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新女王:绝不粉饰阴郁的生活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008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2009年10月,诺贝尔奖创造了一个纪录——女性得奖者达到前所未有的5位之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41年来,出现首位女性得主。
  在诺贝尔奖百余年的历史上,截至2008年,共有789位获奖者,其中只有35位女性:她们所获奖项主要集中在和平奖、文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领域,人数分别为12位、11位和8位。
  我们会发现,2009年的诺贝尔奖,不仅是属于女性的胜利,也是属于良心、道德、人文精神的胜利。
  
  当瑞典文学院公布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大部分人的第一念头是:赫塔·米勒是谁?
  虽然默默无闻,但在世界文坛,米勒却因为其作品,被人称作“当代最值得信赖的作家”。
  
  写作源于恐惧,从出生就是没有根的人
  
  这位身形娇小、神情坚毅、言辞激烈的女人总是一袭黑衣,身上透出强烈的不安和焦虑。她的紧张与敏感,源于深入骨髓的漂泊感。
  1953年8月17日,米勒出生于罗马尼亚巴纳特的一个村庄。那儿下雨时土地泥泞,漫长的酷暑里又尘埃飞扬:农场里的房子都由粘土所建,当再无人居住时,可以复归尘土。
  米勒是德国施瓦本人的后裔,从小只懂得德语,熟悉德国文化。对罗马尼亚人来说,德国才是米勒的母国。而德语中,对该地区人的正式称呼又是“罗马尼亚德国人”,把他们视为“另一群”。
  没有根的感觉,让米勒觉得自己生下来便是个异乡人。在公开场合,她从未说过她是罗马尼亚人,或是德国人,她只称自己为“巴纳特人”。
  在一首散文诗中,她曾写道:“正是下午/四点/而我五岁/即使作为一个孩子/我也已经三十多岁了。”
  她敏感、独立、自尊,但在上世纪50年代,一个像尼茨基多夫村那样的地方,却注定是沉默的,压抑的空气沉甸甸地悬在每个人头上。米勒原本家境殷实,政权更迭后,她祖父的财产被充公:村里不少人曾在二战时为德国党卫军服务,如米勒的父亲。二战结束后,在罗马尼亚,日耳曼和匈牙利少数民族广泛受到种族歧视,罗马尼亚执政者——齐奥塞斯库还专门设立臭名昭著的“安全部”,即秘密警察,迫害少数民族。
  米勒从小就生活在歧视和恐怖之中。她说,她不喜欢“家园”这个词。在生养她的大地上,她看到的只是沉重的苦难。
  更让米勒惊心动魄的历史记忆,是在1945年,巴纳特地区17至45岁的人被强制送到苏联境内的劳动营,五年后才得以返乡,米勒的母亲就在其中。
  这些犯人是为纳粹德国在战争中的破坏赎罪,但其中不少人根本没参加过战争。这是所谓的“集体罪责”。个体清楚自己被不公平对待,却无力反抗。
  六十多年后,米勒寻访了母亲呆过的强制劳动营,收集了大量当事人的口述材料,在2009年8月发表了《呼吸钟摆》。书里所写的这段历史是史书上的盲点、禁区,长期以来不被世人所知。小说描述了劳动营的残酷和荒谬,刚出版便获得了德国书奖,《法兰克福报》评价其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谦恭的小说”。
  米勒没有被种种黑暗压垮,因为在充满暴力的世界里,她在诗里找到了自己的家。
  
