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在修改和点评学生习作时,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重在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学生习作 点评 引导 鼓励
一篇介绍美国教育的文章说,一个美国孩子刚刚学会使用剪刀,把家里的被子、床单剪得乱七八糟,理智的母亲对孩子的行为不但没有大动肝火、横加指责,反而夸他剪得好。朋友来时,也不忘当着孩子的面向他们炫耀儿子已经学会使用剪刀。过后,这位母亲才慢慢教儿子该怎么正确使用剪刀。美国母亲这种“赞赏”的教子方式正好与我国古人说的“教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不谋而合。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人性之中最本质的就是渴望得到认同、赏识,成年人如此,小孩更是需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也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在习作评议中“赞赏”模式的运用,就是在满足学生这种潜意识的同时,达到引导和激励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笔者本着这种思想采用赞赏式习作评议模式教育和引导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花了一年时间对五年级74个学生进行实验,以下是对学生实验前后的调查情况:
赞赏式习作评议模式指的是夸大、赞扬学生习作中值得肯定的方面,淡化学生习作中不足的方面。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传统的习作评议教学中,我们常常是站在一个指导者的立场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判,内容是否具体、中心是否突出、语句是否通顺等,然后发表“指导性意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作文本发下来后,学生常常是看一眼习作的分数、等级,甚至懒得阅读一下评语就合上了,很少去反思自己习作中的不足。老师辛辛苦苦的评议就这样付之东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老师只有静下心来,用孩子的眼光重新去审视学生们的一篇篇作文,与孩子们共同分享习作中的喜怒哀乐,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才能使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笔者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开始时,写的作文常常不到三百个字,而且病句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以下办法:在评议课上告诉大家,他的作文里哪个词语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通顺,并在本子上做了显眼的记号。相反,对于习作里的毛病我却视而不见,只字不提。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让这个孩子知道接下去的习作怎么写才能得到老师的赞赏,而不是担心写出来的习作不好而被老师批评。我曾经听过一个育儿讲座,讲到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时,育儿专家是这样说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指责他不能这样做或者这样做错了。的确,用了这样的方法,这位同学的习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年后,他已经能写800个字以上的习作了,期末测评时,他得了26分(满分30分)。
2 巧用赞赏型评语
每个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的这种愿望尤为强烈。教师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我常常在学生的习作上圈出好词好句,不遗余力地在旁边写上溢美之词:“‘……我眉头一皱,感觉头晕脑涨,便赶紧闭上眼睛,定一定神,瞬间,我感觉过山车转了360度……’这句话让我们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小作者坐过山车的紧张气氛。”“‘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把头沉下去’将小作者学游泳的模样描绘得淋漓尽致。” ……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写作就更积极主动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更是把对学生习作的评语演绎成了一门艺术。贾老师常常把热情洋溢的称赞之语,品读后的欣赏之情,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让他们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你是一个很会写作的女孩……”“……"这句话棒极了,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真不愧是我班的小作家。”“我特别欣赏这一句……”“……感情是真挚的,言辞是恳切的,读了之后,令人动容。”等。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的心情怎会不激动?学生的信心怎会不倍增?
