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香味远点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e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又老话重提,说我小时看人家吃糯米饭挨打的事。
   那年我6岁。大忙季节的一个早晨,我走到了邻居大妈家,几个帮忙的人做完早活正吃着早饭。
   那时候,一般人家一日三餐瓜菜代,吃点面条、喝碗米粥就是很不错的了,只有来客了才会有象样子的吃喝。因此,小伙伴们最常说的顺口溜就是:“天天喝的大麦汤,亲戚来了我沾光。”不过邻居大妈家不同,她家是从城里来的下放户,条件本来就好,男人又是干部,儿子还在城里工厂上班,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她家粮食总是不愁的。她不怎么会种田,有了重活常常求人帮忙,她也就常招待帮忙的人。
   早饭桌上一人一碗糯米饭!在我小的时候,生产队很少种糯稻,只有过年时各家才会分得几斤,敷衍一下时节。有节省下来的,大人们就用来招待客人或农忙时留给家里顶梁柱男人吃,他们可是干重体力活的。
   糯米饭晶莹剔透,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一粒粒闪着光芒,上面还点缀些青蒜花,绿绿的撒落在饭粒间,煞是好看。我羡慕不已,口中发干,唾液陡然地粘了。他们一口口的吃着,平时很少有得吃,啧啧有味不说,还不停地说着有关糯米饭的话题,说主人人好,烧煮的糯米饭又香又甜。厨房里,大妈盛完了饭,在铁锅里又抹上一层油,新鲜的菜油瞬即在锅里滋滋炸响,又一股香气慢慢在空气中漫开来,钻进我的鼻子。我斜倚在门框上,一会儿往桌上的糯米饭瞟,一会儿又将头转向厨房。伸长脖子,眼睛牢牢地盯着,紧绷住嘴角,怕一不留神口水会流出来。我希望吃着说着的人们能注意到我,往门前靠了靠。可是没有人注意我,更没有人叫我。我佯装干咳两声,还是没有人注意我。也不知是真的没有注意,还是他们根本就不想让我吃上一口。我想像着有一个人吃不下了,会叫我帮他吃完,但是没有。当大妈用铁铲托着黄灿灿的香味四溢的锅巴从我面前走过时,我真的希望能掉下一块来,哪怕是几个米粒也能解馋,让我口中已经发粘的唾液暂退回去。
   正当我聚精会神盯着的时候,猛然间被人勒住了腰给拎了起来。母亲寻我来了。显然她已看到我如痴如醉的样子。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来到我身边的,只感到身子突然被一挟,很快地就离开了大妈家。我浑身冷冰,刚刚沸腾的心一下子凉了。母亲脸色铁青,把我扔下来,顺手就是一巴掌:“小孩子家,从小嘴就馋,没骨气还要不要脸?”说了还不解恨,操起一把芦竹又抽:“看你以后还馋不馋?”边打边问。我哭了。弟妹们也在一旁哭个不停,求母亲别打,可是母亲就是不停手。我从小倔强,就是不低头。“又没有向人家伸手要,我看看的……”我边抽泣边回嘴,躲也不躲母亲挥舞的竹棒。母亲愣愣地看着我被打红的小脸,呆坐在凳子上,激愤中兀地泪流满面:“穷人要穷得有志气,别人的东西再香也是别人的,就不要去想,就是人家给了你也不香。”母亲把我搂进怀里,让小弟拿来毛巾,帮我擦着泪,轻轻地说:“你们兄弟姐妹四个,家里穷,就不能羡慕人家,能吃饱肚就行了。”母亲让我不哭,自己的泪却不停地往下流:“哪个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你爸挑土多苦,也舍不得吃点饭,你们都大了,要帮着家里想。今天吃了人家的解了馋,明天没得吃的日子更难过的。”母亲像自言自语地,又像是劝慰我,接着又深深自责:“也不怪,以前我没有教你们。有个好办法,看到人家吃东西,闻到香就离开,离香味远点就不馋。”
   “离香味远点”,母亲这句流着泪说的话,从此像钉子钉在我心里,想起来就痛。上了初中,我离开家来到乡里念中学。那时,早餐是粥,每人四两(现在的二两五),就着自家带的咸菜,呼啦啦喝完,可是一节课后,便已腹中空空。到了第二节下课铃一响,好多同学就直奔校门前的烧饼摊,买到了,便一路走一路香香甜甜地吃。我每天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想到母亲的话“离香味远点”,独自取本书,到学校后边的池塘边,倚在树上默默地看书。刚开始,还常会想起人家吃得有滋有味的情景,到了后来,即便有同学想送个饼过来,也从来没有打断看书,头也不抬地婉言拒绝。我知道接受别人的明天就得请人家。我怎么有这个能力呢?时间久了,也形成了习惯。
   就是到了大学,还是一样。学校的食堂比中学的菜肴品种丰富多了。而学校每月的补助仍然是有限的,仅能维持十来天。即使后来加上勤工俭学帮学校打扫厕所挣的十元钱,也只能勉强保持到月底。为了不拉亏空,用钱时我不得不一点点往下抠,很多的时候,我只是吃学校免费提供的汤,而不到窗口买菜。为了挡住诱惑,通常我都是很晚才去食堂,也常常带上书本,坐在远离售菜的窗口,边吃边看书。吃完就抓紧打扫食堂,决不让自己闲下来。无论多么诱人的香气,也不会诱发我的欲望。
   后来成家了。在与母亲唠呵时,母亲还不时提到我看人家吃糯米饭的情景。说得兄弟姐妹和孩子们都一脸地坏笑。在大家笑过之后,我也会一本正经地警告他们:“老妈说的一点不过,现在社会灯红酒绿地诱惑太大了,香味扑鼻而来,可得按照老妈的‘最高指示’办,离香味远点!”说得兄弟姐妹连连称是。最小的侄儿才6岁,如我当年一般,体会最深。“我也懂的,看不到糖就不晓得要糖的口罗,也不会流口水。”
   “离香味远点”算不上名言,只是句凡人俗话,但常常让我思考。我等凡夫俗子,汽车我所欲,别墅亦我所欲也,谁不想追求安逸和舒适的生活。然而,我们追求的目标与我们的收入常常又有很大的距离。这时,我们如何面对?苦行僧的生活不是我们的选择,但我也知道也许我不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对于宝马香车灯红酒绿,远离它,我就不会去羡慕,就不会动心,就会战胜自己的超常的欲望。在物欲横流的年代,“离香味远点”实实在在是做人之道!