  不妥协,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纯洁
  
  米勒15岁时,才在城里的学校开始学罗马尼亚语。20岁那年,她离家到省城,进入蒂米什瓦拉大学,主修德国社会文化和罗马尼亚文学。
  大学毕业后,米勒进了一家机器工厂当翻译。两年后,因为会两种语言,而且富有才华,国家安全部想邀米勒充当线人,遭到她拒绝,之后她就被工厂开除了。秘密警察依然没放过她,经常滋扰她,趁她不在家时,偷偷搜查她的住所,还发出死亡威胁。
  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米勒一面做幼儿园老师、德语家教谋生,一面决心当一个作家,并嫁给了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
  1982年,米勒出版处女作——~部短篇小说集,书名大意是“最坏的时代”。小说集以《低地》为主,这个故事展现了罗马尼亚乡村令人绝望的世界,从而反映出政权的暴虐。
  而此时,的确是罗马尼亚“最坏的时代”——齐奥塞斯库弄了辆豪华坦克,满大街开着乱走,车里有他最爱的淋浴喷头和金餐具:他铲平了布加勒斯特市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他的家族控制了国家的一切,他甚至把东正教牧师们都收为安全部门的眼线或工作人员……
  米勒认为一切恶都源于独裁。在她看来,齐奥塞斯库在政治、社会、宗教、文化、民族等各方面,对国家进行了一揽子摧残。
  这样的时代,正适合滋养米勒这样刚而犯上、拒不妥协的硬骨头文人:这样的背景,《低地》自然遭到查禁。
  两年后,《低地》的未删减本在德国出版,大受欢迎。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米勒公开发表演讲,反对罗马尼亚的管治方式,批判东德作家和秘密警察的合作。从此,她的作品被禁止在罗马尼亚出版。
  1987年,米勒与丈夫、母亲移民西德。随后几年,她曾到德国许多大学讲学。1995年,米勒获得了德国语言和诗歌科学院院士职位。
  
  永不消逝的独白,回到心灵受创的地方
  
  1989年,东欧兴起民主化浪潮,该年圣诞节,独裁者齐奥塞斯库下台,随后被审讯及处决。“炸弹”已受潮,禁令已解除,许多曾经反抗暴政的作家失去了目标,“充满爆发力的文字,突然失去了力量”。
  但米勒并未如此。她的大部分书出版于1989年后的德国,内容却全是罗马尼亚的过去——剖析极权社会的停滞,批判秘密警察的控制,描写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的恐惧、无处搁浅的乡愁、被背叛玷污的友谊。她不断地回忆,咀嚼她那代人的经历。
  许多人疑惑,为什么揪住过去不放?不是都结束了吗?许多批评家指责米勒眼界小,走不出过去的阴影,未免落伍。
  米勒风趣地为自己辩护,“我是在书桌前,不是在鞋店里”。她的意思是,创作和卖鞋子不一样,要倾听内心的召唤,不能一味追逐时尚。而她内心最深处的召唤是,回到心灵受创的地方,若不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写作”。
  对米勒来说,暴行结束了,回忆还在;历史结束了,命运还在;政治结束了,道德还在。
  即使诺贝尔奖激起千层浪,但声浪背后,米勒仍然平静地生活。她心中的巴纳特省仍是老样子,而她依然是那个无家可归者,依然为阴暗的记忆写作。“我现在没觉得更好也没觉得更糟。我内心的那件事就是写作,那才是我的依靠。”
  获奖后,她开记者会,说自己是所有独裁政权的目击者,并为一切死于暴政的生命而活。
  米勒的文字,正像她的面容,冷不丁看上去很凶恶,再仔细看,就会发现她美得不寻常。如果脱离那些残忍的故事,人们会恍然觉得在读散文诗。她的语言纤细准确,没有呐喊、呻吟,却分明让人感到无以排解的压抑。
  瑞典学院评价米勒“以诗歌的凝炼和散文的平白,描写无所寄托的状态”。
  这种“无所寄托的状态”触及了现代社会人类的共通困境,饱含着复杂深切的痛苦——不见天日的痛苦、旁观他人痛苦的痛苦、由人及己的痛苦,因为落入圈套、被逼迫、被摆布、被勒索、被戏耍、被分类、被羞辱的恐惧而痛苦。
  怎样在痛苦中生存,而不致堕落,不向恶势力甚至死亡低头,就成为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
  很多人觉得,米勒获奖是出于政治原因,了解她的人却认为,还不如说是对道德与良心的褒扬——褒扬米勒在暴政下的不屈,褒扬她的作品对专制、野蛮、伪善不妥协的揭露。这种出于道义良心的选择,终究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选择。
  
