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况空前的’99中国世界集邮展览已经圆满落下了帷幕。短短的10天中,国际展览中心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广大集邮爱好者与投资者对集邮与邮市的关注却是无限的。本文特对世界邮展期间集邮与邮市上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回顾,以飨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躬逢其盛的广大邮友。
目击之一:皇帝的女儿愁嫁了
除了世界各地邮商以外,许多邮政机构、邮票公司和新闻出版单位也在展销馆租了摊位。从其经销范围来看,10天内赚出摊位费(每个摊位1万元)非常困难,几乎大多数都要赔本。这一点经营者心里肯定有数,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着眼点并不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要放长线钓大鱼,目的在于树立自己的新形象,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引导集邮爱好者。这些“皇帝女儿”一样的单位在展销馆内出现,是邮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也是顺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明智之举,对于集邮和邮市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有利的,符合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基本利益。
目击之二:新旧门票都值钱
此次组委会对于门票主要采取预售方式,并且发行了一定数量的套票,而在展场不售门票,因此邮展还未开幕,开幕式的门票就遭到爆炒。30元的门票最高被炒到300元以上,后来回落到了120元左右。这不仅是因为那天的门票最好卖,关键的是那天观展的人最多,因此生意最好做。开幕以后,门票的价格逐渐向面值靠拢,但是25日福尼特邮市又开始炒30日的门票。开始大家都很不解,后来才明白,是大家都想拣最后一天的便宜货,因为一些积压的邮品急着要赶末班车,因此价格上肯定有帐算。
倒卖门票本不令人奇怪,但旧门票也能卖钱大约就不是谁都能想象得到的了。一进门就有人迎上来打听:“旧门票卖吗?”刚开始我以为有人收集,后来才知道,原因在于可以凭当日的旧门票购买一枚“九龙壁”加字张。既然主要目的在于加字张,其价格也就取决于加字张的市场表现了。起初加字张能卖到25至30元,旧门票值10元;后来加字张掉价了,旧门票也就跟着掉到了5元。
目击之三:该火的没火起来
此次邮展正逢市场连续两年多低迷,硕果仅存的投资者都被下跌压得抬不起头,因此,大家普遍希望邮展能够促使市场好转。而在此期间,许多热门邮品的相继加盟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期望值。但是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邮展开幕的前一周左右,集邮公司的放货行动悄然开始,导致“黄山”小版张的实际成交价格从23元跌到了215元。由于“黄山”的题材与邮展密切相关,因此,它的掉价具有“一叶落知天下秋”般的暗示意义和预警效果;编年小型张板块集体下挫,而近两年内发行的邮资封片货源更是蜂拥而出,导致市价急剧缩水,其中“普通话”片已经跌至13元,而“五四运动”和“海军”片的成交价格也跌到了14元以内,这是1997年市场逆转以来单枚、成套普通面值的纪念邮资片的最低点。
新发行邮品的市场表现更加令人沮丧。邮展开幕前两天,“九龙壁”和“万国邮联”小型张已经早产,但尽管它们占尽先机,也没能越过13元期货价的门槛,成交价格只有12元,仅在京沪等中心邮市以外的邮市上有14元零星成交的纪录。邮展开幕以后,“九龙壁”小型张正式发行,但是场内的开盘价格不足10元,当天下午就跌到了9.3元,而“万国邮联”小型张还要低1元左右,这个成绩同去年的“九寨沟”相比丝毫没有优势;供应会员的“世界邮展”邮资封开盘价格不过16元,平均起来单枚价格和“建筑师”等相比已经明显“低人一等”,随后更是步步看低,第五天就已经跌到了135元,离12元的官方售价不过隔了一层窗户纸,随时都有捅破的危险;全套10枚均为平信邮资面值的“长江三峡”特种片套装式已经打折,最低成交价格不过6元,只是由于炒家在部分新闻媒体的配合下开始炒作其小本片,成交价格从21元回升到了25元左右,套装式因此“鸡犬升天”,市价逐渐上行至85元左右,但是在市场上反应十分冷淡,预计打折的命运已经在所难免;21日发行的“方志敏”邮票全套2枚,面值均为80分,按照过去平信邮资单枚票不打折的先例,它原本应该没有低于面值之虞,但市场上售价实际却不足9折。
