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期间中西方媒体对波斯语国家传播差异比较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d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以奥运会为契机进行的国际传播可以有效地完成文化和价值输出。和竞技体育本身一样,各国国际传播媒体间的竞争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比拼。通过比较中西方国际传播媒体在东京奥运会对波斯语国家传播的策略和效果差异可以发现现阶段中国国际传播媒体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西方国际传播媒体的一些可取之处,为做好即将到来的2022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际传播;奥运报道;中国媒体;西方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091-03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盛事,奥运会吸引着全球民众的关注,这里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各国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其中,在对伊朗、阿富汗等波斯语国家进行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对象国媒体的本土影响力较弱,外国国际传播媒体在奥运会的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传播媒体间也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波斯语部和BBC波斯语频道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中考察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波斯语部和BBC波斯语频道在其广播、网站、新媒体等平台上发布的奥运报道及衍生产品,来探讨中西方国际传播媒体在东京奥运会上对波斯语国家传播上的差异,为今后做好针对波斯语国家的奥运会传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波斯语部奥运会报道特点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波斯语部(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波斯语部,以下简称总台波斯语部)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使用波斯语进行对外传播的媒体,在长达数十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近年来,伴随对媒体融合的不断探索,总台波斯语部逐渐摸索出一套新颖且有效的传播方法。恰逢2020东京奥运会又是波斯语部并入总台后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在总台的雄厚资源加持下,总台波斯语部本次的奥运会报道呈现出许多亮点。
  (一)充分运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图片报道
  法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罗兰·巴特曾指出,在视觉传播中,图像符号比文字符号更加深入人心[1]。在体育赛事的传播中,图片和视频尤为重要,但由于奥运赛事转播权在海外受限的问题,总台波斯语部在进行奥运报道的过程中不能使用总台所有的赛事相关视频影像对海外受众进行传播。为了填补视频素材的空缺,总台波斯语部使用了大量视觉冲击力强的版权图片,并配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说明,在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图文报道,或是在自制的视频节目里插入图片素材来对比赛加以说明。尽管图片相较于视频,信息量小,但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对受众的时间刚性和网速要求低,便于受众进行二次传播,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利用网红与受众充分互动
  《网红经济学》一书中将网红定义为“从网络产生并具有人格化的形象,已经具备一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能持续生产创作优质内容,具有一定的商业变现潜力的群体。”[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培养的网红人才则略有不同,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引导国际舆论,而非实现商业变现[3]。在东京奥运会的报道中,总台波斯语部培养的网红人才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总台波斯语部的网红在个人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系列短視频和直播节目,涵盖了对赛事亮点的回顾和评论、奥运知识竞答、知名运动员盘点等内容,不仅及时报道了比赛进程,还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带领受众感受中国全民健身的氛围,为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预热和铺垫。这些由掌握对象国语言、熟悉对象国文化和国情,且在社交媒体上拥有较多粉丝的主持人出镜、淡化总台痕迹而突出个人特色的节目能够迅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充分激发受众的互动欲望,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好感传播,这是总台波斯语部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对波斯语国家进行传播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三)大量报道赛场以外的故事和趣闻
