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科学基础知识教育中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初中地理新课标中特别指出地理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目前初中地理素质教育中的关键问题。要提高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总结,就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 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这一节内容对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基础知识的难度较大,因为在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的抽象思维,这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册书中最有难度的知识点之一,考虑到它具有空间性特征且学生此时刚接触到地理这一学科,如果使用大量的地图资料来学习的话很可能会增加知识点掌握的难度,于是我决定了只用书上两幅地图进行学习:P13“台湾岛”地图和P14“地图上的方向”,为了方便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图进行了处理,如“台湾岛”把图中的指向标隐藏起来,首先利用这幅图让学生熟悉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然后再让指向标显示出来进行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训练。这样一来,一方面避免使用大量资料进行教学给人繁杂感,将所用地图中的信息进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可将辨别方向的方法进行比较学习。
有效的用图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一节的教学中,P35图“大陆的漂移”一共包括三幅图,分别展现了2亿年前、6500万年前及现在的海陆分布情况。我让学生在第三幅图(目前的海陆分布)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并据此依次填写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图、2亿年前海陆分布图,提示学生会在填图时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2亿年前地球上仅有的那个大洋是太平洋,太平洋的面积会越来越小的结论。同时他们会好奇地发现亚欧大陆在两亿年前有两部分,这两部分是由于大陆漂移而组成了一整块。此时教师再进一步追问:小的哪一块是现在的哪里?这样不仅与之后的板块运动学说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纬网定位法”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1、什么是纬线?纬线的形状有何特征?2、什么是经线?经线的形状有何特征?3、地球的自转方向?4、经度的变化规律?纬度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经纬网定位法的主要内容。复习前面所学经纬线的定义后,学生很容易掌握经纬线的指示方向,同时能更进一步地让学生了解在北(南)极面对任何一个方向都是南(北)方。
3、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切入。
在地图上判别方向的三种定位法中,按难易程度排列的话依次是: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我的教学内容也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安排。在学习经纬网定向法时,先让学生熟悉并总结在方格状经纬网上判断方向的办法,然后再展示圆弧形经纬网,最后展示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圆弧形经纬网。这样一来由浅入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关注时事,将时事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联系实际、关注时事是有效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的教学中,联系了目前叙利亚问题、伊朗局势等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战乱繁发的区域并有兴趣去探讨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源。
3、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不亚于设置课堂有效提问,有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答案的正确与否,优点和不足有一个较为的准确认识,对其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及下一步的学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如果教师擅长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点进行及时肯定的话,也能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和学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反思,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将学生培养为符合现今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一、 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这一节内容对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基础知识的难度较大,因为在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的抽象思维,这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册书中最有难度的知识点之一,考虑到它具有空间性特征且学生此时刚接触到地理这一学科,如果使用大量的地图资料来学习的话很可能会增加知识点掌握的难度,于是我决定了只用书上两幅地图进行学习:P13“台湾岛”地图和P14“地图上的方向”,为了方便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图进行了处理,如“台湾岛”把图中的指向标隐藏起来,首先利用这幅图让学生熟悉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然后再让指向标显示出来进行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训练。这样一来,一方面避免使用大量资料进行教学给人繁杂感,将所用地图中的信息进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可将辨别方向的方法进行比较学习。
有效的用图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一节的教学中,P35图“大陆的漂移”一共包括三幅图,分别展现了2亿年前、6500万年前及现在的海陆分布情况。我让学生在第三幅图(目前的海陆分布)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并据此依次填写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图、2亿年前海陆分布图,提示学生会在填图时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2亿年前地球上仅有的那个大洋是太平洋,太平洋的面积会越来越小的结论。同时他们会好奇地发现亚欧大陆在两亿年前有两部分,这两部分是由于大陆漂移而组成了一整块。此时教师再进一步追问:小的哪一块是现在的哪里?这样不仅与之后的板块运动学说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纬网定位法”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1、什么是纬线?纬线的形状有何特征?2、什么是经线?经线的形状有何特征?3、地球的自转方向?4、经度的变化规律?纬度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经纬网定位法的主要内容。复习前面所学经纬线的定义后,学生很容易掌握经纬线的指示方向,同时能更进一步地让学生了解在北(南)极面对任何一个方向都是南(北)方。
3、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切入。
在地图上判别方向的三种定位法中,按难易程度排列的话依次是: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我的教学内容也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安排。在学习经纬网定向法时,先让学生熟悉并总结在方格状经纬网上判断方向的办法,然后再展示圆弧形经纬网,最后展示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圆弧形经纬网。这样一来由浅入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关注时事,将时事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联系实际、关注时事是有效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的教学中,联系了目前叙利亚问题、伊朗局势等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战乱繁发的区域并有兴趣去探讨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源。
3、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不亚于设置课堂有效提问,有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答案的正确与否,优点和不足有一个较为的准确认识,对其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及下一步的学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如果教师擅长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点进行及时肯定的话,也能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和学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反思,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将学生培养为符合现今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