目击之四:不该火的却火了
邮展期间总公司发行了“九龙壁”加字邮折,售价30元,内含1枚加字张和3枚纪念张。刚一面世,市场上就抬到了60元,随后又炒到了80元。因为有人从加字张的流水号判断其发行量只有几十万,于是邮展开幕当天,福尼特月坛邮市内的炒作区摩肩接踵,目标都是这个邮折。但是从第五天后,价格逐渐下滑到了50元以内,成交量也开始萎缩。组委会发行的“世界邮展”邮折内含“九龙壁”小型张和同图案的金箔纪念张各1枚,售价20元。第一天100元很好成交,次日虽然跌到了80元,但成交也还差强人意。含有“万国邮联”小型张的金箔纪念张的邮折23日起也成为炒家的目标,一度炒到了260元以上,但是25日就掉到了180元,自然也套住了不少人。在福尼特的炒作区内,笔者故意问一个手里抓着厚厚一叠邮折的中年人:邮折中都有什么。他回答说他也不知道,看着人买也跟着买了,但没想到一接手就套上了。
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连体小本片铺天盖地,题材已经丰富得泛滥成灾。其中“昭陵六骏”、“中国镜画”、“万里江山图”等品种明显已经雇好了枪手,有些摊主手持有相关内容文章的报刊大肆推销。但因为效果不理想,只好和“长江三峡”特种片一起进行捆绑式销售。非正规邮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那些对邮市不甚了解的人,而这样的人所占的比例非常高。他们虽有隐隐约约的投资动机,但是留作纪念的想法显然占了上风,更兼摊主个个巧舌如簧,因此无不乖乖打开钱袋,旁观者只有叹息。
目击之五:违规现象不“稍息”
世界邮展期间,各种违归现象理应有所收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九龙壁”、“万国邮联”小型张与“方志敏”邮票相继早产;而在展场内虽然没有提前销售现象,但是对发行期内的邮票违规提价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主要都是各地集邮公司;而在福尼特月坛邮市上,“红军邮”不仅登堂入室,甚至还有一个摊位号称专门经营和研究这枚按照规定不准经营的邮票,而仔细看这个摊位,除此之外果然没有什么多的东西;普通邮票继续打折,只是版号多数已被剪去,多少还能给管理层一些托词和心理安慰。其中30分的“长城”普票七六折,而50分的“长城”普票只有六一折,平均起来平信的实际邮资不过51分,折扣明显超过了邮局的销售提成。国有资产在悄无声息地严重流失,令人触目惊心,值得思索。
思索之一:该向老外学点什么
外国邮商与邮政机构的摊位集中在二楼,笔者仔细转了转,发现它们销售的邮品比较单纯,除了邮票、邮资封片就是各种实寄封,并没有目前国内邮市上登峰造极的各种连体片、小本票、金箔纪念张、邮折以及其他一些邮味淡而附加值奇高的非正规邮品。外国邮商偶尔也逛逛国内邮商的摊位,但是对于那些以非正规邮品为主打的摊位总是匆匆而过,根本不拿正眼瞧。由于笔者只懂一点英语,趁一个专销中国早期邮票和实寄封的英国邮商摊位比较空闲的时候,试着和其中的一位就这个问题展开交流。那位白头发的老先生连连摇头,说这在英国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前苏联的名画邮票印制精美,收藏价格颇高,因此在俄罗斯邮政的摊位前,这类邮票非常好卖。笔者见到了一组6套分别带有小型张的名画系列邮票,它们于1993年至1994年刚流入国内时,价格撑破天也就是20元,但现在的标价却是65元。有个南方人已经在那里买了不少邮票,还价60元,但那位俄罗斯小伙子坚决地摇头否决,直到那人起身要走也未松口。笔者试了几个摊位,发现老外的价格都没有什么还价的余地,这和国内邮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集邮公司的价格虽然比较实,但是普遍比市场价格略高;至于个体邮商漫天要价的水平,那就是大家都能想象得到的了。
思索之二:非正规邮品何以热
世界邮展可以说是连体片与小本片的一次大阅兵,据笔者的粗略统计,已经远远超过百种,价格多数都在三五十元之间,有些甚至超过了200元。这些东西为什么如此层出不穷呢?它们的生命力主要在哪儿?抛开其它因素,题材是它们最大的优势,比如名人字画、山水名胜、文化古迹等。多数集邮爱好者的倾囊相购,都是出于相关邮票题材缺乏的一种心理补偿。如果邮票的选题足够丰富,相信这些东西就不会有什么市场。
开发何种邮品是一种市场行为和商业行为,只要不违法谁也不能干涉。这些小本片和连体片也是如此,因此不妨坐视它们的自生自灭。然而问题在于有许多品种都公然打出了“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旗号,拉大旗做虎皮。如果仔细追究,他们则解释说“牡丹片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这些小本片以牡丹片为载体,自然也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这个擦边球虽然巧妙,但已经构成明显的侵权和商业欺诈。然而市场上并没有看见有关部门出面制止、惩戒,保护他们自己与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利益。
