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份小笼包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i80488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到过上海的人,大都被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美丽的景致所陶醉。对于我来说,除了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所带来的冲击外,印象最深的便是上海的一种名小吃——小笼包。
  上海的小吃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儿,可是无论是哪里的小吃,只要是一走进了上海便融入了本地元素,时间一久便演化成了上海风味儿。中国很多传统食品都有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小笼包也不例外。长江三角洲一带有很多城市,如苏州、无锡和杭州等都声称自己是小笼包的发源地,不过按多数上海人的说法,正宗的小笼包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于上海附近南翔镇一座名叫古漪园的园林内。今天,古漪园仍开有一家小笼包店。
  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年,南翔镇上的糕团店老板黄明贤经常挑着担子到古漪园内叫卖大肉馒头。后来黄明贤决定另辟蹊径,将大肉馒头的皮改成薄皮,并在肉馅里加进汤汁,由此制成了小笼包。还规定每个小笼包的皮子份量都是5克,且皮上要捏出14个摺。没想到,这种带鲜汤汁的小笼包非常受欢迎,很快就被当地人接受并享誉四方。黄明贤随后又在上海著名园林豫园附近的城隍庙开了家店面,由此,小笼包开始逐渐流行起来。老百姓到城隍庙做完朝拜、烧香的仪式之后会感到很饿,这个时候,点些物美价廉的小笼包吃是非常实惠和惬意的。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和几位一起到上海学习的朋友第一次来到外滩,先是游览了那个在解放前被外国人辟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外滩公园,以找回那种曾被屈辱的尊严。然后又从外白渡桥回返到繁华的南京路,这对于来自塞北边城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大开了眼界。临近中午,大家感到饿了,起初原本想随便找一个小吃店垫垫肚子就行了,可是一位朋友却说,好不容易来到大上海,咱们就不能敞亮一把?随后大家决定凑份子撮一顿。于是,我们这几个还都不到十八岁的北方小子第一回昂首阔步走进了“上海饭店”。
  进了一个雅间落座后,一位中年服务员递上了菜单,大家七嘴八舌点了一些从未吃过的菜。不一会儿,一道道菜便开始上了,让服务员吃惊的是,当他再次上菜时,前一盘菜就见底了,于是他不得不加快上菜的速度,即便是这样也跟不上趟。有些菜大家吃得不过瘾,便要求再上一份。当问起有什么主食时,服务员便介绍了小笼包,大家便异口同声地说,好,那就一人来半斤。中年服务员听了立刻就急了,连连说,小同志,可不要点多了呀,现在是节约闹革命,千万不能浪费啊!我们都笑了,让他放心地上吧,保证不会浪费的。中年服务员看大家一再坚持,便说,我先按你们的要求上,如果吃不完我再给你们退掉好吧?
  不一会儿,几个服务员同时给我们上小笼包。转眼之间,每个人的面前便摆上了高高的五笼屉小笼包,不仅让我们吃惊,而且也引来了邻桌惊异的目光。打开笼屉一看,每笼里面只有四个小包子,大家相视一笑,便一阵风扫残云,没剩一个。不过也有人为此而付出了代价,一位性急的朋友,由于不得要领,一口下去竟被滚热的汤汁烫伤。这时,刘大个子还意犹未尽,便喊道,再来一份小笼包!我们这一群人真让周围的上海人扎眼,中年服务员一边摇头一边喃喃地说,真搞不懂这些北方人,简直就是一群北方的狼!这或许才是那首“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的真正原版。
  真正品出小笼包的味道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上世纪90年代末,当上海迈出了新的改革步伐以后,我再次来到了上海。这时的上海已经是处在经济大潮潮头的国际化大都市,许多外国的饮食文化也不断地被引入到这个城市。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吉野家等,以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需求。尽管如此,上海的小吃依然独领风骚,其稳固的市场地位仍然不可动摇。而对于我来说,在众多的小吃当中最偏爱的还是上海小笼包。尽管现在上海的小笼包比比皆是,但要吃到真正味美的小笼包也并非是件易事。因为许多貌似正宗的上海小笼包,其实都是仿制品。而正宗的上海小笼包在于它有着独特的加工工艺,而这并不是可以随意模仿的。
  据一家正宗上海小笼包店里的师傅介绍说,小笼包最重要的是它的馅儿和汤汁。尤其是制作汤汁,要将大约一整头猪的肉皮剁碎放到大锅里,加满水,然后加入各种调料用大火煮沸,随后再在锅里加入鸡汤用小火慢煨,大约几个小时后就能做成一锅浓稠的有点胶质的汤。放凉后,将汤倒入搅拌器里,再经过滤后放入冷冻室冻上一夜,汤汁就变成了一个大块的“皮冻”。将这大“皮冻”切成小块,在包制小笼包时和肉馅一起包进去。当小笼包在火上蒸制的时候,“皮冻”就会慢慢融化,重新变成美味的汤汁了。上海小笼包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蟹粉小笼,也就是在肉馅里加进蟹黄、蟹肉末。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包子皮极薄,它是用面粉和上猪油和水手工干制的。这样做的包子皮既薄软,又筋道,而且不容易破裂。
  不过,吃小笼包也要有一定的技巧,以避免烫了嘴。最好的办法是先用筷子将包子夹到汤匙里,咬上一小口,然后再用筷子夹住包子将汤汁倒在汤匙里。啜一口汤,再吃口包子,或者干脆一口干掉,这样你就可以敞开肚皮尽情享用美味了。
  之后,我每次到上海,都要再次品尝这种小吃。印象最深的当属南京西路装修一新的“王家沙”,这家店里的蟹粉小笼,不仅蟹味很足,而且皮也很筋道。另一家“佳家汤包”也很有特色,这家店自然属于大众化消费,店面很普通,但它的蟹粉小笼却是一流的,汤汁香浓,馅里有份量很足的美味蟹黄、蟹肉和猪肉,味美鲜香,绝对物有所值。每每吃完一屉小笼包后,我总忍不住要向服务生喊道:“嗨,再来一份儿小笼包!”
