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类新闻栏目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对策探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持续下降,方言类新闻节目由于其自身局限性也面临挑战。方言类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新闻形式,在地域传播上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此,对方言类电视新闻的分析和发展路径探索也成了业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唯一获准上星的地方方言电视频道南方卫视的《今日最新闻》为研究样本,探索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在宏观与微观环境下的成功因素,分析方言电视新闻栏目在语言限制上的种种弊端,论述方言电视新闻栏目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电视新闻;方言;内容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164-03
  一、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电视栏目和受众的细分成为催生方言电视新闻栏目的重要因素。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和当地文化息息相关,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大多以民生新闻为主,是实现媒介传播区域化的重要手段。粤语作为汉语七大语系中重要一大语系,对华南地区的社会形态产生了重大而又深厚的影响,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圈中广为流传。在语言流通面如此广的情况下,粤语新闻栏目成为南方系电视大军中抢占高地的重要一环。《今日最新闻》自2009年开播以来已经走过了十来年,在广东地区深受观众喜爱。节目以“同聲同气自己人”的本土特色,用诙谐的言语,尖锐的观点,报道并点评身边发生的事情。内容贴近民生,反映民意且互动性高,在播出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
  贴近民众生活的方言类新闻栏目有着区别于普通新闻栏目的亲切感,为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方言类电视新闻栏目成了地方媒体与上级媒体竞争的重要电视形式。在这样的需求下,电视栏目个性化细分电视受众,对自身目标受众进行定位,以地域特色为基本,大打亲切牌,在民生新闻的范畴内划分出一批观众群体。
  二、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特殊的受众群体
  (一)用方言播送新闻有着不可比拟的亲切感
  收看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群体大多都是地域方言的使用者,当受众打开电视,听见熟悉的语言的时候,更多一份的信赖。心理学的选择理论表明,人们更愿意接受自己熟悉的信息源和信息内容,而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就抓住了这一点。在南方卫视的《今日最新闻》中主持人以“同声同气”讲新闻为噱头,用地道的广东话和观众畅聊他们身边的新闻事件,和其他讲普通话的同类节目相比较,与受众的亲切优势就凸显了出来。像是《今日最新闻》的口号“今日最新闻,老友一起品”,这句方言口号就充分抓住了受众的方言情节。当主持人成为你的“老友”,主持人讲新闻就像是一个朋友在和你聊天。
  (二)方言电视节目内容民生化、区域化
  既然是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就会受到语言的限制,对新闻选材产生极大的影响。地方电视新闻选题以民生为主,地方电视新闻自然就表现出强烈的本土化特色。成功的地方电视新闻实践者大胆地以富有地方色彩的平民视角反映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并投以深厚的民生关怀,注重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深受观众喜爱[1]。
  方言节目更能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参与热情。因为方言电视新闻栏目大多是民生类,新闻内容大部分都十分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这个时候受众参与就变得重要起来。有了受众的参与,节目就会变得更加有生命力,受众可以通过提交选题的方式参与节目,也能增添受众的观看热情。以南方卫视《今日最新闻》为例,受众不仅可以通过微信和米斗平台进行爆料,提供新闻选题,还能在节目中参与互动,受众可以就每期节目发表的话题参与讨论,被选中的评论金句还会在节目最后播出,受众可以获得相对应的礼品。
  三、主持人的品牌化是方言类电视新闻成功的重要一环
  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的灵魂人物,在任何类型的电视节目中,都对节目的风格定位,甚至是电视节目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电视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就是通过荧屏呈现节目信息,以及对所传达的信息做出必要且恰当的解释、说明或评论,让观众接受和鉴赏新闻事件,也就是获得从新闻中获得信息,同时通过传播的过程形成情感共振[2]。在现实的背景下,主持人负责宣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仅决定着新闻节目的好坏,也影响着受众观看节目的各种感受。同时,主持人的明星化也是节目品牌化的重要一环。作为主持人,要具有公信力,能够吸引观众长期收看一档节目并养成观看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说这一档新闻节目是成功的、具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不管是从外在还是内在、形象气质、主持风格等等,都应该和节目的风格和定位相配合,这样才能够和观众的心理预期相符。