“长江三峡”小本片的问世,对于这种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发行必要性的角度讲,“长江三峡”邮资片的面世远远低于重新发行的小本片,这个我们暂且不谈。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出现在各种小本片已经泛滥成灾之后。细心的集邮爱好者肯定会问:它此时出现是对那些形形色色小本片的一种承认或者抄袭呢,还是巧妙的创意被人事先窃取?
思索之三:邮展告诉投资者
这次邮展对于所有观展者而言,都是一次绝好的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提高对各种非正规邮品的认识。当人们慷慨地掏钱去购买那些邮味极淡而附加值极高的所谓邮品时,我们很难相信他的目的仅仅是收藏;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斥资购买的所谓“收藏价值极高、投资价值极高”的所谓邮品,其实只是一堆废纸或者废铜烂铁,这实在是个不大不小的悲剧。
如果不是国家邮政局旗下的正规邮品,不管如何沾金挂银、题材热门、画面漂亮,如何流水编号、限量发行、绝版制作,从投资的角度讲都难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本来只是个常识性的问题。人们如果能不惜时间与金钱不远万里来到北京观摩邮展,那么照理他对集邮的痴迷程度与理解能力以及邮识水平都不应该低,明辨这样简单的是非应该不难,为什么大家还是纷纷入彀呢?这说明,许多人对邮市投资的认识水平都还有待于提高。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非正规邮品的问题表面上看来似乎如此,但实际上其危害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公司盲目开发然后在市场上搭售与倾销,是否会加剧邮市资金的贫血现象?盲目开发的邮品如果积压,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与周转不灵?炒家盲目炒作以后形成大量的套牢盘,是否会对市场人气进一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集邮爱好者吃亏上当以后,是否会对集邮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类问题似小实大,不容忽视。
从历史上看,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有价值的收藏品都是无意之间造就的,比如宋元瓷器、明清家具,比如“梅兰芳”小型张和“猴”票。寻找收藏的机遇需要有心。此次邮展期间各种违规封片卡折、金银铜铁充斥于市,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在今后的类似邮事活动中,这样的现象肯定还会出现,但愿各位邮友不会再度补交学费。
思索之四:如何看待当前的邮市形势
邮展期间八方邮人会聚京城,邮市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市场人气和投资环境照理应该出现明显的好转,但事实却正好相反。福尼特月坛邮市上的人流虽然比平时多出不少,但主要集中在炒作区内,各个摊位的经营情况并未得到明显的改观。而钱币与磁卡市场甚至更给人以停盘了的印象,“茶文化”卡的开价只有295元,和1996年12月持平。虽然号称减量20%,但“九龙壁”、“万国邮联”小型张开盘价和去年的“九寨沟”差不多,跌破面值的风险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在盲目跟风者的头顶上方。面值结构大大改善的“高山花卉”特种片、全套面值均为平信邮资的套装式“长江三峡”特种片均已经陷入原始售价的泥淖之中,全套2枚均为平信邮资的“方志敏”邮票也未能遏制住打折的潮流。这些情况如果出现在往常的“夏眠期”倒也罢了,问题是出现在了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世界邮展和万国邮联大会期间。由此可见,如今邮市的虚弱程度可能要大大超出投资者的想象。对此,市场各界人士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合理安排自己的投资计划。盲目乐观、盲目跟风最终都可能得不偿失。
目击之一:皇帝的女儿愁嫁了
