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三踝骨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手术内固定加上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评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1.2%。结论:采用外固定器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对患者辅助以正骨手法进行骨折处的复位,该类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对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字:正骨手法;外固定器;顶针固定;三踝骨折
  近年来,患者三踝的骨折治疗往往使用外固定器顶针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1],且效果明显。然而为了让外固定器顶针固定对三踝骨折伴有脱位的治疗效果达到更好,我院引入了正骨法进行配合治疗。选取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三踝骨折的患者,对这些患者使用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的治疗方法,并且对外固定器的进行固定时患者外踝顶针的应变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了正骨手法配合不同类型外固定器背的固定方式对患者的三踝骨折进行稳定治疗效果,疗效满意。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取的资料
   选取患者共120例,这些患者均经我院骨科检查后确诊为三踝骨折。患者的纳入标准有:患者有过意外受伤史,患者踝部肿胀且出现功能障碍,x线照片显示患者有内、外、后三处踝骨出现骨折;患者的年龄在20~70岁。患者的排除标准:患者踝部骨折处有感染;患者有精神病或者以往精神病史;患者对金属有过敏反应;患者为孕妇。
   选取的患者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女5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7.5岁;患者左足骨折为58例,右足骨折为62例。骨折的独立分型:I-a型骨折为27例,I-b型骨折为24例;II-a型骨折为20例,II-b型骨折为23例;III-a型骨折为17例,III-b型骨折为9例。患者受伤原因:意外跌伤35例,车祸受伤40例,因坠落受伤32例,重物砸伤28例。固定的顶针针孔数共记319针孔,6针孔为60例,共360个针孔;7针孔为33例,共231个针孔;8针孔为27例,共216个针孔。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为30-60天,平均时间为(32.9±11.2)天。患者伤后的手术时间为5-302 h,平均手术时间为(75.1±6.5)h。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60例以及对照组(B组)60例。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A组患者采用外固定器的固定治疗与正骨手法的协调治疗。
   (1) 外固定器固定。外固定器构成使用的是改良后的外固定器,该固定器采用的是:主件由二个半环形结构钢环组成,上面还有三个延长拉杆且均装有球形的关节,这两部分构成主体;固定器的附件由主支撑杆、杆上相应锁针器以及螺母构成。主件和附件间的结构连接是由二个半环形的钢环和三个延长的拉杆相互牵连固定在一起,这就组成了固定器主体支架。然后将支撑杆与相应锁针器同时固定于二半环形的钢环上,从而便于和穿针进行连接固定使用。
   (2) 外固定器对患者踝骨骨折处的常规固定、在对患者进行消毒后。使用直径为2.5毫米的克氏针在患者的伤踝小腿的胫骨结节以下l 厘米处呈水平从外向内地使用电钻将针贯穿在胫骨的上端,然后再选取直径为2.5mm的克氏针从内向外以贯穿跟骨的结节处,接着选取直径为1.5mm的克氏针呈水平方式贯穿于第l和2跖骨的颈部。为了达到骨折处的进一步复位,需要在患者骨折处安装一个外固定器,从而使得患者的踝关节可以固定在背伸的中立位。然后用对固定好的骨折处进行移动CT光透视,如果发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不理想时,应该进一步按照正骨手法和利用器械进行反复操作以调整[2],直至骨折处复位效果能够达到满意为止。
   (3) 正骨手法对骨折部位的整复。A组患者均采用骨骼的硬膜外麻醉,当患者被麻醉成功以后,麻醉助手固定好患者的骨盆,手术医生握住患者的患肢,以正骨的手法沿者身体的纵轴方向进行手法复位,取患者平卧位,纠正患者的距骨脱位,使得踝关节的骨折以及脱位能够大体复位,如果达不到进行解剖复位的要求,至少要求踝关节能够达到功能上的复位。等待骨折部位有向下的摩擦感时,将骨折处进行重叠移位的纠正,然后按照踝骨的骨折类型,把患肢放置于进行正骨复位的适当位置上,以达到手术前最佳满意的正骨位。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牵引,连续2到3d用4kg重量的牵引物对患者根骨处进行牵引,待肿胀有所减轻后就进行手法复位。可根据骨折处的内翻、外翻以及外旋等移位情况的不同,依据“牵引侧扳或牵引侧旋以及背伸跖屈”的中医正骨手法的独特原则进行骨折复位。对于骨折为外翻型的患者,在复位时不需要对其麻醉,且牵引方法如上所述,对患者的内踝骨折以及外踝骨折的纠正方式与内翻型相反,需要推挤患者外踝向内和踝关节内翻。对于患者的后踝骨折,要采用踝关节的极度背伸以达到纠正目的,同时捋筋[3]。最后要摸踝骨骨折的部位是否为光滑平整。骨折的行功能复位时,要用夹板对患者的超踝关节进行外固定,选用5块塑形夹板和3块压垫来对踝关节进行外固定。在患者治疗后的两周中要继续对其进行跟骨牵引,且在牵引过程中要活动踩关节功能。在行牵引的两周后,要拆除牵引,然后用夹板对骨折处进行6w的外固定,然后继续让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功能活动。当夹板固定6w后,就可以拆除骨折处的固定夹板,让患者进行部分负重条件下的行走训练。
  1.2.2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的切开复位,用内固定器对骨折部分进行固定,并且通过石膏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外固定,不采用中医的正骨方法进行辅助治疗。患者在其入院的一周后就接受手术治疗。患者首先受到解剖复位并进行内固定,然后再外面打上石膏进行固定。在手术后的4周以后解除骨折处石膏并让患者进行踝关节的活动,在手术后的第8周让患者进行部分负重的行走。   2 疗效的评价
  2.1 评分的标准
   按照国际通用的踝关节Baird标准评分来对疗效进行评分,分别在患者的2天疗程、2周疗程、4周疗程、8周疗程和24周疗程对症状进行观察,同时对相关评分项目的计分进行统计。
  2.2 正骨方法的评定标准
   按照中医现有的相关病证的诊疗效果标准,把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已治愈、有好转、无效果三个等级。将选取的120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8周后,对疗效进行评定。
  2.3 统计工具
   统计学软件用的是SPSS 16.0 软件,利用该软件对120例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
  3 结果
  (1)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评分对比表
  (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评定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疗效对比表
  4 结论
