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你可能不喜欢”的书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4553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长辈说,“我们那时候,地上若有一张带字的纸,我都会捡起来兴致勃勃地读一遍——身边可读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听父母说,“我们那时候,新华书店门口常常排起长龙,为了买到一本新书,有人甚至天不亮就会去排队”。
  听老师说,“我们那时候,想读一本书或者查一份资料都得跑图书馆,‘狼多肉少’,能不能借到还得看运气”。
  而你所处的这个时代,已经很难想象阅读曾经竟然是那么“奢侈”的一件事。无论何时何地,你只要打开手机,信息就从四面八方涌来,不但“得来全不费功夫”,而且似乎还越来越懂你——所谓的“个性化推荐”,把各种“你可能会喜欢”的消息、小说……源源不断地推送到你的眼前。
  你享受着这样的便利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件事:那些被过滤或被无视的“你可能不喜欢”的内容,也许描绘了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说起阅读,我们往往会问一句“你喜欢读什么”,却很少有人问“你不喜欢读什么”……而小编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向来自浙江省新昌中学、浙江省仙居中学、杭州第十一中学、德清第二高级中学、宁海县胡陈乡初级中学等学校的同学们发出了问卷,并收回了86份有效问卷——
  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同学告诉小编,他们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试着去读了一本自己“可能不喜欢”的书,然后仿佛“穿山越岭”,开启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发现之旅。
  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第一站:超越浅阅读 书本厚一点,用心深一点,成长不止一点点


  别了,“《斗罗大陆》们”
  陈丹青(杭州外国语学校)
  “你们的阅读不能只浮在情节上。”
  这句话是刚上初中时,语文老师对我们说的。这是一个忠告,也是一条明确无疑的禁令,就这样,我被迫放下了一直迷恋的网络小说,拿起了老师推荐的书单。
  虽然都叫“小说”,但乍从网文转到严肃文学,确实有点不适应。最不适应的,就是觉得读起来“不爽”了。
  读网络小说,总让人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化身为书中那个玉树临风、神武霸气的主角,行走江湖,打怪升级,建功立业,顺便还能俘获芳心无数(嘿嘿),真的好爽!然而当我翻开老师推荐的《追风筝的人》时,故事的主角阿米尔少爷却是个懦弱、自私的人,围绕他的也是一连串令人沮丧、压抑的故事……真是让人读着气闷。
  但是硬着头皮读下去,我慢慢从阿米尔这个不完美的人身上感受到了“真实的人性”——他的逃离并没有让他摆脱悔恨和内疚,反而最终驱使他走上艰难的自我救赎之路。相比之下,我曾经爱读的网络小说中那些“完美的人”所经历、战胜、创造的一切,便显得太过简单;而我阅读它们时获得的那种“快感”,相比于严肃文学给我内心带来的冲击和震撼,也显得那么单薄。
  接着我又去读了余华的《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和《兄弟》,从中感受到的是我以往未曾关注的“真实”:生活的艰难与无常、生命的脆弱和倔强……
