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heny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阅读以及写作是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的教学环节,在语文教学之中占很大比重,本文主要是是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结合;
  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以及读写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阅读对于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以及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写作可以促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作抒发个人的情感。学生的阅读其实是为了给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是进行写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相互结合,促使学生提升写作水平以及阅读能力。
  一、联系阅读和写作,关注学生长远发展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和写作的联系,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片面的、断裂式的训练。阅读要紧密联系写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进而丰富其自身的体验。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阅读表达方式,还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其对外表达自己的能动性就越强烈,而写作恰恰是帮助其表现主观意愿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老师首先要教授学生掌握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及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在文章中抒发情感,释放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为学生的情感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丰富,再加上阅读量不断加大,学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将情感释放,将内心压力排出。
  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能够使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有助于他们深入地理解文章,还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把握自身的情感,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学习多种表达方法并将之运用在实际写作中,也使得他们的写作手法愈加成熟。
  二、注重课文魅力的展示,培养学生欣赏语文之美
  老师要起好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对课本中所选入的美文进行反复诵读。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不管是写人还是叙事,亦或是写景写物,都展现了文学之美、语言之美。比如,课本中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春》,还有写人的名篇《背影》,都是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佳作,时至今日,阅读起来仍能感受到文中的无限魅力。它们的魅力来自文章中那质朴平实的语言。老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对这些美文佳作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另外,老師还要多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名作,提升阅读起点的高度以及宽度。每一册的语文课本中都有“名著选读”这一部分,老师可以据此来引导学生选择名家名作进行阅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教授阅读方法以及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1)初中教材必须充分利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是经过谨慎筛选的,具有典型性和高质量的特点。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深度,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于课本中的那些著名篇章,老师一定要进行进行详细讲解,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让学生得以更好的更全面的掌握课本知识。另外,老师可以进行情境教学,有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文学美文字美有深切的体会。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对学生感悟力和理解能力的增强也有帮助。切记避免死板硬套的讲解模式,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课堂高效有活力。
  (2)指导方法及技巧
  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不仅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二者还可以相互促进。学生在高效阅读的同时把握住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去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要学会举一反三,要做到活学活用。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以及爱好,来有针对性的选择其他的优秀作品进行阅读。构建一个循环过程,即“阅读一写作一阅读”,在此过程中,写作和阅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此外,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把握住文章中的结构和脉络、文章的段落层次,以及修辞手法等,指导学生选择优秀文章进行研读,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创作,以写出优秀的文章。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仿写文章,仿写是对学生迁移能力的锻炼,也可以帮助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激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阅读以及写作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以及写作教学相互结合,从而提升学生读写的水平,应当重视阅读和写作、注重课文魅力的展示以及指导方法及技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存在精神的目标构建为宗旨,对所构建目标的内涵与手段进行了探索与分析,提出了“智识结构”这样一个目标构建的内涵方法论,并运用该方法论对“存在精神的目标构建”做出了具体的阐释和解答。  关键词:智识结构、形式因;慈善因;智慧因  一、智识结构的功能意义  “智”者古字“知”也,《说文解字》考辩则静同从白、亏、知;白此亦自字也,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鸟之呼、亦气舒之象也;知者,(词)
期刊
摘要: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
期刊
摘要:在世界的不断涌动的潮流中,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在如今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文化软实力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比拼的重点。中职教育的健康优良发展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其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提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熏陶学生的入支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是不容人忽视的重点学科。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语文教学;中职;教学研究  前言  在当今的中国的教育情形之
期刊
一、认识生命课堂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中国新教育》一书中曾经阐述过新教育理想课堂。他认为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形成知识、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语文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语文的教育目标不再是单单指向知识技能的获得,更强调生命性的感悟与表达,具有个体丰富生命的内涵。  什么是生命的教育,怎样让教育融入生命,作为教师,一生都在追求一个目标,就是用心教学,用爱奉献,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业中,学有所得
期刊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从父亲身上,孩子观察到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可以说,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父亲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父亲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虽然近年来,学前教育阶段一直在强调家庭教育尤其是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每天来接送孩子的大多还是母亲和老人居多,参加幼儿园活动也是如此情况。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正确的行为习惯、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而小学生是习惯养成最关键的时期,由于身心都处于成长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是最容易造成性格偏差的时期,但也是德育教育效果最有效的时期。但现今很多教育者,往往不把德育工作作为重点,甚至忽略德育教育。下面我们就对小学德育工作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德
期刊
摘要: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也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本文结合我院教学现状,探讨了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实践教学  1、项目化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化教学法最早由美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凯兹提出,该教学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应该让学
期刊
他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老渔夫),这是我的感受。翻开《老人与海》这本书,满满地都是他那个毫不屈服的决心,与那双愉快的、毫不沮喪的眼睛。  在生活中屡次遭厄运,却从不服输,在精神上他是个强者。即使老伴早己过世,但他仍是如此乐观。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中,老人又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及不懈的精神,虽然已经年迈,却心中仍怀着一颗“少年心”。  想到这,我便回忆起了往事。  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在校园里,我享受着第一缕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就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针对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补救教学和课外辅导,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一、高中课堂现状  现在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
期刊
在学习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放手让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而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及肯定。渴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展示,希望自己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又渴望自己获得成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在班级管理中应尽量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挥,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创造精神。这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