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中,突出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人文因素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交流的形式丰富: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都非常大。教师带着鼓励的表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警示,会约束学生走神;教师的一个暗示,会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教师的一个引导提示,会帮助学生的思维提高。许多知识通过教师板书形式,采用写、讲、演示等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认知、体会和理解学习到的。如一般的理工科教学,只有通过教师的讲授才会使学生的思维真正 “活”起来,使抽象的东西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默契传递。 但传统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信息量较小等。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
  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学存在种种误区:过分依赖多媒体,甚至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模拟试验,取消了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等。比如有些教师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有的教师用几十小时甚至一个月准备一节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增大了,但节奏加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应该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课堂教学中应当充满了“情”。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不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机对话”淡化甚至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生动活泼,实质上冰冷死板,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是任何现代媒体所难以替代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既然传统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可首先从这方面人手,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教学解决这些局限,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例如:在讲解房屋基本组成部分时,传统教学因为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即时掌握,而使用计算机展示房屋基本组成的动画模型,这个问题能迎刃而解。实际上,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师要在多媒体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是通过接受教师所提示的信息进行学习,作为教学受与者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动性和能动性未得到充分的调动。
  多媒体网络教学,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促进了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有利于个别化教学,使教学真正作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学习,而且能方便地查阅与正在学习的内容相关的知识,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学到了一定的学科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学到了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需要。
  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前延,它的突出优势已经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和接受。对于复杂的教学系统而言,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将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实践过程。领会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优势发挥的具体途径,清醒的认识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有策略的融合两种教学方法开展优势互补教学实践,才能更进一步的真正体会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实践方法。要辩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让二者协同融合,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服务。
  
  收稿日期:2011-02-10
其他文献
提高数学理解水平是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理解数学的核心是对数学基本概念及其所反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围绕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改进教学方式的切入点。  抓基础的含义是:①引导学生不断回到概念去,使他们养成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②加强概念的联系性,培养学生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  1.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引
期刊
教育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更是一种需要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去细细雕琢的艺术,而对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但我们教育者的观念要由“教师中心论”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的手段也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育教学中用激励性评语是十分必要的,激励性评语是一种充满爱的催化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能唤起学生的自豪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止极限的“金钥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的兴趣;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也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摘要】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结合城乡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灯;要求  FGPA traffic ligh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design of  Chen YanHong  【Abstract】The modern urban t
期刊
【摘要】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在这一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是阐述了如何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教改、课改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是最具有活力的推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各科教育教学的效益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与热点。我们课题组在新课标指引下,根据本地区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及途径进行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与社会效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及教训。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  New Curriculum Information Technolo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是研究语言与文字的,语文教学最简单的要求就是为学生打好语言、文化基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面临亟需改革的局面。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改革;中学语文    1.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由于高考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成绩
期刊
【摘要】辅导学困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师要以心换心,用宽容和赞赏,保护好学困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学习惯,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困生。  【关键词】辅导学困生;宽容和赞赏;保护信心;学法指导  How to counseling targete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的英语活力课堂学习。活力就是有生命力,富有生气。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本文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的作用、英美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英
期刊
【摘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越来越不被世人重视,在民族地区更令人堪忧。民族地区的书法教育存在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社会不重视等现状。要重视书法教育,必须让学校成为书法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成为书法爱好者,让社会成为书法练习的大熔炉。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高度,站在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高度来对待书法教育,担当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者。  【关键词】中学;教育;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