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通过对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和各地模拟考试题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作文材料与时代大潮、社会热点的对接越来越紧密。这些作文材料客观上促进了考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立德树人”“高考育人”“以文化人”的高考写作功能不谋而合。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重视和关心,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的时代特征。另外,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的,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领会材料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和现代精神。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我们借鉴了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的要求“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前者倾向记叙性文体,后者倾向议论性文体。这也是本题命制的一大亮点。这样的写作指令清晰,有效地防止了套作宿构,提高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题目解读]
这是一则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作文题日,试题凸显了时代主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含人民情怀的好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量身定制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一节日的设立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试题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汇聚人民对乡村文化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试题激发写作热情。考生可以记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情景,描绘中国农民的美好生活图景。如果有效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考生还可以对中国农民丰收节进行多维度的思考,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在思考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质疑。
题目中第一个要求“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这从文体上限定要写记叙文,即“我(们)的丰收节”,我们考虑到很多考生没有经历过丰收节,所以提出“发挥联想和想象”,但这对没有多少这方面生活基础的学生来讲,“联想”和“想象”起来易流于空泛。按照这一要求来写,需要考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书本、报刊、影视、网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想象,尤其是要挖掘出能够彰显主题的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细节,写出逼真的场面感;所叙写的事件要蕴含丰收节崭新的时代气质和时代精神。如果虚构小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要求“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里面的“怎么过”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考生提出富有条理性和一定深刻认识的行之有效的过好丰收节的具体做法。考生可以从农民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怎么做才能过好丰收节来行文;也可以从节前(过去)、节中(现在)、节后(未来)怎么做来过好丰收节来写;还可以从过丰收节的目的和意义的层面提出如何过好丰收节;还可以辩证思考丰收节中可能存在的弊端或怎么样趋利避害来过好丰收节等。
如果选择记叙性文体来写,则需要合理想象,刻画细节是难点,要以小见大,写好丰收节这篇“大文章”:越是小处落笔,越是在细节处用心,越能彰显丰收节“大”的意义。如果选取议论性文体来写,则可以从凸显国家主办丰收节的意义(如新时代的农民应具备新时代的精神;对稼穑文化内涵的扬弃和重拾;携手亿万农民奔小康,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等)上有条理地分析怎么过丰收节。主体应放在“怎么过”上面,要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意识。大谈特谈丰收节的意义则属于偏题。
素材链接
人民网评:“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全社会共享丰收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也是对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截至今年,从农村发端的改革开放,已走过整整40年。40年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释放,推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鲜明的改革旗号,将极大调动起蕴含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9月23日“人民网”)
丰收中国,是最美的乐章
经党中央研究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习近平总书记的祝愿,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丰收节能否办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丰收节既属于农民,也属于全社会,甚至属于全世界。要用开放的思维办节过节,让全社会、全民都参与进来。”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总体安排是1 6 N,即设在北京的1个主会场活动,设在浙江安吉余村、陕西杨凌、安徽滁州、黑龙江绥化、四川成都都江堰、广东梅州的6个分会场活动,还有100多个地方特色系列活动,形成上下联动、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2018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通过对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和各地模拟考试题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作文材料与时代大潮、社会热点的对接越来越紧密。这些作文材料客观上促进了考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立德树人”“高考育人”“以文化人”的高考写作功能不谋而合。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重视和关心,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的时代特征。另外,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的,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领会材料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和现代精神。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我们借鉴了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的要求“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前者倾向记叙性文体,后者倾向议论性文体。这也是本题命制的一大亮点。这样的写作指令清晰,有效地防止了套作宿构,提高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题目解读]
这是一则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作文题日,试题凸显了时代主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含人民情怀的好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量身定制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一节日的设立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试题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汇聚人民对乡村文化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试题激发写作热情。考生可以记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情景,描绘中国农民的美好生活图景。如果有效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考生还可以对中国农民丰收节进行多维度的思考,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在思考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质疑。
题目中第一个要求“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这从文体上限定要写记叙文,即“我(们)的丰收节”,我们考虑到很多考生没有经历过丰收节,所以提出“发挥联想和想象”,但这对没有多少这方面生活基础的学生来讲,“联想”和“想象”起来易流于空泛。按照这一要求来写,需要考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书本、报刊、影视、网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想象,尤其是要挖掘出能够彰显主题的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细节,写出逼真的场面感;所叙写的事件要蕴含丰收节崭新的时代气质和时代精神。如果虚构小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要求“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里面的“怎么过”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考生提出富有条理性和一定深刻认识的行之有效的过好丰收节的具体做法。考生可以从农民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怎么做才能过好丰收节来行文;也可以从节前(过去)、节中(现在)、节后(未来)怎么做来过好丰收节来写;还可以从过丰收节的目的和意义的层面提出如何过好丰收节;还可以辩证思考丰收节中可能存在的弊端或怎么样趋利避害来过好丰收节等。
如果选择记叙性文体来写,则需要合理想象,刻画细节是难点,要以小见大,写好丰收节这篇“大文章”:越是小处落笔,越是在细节处用心,越能彰显丰收节“大”的意义。如果选取议论性文体来写,则可以从凸显国家主办丰收节的意义(如新时代的农民应具备新时代的精神;对稼穑文化内涵的扬弃和重拾;携手亿万农民奔小康,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等)上有条理地分析怎么过丰收节。主体应放在“怎么过”上面,要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意识。大谈特谈丰收节的意义则属于偏题。
素材链接
人民网评:“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全社会共享丰收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也是对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截至今年,从农村发端的改革开放,已走过整整40年。40年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释放,推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鲜明的改革旗号,将极大调动起蕴含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9月23日“人民网”)
丰收中国,是最美的乐章
经党中央研究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习近平总书记的祝愿,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丰收节能否办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丰收节既属于农民,也属于全社会,甚至属于全世界。要用开放的思维办节过节,让全社会、全民都参与进来。”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总体安排是1 6 N,即设在北京的1个主会场活动,设在浙江安吉余村、陕西杨凌、安徽滁州、黑龙江绥化、四川成都都江堰、广东梅州的6个分会场活动,还有100多个地方特色系列活动,形成上下联动、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2018年9月24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