  在对奥运会的报道中,总台波斯语部没有拘泥于赛事本身,而是编译发布了一系列聚焦于赛事以外的稿件,例如对各国奥运代表团服饰、发型的盘点。这些稿件一般文字比较简洁,趣味性强,容易引起受众阅读兴趣,而且不需要受众具备过多专业的体育知识,这就把目标受众从单纯的体育爱好者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此外,总台波斯语部还发布了伊朗、阿富汗等国参赛运动员的奥运故事,深入报道这些运动员们如何突破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局限追求奥运梦想,使这些运动员更为对象国受众熟知,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更加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同时,这些文章更加深层次地体现了奥运精神,而且也为奥运报道提供了人文视角,容易引起受众共情,促使他们点赞转发,实现二次传播。
  二、BBC波斯语频道奥运会报道特点分析
  目前,针对波斯语国家进行国际传播的知名国际传播媒体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波斯语部、美国之声(VOA)、德国之声(DW)的波斯语频道,其中BBC在脸书平台拥有最多粉丝(560万),而后两者粉丝数分别为262万和160万,因此本文将以在对象国影响力最大的BBC波斯语频道作为研究对象,其也具备许多特点。
  (一)注重比赛报道中的接近性
  受众天然会对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表现给予更多关注,因此BBC波斯语频道在东京奥运会报道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伊朗运动员的报道,例如对于在古典式摔跤67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伊朗运动员穆罕默德·礼萨·格拉埃伊,BBC波斯语频道进行了持续的跟进式报道,从首场比赛开始对其每场比赛的结果都进行了详细报道,直至他决赛夺冠。此外,伊朗传统优势项目男子团体排球的小组赛,BBC波斯语频道也一场不落地进行了报道;甚至在一些预赛就被淘汰的运动员,BBC波斯语频道也进行了简单的报道。这些稿件更容易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并且对对象国运动员的大量报道可以淡化BBC作为外国媒体的存在感,使之与伊朗本土媒体的画风更加接近,长此以往,会使受众对BBC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有利于BBC波斯语频道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观输出。   (二)对于赛场之外的政治和社会因素的报道
  尽管体育本身无国界,但体育赛事的传播往往会与政治和社会问题挂钩,体现出传播媒体背后的立场和意图。在BBC波斯语频道对东京奥运会的报道中就出现了大量与赛场外的政治和社会因素有关的报道,例如对主持人徐熙娣在社交网站上发表不当言论一事进行了报道;对白俄罗斯短跑女运动员拒绝回国一事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尽管与奥运会赛事不直接相关,但是也被BBC波斯语频道发布到了奥运新闻的专栏内,通过奥运会这个举世瞩目的赛事来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这些问题,相当于把这些问题放大。BBC波斯语频道以奥运会为契机,通过这些报道向更广泛的受众传递了自己在某些国际政治问题上的观点与立场。
  (三)发布稿件时针对不同平台特点进行改编
  对于国际传播媒体而言,同样的稿件往往会在广播、网站、社交媒体等不同平台上进行发布,而不同的平台传播规律和特点不同。为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在发布时应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对报道的内容、编排和表现形式等进行一定的改编,例如新闻报道更适合在广播、网站等平台发布;而一些更为软性的稿件则更适合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此外,同一篇稿件在不同平臺上发布时也要针对平台的传播规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例如在BBC波斯语频道网站上发布的稿件内容会更加详尽,除了基本的新闻要素外,还有对新闻背景的介绍,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而在脸书、INS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时,文字信息会非常简洁明了,同时会在新闻图片上添加水印和说明性文字,这种排版方式不仅更加符合社交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受众进行进一步的传播。
  三、中西方国际传播媒体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对波斯语国家传播差异比较
  (一)报道的视角存在差异
  中方国际传播媒体在东京奥运会对波斯语国家报道的过程中形式丰富、内容多样,既有对精彩赛事的报道,也有对赛场之外运动员故事的深入挖掘,以及一些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软性节目,但大多数报道是关于中国运动员的,虽然其中也包含一些普世的奥运精神,能够打动部分受众,但终归与对象国受众关联性较弱,容易让受众感觉宣传意味较重,甚至有可能引发部分受众的反感。
  反观西方的国际传播媒体,他们的报道更多是关于对象国运动员的成绩和表现,或是对象国受众更感兴趣的运动员和项目,因此更容易引起受众的阅读和观看兴趣,有部分伊朗受众甚至误认为BBC波斯语频道是伊朗本土的媒体。也就是说,报道视角的差异会影响受众对一个媒体的判断,因此媒体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慎重选择报道视角。
  (二)报道的策划编排方式不同
  中方国际传播媒体在东京奥运会报道过程中也编译了一些颇具新意和亮点且传播数据较好的稿件,但如果从整体角度来看,缺乏事前的统一策划,临时发布的内容多于事前策划的内容,就导致内容比较杂乱,报道主题不明确,使得媒体整体的传播效率受到影响。相反,西方国际传播媒体的稿件有非常明显的事前策划痕迹,尤其是针对对象国运动员的一些系列报道,很明显是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就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对特定的运动员和项目进行了专门的调查。此外,中方国际传播媒体同一稿件在各平台发布时,内容、排版几乎完全相同,导致稿件不能在各个平台上都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西方国际传播媒体则不然,其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在不同平台上发布的稿件在排版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也因此收获了更好的传播效果,侧面显示出现阶段西方国际传播媒体在策划采编和专业度上略胜一筹。
  (三)对于赛场之外的报道侧重点不同
