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47-01
[背 景]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是一所建在联洋国际社区中的国际性学校。学校确立了“为学生的卓越发展而服务”的办学理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信、负责、快乐、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作为培养目标,以“和谐、负责、进取、务实、创新”作为团队文化。
[课堂片段]
讲解员(学生):这是我们的智慧树作品《冬日里的温暖树》,灵感来自我们材料里的红色围巾,它是那么鲜艳,那么暖和……围巾表现了树的轮廓,树冠里面的装饰点,是用纸杯做的花……
评论员(学生):这幅作品的色彩很漂亮,纸杯的创意也很棒……
小记者(学生):我有疑问,我想知道“树干”两边一大一小的蓝色包装纸想表现的是什么呢?
讲解员(学生):把这张蓝色的包装纸撕开,想表现冬天寒冷的、开裂的大地。请问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
这是孩子们正在美术课上进行作业评价。分角色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自评互评,“生生对话点评”,使学生们不仅在表述,更是在质疑,而正是这种质疑让学生得到更多碰撞的火花,更有效地启迪了思维。
在当下的课程观念下,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何等的重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实践活动,小组成员都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他们既相互支持配合,又在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很多课堂中也运用到合作的方式。但如果小组内的成员没有角色分工,会照成小组成员没有承担一定的任务,并缺乏个人责任和积极互赖。也许有些学生喜欢合作学习,但是原因并不是他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什么,而是因为只要能够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这样,这些不参与的学生就可以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自得其乐,合作学习成了这类学生的避风港。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不能使积极参与的学生学有所得,失去学习的机会。
依据联洋社区的文化特色“现代艺术与城市社区文化”为背景资源,笔者进行了美育课题《开发社区文化资源建设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之《我们的智慧树》,既涉及到如何合理的开发和运用社区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问题,又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充分凸现出了集生活体验、社会实践、艺术创意为一体的课程特征,是一堂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典型案例与尝试。
其中,角色分工的合作,突破了传统的分工模式和自评互评,真正让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还获得了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整合、发展。
角色分工的合作,突破传统的分工模式
本堂课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角色扮演的机会。
第一次的角色分工是在创作环节中,老师把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了角色分工,提供了“艺术总监”、“艺术制作”、“艺术整理”和“艺术讲解”四种角色,(如图2)。“艺术总监”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对整个艺术创作的整体性和程序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艺术制作”则需要全员参与,大家齐动手;“艺术整理”其实就是场地清理,由组内相对动手能力较弱的或已经完成自己任务的同学自发担任,做到在小组作品即将完成前,及时把多余的、用不到的材料整理到材料箱内。这样,即做到了及时清理,又让作品得到了更好地呈现;“艺术讲解员”不仅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并负责将创作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这样,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每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老师都给了学生明确的指导,并充分考虑了学生能力的差异,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得到了适当的能力发展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从而避免了学生低效的合作。
角色分工的合作,突破传统自评互评
第二次的角色分工是在评价环节中,老师设计了作品发布会情境,提供了“讲解员”、“评论员”和“小记者”三种角色。学生“活”起来了,他们积极发表了自己的“高见”,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个课堂片段。其实,“讲解员”的角色就是起了自评的作用,“评论员”的角色就是起了互评的作用, “小记者”角色的设计则把整个展评推向了高潮。老师还设计了角色转换,每个学生即可以做评论员,也可以做小记者,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这些冠冕堂皇的头衔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大部分时间老师只是静静地听着,听着学生因为质疑而产生的精彩辩论。甚至,老师也加入了角色扮演中……
进才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自信、负责、快乐、成功。在一种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里,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对社会、对心灵的思考,这是一项有价值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動课。
[背 景]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是一所建在联洋国际社区中的国际性学校。学校确立了“为学生的卓越发展而服务”的办学理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信、负责、快乐、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作为培养目标,以“和谐、负责、进取、务实、创新”作为团队文化。
[课堂片段]
讲解员(学生):这是我们的智慧树作品《冬日里的温暖树》,灵感来自我们材料里的红色围巾,它是那么鲜艳,那么暖和……围巾表现了树的轮廓,树冠里面的装饰点,是用纸杯做的花……
评论员(学生):这幅作品的色彩很漂亮,纸杯的创意也很棒……
小记者(学生):我有疑问,我想知道“树干”两边一大一小的蓝色包装纸想表现的是什么呢?
讲解员(学生):把这张蓝色的包装纸撕开,想表现冬天寒冷的、开裂的大地。请问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
这是孩子们正在美术课上进行作业评价。分角色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自评互评,“生生对话点评”,使学生们不仅在表述,更是在质疑,而正是这种质疑让学生得到更多碰撞的火花,更有效地启迪了思维。
在当下的课程观念下,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何等的重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实践活动,小组成员都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他们既相互支持配合,又在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很多课堂中也运用到合作的方式。但如果小组内的成员没有角色分工,会照成小组成员没有承担一定的任务,并缺乏个人责任和积极互赖。也许有些学生喜欢合作学习,但是原因并不是他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什么,而是因为只要能够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这样,这些不参与的学生就可以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自得其乐,合作学习成了这类学生的避风港。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不能使积极参与的学生学有所得,失去学习的机会。
依据联洋社区的文化特色“现代艺术与城市社区文化”为背景资源,笔者进行了美育课题《开发社区文化资源建设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之《我们的智慧树》,既涉及到如何合理的开发和运用社区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问题,又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充分凸现出了集生活体验、社会实践、艺术创意为一体的课程特征,是一堂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典型案例与尝试。
其中,角色分工的合作,突破了传统的分工模式和自评互评,真正让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还获得了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整合、发展。
角色分工的合作,突破传统的分工模式
本堂课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角色扮演的机会。
第一次的角色分工是在创作环节中,老师把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了角色分工,提供了“艺术总监”、“艺术制作”、“艺术整理”和“艺术讲解”四种角色,(如图2)。“艺术总监”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对整个艺术创作的整体性和程序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艺术制作”则需要全员参与,大家齐动手;“艺术整理”其实就是场地清理,由组内相对动手能力较弱的或已经完成自己任务的同学自发担任,做到在小组作品即将完成前,及时把多余的、用不到的材料整理到材料箱内。这样,即做到了及时清理,又让作品得到了更好地呈现;“艺术讲解员”不仅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并负责将创作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这样,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每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老师都给了学生明确的指导,并充分考虑了学生能力的差异,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得到了适当的能力发展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从而避免了学生低效的合作。
角色分工的合作,突破传统自评互评
第二次的角色分工是在评价环节中,老师设计了作品发布会情境,提供了“讲解员”、“评论员”和“小记者”三种角色。学生“活”起来了,他们积极发表了自己的“高见”,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个课堂片段。其实,“讲解员”的角色就是起了自评的作用,“评论员”的角色就是起了互评的作用, “小记者”角色的设计则把整个展评推向了高潮。老师还设计了角色转换,每个学生即可以做评论员,也可以做小记者,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这些冠冕堂皇的头衔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大部分时间老师只是静静地听着,听着学生因为质疑而产生的精彩辩论。甚至,老师也加入了角色扮演中……
进才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自信、负责、快乐、成功。在一种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里,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对社会、对心灵的思考,这是一项有价值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