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们有兴趣,我就不用担心他们不喜爱阅读。希望我能激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并能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大门。相信他们都会喜爱并热爱阅读的!
关键词:阅读;儿童;心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63-01
第一次读绘本
我读的是罗丝琳·施瓦茨的《鼹鼠姐妹奇遇记》之一《鼹鼠花》。先向他们介绍了罗丝琳·施瓦茨,听着我的讲述,有的孩子竟顺着我的说下去,凭着他的想像,真的好奇特!他的名字叫杨宇。我还向他们介绍了译者任溶溶,在我讲到任爷爷写过《没头脑和不高兴》时,杨宇站起来说:“我读过!”我说:“好啊,看来你是位爱读书的小朋友,老师可喜欢这样的孩子了。”他非常满意地坐了下来。
学生的兴致真的好高!看着孩子们那一脸的笑意,我的心里也荡满了欢乐;听到开心处,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哈哈大笑,听到那声音,我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可惜我们学校条件有限,要是能有电脑投影,将画面放大给孩子们感受的话,我想效果一定会比如今这样的好。我只有举起绘本让孩子们看看,他们并不能看得很清楚。
孩子们很可爱,当我拿出这本书时,有一个孩子叫起来:“那是鼹鼠!”我说:“你怎么认识它的?”他说:“我见过。”于是我夸奖他看的书多,哎呀,有几个孩子也叫起来:“老师,我们家有这样的书!”“真的?那你们明天能不能带给我看一看?”杨宇小朋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老师,我家没有。”真的很可爱,他们只是想引起我的注意,只是想能得到我的表扬,并没有其它任何方面的想法,这就是孩子的率真!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向他们会意地笑了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们有兴趣,我就不用担心他们不喜爱阅读。希望我能激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并能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大门。相信他们都会喜爱并热爱阅读的!
再读绘本
上一次我是在课间讲的,只讲了一小半,今天我又从头开始讲起。当我讲到“躺在树底下……”朱桐生小朋友接着说道:“好——自——在!”与我上次讲的语气一模一样!让我好惊喜,他竟然会记得这么清楚!我笑着表扬了他,说他听得真认真仔细,能记住老师讲过的内容。这下好了,在我讲昨天讲过的内容时,只要他们记得的都一致地接下去,那种氛围真的很感人。在我讲到“长命百岁”时,嵇仙喆小朋友坐在那儿不经意地说了句:“‘长命百岁’是什么意思呀?”令我很是惊讶,他这是在求知哎!知道问问题了,了不起!于是我把它的大意讲给他们听了,听后有的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有的我看上去知道他们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我想不必此时就要求他们对什么都能明了(况且现在也不可能做到),只要他们能了解一点点就足够了,只要我坚持这样做下去,我想将来的他们不用我再讲多少,很多东西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的。
看着他们一天天地变化,不停地带给我的惊喜,这真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阅读中的想像力
今天讲到《鼹鼠姐妹奇遇记》之《雨天的发现》。在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我竭尽全力将它讲得有声有色些,将绘本画面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瞧一瞧,还将它的内容作了一些补充(不知会不会改变作者的初衷,也许会起反作用,但没办法,有些画面他们瞧不清楚,有些内容太过简练)。从他们的表情与姿态中,我感受得到他们听得是那么地投入!
在我讲到“这是怎么回事?”……鼹鼠姐妹回到洞里发现上面有雨滴在往下滴时,我停下留给他们一个问题:她们见到这种情景会做些什么呢?这时有的歪起小脑袋开始想了,有的用小手不停地挠着头,还有的瞪着双眼时而望望我,时而望望他的同伴……潘禹全在很短时间内就举起了小手,不停地向我示意。他说:“我们可以将那个漏雨的洞堵起来!”我听后夸将了他,说他真的会动脑筋想办法,听后他兴奋地坐了下来。王庆文说:“可以用碗放在那儿等雨滴。”我肯定了他的想法,说:“这也是一个办法,很好。”潘禹全又举起了手,他说:“我们还可以打起一把雨伞,用它来遮着。”“对,对,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到这儿我想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一定是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我还期待他们有出乎我意料的想法。你们还有与他们想的不同的办法吗?这时徐筠舒站起来说:“鼹鼠姐妹可以在漏雨的地方挖一个洞。”这个想法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她的想法居然与作者写的一模一样!