其他文献
“两个星期前我的心态还是处在马上要得诺贝尔奖的心态上,两个星期后稍稍平复了一些。”  ——采访前,许德民在角度抽象画廊里跟朋友通电话时如是说。    在角度抽象画廊与许德民聊天,必须时刻保持一个足够清醒的头脑,否则他反传统的理论如同四周包围着的抽象画一样极易让人晕头转向。  有人看来许德民太自我陶醉,有人认为许德民的抽象创作是一头怪物,但是许德民自信如故,这个从理想主义窝里出来的人,身上到处刻有理
期刊
王克文简历  1933年生,浙江奉化人,早年毕业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现为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中国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书画院画师,出版有个人山水画册及美术理论专著多种,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有独具个性的审美创作语言,还应具备独树一帜的学术理论水平。实践指导理论,理论丰富实践,相得而益彰。上海戏剧
期刊
去马尔代夫寻找浪漫宁静的远足,到这个美丽而遥远的天堂国度,远离大都市那些令人窒息的水泥森林和烦杂的喧嚣,去忘却时间,去找回那份属于自己的感觉,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    马尔代夫(Maldives)一词由梵文Malodheep而来,意为“花环”,极贴切地写意出这个群岛的独特风采。在这里,如果有机会请求上帝之手把你牵到天空中去俯瞰浩瀚的印度洋,那么一定会看见一串串翡翠般的被一圈蓝白相间的天鹅绒包围起
期刊
  
期刊
无怪乎要有人说,王朔这些年,是老了。之前的《看上去很美》已经开始追忆自己的似水流年,颇有点词穷以至于开始靠回忆过日子的架势;之前一本号称“王者归来”的《我的千岁寒》更是写得云里雾里,充满“老人家”特有的深奥晦涩的谈经论道参禅顿悟之言,与过去那个“张口就骂”的牛人相比,貌似精气神都衰退了颇多,很是让望眼欲穿的文青们心碎了一地;而如今的《致女儿书》,一本号称是“当做遗书来写”的,甚至曾经“不希望出版”
期刊
读完雪小婵的《刺青》,只觉得文字本身就像刺青一样,深深地刻入了皮肉里,刺到了心坎上,好看又疼痛。  这是一个叫做欧阳夕夏的女孩独自守候自己爱情的简单故事。自从代替闺中好友章小蒲回了第一封信以后,夕夏从此忍下了自己的爱恋,每天用章小蒲的名字与沈家白通信,尽管他本人对此全然不知。在一次次契合的笔谈中,沈家白也对“章小蒲”生出恋慕,却在去看她的路上出了车祸,错过了高考,错过了大学,也错过了欧阳夕夏。带着
期刊
2007年10月20日上午,在大宁福朋喜来登酒店宴会厅举行了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谭盾与郭文景·音乐大师双人谈”。谭盾、郭文景这两位昔日的同班同学,三十年后第一次在一起参与论坛,他们围绕“‘死亡与再生’——关于歌剧中国和中国歌剧的未来”这一主题,与现场听众互动,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    ——在创作时,语言与音乐如何结合?  将中国歌剧推向世界,该用怎样的语言?      谭盾:莫扎特是
期刊
偶然细看上海老城厢的地图,发现在文庙附近有一条叫做梦花街的弯曲小马路,心里就想梦花街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浪漫气息和诗意的街名呵,再一看,老城厢附近有许多类似的路名,松雪街、望云路、小桃园街、紫华路……顿时就激起我去老城厢一逛的冲动。  那天正是“韦帕”台风还在影响上海之际,天空中不时袭来一阵密集的雨点。我从复兴东路上的庄家街拐入梦花街。到了梦花街,我才发现,原来这条街我来过不知几回了,因为它紧靠在文庙
期刊
整理家里的抽屉,总能翻到两只蛋套,一只是红色丝线绕结而成的,另一只是用彩色绣花线编成的。那是儿子出生后第二年,过立夏节时,我给他做的,之后每年立夏就会用到,套进一个白煮鸡蛋,挂在他胸前……几乎用了10年。近两年,儿子长大了,就很少再用,只是一直保存着。  看到蛋套的同时,记忆也将我的思绪带到自己小姑娘的年代。每年立夏,妈妈总会给我和妹妹每人戴上一只她用五彩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各自装了一个大大的白煮
期刊
中国的体育界一直是阴盛阳衰,男同胞们一直不太争气,直到刘翔、姚明横空出世,才为中国男人在体育界扳回一点脸面。  虽然刘、姚都是上海人,但上海本身却是一座阴盛阳衰的城市,刘、姚也可算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现象,否则上海申花就可以代表国家队了。  在我的记忆中,上海男人一直被上海女人压迫,从初中开始一直到大学,班里、年级里、系里成绩第一二名的一直是女生。初中是我的鼎盛期,每年终考成绩平均超过90分,可就是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