  我渐渐明白了老师的话。如果只浮在那些易读的故事情节上,即便读得再多,得到的也只是浅层的、短暂的愉悦感,却无法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更悠长的回味。幸好,我翻过了这座山。
  我想,我终于可以欣然告别曾给我带来许多轻松快乐时光的“《斗罗大陆》们”,走向更开阔、更深邃的前方了。

超越者说


  “一‘砖’一世界”
  袁佳娜(浙江省新昌中学):对《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有着天然恐惧的人,我想应该不只我一个吧?它们厚重得像一块块砖头,要猴年马月才能看完啊!于是我对它们一直敬而远之。直到我被《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多情、多才又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深深吸引,才终于下定决心捧起了原著。经过一番跟自己的耐性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搏斗之后,我被带进了一个绮丽的世界——像经历了一场“穿越”,走进荣国府、大观园,与每个敏感却又孤傲的灵魂朝夕相处,目睹她们的悲欢离合。读进去了,就真的会感觉到,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处小景,那么每一块“砖”里都有一个完整的世界,比如《水浒传》里那个恣意豪气的北宋江湖,《百年孤独》里那个魔幻阴郁的马孔多小镇……这么说吧,平时零敲碎打的“小阅读”就好比是向窗外看一眼,这当然很有必要,但还是要给自己一点时间,钻到“砖头”里的世界中,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探险。
  “别偷懒,没有人可以代替你阅读”
  半夏(华中农业大学):有次跟几个学长聊天,学长问我有没有看过《未来简史》这本书,我脱口而出:“看过呀!”然而我很快发现,对于他们接下来聊的内容我完全是蒙圈的,尴尬中我才意识到,我看过的,不过是某个公众号里的一篇《8分钟带你读完〈未来简史〉》的文章。后来当我读完30万字的原著,才知道那“8分钟”里的东西是多么碎片化的一角!我不禁反思自己,这两年通过各种公众号和APP、各种“讲书”与“听书”,仿佛极有效率地“读”了许多书,但其实连“囫囵吞枣”都算不上——不仅信息严重残缺,而且这些“代读人”往往只给你结论,却并不给你这些结论的形成过程。于是我记住了一堆观点,自己的思考能力却没有什么长进。还是别找什么“没时间”之类的借口,踏踏实实地回归原作吧,就像我真正地去读《未来简史》,最过瘾的地方不是里面有多少新知识,而是感受到了作者把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组合到一起,就能令人豁然开朗、脑洞大开的强大能力。不亲手翻开书,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呢?

第二站:掙脱“兴趣枷锁” 兴趣是一道门,但是别给它上锁


  当“文艺青年”掉入科学深海
  吴 合(浙江省新昌中学)
  拿着《时间简史》去物理办公室问老张的时候,老张扶了扶眼镜,瞅了我足足5秒钟:“你这个文艺青年怎么看起这么深奥的东西了?”我笑笑,继续死缠烂打:“老张你说说看,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弧……”
  这一切得从《三体》说起——生日那天朋友送了我这套小说,还拍着胸脯保证说我一定会喜欢的。我很迟疑:不是吧,科幻小说,还宇宙文明?恐怕不对我的胃口。在我满是散文诗歌的书橱里,这套《三体》显得特别突兀。但是盛情难却,那就试着翻一翻呗。   没想到这一翻就爱不释手了,我第一次刷新了自己的“阅读观”,越读越对刘慈欣佩服得五体投地。黑域、引力波天线、四维空间、大杀器“水滴”,甚至是毁坏整个太阳系的小纸片“二向箔”……原来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科学知识,也可以构筑出一个如此宏大、神奇并且令人心潮澎湃的幻想世界!
