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体育游戏源自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民间体育游戏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随意性和娱乐性,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其合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生活教育;合作发展;交往
民间体育游戏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娱乐性与竞争性强等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浓厚兴趣。民间体育游戏中的合作是必须的,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因此,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选材风格体现合作——挖掘生活
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广为流传,深受幼儿喜欢的游戏,一般需要2-3名或更多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拍手”(2人),“木头人”(3人以上)、“跳房子”、“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都需多人参加。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利用民间体育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初步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进行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上,根据时间研究所需,进行挑选、创编,最后进行实践、修改。我们挑选的游戏有:小推手、跳竹竿、跳格格、骑木马、接龙珠、新娘坐轿等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游戏都必须多人合作。这无疑是发展孩子合作能力很好的素材。
在选材上始终牢记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遵循“古为今用、旧法新玩”的原则,了解幼儿的生活,观察和掌握幼儿的兴趣需要,创新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民间体育游戏。如在跳竹竿中创编不同的跳法,并与节奏相结合,孩子们不亦乐乎。
二、协调行为发展合作——实践生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在合作过程中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于是我们为幼儿创设问题,让他们进行充分协调,协调彼此的行为、达到共同合作的目的。
1.角色分配——潜移默化
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首先,可以请幼儿轮流担任角色,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的意识;其次,引导幼儿学习分配角色,互相商量:“今天你来做小兔,我来做老狼,下一次我们交换,好吗?”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分配。但也有个别任性的孩子明显不受大家的欢迎。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她总喜欢挑自认为本领大的那些角色,而不愿扮演一些弱小的角色。经过几次后也许她尝到了别人都不理会她的滋味,此时我只说了:“要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应该和他们好好商量。”她点点头,之后也不再和别人争抢角色了。
满足幼儿自由自在与同伴交往、游戏的欲望,在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满足幼儿合群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的品质。
2.规则遵守——共同制约
我们利用民间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如“爆米花”的规则应该是:扮米粒的幼儿当听到最后一个字:“抓”时,才能往圈外跑。我讲解:“米花熟了,大家都要抓起来吃了,这时你才可以往外逃。”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但也有的幼儿,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到“抓”字就逃出去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他也体会到了由于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玩得都不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3.解决争端——真空升华
合作过程中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
比如,幼儿在玩“荷花荷花几时开”时,有些幼儿一直用双臂抱住的方法保护自己而致使“荷花们”怎么也抓不住他们。这时,我和幼儿共同商量、制定出规则:最多可保护自己3次,并让人营救后方可再游戏,我引导幼儿统一了意见,最后幼儿能顺利进行游戏了。不过,刚开始时都由老师出面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后来,我们在分组玩游戏时,就把这权利给予了幼儿,他们也学会了自我解决争端,这种互相讨论、自我协调,不断促进着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口吻推进合作——融入生活
要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进行合作活动,教师的语言指导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中,总是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能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对活动保持兴趣。
如:在玩“老鹰捉小鸡”中,老师扮演“鸡妈妈”,一位幼儿扮演“老鹰”,其余幼儿扮演“小鸡”,当“老鹰”开始抓“小鸡”时,“鸡妈妈”会竭尽全力保护“小鸡”,这时“鸡妈妈”说“鸡宝宝们,你们要紧跟着妈妈。”这个时候所有的“鸡宝宝”都会团结一致地躲开“老鹰”,在躲避时边左右躲闪还会时刻提醒同伴“往这边躲”、“不要被老鹰捉到”等等。
在情景化的游戏中,孩子们是那么地投入,幼儿间有了互帮互助、团队精神的意识,合作的能力在一步步地得到发展。
四、亲子游戏延伸合作——升华生活
民间体育游戏来自民间,易让家长产生共鸣,而发动家长一起收集,共同参与,使家长主体作用得到很好发挥,也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来自孩子的生活内容。
我们主要采用了“大小同乐”法,就是利用“家园小报”等向家长提供亲子玩的民间体育游戏,让家长在家庭中指导孩子游戏:还利用家长会、节日等,组织家长来幼儿园开展亲自民间体育游戏。“揪尾巴”“翻沿片”“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很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在大带小的活动中,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亲子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在亲子游戏中,家长也似乎回到了孩提时代,他们充当着孩子的玩伴,合作着,快乐着!
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让我们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努力构建幼儿新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郑波,陈璐.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研究及实践[A].获奖论文选[C].2001(1):82.