  除了报道赛事本身的结果和运动员表现外,中西方国际传播媒体都把视线投向了赛场之外,制作发布了大量的稿件,然而双方的报道侧重点不尽相同。中方更多通过一些运动员的故事和奥运趣闻做足好感传播,以此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预热;而西方则报道了一些与奥运有关的政治和社会新闻,以此来表达自身对一些国际热点事件的观点和立场,从而影响受众对这些事件的看法。两种思路各有利弊,中方的好感传播更加易于被受众接受,但在价值观输出方面较为薄弱;政治和社会新闻能够使媒体的立场更加鲜明,但是政治性过强容易引起受众反感。侧重点的差异也与不同媒体一贯的风格和取向有关。
  四、国际传播媒体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对波斯语国家传播的启示
  在东京奥运会对波斯语国家的传播过程中,中方国际传播媒体在报道的数量和可看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报道的创新及与观众的互动上也有了不小的突破,但同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中方国际传播媒体可以借鉴西方国际传播媒体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在重大体育赛事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增强中国媒体在波斯语国家的影响力。
  (一)坚持以受众为本的原则
  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要时刻以受众作为第一服务对象,一切稿件的视角选择、报道形式都应以受众为导向。
  因此,在奥运会报道时应该想受众所想,根据对象国受众的阅读和观看习惯、喜好等对信息进行选取和加工,更多着眼于对象国运动员的表现和对象国受众比较感兴趣的项目,让受众先对传播媒体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再适当穿插一些体现己方价值取向和传播意图的内容,以此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目的。在撰写奥运新闻稿件时,不要空洞,要有深度和细节。要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赋予新闻深度和内涵,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受众的兴趣,又可以强化受众对新闻的理解,促进报道内容质量的提升,从而使传播媒体在瞬息万变的媒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写作新闻要弄清其意图,架设新闻,打破固定的模式和思维,以创新的表达方式撰写新闻。在新闻写作中引入叙事风格和技巧,可以改变以往的叙事模式,增加稿件的吸引力,增强可读性。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变得更加人性化。
  (二)做好事前策划
  奥运会的赛事繁多,信息纷繁复杂,如果缺乏前期策划,在报道过程中极易出现信息杂乱、主题不明确的问题。   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奥运会到来前就应提前做好策划,确定好重点项目和运动员,针对不同平台设计好相应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在赛程中密切关注,有的放矢地制作相关报道。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精力,提高效率,也有利于突出报道主题,在奥运报道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采访材料必须严格规范,选题角度要新颖、贴近实际。奥运会中的大事和小事都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对新闻的要求统一起来,思想行动统一起来。例如,在撰写奥运会文章时,可以先利用奥运会的现状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再抛出值得深思的问题,最后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进行升华,从而加深读者的印象[4]。由于新闻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新闻语言的表达要有一定的逻辑性,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才能加深公众对新闻的印象和理解。与此同时,新闻内容和画面呈现也要有一定的逻辑关联,语言要注重表达技巧,尽可能真实、客观、恰当地描述事件,尽量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此外,新闻的受众群体是多样的,因此,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语言应该平实、通俗,同时也能树立积极幽默的新闻价值观。总之,一定要在前期策划的大框架下完成奥运会的相关报道,打好“组合拳”。
  (三)提高稿件编排的专业度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编排来呈现,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加改动地把同一稿件发布到不同平台,有违不同平台受众的阅读和观看习惯,也不符合融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规律,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为了让不同平台发挥最大作用,应该研究比对不同平台受众阅读和观看习惯的差异,在发布稿件时基于这些规律对稿件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选择,对图片、文字和视频进行排版。除了文字之外,新闻还可以增加图片、视频、直播等,用更直观新颖的方式传递信息,提高新闻的传播力[5]。
  五、结语
  东京奥运会是非常特殊的一届奥运会,因此也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对于中方的国际传播媒体来说,它也是2022北京冬奥会前的一次练兵。尽管中方国际传播媒体在对波斯语国家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与西方的国际传播媒体尚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闪光点和来自对象国受众的认可。中方国际传播媒体在对波斯语国家的奥运传播中需以对象国受众为导向,加强事前策划,强化稿件编排,努力成为受对象国受众认可的国际传播媒体,以期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兰·巴特.图像修辞学[M].纽约:希尔与王出版社,1977:32-51.
  [2] 以太资本.网红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0.
