,只能看到有限的信息。学生们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辩论中锻炼了口语能力。
根据课堂内容和热点设计辩论主题,模糊的观点和概念会在辩论中越辩越明,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条理有序,并受到周围信息的刺激而迸发出新的灵感。辩论的过程也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可根据需要英汉交叉使用,锻炼自身口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的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大方向,避免脱离英语课堂而失去辩论性问题教学的意义。
2. 迁移性问题,更多输出
迁移性问题没有固定的回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表达,只需要合乎情理即可,因而也称为开放性问题,这一问题情境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学会有效输出学习到的知识。单一的输入式学习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同学间的交流沟通,才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实践应用,为学生创造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在交流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拓宽英语教学的界限,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例如,在讲解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时,单元文章中讲述了一位盲人为感谢人们对自己的帮助,在大雾天帮助一位女士回家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要尊重残疾人,相互帮助。人体五种感官分别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笔者问学生们:“If you have to give up a sense, which one would you give up?”,学生们顿感为难。再三思索后,有学生回答如果必须作出选择,会选择触觉,回答中还提及“Vision is used to see the world.”“Hearing is used to listen to sound.”等。筆者告诉学生五官缺一不可,但我们也不能因为缺失某些功能而丧失信心,仍要面向光明生存下去。
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情况合理地选择问题难度,深入挖掘和分析教材隐藏的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内容,利用教材中有限的素材挖掘出无限的教育资源。只有丰富的情境素材才能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开展要有开放性,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造成学生认知体系的混乱。
3. 近体性问题,创新处理
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等方面开展的,教师需要对教材上的内容加以创新性地处理,加工设计成学生可高效吸收的知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距。近体性问题就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时间、空间、和心理三个方面出发提出问题,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时,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如何解决与他人相处之间的问题。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和友谊,与人相处也是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而矛盾不可避免。笔者让学生们围绕“How would you handle some difficult situations in friendships?”这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回答,有学生认为朋友之间是需要相互理解尊重的,有问题时要积极交流解决,也有学生认为朋友间能够包容彼此的错误,才是真正的友谊。学生们在回答中学习到了新的解决方法,也认识到在之前的相处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接近学生当前心理发展的问题更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
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教师要适度把握问题的难度,问题过于简单容易使学生散失探索兴趣,过于困难又容易使学生力所不能及,达不到理想状态,只有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接收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发对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等领域的思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4. 悬念性问题,解释矛盾
设置悬念是学科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悬念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切合主题,简明扼要,进而围绕悬念一步一步地揭开谜底、解除悬念,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曲折生动,内容连贯。将问题设在学生的感兴趣之处和疑惑之处,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不断明朗,对后面的内容也更加关注,这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教学重难点更容易吸收消化。
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3 Amazing People”时,看到单元题目时,学生们就不禁有了好奇心,并带着“Why is he called an amazing person?”“What happened to him?”这样的疑惑展开了新单元的学习。首先,笔者给学生们播放了电影《The Mummy》的片段,学生们对人物Howard Carter的兴趣更浓厚了,经过之后的快速阅读和仔细分析,学生发现他是一位著名的探险家,带领一支团队到埃及并在墓穴中有意外的发现。通过文章学习,学生们认识到所谓的“amazing”更多的是指主人公勇于探索的精神,而这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品格,笔者告诉学生们只要你身上有独特的品质,能够将其发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
悬念设置的点要有指向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答案的揭晓和问题的解决会让学生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悬念性问题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文本主旨,教师可采取直接提问、特例对照和图片引入等形式,恰到好处的悬念是最具艺术性和趣味性,能使英语课堂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实践证明,此方法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中颇有成效。
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对英语课堂节奏有着重要的引导、调节和推进作用。将课堂内容环环相扣,适时引出,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他们的思维,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此教学策略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的,并为英语教学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途径。学生也不再为英语学习而苦恼不已,但仅仅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广大英语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索更多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紧随英语教学改革的节奏,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1. 辩论性问题,敢于设想