此时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当我读到此处,就是没有想到作者是那样的安排,但孩子想到了,也许作者是站到了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想法去想象的(所以孩子们特别喜爱她的作品),而我却不能,所以在今后我得多了解孩子们的一些想法。他们的想象力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想我们此时能做的也许就是多去调动他们的想象力,通过文本阅读为他们提供情境、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多想象,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①所以让我们带着孩子“阅读、阅读、再阅读” ②。
愿我们的孩子在书本中畅游,在阅读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①《给教师的建议》十九条第页
②《给教师的建议》十九条第页
关键词:阅读;儿童;心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63-01
第一次读绘本
我读的是罗丝琳·施瓦茨的《鼹鼠姐妹奇遇记》之一《鼹鼠花》。先向他们介绍了罗丝琳·施瓦茨,听着我的讲述,有的孩子竟顺着我的说下去,凭着他的想像,真的好奇特!他的名字叫杨宇。我还向他们介绍了译者任溶溶,在我讲到任爷爷写过《没头脑和不高兴》时,杨宇站起来说:“我读过!”我说:“好啊,看来你是位爱读书的小朋友,老师可喜欢这样的孩子了。”他非常满意地坐了下来。
学生的兴致真的好高!看着孩子们那一脸的笑意,我的心里也荡满了欢乐;听到开心处,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哈哈大笑,听到那声音,我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可惜我们学校条件有限,要是能有电脑投影,将画面放大给孩子们感受的话,我想效果一定会比如今这样的好。我只有举起绘本让孩子们看看,他们并不能看得很清楚。
孩子们很可爱,当我拿出这本书时,有一个孩子叫起来:“那是鼹鼠!”我说:“你怎么认识它的?”他说:“我见过。”于是我夸奖他看的书多,哎呀,有几个孩子也叫起来:“老师,我们家有这样的书!”“真的?那你们明天能不能带给我看一看?”杨宇小朋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老师,我家没有。”真的很可爱,他们只是想引起我的注意,只是想能得到我的表扬,并没有其它任何方面的想法,这就是孩子的率真!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向他们会意地笑了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们有兴趣,我就不用担心他们不喜爱阅读。希望我能激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并能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大门。相信他们都会喜爱并热爱阅读的!
再读绘本
上一次我是在课间讲的,只讲了一小半,今天我又从头开始讲起。当我讲到“躺在树底下……”朱桐生小朋友接着说道:“好——自——在!”与我上次讲的语气一模一样!让我好惊喜,他竟然会记得这么清楚!我笑着表扬了他,说他听得真认真仔细,能记住老师讲过的内容。这下好了,在我讲昨天讲过的内容时,只要他们记得的都一致地接下去,那种氛围真的很感人。在我讲到“长命百岁”时,嵇仙喆小朋友坐在那儿不经意地说了句:“‘长命百岁’是什么意思呀?”令我很是惊讶,他这是在求知哎!知道问问题了,了不起!于是我把它的大意讲给他们听了,听后有的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有的我看上去知道他们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我想不必此时就要求他们对什么都能明了(况且现在也不可能做到),只要他们能了解一点点就足够了,只要我坚持这样做下去,我想将来的他们不用我再讲多少,很多东西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的。
看着他们一天天地变化,不停地带给我的惊喜,这真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阅读中的想像力
今天讲到《鼹鼠姐妹奇遇记》之《雨天的发现》。在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我竭尽全力将它讲得有声有色些,将绘本画面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瞧一瞧,还将它的内容作了一些补充(不知会不会改变作者的初衷,也许会起反作用,但没办法,有些画面他们瞧不清楚,有些内容太过简练)。从他们的表情与姿态中,我感受得到他们听得是那么地投入!
在我讲到“这是怎么回事?”……鼹鼠姐妹回到洞里发现上面有雨滴在往下滴时,我停下留给他们一个问题:她们见到这种情景会做些什么呢?这时有的歪起小脑袋开始想了,有的用小手不停地挠着头,还有的瞪着双眼时而望望我,时而望望他的同伴……潘禹全在很短时间内就举起了小手,不停地向我示意。他说:“我们可以将那个漏雨的洞堵起来!”我听后夸将了他,说他真的会动脑筋想办法,听后他兴奋地坐了下来。王庆文说:“可以用碗放在那儿等雨滴。”我肯定了他的想法,说:“这也是一个办法,很好。”潘禹全又举起了手,他说:“我们还可以打起一把雨伞,用它来遮着。”“对,对,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到这儿我想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一定是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我还期待他们有出乎我意料的想法。你们还有与他们想的不同的办法吗?这时徐筠舒站起来说:“鼹鼠姐妹可以在漏雨的地方挖一个洞。”这个想法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她的想法居然与作者写的一模一样!
此时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当我读到此处,就是没有想到作者是那样的安排,但孩子想到了,也许作者是站到了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想法去想象的(所以孩子们特别喜爱她的作品),而我却不能,所以在今后我得多了解孩子们的一些想法。他们的想象力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想我们此时能做的也许就是多去调动他们的想象力,通过文本阅读为他们提供情境、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多想象,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①所以让我们带着孩子“阅读、阅读、再阅读” ②。
愿我们的孩子在书本中畅游,在阅读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①《给教师的建议》十九条第页
②《给教师的建议》十九条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