3 发现优点,并适当夸大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蹲下身来,站在儿童的认知水平去看待他们的习作,抓住习作中的闪光点,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习作中都有优点,哪怕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笔者有一个习惯,学生的每一篇习作,我都要找到最少几句话或者几个词语画上波浪线,表示学生写得精彩。例如:学生在习作《抓螃蟹》中写道:“……我终于发现第一只螃蟹了!我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正要弯下腰来捉它时,它已不见踪影。我巡视了一下,嘿!这个小家伙正没命地逃呢!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它的面前,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它的前半部分身子。这时,它马上用它那冰冷的的钳子夹住了我,我见势不妙,正要甩手把它扔掉,可它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它那另一只大钳子往我手上狠狠地夹了一下,我顿时涨红了脸……”我在“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三步并作两步、见势不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等词语做上显眼的记号。评议时告诉学生,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读了这段话,小作者抓螃蟹的生动有趣的场面便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发现自己写的句子或词语被老师认为精彩,愉快的心情不言而喻。便会写出更多精彩的内容。孩子的自信心强了,便以习作为乐趣了。
4 淡化不足之处,树立学生信心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们心中无底,担心写出来的文字无人欣赏、夸赞或鼓励,甚至受到批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做一件事情,尽管做得不怎么好,却喜欢有人夸赞几句,鼓励几句,这是人的天性。小孩子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初始阶段。我们的一些语言文字工作者,对文字的遣词造句尚且再三斟酌,更何况一个小学生?新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习作的要求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依照命题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地写下来。而我们很多老师对习作的批改方法是:对主题、内容、结构、详略得当、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百般挑剔,恨不得把整篇文章改得支离破碎,才能显示自己的“详批细改”,却不理会学生的心情如何。
笔者认为,对待习作中的不足之处,及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该尽量淡化不足之处,对其缺点甚至可以视而不见,而在批阅他们的作文时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投入更多的耐心,因为他们能够完成习作已经很不容易。老师要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出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词语运用得好,也要真诚地表扬,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老师的真诚,产生再创造的欲望。如:“这个比喻句写得好,既形象又生动。” “祝贺你,作文又进步了!” “这个词用得准确。” “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较吸引人。”等,消除他们惧怕作文的心理,然后就其习作问题委婉地提出修改建议,增强其修改作文的信心。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用希望的话语来点拨。如指导学生修改《制作剪纸贴画》作文时,有位学生原稿中有一句话:“我沿着描好的图案剪了下去。” 我当面给他提出修改意见:“怎么剪?抓住动作、心理活动写具体,别人才知道你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修改成:“我右手紧紧握住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铅笔的画痕,一点儿一点儿剪下去,我的手有点儿发抖,心里呢?也像揣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别紧张!’我在心里暗暗为自己打气。”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坚持以情感人,在习作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赞赏式评议模式,学生定会愉快地拿起笔,大胆地描绘出精彩的世界。
[关键词] 学生习作 点评 引导 鼓励
一篇介绍美国教育的文章说,一个美国孩子刚刚学会使用剪刀,把家里的被子、床单剪得乱七八糟,理智的母亲对孩子的行为不但没有大动肝火、横加指责,反而夸他剪得好。朋友来时,也不忘当着孩子的面向他们炫耀儿子已经学会使用剪刀。过后,这位母亲才慢慢教儿子该怎么正确使用剪刀。美国母亲这种“赞赏”的教子方式正好与我国古人说的“教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不谋而合。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人性之中最本质的就是渴望得到认同、赏识,成年人如此,小孩更是需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也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在习作评议中“赞赏”模式的运用,就是在满足学生这种潜意识的同时,达到引导和激励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笔者本着这种思想采用赞赏式习作评议模式教育和引导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花了一年时间对五年级74个学生进行实验,以下是对学生实验前后的调查情况:
赞赏式习作评议模式指的是夸大、赞扬学生习作中值得肯定的方面,淡化学生习作中不足的方面。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传统的习作评议教学中,我们常常是站在一个指导者的立场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判,内容是否具体、中心是否突出、语句是否通顺等,然后发表“指导性意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作文本发下来后,学生常常是看一眼习作的分数、等级,甚至懒得阅读一下评语就合上了,很少去反思自己习作中的不足。老师辛辛苦苦的评议就这样付之东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老师只有静下心来,用孩子的眼光重新去审视学生们的一篇篇作文,与孩子们共同分享习作中的喜怒哀乐,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才能使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笔者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开始时,写的作文常常不到三百个字,而且病句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以下办法:在评议课上告诉大家,他的作文里哪个词语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通顺,并在本子上做了显眼的记号。相反,对于习作里的毛病我却视而不见,只字不提。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让这个孩子知道接下去的习作怎么写才能得到老师的赞赏,而不是担心写出来的习作不好而被老师批评。我曾经听过一个育儿讲座,讲到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时,育儿专家是这样说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指责他不能这样做或者这样做错了。的确,用了这样的方法,这位同学的习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年后,他已经能写800个字以上的习作了,期末测评时,他得了26分(满分30分)。
2 巧用赞赏型评语
每个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的这种愿望尤为强烈。教师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我常常在学生的习作上圈出好词好句,不遗余力地在旁边写上溢美之词:“‘……我眉头一皱,感觉头晕脑涨,便赶紧闭上眼睛,定一定神,瞬间,我感觉过山车转了360度……’这句话让我们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小作者坐过山车的紧张气氛。”“‘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把头沉下去’将小作者学游泳的模样描绘得淋漓尽致。” ……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写作就更积极主动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更是把对学生习作的评语演绎成了一门艺术。贾老师常常把热情洋溢的称赞之语,品读后的欣赏之情,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让他们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你是一个很会写作的女孩……”“……"这句话棒极了,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真不愧是我班的小作家。”“我特别欣赏这一句……”“……感情是真挚的,言辞是恳切的,读了之后,令人动容。”等。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的心情怎会不激动?学生的信心怎会不倍增?