  四、方言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建构
  (一)主持人的外在设计
  以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为例,主持人们总是穿着休闲类的服装,相较于传统的新闻主持人正装形象,这给人一种邻家大叔的亲切感。主持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其形象一定是要经过外在的设计和包装的。所谓外在的包装,指的就是化妆、服装造型,讲话时肢体语言的使用是否符合播报形式和内容等。一般情况下新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都是比较端庄、得体,因为新闻的播报需要严肃、客观、公正。然而在方言类的民生新闻播报中,主持人则可以适当采用调侃、说笑的播报方式,但不能太过放松,太过放松的播报方式会显得新闻播报不伦不类,在以后一些较为严肃的新闻话题中,也比较难以呈现权威性[2]。
  (二)主持人的个性必须要与节目风格相符
  一个人的性格的塑成包括了很多方面,性格既受先天遗传又受教育环境或是成长环境的影响。但本文所指的主持人个性是指在节目中主持人需要表现出来的形象和气质,主持人的个性能更有效地传播信息,展示节目风格。因此,需要主持人本身对自身栏目有着清晰的认识,根据节目表现的需要确定自身的主持风格和个性,适当地根据所主持的栏目和播报的内容改变自身的条件。如果节目主持人的风格与栏目风格相左则不应搭配在一起。例如,明明是评论类新闻节目,主持人却欢脱性感;明明是新闻和调侃事件的栏目,主持人却正襟危坐。主持风格和栏目风格相左,再好的栏目也是很难成功的。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许多主持人本身就拥有很好的荧幕形象,包括靓丽的外形、磁性的声音等,这些都是成为主持人的优势和利好条件,但主持人更重要的是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多研究自己的节目,分析观众关注的新闻点。如果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不达标,那么再美好的外形都只是星星之火,无法长久地吸引观众。   (三)主持人对语言的把控能力
  在播音主持的创作中,主持的语言表达风格不仅对主持人自身风格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栏目而言,主持人的语言表达风格更是决定了一条新闻传达到观众耳朵里面的传播效果。例如,访谈类节目《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又或是《非常静距离》的主持人杨澜、陈鲁豫、李静大都是荧幕形象亲切,掌握了提问技巧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更温婉、迂回。而另一种,如《新闻调查》《焦点访谈》,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则大多是犀利且清晰明了的,干脆有力地质疑出观众所知质疑的点。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若是想被观众认可或是熟知,其本身对新闻事件要有别具一格的洞察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播报新闻的时候,争取更多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主持人必须认清自身节目的受众群体,迎合受众需求
  对于很多其他电视节目如养生类、时尚类节目而言,新闻节目的观看群体相对广阔,一档新闻栏目的观众包括了各个社会阶层。就实际而言,一档新闻栏目会受播出时间、不同观看群体的影响,受众接收信息的效果也不一样。
  对于方言类电视节目而言,大多数的新闻选材都来自地区的群众,大多都是民生新闻的选题。这个时候,其实人们更喜欢的是拥有一个像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主持人那样的“好友”带着你一起“唠嗑”,说最中肯的话,有最客观的意见,有最大快人心的说法,真正地做到“同声同气”。观众一旦开始觉得主持人是一个话家常的家里人,自然就会对主持人好感大增。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大环境里,竞争的不仅仅是硬件设备或是宣传营销,而是人才储备。将主持人明星化也是方言电视新闻栏目成功的一大重要的因素。主持人可以成为一档节目的代名词,是一个活招牌,受众会因为热爱主持人而喜欢上一档栏目。而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与其他节目主持人不相同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声誉和影响力建立在主持人自身的新闻业务能力上的,所以主持人不宜经常调换[2]。此外,主持人应该可以灵活地依据自己播报的新闻内容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在播报喜讯的时候,主持人可以笑容灿烂,但在播送灾情汛情又或是惨绝人寰的惨案和具有社会争议的信息时,主持人需要严肃起来,客观地、中肯地评述,要具备播音主持艺术的分寸感。
  五、方言类新闻电视节目问题突破
  第一,方言类电视节目。由于目标受众群体地方性明显,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数量较为偏重,选出的新闻选题碎片化明显,事件播报的持续性和深度不够,即使能够成为系列专题,也由于部分地方电视新闻栏目对新闻信息的数量过于注重而不够完善。记者在选择某一重大选题时很有可能手上还有许多选题需要进行,记者本身无法对选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因此出来的新闻也很有可能流于表面,这样的新闻栏目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往往比较薄弱。
  第二,对于地方而言,发展方言栏目、增加方言新闻电视新闻栏目的环节迎合了当地受众的观看需求,但无法满足非当地受众的需求。以华南粤语地区为例,在广州和深圳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常驻,粤语的新闻栏目无法满足这一群体的观澜需求。同时受方言的限制,无论新闻栏目做得多好也无法很好地进行传播,无法扩大受众面。这对于一个想要谋求长远发展和扩大的传播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来说是一大局限性。