除了世界各地邮商以外,许多邮政机构、邮票公司和新闻出版单位也在展销馆租了摊位。从其经销范围来看,10天内赚出摊位费(每个摊位1万元)非常困难,几乎大多数都要赔本。这一点经营者心里肯定有数,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着眼点并不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要放长线钓大鱼,目的在于树立自己的新形象,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引导集邮爱好者。这些“皇帝女儿”一样的单位在展销馆内出现,是邮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也是顺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明智之举,对于集邮和邮市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有利的,符合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基本利益。
目击之二:新旧门票都值钱
此次组委会对于门票主要采取预售方式,并且发行了一定数量的套票,而在展场不售门票,因此邮展还未开幕,开幕式的门票就遭到爆炒。30元的门票最高被炒到300元以上,后来回落到了120元左右。这不仅是因为那天的门票最好卖,关键的是那天观展的人最多,因此生意最好做。开幕以后,门票的价格逐渐向面值靠拢,但是25日福尼特邮市又开始炒30日的门票。开始大家都很不解,后来才明白,是大家都想拣最后一天的便宜货,因为一些积压的邮品急着要赶末班车,因此价格上肯定有帐算。
倒卖门票本不令人奇怪,但旧门票也能卖钱大约就不是谁都能想象得到的了。一进门就有人迎上来打听:“旧门票卖吗?”刚开始我以为有人收集,后来才知道,原因在于可以凭当日的旧门票购买一枚“九龙壁”加字张。既然主要目的在于加字张,其价格也就取决于加字张的市场表现了。起初加字张能卖到25至30元,旧门票值10元;后来加字张掉价了,旧门票也就跟着掉到了5元。
目击之三:该火的没火起来
此次邮展正逢市场连续两年多低迷,硕果仅存的投资者都被下跌压得抬不起头,因此,大家普遍希望邮展能够促使市场好转。而在此期间,许多热门邮品的相继加盟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期望值。但是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邮展开幕的前一周左右,集邮公司的放货行动悄然开始,导致“黄山”小版张的实际成交价格从23元跌到了215元。由于“黄山”的题材与邮展密切相关,因此,它的掉价具有“一叶落知天下秋”般的暗示意义和预警效果;编年小型张板块集体下挫,而近两年内发行的邮资封片货源更是蜂拥而出,导致市价急剧缩水,其中“普通话”片已经跌至13元,而“五四运动”和“海军”片的成交价格也跌到了14元以内,这是1997年市场逆转以来单枚、成套普通面值的纪念邮资片的最低点。
新发行邮品的市场表现更加令人沮丧。邮展开幕前两天,“九龙壁”和“万国邮联”小型张已经早产,但尽管它们占尽先机,也没能越过13元期货价的门槛,成交价格只有12元,仅在京沪等中心邮市以外的邮市上有14元零星成交的纪录。邮展开幕以后,“九龙壁”小型张正式发行,但是场内的开盘价格不足10元,当天下午就跌到了9.3元,而“万国邮联”小型张还要低1元左右,这个成绩同去年的“九寨沟”相比丝毫没有优势;供应会员的“世界邮展”邮资封开盘价格不过16元,平均起来单枚价格和“建筑师”等相比已经明显“低人一等”,随后更是步步看低,第五天就已经跌到了135元,离12元的官方售价不过隔了一层窗户纸,随时都有捅破的危险;全套10枚均为平信邮资面值的“长江三峡”特种片套装式已经打折,最低成交价格不过6元,只是由于炒家在部分新闻媒体的配合下开始炒作其小本片,成交价格从21元回升到了25元左右,套装式因此“鸡犬升天”,市价逐渐上行至85元左右,但是在市场上反应十分冷淡,预计打折的命运已经在所难免;21日发行的“方志敏”邮票全套2枚,面值均为80分,按照过去平信邮资单枚票不打折的先例,它原本应该没有低于面值之虞,但市场上售价实际却不足9折。
目击之四:不该火的却火了
邮展期间总公司发行了“九龙壁”加字邮折,售价30元,内含1枚加字张和3枚纪念张。刚一面世,市场上就抬到了60元,随后又炒到了80元。因为有人从加字张的流水号判断其发行量只有几十万,于是邮展开幕当天,福尼特月坛邮市内的炒作区摩肩接踵,目标都是这个邮折。但是从第五天后,价格逐渐下滑到了50元以内,成交量也开始萎缩。组委会发行的“世界邮展”邮折内含“九龙壁”小型张和同图案的金箔纪念张各1枚,售价20元。第一天100元很好成交,次日虽然跌到了80元,但成交也还差强人意。含有“万国邮联”小型张的金箔纪念张的邮折23日起也成为炒家的目标,一度炒到了260元以上,但是25日就掉到了180元,自然也套住了不少人。在福尼特的炒作区内,笔者故意问一个手里抓着厚厚一叠邮折的中年人:邮折中都有什么。他回答说他也不知道,看着人买也跟着买了,但没想到一接手就套上了。
