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管理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1108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无时无处不在
  
  谈到管理,我们最容易联系起来的角色是“领导”,比如企业中的领导,他拥有对人、财、物的支配权,同时承当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往往容易忽略最重要的问题——“领导”的核心特质,即具有主体思维意识的人所从事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行为、有结果、有评估、有奖惩措施的行为。这里的先决条件是主体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能力,这就意味着任何有着主体思维意识和行为能力的人都是管理者,管理的对象是人所面对的一切事物,既包括人的外部世界,也包括人的内部世界。
  从“人”的角度看管理,管理伴随我们的一生。古人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了人生事业的各个阶段。这其中的“修”、“齐”、“治”、“平”就是具体的管理行为,而“身”、“家”、“国”、“天下”是管理的对象。人在其一生中所面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每一阶段的生命里程都离不开管理,不过是面对的对象和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
  从“社会”的角度看管理,管理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之中。不只是企业需要管理,国家、城市、政府、家庭以及个人都需要管理。社会把每个人置于不同的管理角色之中,家中有家长、企业有领导、城市有市长、国家有首脑,即使是个人,也要靠自己的头脑来支配。而社会与国家的稳定就来自于每个城市、每个企业、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良好自治。
  所以说,管理是无时无处不在的。转变了这一观念有助于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进而提高其家庭、其所在部门和单位、乃至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
  