  第三,部分新闻选题流于表面,很多方言类电视新闻栏目为了留住观众,选择一些奇古怪、过分娱乐化的东西迎合受众,如邻里谩骂、婚外恋、打架斗殴、家庭矛盾、坑蒙拐骗等。这种流于市井的选材对新闻的正面传播是无用的,换言之,过分关注邻里间家长里短的事情实际上没有正面意义。反之,还很有可能让收看新闻的青少年受到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质量低下的市井笑料的增加意味着减少了真正值得观众关心的新闻信息,很多地方的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都以暖新闻为主,主持人也被要求以日常生活的方式播报新闻,导致整体新闻质量下降。但也有部分声音认为,使用方言播报硬新闻如政协会议、领导会晤、社会政策等,用方言播报会影响其公信力和影响力。
  六、方言类电视新闻的优化之路
  方言类电视新闻栏目虽然在推出初期由于语言优势会相较于其他新闻节目更受地方观众的欢迎,但相较于普语的新闻节目来说,在播音主持规范化的大形势下,其定位和未来仍存在很多的变量。早在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提出,未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电视台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3]这一条例颁布的背景是各地的方言类电视节目,包括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存在过分娱乐大众的成分。由此可见,如果想要让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可以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电视台应该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使节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新闻质量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主要以民生类选题为主,日常生活的新闻比较多。但作为一个新闻媒体,不能只聚焦在一些零碎的生活琐事上,媒体还有媒体的社会责任。面对社会问题做深度报道,针对切实的社会问题做好舆论的引导者,要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整合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体而言,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小问题中以小见大,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在这一点上《今日最新闻》节目就加入了许多社会问题的评论和互动,如在上海消保委对各大视频网站关于超前点播进行关切的问题上,2021年8月21日,《今日最新闻》就发布了这一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反映了民众的心声。
  (二)新闻选题要有社会导向意义
  许多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增加收视率,吸引观众的眼光,不惜牺牲一些高质量的深度选题,反而聚焦一些低俗却具有话题性的,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选题。地方电视台如果想要提高整体新闻栏目的质量,在选题上,就要注重选题的丰富性,不仅要选择贴近百姓生活,与受众息息相关的新闻选题,同时也可以深度报道重大经济政治类的新闻,利用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使得主持人以“老友”的角度更好地解读新闻[4],这样这题新闻栏目就会显得很有质量。
  以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为例子,栏目利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欢迎关注用户向他们进行爆料。这种形式可以很直接地让栏目组知道观众最想知道的新闻内容,为他们“定制新闻”。总之,方言类新闻要有社会导向意义,内容不必大、泛、空,可以通过小人物的故事表达与社会的热点和新思潮。
  (三)加大从新媒体平台进行引流的力度
  通过对《今日最新闻》官方微博进行了解可以发现,《今日最新聞》在微博平台上拥有185.6万粉丝,转评赞超过207.5万。仅2021年9月1日单日阅读数就达到100万次,其账号视频累计播放量达5957.9万次。作为一档有着不错口碑的老牌方言类电视节目,其传播度在新媒体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呈现,在这种良好的基础上,栏目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打破地域壁垒,扩大其在网络平台的影响力。
  七、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有方言类新闻栏目的研究以及对具体方言类新闻栏目的调查,以南方卫视《今日最新闻》为范本,分析现有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媒体生态以及生存现状及发展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大多以民生新闻为主,是实现媒介传播区域化的重要手段,同时方言类电视新闻栏目有着区别于普通新闻栏目的亲切感,成了地方媒体与上级媒体竞争的重要电视形式。在新的受众需求下,电视栏目不再追求“一网打尽”,反而是在个性化细分电视受众的情况下,对自身目标受众进行定位,以地域特色为基本,大打亲切牌,在民生新闻的范畴内划分出一批观众群体。作为主持人,要具有公信力,吸引观众长期收看一档节目并养成观看习惯。
  通过对方言类新闻进行研究发现,方言类电视节目由于目标受众地域性明显,有时候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数量较为偏重,选出的新闻选题流于市井,碎片化明显,事件播报的持续性和深度不够,而此类节目可以通过开放新平台加强受众的参与,了解公众需求,“定制化”新闻,通过制作方式上的创新弥补不足。
  参考文献:
  [1] 母华.探析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劣态势[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1):14-17.
