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水景设计就是以大自然为依托,结合人类生活环境和审美要求,创造人工喷泉、瀑布、雨亭、小溪、泉水、假山等,并加入花、草、鱼、鸟等动植物元素,共同构建出声形并具的动态水景。本文主要探讨了水景工程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及特点,并对水景工程设计中的要点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现代园林;水景;水景工程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 A
基于高速发展中的园林建筑前提下,园林水景工程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此,赋予空间灵性的水,是园林建筑充斥的重要自然要素之一。同时,与自然水景相对比,人工设计的水景工程更具空间氛围,便于玩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控制简便等优势。
1.水景工程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1.1基底作用
视域平坦开阔的大面积水体,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托浮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作用。同时,当水面不大,但整个水体空间具有面感时,仍可作为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产生倒影,进一步丰富和扩大空间氛围。
1.2系带作用
水体是整个园林景观的灵魂, 具有将不同园林景观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感的效应。因此,园林创作多以水体作为主体,其他景观则围绕水体来进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将园林空间中形象各异的景点串联起来。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其众多景观均以水体为底,水面聚散有致,聚处辽阔深远,散处曲折盘桓,虽然水面形状大小不一,但又由于它们都具有水这一共同的因素而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1.3焦点作用
水以其动态形式,如跌落的瀑布、喷涌的泉水等声响引起游人的关注,吸引游人驻足观看。 在水景工程的设计中, 除应处理好水体的比例关系及环境尺度外,还应对水体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通常将其安排在轴线或向心空间的焦点处, 并将视线容易集中处或醒目处设置成水景的焦点。
1.4保护生态多样,还原自然风光
水景的形成维持了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并且绿化了当地的环境,利于人们统筹兼顾、合理科学地开发自然资源。水景艺术的元素离不开溪流、瀑布、湖水、鱼池等,这就是生态的多样性,满足了现代化文明构建的需求。比如,在隆重的奥运会和亚运会中,可以应用水的重叠和雾化的效果、历史悠长的石头路、生态湿地的结合,还原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特色,蕴含着中华名族上下 5000 年源远流长的名族文化,体现出自然界生态的多元化,创造出无限的自然风光宝藏。
2.现代园林水景工程应具备的特点
依据现代人类居住的环境特点,园林建設中可有效结合小区、庭园以及街头水景等,采取针对性的水景设置园林工程。
2.1水之形
依据水体的形状决定水的形态,对于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面,可适当的设置具有划分水面的设施,合理提升水面的层次与景色,增强景点的空间感,且进一步增添了园林的景致与趣味。大多数的园林水景工程采用水面划分的手段,包括自然式、较小园林的规则几何式。
2.2水之声
依据周围转变的景物可适当的发出各种相应的响声,无声的水,即可创造出丰富多姿的水景。而在现代水景工程建筑中,各式各样的水声效果均可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创造出,比如:喷泉技术。
2.3水之影
水中倒影是由岸边景物生成的,故园林水面之旁,需合理布局各种景物,才能获取相应的双倍光影效果,取得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由于不同的视角,也产生了不同的岸边景物与水面的距离、角度以及周围环境。与此同时,岸边的景物设计,需兼顾考虑与水面的方位、大小及其周围的环境,从而创造出理想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游人寻幽作乐的趣味。
3.现代园林水景工程设计的方法
3.1水景构成元素的设计方法
3.1.1水
水是水景设计的功能主体,水景的美学性质和观赏性,大多是通过水的动、静两种状态来体现的。动态的水主要包括:水流、喷泉、瀑布、泉涌等形式, 静态的水主要包括池水、潭水等。园林水景多数用自来水作为水源,少数用地下水及天然水作为水源。
3.1.2喷头的选择
营造特定的水景效果,喷头是关键。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和水景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水景效果分析,选择合适的喷头,有时还需要结合当地民间风俗一同考虑。漫天飞舞的水景效果加以优美音乐的配合,往往能引人入胜。
3.1.3动植物
动植物是为水景增加生命感,也是直接体现水景生命活力的事物,现代园林的设计人员必须以各方面的实际条件为基础, 充分做好对于水景中的动植物选择与搭配。就动物方面来讲, 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小溪、 湖泊等水景, 选择符合审美习惯、易于养殖且又具有艺术美感的鱼类、水禽等。而就植物的设计来讲,设计人员可以打造以单一的植物(比如荷花)为主题的湖泊,并在湖泊周围种植垂柳、迎春花等植物,使整个水域景观实现灵动性。同时,设计人员还要通过对植物进行枝干探向水面的构图设计,以营造一种画面感。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将水边垂柳设计成柔条轻拂流水的姿态,使水面传达出自然灵动的视觉效应,尤其要避免对水边配景的植物进行整株或定型的修剪。