3 发现优点,并适当夸大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蹲下身来,站在儿童的认知水平去看待他们的习作,抓住习作中的闪光点,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习作中都有优点,哪怕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笔者有一个习惯,学生的每一篇习作,我都要找到最少几句话或者几个词语画上波浪线,表示学生写得精彩。例如:学生在习作《抓螃蟹》中写道:“……我终于发现第一只螃蟹了!我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正要弯下腰来捉它时,它已不见踪影。我巡视了一下,嘿!这个小家伙正没命地逃呢!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它的面前,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它的前半部分身子。这时,它马上用它那冰冷的的钳子夹住了我,我见势不妙,正要甩手把它扔掉,可它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它那另一只大钳子往我手上狠狠地夹了一下,我顿时涨红了脸……”我在“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三步并作两步、见势不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等词语做上显眼的记号。评议时告诉学生,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读了这段话,小作者抓螃蟹的生动有趣的场面便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发现自己写的句子或词语被老师认为精彩,愉快的心情不言而喻。便会写出更多精彩的内容。孩子的自信心强了,便以习作为乐趣了。
4 淡化不足之处,树立学生信心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们心中无底,担心写出来的文字无人欣赏、夸赞或鼓励,甚至受到批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做一件事情,尽管做得不怎么好,却喜欢有人夸赞几句,鼓励几句,这是人的天性。小孩子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初始阶段。我们的一些语言文字工作者,对文字的遣词造句尚且再三斟酌,更何况一个小学生?新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习作的要求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依照命题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地写下来。而我们很多老师对习作的批改方法是:对主题、内容、结构、详略得当、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百般挑剔,恨不得把整篇文章改得支离破碎,才能显示自己的“详批细改”,却不理会学生的心情如何。
笔者认为,对待习作中的不足之处,及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该尽量淡化不足之处,对其缺点甚至可以视而不见,而在批阅他们的作文时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投入更多的耐心,因为他们能够完成习作已经很不容易。老师要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出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词语运用得好,也要真诚地表扬,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老师的真诚,产生再创造的欲望。如:“这个比喻句写得好,既形象又生动。” “祝贺你,作文又进步了!” “这个词用得准确。” “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较吸引人。”等,消除他们惧怕作文的心理,然后就其习作问题委婉地提出修改建议,增强其修改作文的信心。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用希望的话语来点拨。如指导学生修改《制作剪纸贴画》作文时,有位学生原稿中有一句话:“我沿着描好的图案剪了下去。” 我当面给他提出修改意见:“怎么剪?抓住动作、心理活动写具体,别人才知道你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修改成:“我右手紧紧握住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铅笔的画痕,一点儿一点儿剪下去,我的手有点儿发抖,心里呢?也像揣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别紧张!’我在心里暗暗为自己打气。”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坚持以情感人,在习作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赞赏式评议模式,学生定会愉快地拿起笔,大胆地描绘出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