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写作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通过对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和各地模拟考试题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作文材料与时代大潮、社会热点的对接越来越紧密。这些作文材料客观上促进了考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立德树人”“高考育人”“以文化人”的高考写作功能不谋而合。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重视和关心,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的时代特征。另外,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的,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领会材料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和现代精神。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我们借鉴了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的要求“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前者倾向记叙性文体,后者倾向议论性文体。这也是本题命制的一大亮点。这样的写作指令清晰,有效地防止了套作宿构,提高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题目解读]
  这是一则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作文题日,试题凸显了时代主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含人民情怀的好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量身定制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一节日的设立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试题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汇聚人民对乡村文化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试题激发写作热情。考生可以记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情景,描绘中国农民的美好生活图景。如果有效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考生还可以对中国农民丰收节进行多维度的思考,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在思考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质疑。
  题目中第一个要求“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这从文体上限定要写记叙文,即“我(们)的丰收节”,我们考虑到很多考生没有经历过丰收节,所以提出“发挥联想和想象”,但这对没有多少这方面生活基础的学生来讲,“联想”和“想象”起来易流于空泛。按照这一要求来写,需要考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书本、报刊、影视、网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想象,尤其是要挖掘出能够彰显主题的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细节,写出逼真的场面感;所叙写的事件要蕴含丰收节崭新的时代气质和时代精神。如果虚构小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要求“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里面的“怎么过”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考生提出富有条理性和一定深刻认识的行之有效的过好丰收节的具体做法。考生可以从农民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怎么做才能过好丰收节来行文;也可以从节前(过去)、节中(现在)、节后(未来)怎么做来过好丰收节来写;还可以从过丰收节的目的和意义的层面提出如何过好丰收节;还可以辩证思考丰收节中可能存在的弊端或怎么样趋利避害来过好丰收节等。
  如果选择记叙性文体来写,则需要合理想象,刻画细节是难点,要以小见大,写好丰收节这篇“大文章”:越是小处落笔,越是在细节处用心,越能彰显丰收节“大”的意义。如果选取议论性文体来写,则可以从凸显国家主办丰收节的意义(如新时代的农民应具备新时代的精神;对稼穑文化内涵的扬弃和重拾;携手亿万农民奔小康,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等)上有条理地分析怎么过丰收节。主体应放在“怎么过”上面,要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意识。大谈特谈丰收节的意义则属于偏题。
  素材链接
  人民网评:“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全社会共享丰收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也是对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截至今年,从农村发端的改革开放,已走过整整40年。40年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释放,推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鲜明的改革旗号,将极大调动起蕴含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9月23日“人民网”)
  丰收中国,是最美的乐章
  经党中央研究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习近平总书记的祝愿,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丰收节能否办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丰收节既属于农民,也属于全社会,甚至属于全世界。要用开放的思维办节过节,让全社会、全民都参与进来。”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总体安排是1 6 N,即设在北京的1个主会场活动,设在浙江安吉余村、陕西杨凌、安徽滁州、黑龙江绥化、四川成都都江堰、广东梅州的6个分会场活动,还有100多个地方特色系列活动,形成上下联动、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2018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体育情景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教师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伴奏、图像展示、语言引导、生活运动、运动情景等,创设一种带有一定寓意的课堂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充分体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学形式。  然而,最近一个时期,体育情景教学被部分体育教师滥用,歪用,甚至投机取巧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堂高中的体育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这句诗,写的好像就是我家乡的景。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一座座与天接壤的青山,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农田,一栋栋白亮整齐的房屋,一片片幽深葱绿的山林,一缕缕缭绕不绝的炊烟……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家乡的大地上。  落雨。山间落雨本就美丽,夏秋时节的雨更是美到极致。因为炎热的天气迫切地需要降温,这雨又最善解人意。在山脚下,你只看见一片片树林翻出大片灰绿,空
随着“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把我们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体育工作者也应以全新的态度和更高的标准来审视自身的职责。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的探索、教学手段研究、教学方法尝试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学校体育资料的积累与管理工作。实践证明,有效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力喻为“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门开得越大,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体育课的必备条件,但在空间开阔的操场或体育馆中进行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操场外过往车辆与行人等外界事物的影响,受到上课班级与班级之间、本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9年12月,天地不仁,降灾疫于武汉,一时间人心惶惶,举国震动,然“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一方有难而八方支援,故一城之内,汇八方之精英;一省之境,集九州之英豪,他们舍身忘我,倾力为国,纵吾辈凡夫俗子观之,亦必曰:“我愿意成為这样的人。”  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流传千年的为政之道,在今天仍被奉为圭臬。疫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战疫”一开始,
摘 要: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对体育课的各种影响,强调体育课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提出了上午前两节可以安排体育课的一些论点。  关键词:天时;地利;人和;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05  众所周知:古人行军作战,非常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
“按下暂停键的武汉如何了呢?”  看到这个视频标题时,我不断滑动手机浏览讯息的手,缓缓停住。停顿了一段时间后,我还是忍不住轻轻地点开了这个视频。  出现在屏幕中央的是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水泥森林。不论是在耀眼的白日或是皎潔的月光照耀下,这座城市似乎只是静静地呼吸。人们都仿佛蒸发了似的,未留下存在的痕迹。“这里是春节时期的光谷……”叹息的声音在两耳间萦绕不去。曾经繁华的地段,如今却是空空如也,就好像从
2018年3月14日,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在凌晨3时46分去世,享年76岁。  这天,霍金去世的消息迅速刷屏。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缅怀霍金的文章和霍金的名言逸事。人们纷纷叹息“世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这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是那些所谓的网红可比的,霍金堪称宇宙级网红。  有人说,霍金的逝世,将是科学界的一大空白!霍金研究的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鲁迅  人类害怕死亡,从古至今。在我这个年纪,本不应该去思考这些东西,但去年寒假的那场疫情,让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离我们如此之近。  人类畏惧死亡,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皆滲透着这几个大字。前有秦始皇派人求仙入海的典故,后有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更别说普通百姓了。即使是在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也依然在不懈地追求
在古诗词创作中,“反衬”这一手法运用得非常广泛,目的是利用与主体形象相反或相异的形象从反面衬托主体,突出主体。比如,“绿叶”衬“红花”是为了突出“红花”的美,以“闹”衬“静”则更显出“静”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和鉴赏“反衬”这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呢?  衬托手法有“正衬”“反衬”“侧衬”三种。“正衬”是以强衬更强,以高衬更高。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