3.1.4水景建筑
以水上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最为重要,其次,从建筑美学方面设计外观。水景桥,是跨越水域的一种建筑,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木桥、石拱桥、 铁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木桥,在追求艺术性方面可以对木头适当进行雕琢,木桥的承载能力有限,跨越距离也有限,这是在实际设计建造中需要注意的。走廊、舫、水边建筑的建设在遵循国家建筑安全标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设计意图要明确。建筑要突出园林水景主题,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2驳岸工程
园林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驳岸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 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经济要求来选择其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 ,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
3.3护坡工程
护坡工程用于在岸坡较陡、风浪较大的情况下或是因为造景的需要。护坡设计要考虑的只是:如何防止陡坡的滑坡和如何减轻水土流失。园林护坡既是一种土方工程,又是一种绿化工程。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应当仔细踏勘坡地现场,核实地形图资料与现状情况,针对不同的矛盾提出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特别是对于坡面绿化工程,要认真调查坡面的朝向、土壤情况、水源供应情况等条件,为科学地选择植物、确定配植方式以及制订绿化施工方法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3.4水池工程
水池工程在现代园林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所讲的水池是有别于天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的,水池面积相对较小些,多取人工水源,因此,必须设置进水、溢水和泄水的管线,有的水池还要作循环水设施。水池除池壁外,池底亦必须人工铺砌而且壁底一体。同时,水池的选址、大小和形状要与其所处的园林景观、艺术风格相一致,比较精致又尽显特色,并符合现代园林中土地利用的总体原则。
水池在现代城市园林中用途很广。它可改善小气候条件,降低周边气温, 增加空气湿度。布置在广场中心、门前或门侧、园路尽端以及与亭、廊、花架等组合在一起的水池,又可起到美化市容、重点装饰周边环境的作用。同时,水池中还可种植各种水生植物,饲养观赏鱼类,布置喷泉与雕塑,堆砌假山和景石, 设置各种色彩的灯光等,以充分体现现代园林水景工程的无穷魅力。
4.结束语
水景工程在园林建中的重要地位,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了水的特色以及水的景观效应,并有针对性的详细介绍了水景工程的景观效应以及各自的特点,全面叙述了现代园林中水景工程的作用以及特点,从而为进一步发展建设水景工程做好了全方位准备。
参考文献:
[1] 蔡小红.谈谈园林中水景的设计和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7.
[2] 胡清坡,杨永涛.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
关键词:现代园林;水景;水景工程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 A
基于高速发展中的园林建筑前提下,园林水景工程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此,赋予空间灵性的水,是园林建筑充斥的重要自然要素之一。同时,与自然水景相对比,人工设计的水景工程更具空间氛围,便于玩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控制简便等优势。
1.水景工程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1.1基底作用
视域平坦开阔的大面积水体,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托浮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作用。同时,当水面不大,但整个水体空间具有面感时,仍可作为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产生倒影,进一步丰富和扩大空间氛围。
1.2系带作用
水体是整个园林景观的灵魂, 具有将不同园林景观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感的效应。因此,园林创作多以水体作为主体,其他景观则围绕水体来进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将园林空间中形象各异的景点串联起来。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其众多景观均以水体为底,水面聚散有致,聚处辽阔深远,散处曲折盘桓,虽然水面形状大小不一,但又由于它们都具有水这一共同的因素而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1.3焦点作用
水以其动态形式,如跌落的瀑布、喷涌的泉水等声响引起游人的关注,吸引游人驻足观看。 在水景工程的设计中, 除应处理好水体的比例关系及环境尺度外,还应对水体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通常将其安排在轴线或向心空间的焦点处, 并将视线容易集中处或醒目处设置成水景的焦点。
1.4保护生态多样,还原自然风光