  管理要管的有道理
  
  管理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管理好自己的一生首先要了解“管理”的本质内涵。
  “管理”这两个字,如果以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解析,它就是这样一个体系:管是手段,理是道理,“管理”就是管得有道理。
  “管”的手段、方式不尽其数,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方法、工具,比如20世纪后期IT技术的兴起带动了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再向前追溯,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也得益于数学、统计学等的应用与推广,对于管理的艺术内涵的挖掘则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密不可分。
  手段方法固然重要,但实际上管理的重点在“理”不在“管”。只知道方法工具,不知道规律准则,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所以无论管理什么,管理者都必须首先做到“明理”。
  这个理,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含义。在中国进行管理,自然就是以中国人的道理(天理、人伦、历史、万物)来开展具体的管理活动。“理”,除了文化背景所导致的差异化之外,其本身也是有层次的,初级的“理”同中国古代的“礼”,倾向于外在的制度、规范、行为标准、量化指标等,是具体环境中的人所遵守的组织准则与游戏规则,目前在管理界普遍流行这样一些说法,“得标准者得天下,管理的最高阶段是制定规则”,——这就是管理的真谛吗?别忘了,规则只是“初级的理”,还有一个高级的“理”即“道理”。道理中包含一个“道”,自然之道、人性之道、生命之道。它的包容性很大,涵盖了事物的始终,融合了矛盾的两面。身在其中的所有人、所有物都能发挥自然之秉性、找到自身的本来归属。所谓,人尽其性、物尽其理。人有人性、物有物理,各归其位、皆致乎一,则无往而不胜矣!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管理是动态的平衡艺术,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企业必然是兼顾多方利益的高手。这其中,显性的是利益,隐性的是思想与文化。好的企业如同车轮一样,总是围绕一个轴心,发动所有的链条,永不停息地向前进。
  然而,如何使这个车轮不散架,使所有的发条都各居其所、各尽其力、各执其责呢?那就要在“理”的层面找到一个共同的“轴心点”,在“管”的过程中寻求“和谐”的境界。两者联系起来便是中国人所推崇的管理哲学:和而不同。和的是“轴心”,不同的是各自的“方位”及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应处于企业“轴心”的位置,他不但要平衡各个方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使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力量转化为彼此激励、相互促进的“前进力”。中国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与二之间如果还存在对立面,到了三,则调和了一与二的矛盾,使万物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同样作为管理者,延续企业生命,亦不能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过于偏重哪一方都会引起内部纷争使企业整体利益受损。管理者应发挥的作用是把各自的矛盾转为内在的动力,事物的本质是不同的,各方的利益也是不同的,但通过“和”的共处可以得到相互发展、彼此成就。
  而作为管理者自身而言,外部的和谐是自我身心和谐的体现与作用结果,自我身心的和谐、人格的全面发展是扩大视野、提高层面、平衡更多利益关系、聚合更多资源力量、承担更广社会责任、实现更大事业抱负的前提。
其他文献
编辑 柯 妍  编者按:  迎着奥运的春风,乘着文化创意产业大势所趋的势头,福娃经济扶摇直上,一出场就博得满堂喝彩,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本文欲从经济的视角,解析福娃经济和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以福娃为导引,让我们走近文化创意产业的博大内涵中。  当2008的步伐一步步走近我们的时候,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工作已经展开。如果说奥运会本身是一个大创意的话,它从赔钱赚吆喝到财源滚滚来,再到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内涵
期刊
上市只是一种融资方式,IPO也只是一种上市方式,但是IPO无疑是最为璀璨和最富有活力的一种方式。成功的IPO为企业及其合作者带来了可以衡量的巨额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衡量的影响力、资本空间和想象空间。以至于从融资企业到投资机构等等相关主体无一不心摇神驰、趋之若鹜。  然而璀璨的背后,成功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一种纷繁和曲折。而对于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这种纷繁、曲折或者说艰辛的过程更为淋漓。且不说上市决策
期刊
黨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该地区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力口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有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干改善农村的环境面貌,对于转变经济增
期刊
编者按:自圹蚂蚁”战“大象”——谈谈博客》在今年5月期的杂志上发表后,很多读者朋友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不断来电或发mail给我,丰富了我的想法也拓宽了我的思路,大家交流得很畅快。我感觉很有意思,决定把这些观点继续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果说上一篇文章还是从一个“点”,即博客,来谈网络化时代“蚂蚁”战“大象”的有趣现象,那么通过与众多读者朋友交流后我发现,类似的情况出现在多个领域,横跨多个层面。这
期刊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的脚步逐步加快。这突出表现在,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现一些新的产业热点,例如三、四年前的IT产业;近一、两年的文化创意产业。那么,今年以及明年,谁将成为新一轮的焦点?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一个新的产业形态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相关论坛更是引起了经济、管理界以及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这就是“服务外包产业”。它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世界而言,都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新
期刊
偶然间打开电视,只见又是一组一组的电影明星走在红地毯上,还以为是昨日的戛纳电影节红地毯秀在重播,看了一下时间一一不可能在同一时段重播!再细看屏幕下面的注脚,才知道今天播的足上海国际电影节。不同的布景样式,同样的鲜红地毯(在电视中看不出质地上的差别),同样的盛装美服——男士几乎都是黑白装,女士则全套晚礼服。坦言,除了换了一批黄色的面孔以外,国内的明星确实在装束上与国际接轨了。而这场地毯秀的环节设计与
期刊
主编大人亲自布置任务,杂志社同仁全体总动员,要对整改以后的办公环境进行一次有序、合理、彻底的“清理整顿”,要求大家就此项行动献计献策,以营造出兼顾以人为本、便利业务流程、展示企业经营理念、文化于一身的现代化办公环境为目标。丁丁把管理学习应用实践,从办公环境管理角度提出自己的小小建议。    环境管理“效率观”    建筑师通常关注的是外形的简约和结构的安全;设计师总是醉心于色彩的协调、材料的质感;
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简单地讲经过了四个阶段: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人事管理阶段;以人事工作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前三个阶段很好理解,也是目前多数企业已经经历或是正在进行的过程,但是作为第四个阶段,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也许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真正能把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报告一:中国女性消费者生活调查    2006年,全国妇联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和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7项有关女性消费状况的调查。调查区域涉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人群包括了农村女性、进城务工女性和城市女性。  一线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在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品质的追求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村女性经济地位提升,消费结构优化、特别关注商品质量  
期刊
编辑 柯 妍  编者按: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已逐渐呈现出新一轮经济热潮的势头,各地的组织者、参与者、经营者都跃跃欲试,一股股潜在的力量正在积蓄着。但是,此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显然不那么轻而易举,其自身具有哪些特色?国际上有哪些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该如何培育、调动自身的资源,该如何创造充足的条件?在保持热情的同时让我们先多一些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眼下,“创意产业”已成为各级领导者、专家学者和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