  [2] 杨扬.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与节目类型相契合[J].艺海,2013(6):132-133.
  [3] 闫新红.电视新闻使用方言的是与非[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9,28(4):40-42.
  [4] 唐颖.对电视方言节目的解读及定位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作者简介:龙凌子(1992—),女,广东深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大众传播。
其他文献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巨变,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无论对于业界还是学界,都是一个全新课题。  于业界,除了重点关注如何引进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并用好这些人才、管好这些人才、留住这些人才,还要关注大批存量人才的全媒体转型发展与培养;于学界,重点关注如何探索、创新并形成一种清晰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要:目前,媒介环境快速变化,传统主流媒体融合发展速度加快。省级新型主流媒体在建设中面对新的环境:一是受众再聚合的过程仍在进行,二是互联网“脱域化”导致的“降维竞争”。河北省级党媒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从三方面入手,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效。但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需升级融合理念,加速完成受众再聚合过程,同时要进行差异化发展,力争从“降维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省级党媒;发展路径 
期刊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报道策划作用更加凸显。媒体融合导致新闻流程再造,新闻报道策划更需要对媒体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对多媒体符号的报道形式进行创新。以海宁融媒体中心杭海城际铁路开通报道为例,融媒体时代,地方新闻报道应更加重视新闻策划,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多方平台应团结协作,融合过程中多媒介元素的优势应在策划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新闻策划;媒体融合;杭海城际铁路;协作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以中国妇女报中有关中国女性的典型报道为研究样本,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形象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媒介形象在整体上呈现出由“自我发现”到“自我实现”的变迁轨迹。  关键词:女性主义;媒介形象;中国妇女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11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
期刊
摘要: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以奥运会为契机进行的国际传播可以有效地完成文化和价值输出。和竞技体育本身一样,各国国际传播媒体间的竞争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比拼。通过比较中西方国际传播媒体在东京奥运会对波斯语国家传播的策略和效果差异可以发现现阶段中国国际传播媒体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西方国际传播媒体的一些可取之处,为做好即将到来的2022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参考和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地级市党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纸媒改版迫在眉睫。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郴州日报全面改版,从运营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媒介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作了相应的改革,但仍存在内容吸引力不足、版面广告创意不足、微博和二维码利用率低等问题,其后续的改版可从提升内容质量,加强版面设计,大力发展“两微一端”,加强二维码的使用等方面推进,以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
期刊
摘要: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深深地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每个领域。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复杂多变的信息在丰富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大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的正确与否,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新媒体时代,国内外形势相对复杂,西方各种思想、文化通过互联网不断输入,大学生又处于一个思想较为不稳定的阶段,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走样,这对高校学生党建
期刊
摘要: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涉及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媒介素养的效能发挥有助于改进市民行为认知、传播良善价值观,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开辟全新维度。本文针对吉林省松原市媒介素养理念匮乏、实践性不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等系列问题,结合松原市传播实况对媒介素养效用提出整治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推动吉林省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侯马市融媒体中心的实践为案例,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开拓对外宣传的有效路径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序发展、媒体领域进步与革新提供有效指引。  关键词:侯马市融媒体中心;对外宣传;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167-03  一、引言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体的传播力度明
期刊
摘要:代际差异是考察用户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重要维度。X世代、Y世代、Z世代在QQ使用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通过问卷调查,本研究呈现出不同世代对同一社交媒体的使用图景:人际影响在QQ使用动机上发挥主导作用。除文件管理外,QQ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X世代、Y世代、Z世代社会交往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相比于X世代,Z世代对休闲娱乐和自我表达的影响较大,Y世代则在信息获取的参与频率方面相对领先。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