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新课标教学初探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使学生学好地理课呢?笔者根据自己教学的点滴经验浅谈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课程标准,转变传统观念
  笔者以为,过去经验丰富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地理教师,不能全凭经验教学,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订阅一些地理方面的教学杂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刻研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任务,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创新思维、创新教学上狠下功夫,从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创新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第三、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第四、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第一,地理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评比、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要切实加强地理素质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能力与创新精神。
  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
  第三,要注重“双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第四,要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学校、社区、家庭)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材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恰当选择和组合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像(音)带、图片等)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首先应进行自我评价,看这节课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在哪里,并查找出原因,做好课后记录,发现漏洞及时纠正;其次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三听取学生意见,上完课后,分别叫几个优等生或中等生和成绩稍差的学生,听听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其他文献
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强调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表述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是要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发现,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体现个性。根据作文教学目的,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过去的作文教学过程,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方式,努力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激趣——让学生“乐”起来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村学生语文水平较低,常常是“教者费力,学者吃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首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是导致语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水平的方向上。笔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下面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积极性  动手操作,
期刊
【摘要】英语中考复习历来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和认真组织好中考复习工作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工作。正确分析、准确判断、细心谋划,选择最为合适的中考复习策略,是摆在中学英语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关键词】英语 中考 复习策略  英语中考复习是初三年级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依据《中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和《英语中考说明》,制定中考英语复习方案,从而有效地进行
期刊
由于信息闭塞平时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狭小等原因,农村小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思维比较单一,想象力不够丰富,总喜欢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创新意识。普遍存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的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进行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学习。  一、动手操作,化难为易  低年级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的、具体的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给中学生学习词汇带来了不少困难。那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并且通常用到的方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让学生在心理上意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或者说词汇是语言的生命。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糊,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而且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学习方法应该多样,新课程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创造者,而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  【关键词】设计 符合 实际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份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是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期刊
在兵法上,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取,不争、不取,正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教学亦然,教学中必须把握主次、轻重、详略、缓急,而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正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智者见智,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简单概括了如下几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常用方法,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才会孜孜不倦地为之去探索。要想真正上好历史课,做到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几点粗浅见解。  一、给予学生展示自我机会以激趣  在历史教学中,每堂课开始的5
期刊
【摘要】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课堂提问已成为推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手段,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反思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尝试、寻求课堂有效提问的途径、实施有效提问的注意点等,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贯穿数学课堂的始终,课堂提问运用得当,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