  (编辑 赵 莹)
其他文献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健康隐患,通常来自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和环境?    ☆写字楼内被照伤  只要一上班,我们就习惯地打开办公室里所有的灯,却很少知道,看似柔弱的灯光也能把人“晒”伤,时间长了,不但会造成视神经疲劳、缺钙,还会导致生物钟紊乱、精神不振。  解决方法:最好搽防晒霜,哪怕是冬天,哪怕是室内。食物上要刻意补充钙质。尽可能地抽空到日光下沐浴,或在茶水间、窗户旁小憩片刻,让身体从灯光笼罩中解放
期刊
不要被黑暗中的华丽名头迷惑,那只是一顶荆冠,越走红,越危险。    应聘网络女主播    2009年10月21日,因播送长篇情色小说,全球最大的音频网站“动听中国”当红女主播叶倩彤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  网上盛传:“中国第一声优”叶倩彤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真相究竟如何?笔者近日赶赴事发地上海采访,发现“叶倩彤”名叫李格,曾是一个简单透明的女孩,是网友的热捧一步一步将她引到了十字路口…
期刊
本月关键词:整装待发    太阳将在双鱼座依次与木星、水星、天王星紧密拥抱,显然,创意、变革与幸运主导了3月前半月的主题。草长莺飞,春光大好。但土星也将在回溯途中与走向白羊座的太阳、天王星引发又一次的抗争,为下半月平添变数。所幸逆行的火星将在月中停止回溯,重新出发,为3月的天象注入活力,让人们能够积极面对土星带来的考验与土天对冲带来的巨大压力。  静电鱼:星相学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电
期刊
编辑同志:  我与前夫钟某因感情不和,于2009年1月21日达成《离婚协议》,并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手续。《离婚协议》中言明:“双方未再婚前,原夫妻共同财产仍归双方共同所有。如女方先再婚,原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归男方所有;如男方先再婚,则全部归女方所有。”  现因我已再婚,觉得《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的处理不公,提出分些财产。但前夫认为,对夫妻共同财产的此种处理系双方自愿,并不存在胁迫或趁人之危,彼此也
期刊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借条是债权凭证,通常而言,谁持有借条谁就有权要求他人偿还欠款。然而,有时债权人虽然握有借据,其请求仍然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那么,哪些情况下借条在手,仍可能败诉呢?    借款超过诉讼时效  2005年7月,赵某因做生意资金不足向朋友李某借款6000元,借条上写明还款期限为2006年7月30日前。直到2009年5月,李某才向赵某催要借款,赵某以生意亏本无力偿还为由拒绝归
期刊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原田玲仁[日]著郭勇 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本最热门趣味心理说明书,166个趣味话题,逸闻趣事式讲解,只看漫画也一样学得会心理学。  精彩锦句:  购买的人排起一条长队,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宣传,排队也成了“名牌”商品的一部分,只是大家为此消费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为了让别人认可自己所担当的角色,人有时会超越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甚至变成另外一种人格。    
期刊
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或与某个人有关,或与某件事相连。25年了,在我的记忆中总有一个抹不掉的名字,那是关于一本杂志的记忆,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莫愁》。  25年前,刚满30岁的我,在家乡一个民营企业里负责工会工作,那时的工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做好企业里的妇女工作。由于当时文化匮乏,相当长时间内,妇女工作停滞不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派我去江苏
期刊
从《超感警探》到《灵书妙探》、以及热播的《别对我说谎》,美剧警匪片里神勇无敌的,不再是办案警探,而是他们身后的业余顾问。他们凭着自身在某个领域超专业的水准,以另类的手段,屡破奇案,打造出新一季的警匪热潮。    片名:《超感警探\The Mentalist》  剧情:帕特里克·简因为娴熟的心理技巧而成为著名电视灵媒,然而却招来“血手约翰”,杀害了他的妻女。熬过低沉期的帕特里克,加入了加利福尼亚调查
期刊
世上竟有“女人恐惧症”    现年27岁的英国男子尼尔·旦多堪称世界上最痛苦的男人,他患上了一种怪病一女人恐惧症,只要一见到女孩就会紧张、发晕甚至神经错乱、陷入极端焦虑之中。他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有牵过,更不敢奢望像普通人一样恋爱。在平常生活中,尼尔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只要他一与年轻女孩接触,病情立马发作,“晕眩和恐惧的感觉会直接冲进我的大脑,我根本无法控制。”    皱纹也遗传    女儿
期刊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就像两个数相乘,只要一个数是零,另一个数再大,结果还是零。  ——新爱情观  慢步小追是种情趣,疾步狂追是种压力。女人被男人紧追不放是种骄傲。男人被女人紧追不放是种尴尬。  ——情感专栏作家苏岑  我对幸福家庭的理解是。家庭成员配偶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彼此由衷欣赏。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幸福观  你只需花十块钱买一支棒棒糖,就能让一个小女孩开心;但你至少要花十万元买一颗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