  按捺不住兴奋的情绪,我迫不及待地找来身为理科学霸的朋友,聊起了书中云天明讲的三个童话。童话里那只在食人鱼海域上借着肥皂泡沫行驶的船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小说中,它暗喻着空间曲率驱动的飞船。“什么是曲率?”“那飞船的动力从哪里来?”“它的速度到底能有多快?”……被我问烦了的朋友最后让我去求助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
  于是我这个自以为“十指不沾理化生”的文科男便坠入了浩瀚的科学深海。很久没接触物理的我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记下我在《时间简史》中读到的各种奇怪概念,并且强烈地希望能把它们一个个搞懂。渐渐地,它在我眼里不单是一本科普读物——科学家们探索宇宙万物规律的过程如此迷人,我就像沉醉在一双双深邃的眼眸中,难以自拔地想要探寻炙热目光后的故事。
  霍金引用过《哈姆雷特》中一句名言:“我们也许是被束缚在果壳之中,而仍然自以为是拥有无限空间之王。”而我们自以为的“兴趣”,也许也是一个“壳”吧,打破它,才能仰望到更灿烂的星空。嗯,我打算再去入手一本《果壳里的宇宙》,慢慢看。
  解锁者说
  “至少,不再随便否定它”
  Dreamer X(浙江传媒大学):上高中时,我的男闺蜜突然喜欢上了摇滚乐,还非要塞一只耳机跟我分享。我可受不了,这哪是音乐,分明就是歇斯底里的噪音嘛!男闺蜜说,你别把摇滚看得那么低俗,它其实挺有内涵的……少来,我才不要听你强辩呢。后来有一天逛书展,看到有本书的封面是鲍勃·迪伦的大头照——正好那时他刚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就多看了两眼。书名叫《声音与愤怒》,还有个副标题:“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种原本我压根不会去看的书,那一刻却奇妙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就站在书架前随手翻了起来。这本书讲了摇滚乐产生的土壤,讲了它与一代代青年的故事,讲了它和社会发展、文化变迁、战争、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虽然我看得似懂非懂,但多少理解了男闺蜜的那句“它其实挺有内涵的”。我想我作为一个聆听者,可能还是很难爱上这种嘈杂的音乐,但对它多了一份敬意——至少,不会再去随便否定我所不了解的东西。
  “从有用到有趣”
  银弹(移动端开发程序员):作为一个理科生 程序员,我向来对文史哲之类的书不屑一顾,直到大三的图论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学计算机的学生最好去了解一下哲学,哲学书里有很多你们今后需要的思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翻开了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讲故事式的叙述风格对我这个门外汉很友好。当我一口气读完的时候,陷入了长久的深思——小女孩苏菲照镜子问自己,“我”是谁?“我”是如何成为“我”自己的?那么我呢?我总习惯于依赖观察、科学实验和定理得出的结论,这其实是一种刻板的思考方式。哲学书让我开始学会问“为什么”。之后在面对决策时,我不仅会参考数据和结论,还会在解决问题时多思考为什么,直到得到逻辑上自洽的答案。可以说这本书使我对哲学不再抗拒,发现它既有用也有趣;而我以前的“没兴趣”,其实只是因为不了解罢了。

第三站:突破能力局限 你的阅读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那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
  梁书函(浙江省新昌中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
  《唐人街探案1》开场不到两分钟,黑幕上打出了上述文字。《周易》和这部电影有何关联?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回家在网上搜了好一会,总算悟出了一些道理:善恶相对相生。好比一张纸,单有一面是无法立住的,只有对折时才能做到。
  总听人说真正的哲学是“烧脑”的,我一直不敢去碰。没想到因为电影的启发和引领,我第一次感到有了些许推门而入的勇气。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散文诗一般的语言牢牢抓住了。可是几页纸的新鲜感过去后,我开始头疼、犯困,“诗集”变成了光怪陆离、不知所云的“天书”,任我如何努力,都无法跟上哲学大师深不可测的思维。
  查拉图斯特拉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几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用了那么多比喻和象征,尼采究竟在想些什么?……我沮丧地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却又似乎有某种东西在吸引我去尝试阅读。