   当使用固定器对三踝骨折进行治疗时,其操作十分的简单,并且创伤很小,使得患者在早期就能带架活动,并且骨折愈合的时间快,关节的功能恢复很迅速,并且在手术后不会出现外固定器滑脱、固定针孔感染、固定的骨折移位、骨折愈合情况不良等并发症。在传统的正骨手法中,人身体的三踝骨折是关节内的骨折,需要对其进行手术复位。如果骨折的部位对位不良,就会产生踝穴形态严重变形,甚至会造成踝关节距骨发生错位[4],从而导致身体的关节不稳定,使得患者在负重行走时会感觉踝关节处有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时间久了将会引起下肢创伤性的关节炎。患者在骨折初期时会有自然的骨位回复力,这是由于骨骼出现骨移位时,包裹骨头的周围软组织会产生回牵拉力,将移位的骨折端进行拉回复位。在骨折的初期进行正骨手法的复位可以消除回复路径上的障碍,让骨折处的骨头得到更好的对合和复位。采用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对踝关节骨折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孝龙,梁瑞歌,等.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52例临床观察[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1):60-62.
  [2]李建民. 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伴脱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6):28-29.
  [3]成永忠. 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J]. 中国骨伤,2012,18(8):483-86.
  [4]黄丽君,杨凤球,黄妙华,等. 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中西医治疗[J]. 现代临床医学,2012,11(2):42-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为主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行中医内科治疗为主,西医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
期刊
摘要:目的:对保守治疗和针对性手术方案应用于脊柱颈椎骨折(CSF)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治疗的56例CS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的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手术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进行回访,并在术前术后采用日本JOA评分法评价患者的四肢功能、感觉功能和膀胱功能,通过观察对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2月份——2014年8月份接诊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中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疾病与患者日常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腔隙性脑梗塞为主要症状,基底节区则为好发部位。结论:患者出现脑梗塞与脑梗塞恶化的危险因素便是糖尿病,临床上对其早预防、早治疗,将患者的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我院行外科手术患者25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及术后呼吸、意识、疼痛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切皮时、术中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尿道狭窄与闭锁患者采用钬激光尿道内切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尿道狭窄与闭锁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钬激光尿道内切开疗法,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均为一次切开成功。将患者尿管拔除后出现不适感,自行缓解。拔管当晚与术后3个月分别有1例与2例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现象,给予二次手术后痊愈
期刊
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狭窄70%,则需做介入治疗。若有明显症状,狭窄听力损失60分贝左右,佩带助听器效果最好一般地说,单侧耳聋或轻度耳聋不需戴助听器;听力损失35-85分贝者,建议使用助听器;听力损失核素检查30次=拍1次X线胸片检查心脏、甲状腺、肺、消化道等疾病中经常需要用到放射性核素检查,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项技术,带有一定的放射性,不少患者因此对该项检查颇有顾虑。其实,受检者在接受该检查时所受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直肠癌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将108例直肠癌患者根据综合情况分为三组,分别予L-OHP(奥沙利铂)单独治疗,L-OHP+FU(氟尿嘧啶)+CF(亚叶酸钙)联合用药,CF+FU联合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三组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仅 采用L-OHP静脉推注治疗的转移组37例患者,PR为5例,有效率为13.5%;采用L-OHP+FU+CF联合治疗的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清心莲子饮对于冠心病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冠心病合并焦虑症的患者分为2组 ,一组为中药清心莲子饮组,一组为西药黛力新组。每组57例,随访8个月,观察比较2组间ZUNG抑郁自测量表(SDS)分数、急性心衰、急性心梗、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黛力新组自测量表分数、急性心衰、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的发生均与与清心莲子饮组有差异。结论:中药清心莲子饮对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左右叶联合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诊治的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肝叶与肝段切除治疗,研究组予以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石残余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结石残余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5例为浮针治疗组,25例为传统针刺组,就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浮针治疗组在症状改善、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及传统针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很好的疗效,但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更能改善患者头晕等症状。浮针治疗起效快,操作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