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本文就高中化学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实施关键及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高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使更多的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中?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收获成功的喜悦?从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和“会话”就是要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给出适当的问题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
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的和解决途径、结论的不唯一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因此,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
例如,在进行氨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对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所用药品的探究,对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的探究,对所制取的气体的检验方法的探究等,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考虑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考虑到合作性学习的任务要求,最后我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和检验的探究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要求同组学生设计出实验装置,从所提供的仪器中选出正确的仪器,合作实验。
二、教师提供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
学习任务明确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特别要重视和关注后进生的培养。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在探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建议4人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由一人归纳出本组的所有实验方案,一人通过实验验证,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一个人最后向全班同学陈述。我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极大提高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本身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反馈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即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例如在一次新课程教学观摩课上,开课的老师把全班分成9个小组,并且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教师单独交流分享的机会。那么教师选择在哪些活动中与哪些小组交流,用多长时间交流等细节问题,需要教师兼顾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地揣摩。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均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使一个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考虑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学生在情感智能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一些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众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有优势,相对他们就出现了课堂中的弱势群体。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可以有多种,每个人都可能有某方面的强项,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他强项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扬长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出一个相对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智能和团对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目前,虽然在很多教学领域都在试探性地进行合作性学习,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合作性学习并不是万能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但我认为,适时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是有帮助的。
【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学课题《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化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高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使更多的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中?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收获成功的喜悦?从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和“会话”就是要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给出适当的问题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
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的和解决途径、结论的不唯一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因此,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
例如,在进行氨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对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所用药品的探究,对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的探究,对所制取的气体的检验方法的探究等,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考虑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考虑到合作性学习的任务要求,最后我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装置和检验的探究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要求同组学生设计出实验装置,从所提供的仪器中选出正确的仪器,合作实验。
二、教师提供对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
学习任务明确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特别要重视和关注后进生的培养。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在探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建议4人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由一人归纳出本组的所有实验方案,一人通过实验验证,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一个人最后向全班同学陈述。我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极大提高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本身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反馈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即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例如在一次新课程教学观摩课上,开课的老师把全班分成9个小组,并且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教师单独交流分享的机会。那么教师选择在哪些活动中与哪些小组交流,用多长时间交流等细节问题,需要教师兼顾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地揣摩。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均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使一个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考虑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学生在情感智能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一些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众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有优势,相对他们就出现了课堂中的弱势群体。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可以有多种,每个人都可能有某方面的强项,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他强项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扬长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出一个相对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智能和团对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目前,虽然在很多教学领域都在试探性地进行合作性学习,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合作性学习并不是万能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但我认为,适时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是有帮助的。
【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学课题《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化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