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生长的“言意共生”教语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应当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这已成为大家一个共同的命题。萧伯纳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什么主张,他就不会有风格,也不可能有。一个人的风格有多大力量,就看他对自己的主张感觉得有多么强烈,他的信念有多么坚定。”歌德在《歌德谈话录》中也这么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
  姜树华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此,一直在锻造、锤炼、提升自己的教学主张。这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淬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坚持这一过程,让自己的心里更“亮着”,让那“北斗星”永远照耀自己的语文教育。姜树华,这位特级教师,终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把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理解进行淬火,锤炼成一个核心概念——“言意共生”,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張——“言意共生”教语文。
  这是从感性经验向理性思考概括的一步。姜树华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没有丢弃,也没有止于经验,对经验的超越,走向了理性思考的深度。这一步意味着他提升了学术研究的含量,已从实践者逐步走向实践家。
  这是平面描述走向立体建构的一步。平面的描述,往往只有一个维度,单一,不断重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立体建构,因已开发了其他维度,把握了其他向度,因而有了立体感、厚重感,这也是一种超越。这一步,让姜树华成为一个语文课程的建构者。
  这是从引用名家名言走向综合研究的一步。我们很少关注同一话题的文献,即使关心,也只是摘录一些名家名言,很少进行综合、梳理,从中生发自己的见解。因而,有时候,我们很难准确地知道:现在,我在哪里?姜树华对“言”“意”“言意”等作了很好的爬梳,这是很大的进步。这一步,让姜树华开始成为文献研究者。
  “言意共生”,是对语言与意识、与观念、与思想关系的准确概括。马克思在论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实现形式”以后,还说:“语言与意识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语言和意识一样,正是由于需要,由于有了和他人交往的迫切性需要才产生的。”“观念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同样久远的历史”,“不可能单独存在”,其实是“言意共生”的一种含义。“言意”的确是共存的,从来就没有脱离思想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思想。“言意共生”教语文,建立在语言与思想关系深刻联系的基础上,是语文教学特性的一次重返和强调。
  不仅止于此,“言意共生”还是对“言意兼得”的提升和超越。“言意兼得”,说的是二者不可偏废,都要关注、都要追求,这是一种并存、平行的关系,更多的是接受、得到。“言意共生”则不同,它不仅强调了“言意”的互存,更强调了共生,从发生学上阐明了“言意”是哪里来的;不仅告诉我们,对言与意要认真接受,更为重要的是要创造,要发现,要发展。
  姜树华还大胆地指出“文以载道”的欠缺。他说:“‘道’不能代表全部的‘意’,‘意’却包含了‘道’。”这一观点能否站得住脚,关键是对“道”的理解。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学界对“道”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将“道”解释为路径,那当然“道”不能代表全部的“意”。如果将“道”解释为规律,解释为生命的创造力,解释为哲学上“可生一、可生二”的那个“一”呢?很难说“道”不能代表全部的“意”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姜树华是经过一番广泛的阅读和深入思考的,不是随意提出来的。他有勇气,也很有实力。正是这样的勇气和实力,姜树华才能超越。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勇气和实力,学术也才能不断繁荣和发展。为此,应对姜树华表示敬意。
  共生的理论开拓了姜树华的视界,而且他作了很好的迁移和嫁接。“言意共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言与意的对话,用巴赫金的话来说,这是语言的狂欢。巴赫金对狂欢有个解释:“严格地说,狂欢也不是表演,而是生活在狂欢之中。”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了常规的生活”,“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儿的生活”。“言意共生”,产生了新的语言、新的意境,产生了新的语文生活。而这一切都在对话之中。“言意共生”提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任务。语文学习之于每个学生都是个体化的言语行为。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是关于汉语的知识体系,而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言语训练使学生懂得用语文思维,懂得怎样“运用”语言。
  我们常说,作者是寻找语言的流浪者。流浪者是自由的,但较为随意。语文教育好比作者,因为他要“重撰”。树华既是寻找语言的流浪者,又是寻找意义的流浪者,他心中有指南针,他的理念系统中有主张,他是既自由又规范的。这次的“深加工”,让树华的语文教育走上了一个新高度。姜树华在追求学术性的同时,没有丢弃自己的实践。相反,学术研究改善了他的实践,提升了他的实践,实践丰富了他的见解,校正了他的一些想法。可以说,在他那儿,实践行动与理论探索也是共生的。实践与理论的共生,让他对基于语文思维生长的言意共生教语文有了大体的框架建构,包括价值追求、实施策略、操作路径,以及理想状态。这一框架的建构与展开很不容易,而且很多地方写得很精彩。此外,他深入到对不同文体的言意共生教学,作了具体的探索,初步概括出不同文体教学的小同特点,这就将言意共生教语文具体化了,可操作了,也可推广了。研究与实践到这个份上,难能可贵。
  教学研究与实践上的一步,意义很大,有时候一步意味着一个阶段,甚至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教改实践上,学术研究上,人生之路上,还有很多的“一步”要走。姜树华,你的下一步在哪里?怎么走?希望你不断地去走好“每一步”,永远走向前去,前面的风景会更美好。
