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大部分教师能自觉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然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又不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本人认为如何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才是当前我们这些基层教师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就本人在化学课堂中的一些有效教学尝试与诸位共享。
一、何谓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抽象的知识及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果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往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样费时、费力、费神还不算,而最终学生获得的顶多是一些表层的东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可通过活动探究,哪些知识要通过教师教授,我们化学教师一定把握好分寸,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有效“提问”和“讨论、思考”
无论“讲授”多么精彩、有效,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和零碎的或者说是辅助性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应善于提问。比如在《水的净化》这个课题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以下一连串的问题:①我们平时饮用的是什么水?(自来水)来自哪里?②江、河、湖、海水为什么有出现浑浊的现象?能直接饮用吗?③想想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流程有哪些?④得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物吗?⑤想得到较纯的水该怎么办?⑥净化水的措施有哪些?达到什么程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它能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层层开发学生思维,而且一连串问题串联起课题的中心内容,这就体现出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有效“实验”
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化学实验有教师演示的实验,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及供学生选做的实验等,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才有效,主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或实验操作较难控制或实验对人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等实验,可能通过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亲自实验更有效,更切合实际。如活性炭吸附性、水电解等实验通过教师演示既省时又实效。同时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非常熟悉其现象的实验,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为其费时。
(四)有效“练习”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他对学生消化、掌握当堂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巩固练习题时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题量,二是题型,三是深广度,四是是否体现本节课的精髓。一般来说,题量不能多,二到三题即可;题型多以选择、填空为主,少用综合性强的大题、计算题;难度不能过大,不要在新授课就按中考的难度来,要有一定层次性;题目的选取一定要紧扣本节课的中心内容、重点内容,绝不能为了练习而随意选题。只有选出了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好题目,学生才能真正通过有效“练习”,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一、何谓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抽象的知识及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果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往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样费时、费力、费神还不算,而最终学生获得的顶多是一些表层的东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可通过活动探究,哪些知识要通过教师教授,我们化学教师一定把握好分寸,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有效“提问”和“讨论、思考”
无论“讲授”多么精彩、有效,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和零碎的或者说是辅助性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应善于提问。比如在《水的净化》这个课题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以下一连串的问题:①我们平时饮用的是什么水?(自来水)来自哪里?②江、河、湖、海水为什么有出现浑浊的现象?能直接饮用吗?③想想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流程有哪些?④得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物吗?⑤想得到较纯的水该怎么办?⑥净化水的措施有哪些?达到什么程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它能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层层开发学生思维,而且一连串问题串联起课题的中心内容,这就体现出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有效“实验”
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化学实验有教师演示的实验,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及供学生选做的实验等,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才有效,主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或实验操作较难控制或实验对人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等实验,可能通过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亲自实验更有效,更切合实际。如活性炭吸附性、水电解等实验通过教师演示既省时又实效。同时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非常熟悉其现象的实验,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为其费时。
(四)有效“练习”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他对学生消化、掌握当堂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巩固练习题时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题量,二是题型,三是深广度,四是是否体现本节课的精髓。一般来说,题量不能多,二到三题即可;题型多以选择、填空为主,少用综合性强的大题、计算题;难度不能过大,不要在新授课就按中考的难度来,要有一定层次性;题目的选取一定要紧扣本节课的中心内容、重点内容,绝不能为了练习而随意选题。只有选出了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好题目,学生才能真正通过有效“练习”,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