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悟到运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enc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级组里两位老师同题异构,执教《嫦娥奔月》的第二课时。在集体备课的时候,甲老师提出,《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情节耳熟能详,语言通俗易懂。那么,在教学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上。尤其是这篇课文的第6自然段,文字优美,给人无限遐想。若以这一自然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可以带动全篇文章的教学。甲老师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板块:
  (一)领略奔月“美的意境”
  1.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浮现出一幅画面。课文中有一段话描写了嫦娥奔月,你能找到吗?
  2.(映示第6自然段)读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范读,有意把“飘飘悠悠”读成“飘悠”,把“碧蓝碧蓝”读成“碧蓝”,你对老师这样读有什么意见?(生发言)
  (二)体会嫦娥“美的内心”
  1.第6自然段描写的画面非常美,而嫦娥的心灵更美。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全文,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她的心灵美?(板书:接济、周旋、吞药)
  2.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乡亲们的吗?
  3.“接济乡亲”,让我们知道了嫦娥心地善良,而接下来的“吞药”这件事,更能体现嫦娥的美好心灵。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描写“吞药”的相关内容。
  4.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想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5.什么叫“周旋”?(生交流)想象一下周旋的过程。
  6.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是什么?你能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课文吗?(生读第6自然段)
  (三)感悟故事“美的内涵”
  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中秋节。虽然嫦娥奔月而去了,但是乡亲们会想念善良的嫦娥。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都会遥遥地为她祝福。
  乙老师认为,《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学要基于文本特点,让学生充分领略神话故事口语化和口耳相传的特点,乙老师的教学设计也分三个板块:
  (一)整体把握,范讲故事
  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嫦娥奔月》这篇神话故事,课文主要包括哪些情节呢?(板书:后羿射日、逢蒙拜师、王母赠药、智斗逢蒙、嫦娥奔月、后羿追妻)
  2.讨论:你知道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是谁写的,又是怎么一代代流传下来而家喻户晓的呢?
  3. 教师示范讲述课文前半段“后羿射日”“逢蒙拜师”“王母赠药”的故事情节。
  4. 组织评议:你认为老师故事讲得怎样?
  (二)梳理情节,指导讲述
  1. 同学们也来学习生动地讲述故事后半段,让自己成为神话故事的传播者。
  2. 我们先讨论该怎样讲述“智斗逢蒙”“嫦娥奔月”和“后羿追妻”的故事。
  建议一:理清关键词语。(1)讲故事时,如果抓住了关键词语,故事的情节就很容易在我们脑海里浮现。谁来说说,这一部分逢蒙做了什么事?嫦娥呢?(2)学生交流后练习讲述。
  建议二:合理想象留白。(1)讲述故事时,还要能根据人物特点,展开适度的想象。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怎样周旋的呢?就可以发挥想象详细地讲一讲。(2)学生交流后,在第一次讲述的基础上,再次练习讲述。
  建议三:走进人物内心。(1)讲故事时,如果能披文入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相信故事会打动更多的听众。(2)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了仙药。试想一下,她舍得离开后羿和乡亲们吗?(不舍)她飞出了窗子,可是,她的心却留在了她深爱着的后羿和乡亲们那里。读一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嫦娥的依依不舍)(3)那么,你在讲这一段情节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学生讨论)
  3.现在,谁来把几个小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配音乐,配插图,学生完整地讲述整篇课文)
  (三)拓展延伸,阅读神话故事
  1. 故事题目是“嫦娥奔月”,第6自然段已经说飞向月亮,后面为什么还要讲人们对她的思念?(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生离死别,但是结局大多数是圆满的,这样的结局表达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愿望。)
  2.布置搜集并阅读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或其他故事,准备参加讲故事比赛。
  两节风格迥异的阅读课,一课重感悟,一课重运用,传达了不同的教学思想,引起了笔者的深深思考。
  一、 语文课是什么课?