  “算了,自己买的书,哭着也要把它翻完。”
  求己不成便求人,百度、知乎、豆瓣……我把能找的资料都找了,探索过程漫长艰巨,但总算不是一無所获。
  我当然不敢说自己已经读懂了尼采,但我想我是真正受到了他的激励。以前老是听到的“上帝已死”,原来并非我以为的自大妄言,而是强调人要自己去找到存在的意义。他肯定人自身的力量,鄙视在困境之前的畏惧逃避,或把灵魂寄托于虚无的“上帝”身上。
  就像我曾经只敢待在文学读物的“暖流”中,只希望被这世界温柔以待,这样又岂能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唯有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披上这件叫作“思想”的甲胄勇敢前进,才能如尼采所言,“那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
  这条探险之路漫长艰巨,但我仿佛已经看到,山巅之上的查拉图斯特拉正微笑着张开双臂,欢迎我的到来。
  突破者说
  “怕难,你就亏了”
  卖鱼街的王小柱(宁波鄞州区五乡中学):食堂里,排在我前面的两个高一学妹正在吐槽:“干嘛要学文言文啊!”“是啊,比外语还难懂,又没啥用。”我不禁一笑,从前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有段时间不知怎么迷上了鬼鬼怪怪的东西,就网购了一本《聊斋志异》,拿到手的时候傻眼了:怎么全是文言文?在老爸明显幸灾乐祸的目光中,我只得又去拍了一本《古代汉语词典》……啃呗!说实话,语言这东西,毕竟还是有“套路”可循的,啃得多了,渐渐也啃出了“语感”,阅读古文从“三字一卡、五字一顿”变得越来越顺了。我就像刚识字的孩子对一切带字的东西充满好奇一样,慢慢地找来了更多的“古书”:《古文观止》《论语》《庄子》《老子》《史记》《战国策》《传习录》……如今我特别想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绝大部分时代留下的精神财富都是用文言文记录的,其中有博大的思想,有激荡的风云,有生动的面孔,也有瑰丽的想象,它们的丰富与精彩,远远不是语文课本上的只言片语所能呈现的。如果因为畏难而放弃,就等于是轻易地放弃了这么庞大的一笔智慧遗产,那多可惜呀!   “有动力,就不难”
  朱淳志(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丁兰校区):每当我翻开《普通生物学》这本书的时候,总会引来同学的一阵鄙夷——大学教材,你也看得懂?这时候我就会庆幸自己在初三时遇见了非常钦慕的生物老师。因为想在老师面前有所表现,我开始刻苦阅读生物书籍,不懂就查,再不懂就继续问,没想到不知不觉中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我体内滋生,我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阅读《普通生物学》,曾经看起来难懂的公式符号元素也都被強烈的求知欲一一攻破,我对生物也愈发喜欢。未来我想成为一名外科医生,虽然要实现梦想并不简单,但只要有十足的动力,就不是太大的难题,对吧?

阅读让一切皆有可能


  有破才有立,在小编与很多热爱阅读的大咖的访谈里,他们都说到自己在读完一本曾经不可能读的书后,获得的不仅仅是对书本身的改观——
  朱永春 桐乡市第三中学教师,浙江省十佳心育导师
  作为物理专业的理科男,我曾与许多人一样,把心理学当作大学里最无聊的课。后来是可怕的疾病让我乖乖捧起了心理学书籍。由于中学期间家庭的变故以及高考失利、理想破灭等打击,我在大学期间一度患上了较为严重的抑郁症。那个年代,心理治疗在我国还是个新事物,精神科医生只会对我讲“年轻人,不要瞎想,要珍惜读大学的机会!”之类不痛不痒的话。抑郁的痛苦如影随形,时刻折磨着我,出于自救,我决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所以把能找到的心理方面的书籍全都认真地读了一遍。某种意义上,正是心理学帮我打开了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的大门,让我走出了人生最绝望的黑夜,重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世界的美好。
  近三十年过去了,我对心理学的热爱丝毫未减。《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让我成了更理解和包容学生的老师;《社会心理学》等知识让我可以用社会文化、社会认知和社会学习等多维视角来更全面理解社会,走出偏见与狭隘,与自己和世界达成谅解,让心灵变得宁静。
  郭初阳 杭州越读馆创始人、语文教师