辩论性问题是教师围绕英语教材中的主题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搜集充足的素材进行观点辩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正方与反方。在学生们表达自己观点和论据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思维影响,进而有可能被激发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对话是锻炼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不同立场同学的观念,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例如,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讲述了人类灿烂的古代文明,旨在激发学生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观念的教学时,笔者向学生提问:“If time and space travel really exist, would you prefer to go back to the past or stay in modern times?”十分钟的思考之后,笔者让学生们自发组队,十个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选择回到过去的学生的原因是古代文明直到现在对我们的日常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想要回到过去一睹文明的演进,其文化底蕴可见一斑,而选择后者的学生的理由则是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事,而以前如同井底之蛙,只能看到有限的信息。学生们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辩论中锻炼了口语能力。
根据课堂内容和热点设计辩论主题,模糊的观点和概念会在辩论中越辩越明,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条理有序,并受到周围信息的刺激而迸发出新的灵感。辩论的过程也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可根据需要英汉交叉使用,锻炼自身口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的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大方向,避免脱离英语课堂而失去辩论性问题教学的意义。
2. 迁移性问题,更多输出
迁移性问题没有固定的回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表达,只需要合乎情理即可,因而也称为开放性问题,这一问题情境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学会有效输出学习到的知识。单一的输入式学习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同学间的交流沟通,才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实践应用,为学生创造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在交流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拓宽英语教学的界限,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例如,在讲解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时,单元文章中讲述了一位盲人为感谢人们对自己的帮助,在大雾天帮助一位女士回家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要尊重残疾人,相互帮助。人体五种感官分别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笔者问学生们:“If you have to give up a sense, which one would you give up?”,学生们顿感为难。再三思索后,有学生回答如果必须作出选择,会选择触觉,回答中还提及“Vision is used to see the world.”“Hearing is used to listen to sound.”等。筆者告诉学生五官缺一不可,但我们也不能因为缺失某些功能而丧失信心,仍要面向光明生存下去。
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情况合理地选择问题难度,深入挖掘和分析教材隐藏的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内容,利用教材中有限的素材挖掘出无限的教育资源。只有丰富的情境素材才能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开展要有开放性,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造成学生认知体系的混乱。
3. 近体性问题,创新处理
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等方面开展的,教师需要对教材上的内容加以创新性地处理,加工设计成学生可高效吸收的知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距。近体性问题就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时间、空间、和心理三个方面出发提出问题,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时,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如何解决与他人相处之间的问题。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和友谊,与人相处也是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而矛盾不可避免。笔者让学生们围绕“How would you handle some difficult situations in friendships?”这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回答,有学生认为朋友之间是需要相互理解尊重的,有问题时要积极交流解决,也有学生认为朋友间能够包容彼此的错误,才是真正的友谊。学生们在回答中学习到了新的解决方法,也认识到在之前的相处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接近学生当前心理发展的问题更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
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教师要适度把握问题的难度,问题过于简单容易使学生散失探索兴趣,过于困难又容易使学生力所不能及,达不到理想状态,只有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接收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发对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等领域的思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4. 悬念性问题,解释矛盾
设置悬念是学科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悬念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切合主题,简明扼要,进而围绕悬念一步一步地揭开谜底、解除悬念,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曲折生动,内容连贯。将问题设在学生的感兴趣之处和疑惑之处,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不断明朗,对后面的内容也更加关注,这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教学重难点更容易吸收消化。
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3 Amazing People”时,看到单元题目时,学生们就不禁有了好奇心,并带着“Why is he called an amazing person?”“What happened to him?”这样的疑惑展开了新单元的学习。首先,笔者给学生们播放了电影《The Mummy》的片段,学生们对人物Howard Carter的兴趣更浓厚了,经过之后的快速阅读和仔细分析,学生发现他是一位著名的探险家,带领一支团队到埃及并在墓穴中有意外的发现。通过文章学习,学生们认识到所谓的“amazing”更多的是指主人公勇于探索的精神,而这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品格,笔者告诉学生们只要你身上有独特的品质,能够将其发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
悬念设置的点要有指向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答案的揭晓和问题的解决会让学生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悬念性问题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文本主旨,教师可采取直接提问、特例对照和图片引入等形式,恰到好处的悬念是最具艺术性和趣味性,能使英语课堂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实践证明,此方法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中颇有成效。
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对英语课堂节奏有着重要的引导、调节和推进作用。将课堂内容环环相扣,适时引出,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他们的思维,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此教学策略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的,并为英语教学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途径。学生也不再为英语学习而苦恼不已,但仅仅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广大英语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索更多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紧随英语教学改革的节奏,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