  在备课或评课时,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语文课究竟是什么课?是不是“语言文字课”。特级教师高林生说过,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有以语言文字为最重要的中介和凭据的理念,真正把感受、理解、积累语言文字作为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只能是品读、感悟和运用语言,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上述两节课,都重视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课无疑。但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上,它们又各有特点。甲老师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嫦娥内心的情感,并通过对“周旋”和“接济”这两个词语的补充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嫦娥的性格特点。课堂上从词句等基础知识入手,一步一步教学生学会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这是传统语文教学重感悟的思路。但是笔者更欣赏乙老师的课堂教学。在乙老师的课堂上,注重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言文字,创造性讲述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很高,不断想象课文中没有的故事细节,并通过讲述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表达出来,这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二、 语言文字该怎么学?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这要依据文本的文体特点而定。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本,就需要多读多写多积累;而那些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文本,则需要品读与玩味……“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阅读是方法,表达是目的。所以,阅读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层面上。因为《嫦娥奔月》一文具有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把这篇课文直接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范例更合适。可以看到,在乙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从教师示范讲故事到学生讲故事,从学生按课文讲故事再到创造性地讲故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大脑中经历了一个“阅读——思考——分析——加工——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能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孙永明(主持人,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校长):宜兴市“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主题研究正扎实而有效地推进。今天,我们齐聚一堂,请各位与会老师畅所欲言,谈谈你们在“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主题研究过程中的认识、收获、反思,以期将这个主题研究向更深处漫溯。  张富军(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我发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咬文嚼字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切合文旨,是“咬文嚼字”的灵魂。教师引领学
期刊
不久前,笔者有幸观摩了一堂市级交流课,课题是《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是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堂课,老师成功地运用了钱梦龙老师“中心开花”的课堂切入法。上课伊始,出示了一幅赵州桥的挂图,并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图中大拱和小拱之间位置关系。问题一出,学生脸露微笑,纷纷举手示意要回答。对他们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太容易了。这时,老师故作惊疑:“这个问题很简单吗?”“太简单啦!”“
期刊
笔者认为,文本细读应赋予它更广泛的概念,语言文字是它丰富的内涵,时代背景、作品原著、各家研读成果以及评论等是它的广阔的外延。笔者以《少年王冕》为例,撑起文本细读的长篙,感受到向文本更深处漫溯的精彩。  一、 挖掘文字内涵  少年王冕这一人物形象集中在“孝”与“勤”两个字上。挖掘语言内涵,笔者发现每一处写王冕“孝”与“勤”的词句中,孝的方式、勤的方面都各不相同。母亲让王冕辍学放牛并千叮万嘱,王冕一一
期刊
一、 紧扣题目,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吉林松花江畔,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书写课题。(学生书空)师边书写边强调:“雾”要注意雨字头要宽一些,盖住下面的“务”字。同学们再观察“凇”字左边是两点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交流)  2. 据《说文解字》中解释,两点水的含义是“水遇冷凝之形”,在这里“凇”的意思是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齐读课题)  【设
期刊
《童年“偷”着乐》是根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的相关习作要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用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抒写童年的喜怒哀乐。在习作过程中,我注意着眼学生生活,引出生活话题,激活生活素材,还原生活过程,分享生活乐趣,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 巧妙导入,引出生活话题  准确领会题目的内涵是习作的首要任务,许多学生的习作偏题是因为对题目的理解出现偏差
期刊
在各种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们似乎对文言文教学最有兴趣。因为文言文主要考查字词的理解,所以教师们认为,只要学生能把字词翻译出来,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字词意思,学生记字词的翻译,这已成为常态,学生在文言课文字里行间穿插记录了大量的字词的翻译。然而这种文言文词语的学习,尚是停留在记忆的表层上,字词背后人文情怀的体验、表达技巧的把握等许多东西都被丢掉了。长此以往,文言文必将弱化
期刊
当同学们对儿童诗创作渐渐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迈进了六年级的大门。六年级——众所周知的小学阶段学习压力最大的年级。对于经常任教六年级的我来说,同学们即将面临的作业负担、考试压力、升学压力等再清楚不过了。以我的经验来看,即使每天都给学生布置抄写词语的任务,每周加写一篇习作的任务,恐怕也不会遭受非议。毕竟,这是为升学服务嘛。但是,每周创作一首诗,只怕不行,因为考试又不考诗歌创作。而且,紧张的日子里,哪里
期刊
情绪是一种动机,帮助我们为行动做好准备,它是自发的生理过程,并不受我们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无意识的身体表现,意识到我们的情绪,比如大笑。感受是对情绪的一种解释。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会基于感受做出决定。  关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情绪,在这个意识的过程中,势必会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感受。  一、 将针对习作内容的预习,变为关注情绪的提示  笔者一直坚持引导学生对教材习作内容进行预习。这一学期,笔者尝试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问题意识”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敢于通过质疑,突破常规思维模式,超越传统思维的框架,把思维指向新的角度,新的视点。“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一、 活用“突发状况”,化解尴尬,实现要点的巩固  【课例】二上《狼和小羊》教学片段描述  老师在学生完成初读课文、归纳文本大意后,开始指导写生字。老师出示生字“弄”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读音完全正确。接着老师出示了分别用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写的“弄”字,然后问学生:“谁来猜猜这个‘弄’字是什么意思?”“可能是两只手把一块玉托上去。”“会不会也是在玩啊!”“你真会联想!两只手弄一块玉,就是摆弄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