  我是一个语文教师,平时阅读的书籍更多是和语文、课堂教学相关。但因为喜欢看电影,有一次我翻到一本电影书籍《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觉得非常精彩,深觉对我的语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
  希区柯克的电影里有一个开枪射击的场面,“bang”一枪,然后屏幕上突然就是一片空白,呈现一个枪击的效果。特吕弗也是一个导演,他看到这个细节以后琢磨了很久,始终不明白这个效果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希区柯克就告诉他,胶片每秒24帧,枪之后那张胶片是一张没有影像的空白胶片,但如果放之不用就可惜了。书中的这个细节让我想到,其实老师也应当像电影导演珍惜胶片一样珍惜课堂上的时间。课堂和电影都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面对有限的时间,如果提前安排很多套好的方案,其中自然会有一套比较理想的方案。如果我也能精心安排自己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导演安排自己的胶片,细致到每分每秒,那将会达到非常惊人的效果。这是这本无关语文教学的书带给我的“意外”收获。
  也是从那时起,我更加认识到了阅读的意义,很多时候视野是由新的阅读打开的。我们常以自己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和书本)勾画一个我们自以为是的小圈子,以为这个圈子就是世界的全部,但生活的本质是无限大、无限未知的。即便是从认识自己,探索未知事物的角度,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所以,要充分认识到个人的有限性和生活的无限性,做到“读书无禁区”。
  巩高峰 杂志编辑,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文章作者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走路的话,上坡路永远是难走的,越走越累。可是真的走上了一个高度,会发现风景越来越不一样。而感觉容易走的路,大部分是下坡,因为没有难度。所以,我们的阅读迟早都要走出“舒适区”,如果一直原地打转,我们永远没有属于自己的里程。
  我是从初二开始决定“啃”名著的,第一套书选了雨果的《悲惨世界》,上、中、下三本刚拿到手,才看了几十页,众多的人物,从来没见过甚至也没想象过的社会环境、人物说话方式,以及翻译腔浓重的文字,这些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煎熬。于是我放下书,决定换个方向“啃”。
  我找到《悲惨世界》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先捋顺整套书的故事走向、人物特点,对书的整体有了印象,再回头翻开书,对照人物和故事的发展,一点一点对应,才逐渐发现了有趣之处,也慢慢从主人公冉·阿让、警察贾维等人物身上体味到“悲惨”的意味深长……
  那个暑假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不一样了,哪里不一样我也说不好,只是觉得学习压力似乎没有同学渲染得那么大,因为在一个飘渺又遥远的时空里,有那么多人只是为了活着,竟然都如此艰难。
  后来我读过另外一些名著,有中国的,有世界的,有的令人酣畅淋漓,至今欢喜,有的也曾开篇就让我头痛不已。但我知道,只要开始,哪怕面前的名著远远高过自己的认知,想翻,还是能翻过去的,也应该尝试去翻。因为翻过去,真的有另一片天。

大咖分享:如何读一本你可能不喜欢的书?


  用向异性炫耀的心情去打开“那本书”,这样你不仅动力强大,而且能更知其所以然。(史航,编剧)
  突破固有的阅读习惯要经过三层境界:第一层破文体,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采访、非虚构都可以了解一下;第二层破学科,文史科哲不分家,你会越读越聪明;第三层破语言,当代少年要有“双核系统”,一个核是中文,另一个核是其他语言/文化。(郭初阳)
  记住,阅读经典最不会犯错,因为它们经历过无数人的检阅。初次尝试,步子不要迈太大,循序渐进更易坚持。就像游戏,第一关总也过不去,你是不会持续玩的。(巩高峰)
  叮,你有一条短消息,请注意查收~
  亲爱的读者们:
  你们看,那么多人打破了阅读屏障,从一本他们原本可能不喜欢的书出发,走着走着,收获了别样的风景。你还在犹豫是否要跨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区吗?
  一直囿于舒适区的人,视野会越来越小,脚步会越来越局促。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不如让我们一起尝试着去读一本“你可能不喜欢”的书。不畏难,不逃避,然后,邂逅惊喜。就是现在,开启你的“阅读大冒险”,去崭新的未知地带探险吧!
  小编和你们做个约定,明年4月,让我们细数这趟探险旅程中的战利品,看看你是否有了新的成长和收获,期待着你们“满载而归”!
