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扭转49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fengl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疾病特征及发病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4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3~52岁,平均(21±6)岁。44例患者术前行阴囊彩色超声检查,其中9例显示患侧睾丸血流信号减弱,35例示睾丸无血流信号。术中根据睾丸血供恢复情况行患侧睾丸切除术或扭转复位固定术,健侧睾丸均行预防性固定术。查询2008年4月至2014年3月南京每月平均昼夜温差值。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49例患者均为鞘膜内型睾丸扭转,38例(77.5%)发生于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月平均昼夜温差与患病数呈正相关(r=0.6434,P=0.024)。44例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侧睾丸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的患者术中均证实为睾丸扭转。睾丸缺血时间6 h内、6~12 h、12~24 h和超过24 h的睾丸保留率分别为2/2、5/15、2/9和4.2% (1/24)。所有患者随访3~75个月,平均(32±21)个月,无一例出现睾丸扭转复发。

结论

睾丸扭转好发于春冬季节,昼夜温差大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早期诊断治疗对保留睾丸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因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而施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1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测量术前侧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椎体关节线的位置,评估该节段椎间隙狭窄程度。分别测量术前CT(二维重建矢状面)及MRI(T2W1矢状面)上病变节段双侧椎间孔面积,将所有单侧症状患者的健侧与患侧的椎
目的探讨慢性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61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7例,女性144例;年龄6~79岁,平均年龄32岁。术前病程3个月至50年,其中1年以内347例,1~2年61例,2年以上53例。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461例中一次手术治愈445例,分期手术治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技术治疗巨大梭形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例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巨大梭形椎–基底夹层动脉瘤患者。瘤体最大扩张直径为8.2~15.0 mm。在全身麻醉下对5例巨大梭形夹层动脉瘤行多支架的并行置放与塑形。首先依据瘤体直径和形态在瘤体扩张直径最大位置并排置入2
Ki-67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表达阳性率临界值的界定尚存有争议,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Ki-67对乳腺癌预后判断、临床指导治疗价值及其表达阳性率临界值界定的研究,分析了各项研究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科学界定Ki-67表达阳性率临界值的必要性及临床重要性,从而为Ki-67在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6例接受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式治疗的高反射、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2~62岁,平均35.8岁。其中脊髓损伤15例,脊髓发育不良4例,泌尿系统结核3例。病程1~15年,平均8.5年。对术中
期刊
目的探讨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胸腺瘤与单纯胸腺瘤在临床病理特点上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228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26例;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是否合并MG分为复合组(125例)和单纯组(103例)。根据WHO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临床分期对胸腺瘤进行分型和分期。手术方式包括胸骨
目的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对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资助与产出成果情况。方法检索1988–2013年度NSFC资助项目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移植",剔除"骨髓移植"研究项目。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逐项检索NSFC资助编号,收集、分析所有带资助编号的SCI索引收录文章。结果共检索到655项NSFC资助的器官移植项目(不包括骨髓移植),资助经费总投入约2.2亿元;获得NSFC
期刊
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可以模拟正常或病理状态下主动脉的血流的力学特征和流场变化,从而协助研究者理解和揭示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在主动脉疾病研究领域,CFD模拟研究经历了从理想化(正向工程)、刚性血管壁、等横截面、层流、稳定速度到个体化(逆向工程)、弹性血管壁(流-固耦合技术)、锥形递减横截面、湍流、脉动血流的数值模拟发展历程。本文总结了CFD技术在模拟正常胸主动脉、胸主动脉瘤和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