[2]周宗奎.儿童社会化[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4]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生活即教育[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5]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第2卷)[M].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生活教育;合作发展;交往
民间体育游戏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娱乐性与竞争性强等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浓厚兴趣。民间体育游戏中的合作是必须的,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因此,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选材风格体现合作——挖掘生活
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广为流传,深受幼儿喜欢的游戏,一般需要2-3名或更多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拍手”(2人),“木头人”(3人以上)、“跳房子”、“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都需多人参加。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利用民间体育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初步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进行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上,根据时间研究所需,进行挑选、创编,最后进行实践、修改。我们挑选的游戏有:小推手、跳竹竿、跳格格、骑木马、接龙珠、新娘坐轿等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游戏都必须多人合作。这无疑是发展孩子合作能力很好的素材。
在选材上始终牢记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遵循“古为今用、旧法新玩”的原则,了解幼儿的生活,观察和掌握幼儿的兴趣需要,创新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民间体育游戏。如在跳竹竿中创编不同的跳法,并与节奏相结合,孩子们不亦乐乎。
二、协调行为发展合作——实践生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在合作过程中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于是我们为幼儿创设问题,让他们进行充分协调,协调彼此的行为、达到共同合作的目的。
1.角色分配——潜移默化
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首先,可以请幼儿轮流担任角色,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的意识;其次,引导幼儿学习分配角色,互相商量:“今天你来做小兔,我来做老狼,下一次我们交换,好吗?”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分配。但也有个别任性的孩子明显不受大家的欢迎。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她总喜欢挑自认为本领大的那些角色,而不愿扮演一些弱小的角色。经过几次后也许她尝到了别人都不理会她的滋味,此时我只说了:“要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应该和他们好好商量。”她点点头,之后也不再和别人争抢角色了。
满足幼儿自由自在与同伴交往、游戏的欲望,在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满足幼儿合群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的品质。
2.规则遵守——共同制约
我们利用民间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如“爆米花”的规则应该是:扮米粒的幼儿当听到最后一个字:“抓”时,才能往圈外跑。我讲解:“米花熟了,大家都要抓起来吃了,这时你才可以往外逃。”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但也有的幼儿,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到“抓”字就逃出去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他也体会到了由于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玩得都不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3.解决争端——真空升华
合作过程中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
比如,幼儿在玩“荷花荷花几时开”时,有些幼儿一直用双臂抱住的方法保护自己而致使“荷花们”怎么也抓不住他们。这时,我和幼儿共同商量、制定出规则:最多可保护自己3次,并让人营救后方可再游戏,我引导幼儿统一了意见,最后幼儿能顺利进行游戏了。不过,刚开始时都由老师出面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后来,我们在分组玩游戏时,就把这权利给予了幼儿,他们也学会了自我解决争端,这种互相讨论、自我协调,不断促进着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口吻推进合作——融入生活
要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进行合作活动,教师的语言指导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中,总是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能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对活动保持兴趣。
如:在玩“老鹰捉小鸡”中,老师扮演“鸡妈妈”,一位幼儿扮演“老鹰”,其余幼儿扮演“小鸡”,当“老鹰”开始抓“小鸡”时,“鸡妈妈”会竭尽全力保护“小鸡”,这时“鸡妈妈”说“鸡宝宝们,你们要紧跟着妈妈。”这个时候所有的“鸡宝宝”都会团结一致地躲开“老鹰”,在躲避时边左右躲闪还会时刻提醒同伴“往这边躲”、“不要被老鹰捉到”等等。
在情景化的游戏中,孩子们是那么地投入,幼儿间有了互帮互助、团队精神的意识,合作的能力在一步步地得到发展。
四、亲子游戏延伸合作——升华生活
民间体育游戏来自民间,易让家长产生共鸣,而发动家长一起收集,共同参与,使家长主体作用得到很好发挥,也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来自孩子的生活内容。
我们主要采用了“大小同乐”法,就是利用“家园小报”等向家长提供亲子玩的民间体育游戏,让家长在家庭中指导孩子游戏:还利用家长会、节日等,组织家长来幼儿园开展亲自民间体育游戏。“揪尾巴”“翻沿片”“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很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在大带小的活动中,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亲子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在亲子游戏中,家长也似乎回到了孩提时代,他们充当着孩子的玩伴,合作着,快乐着!
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让我们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努力构建幼儿新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郑波,陈璐.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研究及实践[A].获奖论文选[C].2001(1):82.
[2]周宗奎.儿童社会化[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4]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生活即教育[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5]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第2卷)[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