其他文献
乳腺摩擦法 用左右手分别在乳腺摩擦36次为一回,每天共10回。乳腺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如平时经常摩擦,能防肌肤衰老。  肾脏摩擦法 先将双手摩擦发热,然后再用双手摩擦同侧肾区(腰区凹陷处),左右各行36次,能预防疾病,清除腰痛,防止衰老。  睾丸摩擦法 用手轻扶阴囊,轻轻摩擦睾丸,双手交替,左右各行81次。睾丸的轻摩擦可调整内泌功能,强壮身体,防止衰老。  甲状腺摩擦法 先将双手摩
期刊
不久前,笔者拜访了新四军老战士、原志愿军39军副军长谭友林,87岁高龄的谭老将军向我们讲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2年3月的一天,中顾委代表团结束了对朝鲜的参观访问,在平壤机场即将登机回国。突然,机场负责人匆匆赶来告诉代表团,刚刚接到朝鲜政府的紧急通知要求该次航班延飞。正当大家疑惑不解时,朝鲜政府代表一行数人赶到机场,传达金日成主席的指示:为代表团中的谭友林将军颁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期刊
——“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千难万难,仿今夕要见它个分晓!”   ——“我和虎城兄胆大包天,把天给捅了个大窟窿。”  我要造反!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已决定扣蒋!  十二月十日,张学良紧急召见了东北军王以哲、缪澄流、刘多荃、孙铭九、于学忠等几员主将,开宗明义地向他们宣布捉蒋决定。  “我们跟着副司令干!插旗杆干到底,决不半途而废!”军长于学忠挺直身子,手往胸口一拍道。  我当时审视着这几位亲信部
期刊
踏上海南的土地,我发现用“椰岛海韵”这四个字来形容她竟是如此地恰到好处。  初春三月,我们裹着江南的春寒飞到海南,迎来的却是初夏的炎热、椰果的清香和阵阵的海风。  海南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这里长夏无冬,气候终年宜人,四季鸟语花香,瓜果飘香。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是暖风和煦。阳光、沙滩、海水、椰林、空气,还有那多情迷人的黎苗少女和兴隆康乐温泉,无处不散发着这个热带海岛的特殊
期刊
在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上塘片老干部党支部的办公室里,贴着一条这样的标语:“活着就要保持本色,为党旗争辉;活着就要保持晚年,为人民服务。”10多年来,这个支部的老党员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不拿工资的工作队员”。   于都县段屋乡地处偏僻,上塘片区的枫树、上塘、寒信等3个村都是贫困村。1993年上塘片老干部党支部成立后,带
期刊
劳动者创造了世界,劳动者发展着中国。劳动者万岁!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正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铸造了光辉的华夏历史。他们书写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昨天,他们铸造了中国辉煌的今天,他们还将谱写中华民族宏伟的明天。   今天,中国的劳动者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新世纪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壮丽的活剧:三峡水利工程顺利竣工,高峡平湖,人间罕见;战胜猖獗一时的“非典”,众志成
期刊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杰出的第二代领导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本刊从第7期起陆续选登纪念邓小平的文章,以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1972年冬季,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怀和安排下,邓小平同志即将结束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劳动生涯。邓小平夫妇在回北京工作之前,曾到井冈山等地进行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在井冈山八角楼曾语重心长地说:“井冈
期刊
在永新县怀忠镇市田村,谈到刘喜梅孝敬老人的事,人们都赞不绝口。   1989年,年刚24岁的刘喜梅看到爷爷彭家书寂寞孤独,生活很不正常,她的心情十分不好。刘喜梅为了爷爷的长命百岁,与丈夫商量好并得到分家多年的公公、婆婆的同意,主动把爷爷请来与她们一起生活。开始,彭老也心神不定,一位老人与年青人一起生活能长久吗?试试再说,于是彭老答应了孙媳。   刘喜梅最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规律,饮食清淡,
期刊
猴年的春天,神州大地广阔田野传颂着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的“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井冈儿女手捧江西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制定的《实施意见》,笑颜逐开。我们离退休老人,同样为两个“一号文件”欢呼!   “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
期刊
孙女娜娜,从小跟着我们老两口生活,今年已经12岁了。她思维敏捷,聪明好学,就是发音有些不清。为了矫正她的口音,我与老伴商定每逢双休日,祖孙三人即兴学说绕口令。   一次,我们发现她朗读课文时“花”和“瓜”总是发音不清,当即以“牵牛花”为内容,出了上阕两句绕口令:“牵牛花,爬篱笆,爬上篱笆开了喇叭花。”让娜娜接着写下阕两句。我们提醒孙女:喇叭花不结瓜,能不能用手去摘?聪明的孙女想了一下,很快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