  本刊责任编辑 钱喵喵
  2018年4月
  分享“读一本你可能不喜欢的书”的读后感到中学生天地微信公众号或@中学生天地微博,就有机会获得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企鹅青少年文学经典系列”精美图书一本。
其他文献
姓名:周 鹏  运动项目:篮球  巅峰时刻:曾以国家队队员身份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同时也是中国男篮获得2015年男篮亚锦赛冠军的功臣之一。  个人现状:现为中国男篮国家队队长,将于今年夏天带领中国男篮征战里约奥运会。  篮球的每个回合都是一场挑战。只有迎接挑战,战胜挑战,你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记: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在您的运动生涯中,让您印象很深或者对您具有重大意义的比赛吗?  周:应该是
现代远比古代寂寞多了。我是这么觉得。  这座城市里面,不知淹没了多少的记忆,学名这叫做“失忆”。总觉得这个曾在哪里见过,那个又好像和我有过关系。每每到一些时候,总会把老东西拿出来,晒晒照片,翻翻日记,提醒自己原来还有如此美好的往昔:热闹非凡的幼儿园,邻居家扎着羊角辫的姐姐,那只追了我一个下午的大狼狗,少年时代的溜冰场……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他们只属于我,只属于过去。  在某一天,连我自己也无法相信,
【摘要】提问在reading教学中有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增强自信等诸多功能,教师要充分发挥reading教学中学生提问的价值,在提问的形式、提问的内容、提问的目的、提问的方法等方面加以引导,让提问为教学服务,更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关键字】Reading教学 学生提问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思维
革教学活动开展的评价过程,能够有效的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分析学生在学习中普遍遇到的问题,确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教师的重视。  2.类别分析。外国学者贝克里认为,在日常教育中,可将需求分为意识需求与觉察需求,意识需求主要是指学生自身的需求,觉察需求则是教师以学生的学习经历为依据建立起的需求。另一些学者认为,需求一般包括了主观需求与对应的客观需求,学生的教育背景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属
【摘要】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英语听力课程建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对目前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高职高专听力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现状 对策 问题  引言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重”的教学目标,突出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听力教学作为听、说、读、写基础的基础,也是接受语言知识和
【摘要】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荆棘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呼唤》被认为是“作者继荆棘鸟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呼唤》中三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解放充分体现了考琳麦卡洛的女性观,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十九世纪澳大利亚的女性主义的兴起。  【关键词】《呼唤》 女性主义 主题意义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著名的女作家之
【摘要】初高中衔接阶段是培养高中学生形成许多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而如何指引高一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衔接阶段的英语学习则至关重要。文章就几点影响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因素,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查漏补缺、加强语音教学等几方面来探讨如何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 过渡 学习之舟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语音教学  金风送爽的九月,又一批学生从初中踏入高中,面对着展新的学
【摘要】高校英语后续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其在满足学生需求、结合学校定位以及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英语后续课程模块化设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  【关键词】需求分析理论 模块化英语后续课程 设置  后续课程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有效满足学生就业、自身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基于对大学应用后续课程教学目标的复杂化、多样性分析,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过
十二月,年之收尾,又到了总结盘点、展望来年的时候。如果要评出“文艺范儿”年度人物,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当之无愧:这位75岁的老歌手,成了现实版的“跨界歌王”,让无数作家汗颜不已。本期推荐,就从“跨界”的迪伦爷爷开始讲起。  愿你永远年轻  “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上,创造了新的以诗歌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这是鲍勃·迪伦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他的获奖,意味着诗歌这一文学传统的重新发现。  诗是寄寓
英语试卷  命题人:田 民 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063000 侯玉红 唐山市开滦一中 063000  王丽红 唐山市第二中学 063000 李玉霞 玉田县第一中学 064100  许振勇 丰润区车轴山中学 064000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