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连体小本片铺天盖地,题材已经丰富得泛滥成灾。其中“昭陵六骏”、“中国镜画”、“万里江山图”等品种明显已经雇好了枪手,有些摊主手持有相关内容文章的报刊大肆推销。但因为效果不理想,只好和“长江三峡”特种片一起进行捆绑式销售。非正规邮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那些对邮市不甚了解的人,而这样的人所占的比例非常高。他们虽有隐隐约约的投资动机,但是留作纪念的想法显然占了上风,更兼摊主个个巧舌如簧,因此无不乖乖打开钱袋,旁观者只有叹息。
目击之五:违规现象不“稍息”
世界邮展期间,各种违归现象理应有所收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九龙壁”、“万国邮联”小型张与“方志敏”邮票相继早产;而在展场内虽然没有提前销售现象,但是对发行期内的邮票违规提价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主要都是各地集邮公司;而在福尼特月坛邮市上,“红军邮”不仅登堂入室,甚至还有一个摊位号称专门经营和研究这枚按照规定不准经营的邮票,而仔细看这个摊位,除此之外果然没有什么多的东西;普通邮票继续打折,只是版号多数已被剪去,多少还能给管理层一些托词和心理安慰。其中30分的“长城”普票七六折,而50分的“长城”普票只有六一折,平均起来平信的实际邮资不过51分,折扣明显超过了邮局的销售提成。国有资产在悄无声息地严重流失,令人触目惊心,值得思索。
思索之一:该向老外学点什么
外国邮商与邮政机构的摊位集中在二楼,笔者仔细转了转,发现它们销售的邮品比较单纯,除了邮票、邮资封片就是各种实寄封,并没有目前国内邮市上登峰造极的各种连体片、小本票、金箔纪念张、邮折以及其他一些邮味淡而附加值奇高的非正规邮品。外国邮商偶尔也逛逛国内邮商的摊位,但是对于那些以非正规邮品为主打的摊位总是匆匆而过,根本不拿正眼瞧。由于笔者只懂一点英语,趁一个专销中国早期邮票和实寄封的英国邮商摊位比较空闲的时候,试着和其中的一位就这个问题展开交流。那位白头发的老先生连连摇头,说这在英国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前苏联的名画邮票印制精美,收藏价格颇高,因此在俄罗斯邮政的摊位前,这类邮票非常好卖。笔者见到了一组6套分别带有小型张的名画系列邮票,它们于1993年至1994年刚流入国内时,价格撑破天也就是20元,但现在的标价却是65元。有个南方人已经在那里买了不少邮票,还价60元,但那位俄罗斯小伙子坚决地摇头否决,直到那人起身要走也未松口。笔者试了几个摊位,发现老外的价格都没有什么还价的余地,这和国内邮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集邮公司的价格虽然比较实,但是普遍比市场价格略高;至于个体邮商漫天要价的水平,那就是大家都能想象得到的了。
思索之二:非正规邮品何以热
世界邮展可以说是连体片与小本片的一次大阅兵,据笔者的粗略统计,已经远远超过百种,价格多数都在三五十元之间,有些甚至超过了200元。这些东西为什么如此层出不穷呢?它们的生命力主要在哪儿?抛开其它因素,题材是它们最大的优势,比如名人字画、山水名胜、文化古迹等。多数集邮爱好者的倾囊相购,都是出于相关邮票题材缺乏的一种心理补偿。如果邮票的选题足够丰富,相信这些东西就不会有什么市场。
开发何种邮品是一种市场行为和商业行为,只要不违法谁也不能干涉。这些小本片和连体片也是如此,因此不妨坐视它们的自生自灭。然而问题在于有许多品种都公然打出了“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旗号,拉大旗做虎皮。如果仔细追究,他们则解释说“牡丹片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这些小本片以牡丹片为载体,自然也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这个擦边球虽然巧妙,但已经构成明显的侵权和商业欺诈。然而市场上并没有看见有关部门出面制止、惩戒,保护他们自己与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利益。
“长江三峡”小本片的问世,对于这种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发行必要性的角度讲,“长江三峡”邮资片的面世远远低于重新发行的小本片,这个我们暂且不谈。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出现在各种小本片已经泛滥成灾之后。细心的集邮爱好者肯定会问:它此时出现是对那些形形色色小本片的一种承认或者抄袭呢,还是巧妙的创意被人事先窃取?