  (作者系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评述周奇,其实就是回顾自己。  我和周奇,同一年参加全国赛课,那一年是2006年。  2006年,我30岁还不到,意气风发但长相老成。周奇的年龄和我相仿,但清瘦干净的样子看着像20才出头。站在一起,我们简直像两代人。  赛课结束后,我和周奇受邀去北京拍摄录课,把关录像课质量的是蒯福棣老师。拍摄前,蒯老师反复提醒我们不要在课堂里大量用排比句,不要像主持人一样说话。说白了,蒯老师希望我们自然一点儿。在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水平大学建设下学生党组织生活,在形式、内容、制度等方面,尚存在问题。本文从社会、组织、个人三方面分析原因,探讨学生党组织生活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应使党员达成思想共识,增强参与积极性;结合高校内涵建设,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完善高校党务管理系统,实现学习、生活一体化。  关键词: 学生党组织生活 质量 有效途径  “高水平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说出课文的内容。  3.知道作者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把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得很清楚。  4.迁移写法,初步把自己想写的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重点部分想清楚。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根据老师提
摘 要: 目前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2011年开始的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标志的本科阶段教育改革改变了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改变了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面对新变化,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及时做出了调整并付诸实践,而实践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策略或办法。  关键词: 外语非
摘 要: 致良知是王阳明对自己学问的总结,是本体与工夫的统一。本文关注致良知的展开工夫,以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时所作之《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作为其致良知工夫的具体呈现。  关键词: 工夫 立志 勤学 改过 责善  龙场悟道,无疑是王阳明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在龙场时期,他对学生有一个《教条示龙场诸生》的讲话,提出四点要求,即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教学目标】  1. 用题目、目录、小引与成长经历相结合的方法,读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2. 在与鲁迅有趣、丰富的童年生活相遇中,发现鲁迅综合运用白描、对比、引用的散文表达方式,进而引发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拾“花”,整体感知  1.齐读“朝花夕拾”。从字面理解,“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生:早晨开的花,傍晚捡起来。)当这个四字词成了鲁迅回忆性散文的题目时,“朝花”“夕拾”
摘 要: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在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方面的改革探索为例,分析“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发展,构建全体教师参与、全教学过程融入、全方位贯穿的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并对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模式及思政教育保障机制等进行研究,为构建完善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农科人才,服务地方乡村
摘要 教育技术和英语学科的整合是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优点,来解决教学难题,进而促进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和英语学科的整合不仅促进英语教师自我反思、更新知识,而且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为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教育技术;英语学科;整合;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2-0064-03  
最近,有两件事又触发了我们对弘扬中华文化的思考。  这两件事都与日本有关。第一件事发生在疫情期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20000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8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8个字与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有关,促使他东渡的原因是,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8个字的意思是:我们不在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学生学什么最有价值?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个材料。我去沂蒙山游览看到这样一段介绍沂蒙山栈道的文字:“行走在栈道的不同位置,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有龙行天下之豪迈,有平步青云之喜悦,有临风啸傲之胸襟,有闲庭漫步之悠然,有坎坷曲折之感慨。”有多少语文教师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一定是凤毛麟角。我为何能这么肯定?因为一般教师的语汇积累都不会如此丰富。文章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