  [3] 宋煥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红矩阵的实践与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7):82-84.
  [4] 甘险峰,彭利国.意义输出的成功与中国形象的再造——西方主流媒体北京奥运开幕式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J].新闻记者,2008(10):11-15.
  [5] 齐亚宁,张英.中美网络媒体北京奥运会报道差异比较——以搜狐网与美国雅虎网为例[J].新闻知识,2009(5):69-70.
  作者简介:蔺思淼(1994—),女,北京人,硕士在读,助理翻译,研究方向:国际传播。
其他文献
颈椎小关节紊乱怎么办?  由于颈椎的关节突较低,关节囊较松弛,颈椎横突之间缺乏横突韧带,因此颈椎的稳定性较差。常因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损伤颈部肌肉;或长期低头工作,颈部呈慢性劳损;或因运动、快速转动头部等,均可使颈椎小关节超出正常活动范围而发生本病。该病多见于中青年,起病较急,表现为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有的病人可出现头昏、视物不清、眼震、面部麻木等头颈综合征。病变颈椎棘突的一侧隆起或偏歪,椎旁
期刊
摘要:随着媒介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公众对突发事件权威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专业电视应急频道的建设任重道远。在加强应急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公民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确保灾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对于应急报道而言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首家专业电视应急频道——甘肃电视台公共应急频道的分析研究,从灾害预警、应急报道和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探究应急报道机制的创新建设路径。  关键词:突发灾害事件;公共应
期刊
摘要:东京奥运会期间骤然跃现公众视野的“吴京表情包”,通过母本拼贴与二度创作的生成方式,经由“舆论领袖”传播与群体的二次传播,瞬间成为爆火的公众景观。在当前新的互联网舆论语境下,舆论存在形态出现了“潜舆论显化为情绪传播”“显舆论演化为非理性传播”的新表征,同时在“吴京表情包”爆火这一个例背后还出现了“行为舆论趋主流化”这样的新趋势。本文以迷因理论为研究视域,探析东京奥运会期间“吴京表情包”爆火热潮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农产品品牌传播方式亟待变革。安化黑茶作为安化县特有的地理標志产品,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安化黑茶的品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从五个方面剖析安化黑茶所具备的创新扩散特征,分析其在创新扩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炼出适应当下新媒体环境的安化黑茶品牌传播策略,为安化黑茶的品牌传播工作提供一定的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多平台信息传输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运用给传媒人才的传统培养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广西艺术学院“融媒视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价值导向、创新思维、视听表现、传播载体”为功能导向建构起“校企双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艺术与传播相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优秀跨屏视听人才,为互联网时代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传媒人才;融媒体  中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则“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公众抢购双黄连口服液。从谣言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则谣言兼具重要性、模糊性、传播者的影响力和公众批判能力的缺失四重要素,它在传播中经历了简化、强化和同化的过程,体现了疫情期间公众的负面情绪、对安慰的寻求以及从众心理等心理类型。这则谣言加深了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和对中医的质疑,治理谣言仍需主流媒体、公众、自媒体辟谣平台等
期刊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巨变,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无论对于业界还是学界,都是一个全新课题。  于业界,除了重点关注如何引进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并用好这些人才、管好这些人才、留住这些人才,还要关注大批存量人才的全媒体转型发展与培养;于学界,重点关注如何探索、创新并形成一种清晰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要:目前,媒介环境快速变化,传统主流媒体融合发展速度加快。省级新型主流媒体在建设中面对新的环境:一是受众再聚合的过程仍在进行,二是互联网“脱域化”导致的“降维竞争”。河北省级党媒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从三方面入手,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效。但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需升级融合理念,加速完成受众再聚合过程,同时要进行差异化发展,力争从“降维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省级党媒;发展路径 
期刊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报道策划作用更加凸显。媒体融合导致新闻流程再造,新闻报道策划更需要对媒体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对多媒体符号的报道形式进行创新。以海宁融媒体中心杭海城际铁路开通报道为例,融媒体时代,地方新闻报道应更加重视新闻策划,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多方平台应团结协作,融合过程中多媒介元素的优势应在策划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新闻策划;媒体融合;杭海城际铁路;协作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以中国妇女报中有关中国女性的典型报道为研究样本,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形象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媒介形象在整体上呈现出由“自我发现”到“自我实现”的变迁轨迹。  关键词:女性主义;媒介形象;中国妇女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11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