思索之三:邮展告诉投资者
这次邮展对于所有观展者而言,都是一次绝好的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提高对各种非正规邮品的认识。当人们慷慨地掏钱去购买那些邮味极淡而附加值极高的所谓邮品时,我们很难相信他的目的仅仅是收藏;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斥资购买的所谓“收藏价值极高、投资价值极高”的所谓邮品,其实只是一堆废纸或者废铜烂铁,这实在是个不大不小的悲剧。
如果不是国家邮政局旗下的正规邮品,不管如何沾金挂银、题材热门、画面漂亮,如何流水编号、限量发行、绝版制作,从投资的角度讲都难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本来只是个常识性的问题。人们如果能不惜时间与金钱不远万里来到北京观摩邮展,那么照理他对集邮的痴迷程度与理解能力以及邮识水平都不应该低,明辨这样简单的是非应该不难,为什么大家还是纷纷入彀呢?这说明,许多人对邮市投资的认识水平都还有待于提高。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非正规邮品的问题表面上看来似乎如此,但实际上其危害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公司盲目开发然后在市场上搭售与倾销,是否会加剧邮市资金的贫血现象?盲目开发的邮品如果积压,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与周转不灵?炒家盲目炒作以后形成大量的套牢盘,是否会对市场人气进一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集邮爱好者吃亏上当以后,是否会对集邮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类问题似小实大,不容忽视。
从历史上看,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有价值的收藏品都是无意之间造就的,比如宋元瓷器、明清家具,比如“梅兰芳”小型张和“猴”票。寻找收藏的机遇需要有心。此次邮展期间各种违规封片卡折、金银铜铁充斥于市,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在今后的类似邮事活动中,这样的现象肯定还会出现,但愿各位邮友不会再度补交学费。
思索之四:如何看待当前的邮市形势
邮展期间八方邮人会聚京城,邮市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市场人气和投资环境照理应该出现明显的好转,但事实却正好相反。福尼特月坛邮市上的人流虽然比平时多出不少,但主要集中在炒作区内,各个摊位的经营情况并未得到明显的改观。而钱币与磁卡市场甚至更给人以停盘了的印象,“茶文化”卡的开价只有295元,和1996年12月持平。虽然号称减量20%,但“九龙壁”、“万国邮联”小型张开盘价和去年的“九寨沟”差不多,跌破面值的风险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在盲目跟风者的头顶上方。面值结构大大改善的“高山花卉”特种片、全套面值均为平信邮资的套装式“长江三峡”特种片均已经陷入原始售价的泥淖之中,全套2枚均为平信邮资的“方志敏”邮票也未能遏制住打折的潮流。这些情况如果出现在往常的“夏眠期”倒也罢了,问题是出现在了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世界邮展和万国邮联大会期间。由此可见,如今邮市的虚弱程度可能要大大超出投资者的想象。对此,市场各界人士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合理安排自己的投资计划。盲目乐观、盲目跟风最终都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