水景的形成维持了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并且绿化了当地的环境,利于人们统筹兼顾、合理科学地开发自然资源。水景艺术的元素离不开溪流、瀑布、湖水、鱼池等,这就是生态的多样性,满足了现代化文明构建的需求。比如,在隆重的奥运会和亚运会中,可以应用水的重叠和雾化的效果、历史悠长的石头路、生态湿地的结合,还原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特色,蕴含着中华名族上下 5000 年源远流长的名族文化,体现出自然界生态的多元化,创造出无限的自然风光宝藏。
2.现代园林水景工程应具备的特点
依据现代人类居住的环境特点,园林建設中可有效结合小区、庭园以及街头水景等,采取针对性的水景设置园林工程。
2.1水之形
依据水体的形状决定水的形态,对于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面,可适当的设置具有划分水面的设施,合理提升水面的层次与景色,增强景点的空间感,且进一步增添了园林的景致与趣味。大多数的园林水景工程采用水面划分的手段,包括自然式、较小园林的规则几何式。
2.2水之声
依据周围转变的景物可适当的发出各种相应的响声,无声的水,即可创造出丰富多姿的水景。而在现代水景工程建筑中,各式各样的水声效果均可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创造出,比如:喷泉技术。
2.3水之影
水中倒影是由岸边景物生成的,故园林水面之旁,需合理布局各种景物,才能获取相应的双倍光影效果,取得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由于不同的视角,也产生了不同的岸边景物与水面的距离、角度以及周围环境。与此同时,岸边的景物设计,需兼顾考虑与水面的方位、大小及其周围的环境,从而创造出理想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游人寻幽作乐的趣味。
3.现代园林水景工程设计的方法
3.1水景构成元素的设计方法
3.1.1水
水是水景设计的功能主体,水景的美学性质和观赏性,大多是通过水的动、静两种状态来体现的。动态的水主要包括:水流、喷泉、瀑布、泉涌等形式, 静态的水主要包括池水、潭水等。园林水景多数用自来水作为水源,少数用地下水及天然水作为水源。
3.1.2喷头的选择
营造特定的水景效果,喷头是关键。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和水景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水景效果分析,选择合适的喷头,有时还需要结合当地民间风俗一同考虑。漫天飞舞的水景效果加以优美音乐的配合,往往能引人入胜。
3.1.3动植物
动植物是为水景增加生命感,也是直接体现水景生命活力的事物,现代园林的设计人员必须以各方面的实际条件为基础, 充分做好对于水景中的动植物选择与搭配。就动物方面来讲, 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小溪、 湖泊等水景, 选择符合审美习惯、易于养殖且又具有艺术美感的鱼类、水禽等。而就植物的设计来讲,设计人员可以打造以单一的植物(比如荷花)为主题的湖泊,并在湖泊周围种植垂柳、迎春花等植物,使整个水域景观实现灵动性。同时,设计人员还要通过对植物进行枝干探向水面的构图设计,以营造一种画面感。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将水边垂柳设计成柔条轻拂流水的姿态,使水面传达出自然灵动的视觉效应,尤其要避免对水边配景的植物进行整株或定型的修剪。
3.1.4水景建筑
以水上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最为重要,其次,从建筑美学方面设计外观。水景桥,是跨越水域的一种建筑,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木桥、石拱桥、 铁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木桥,在追求艺术性方面可以对木头适当进行雕琢,木桥的承载能力有限,跨越距离也有限,这是在实际设计建造中需要注意的。走廊、舫、水边建筑的建设在遵循国家建筑安全标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设计意图要明确。建筑要突出园林水景主题,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2驳岸工程
园林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驳岸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 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经济要求来选择其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 ,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
3.3护坡工程
护坡工程用于在岸坡较陡、风浪较大的情况下或是因为造景的需要。护坡设计要考虑的只是:如何防止陡坡的滑坡和如何减轻水土流失。园林护坡既是一种土方工程,又是一种绿化工程。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应当仔细踏勘坡地现场,核实地形图资料与现状情况,针对不同的矛盾提出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特别是对于坡面绿化工程,要认真调查坡面的朝向、土壤情况、水源供应情况等条件,为科学地选择植物、确定配植方式以及制订绿化施工方法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3.4水池工程
水池工程在现代园林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所讲的水池是有别于天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的,水池面积相对较小些,多取人工水源,因此,必须设置进水、溢水和泄水的管线,有的水池还要作循环水设施。水池除池壁外,池底亦必须人工铺砌而且壁底一体。同时,水池的选址、大小和形状要与其所处的园林景观、艺术风格相一致,比较精致又尽显特色,并符合现代园林中土地利用的总体原则。
水池在现代城市园林中用途很广。它可改善小气候条件,降低周边气温, 增加空气湿度。布置在广场中心、门前或门侧、园路尽端以及与亭、廊、花架等组合在一起的水池,又可起到美化市容、重点装饰周边环境的作用。同时,水池中还可种植各种水生植物,饲养观赏鱼类,布置喷泉与雕塑,堆砌假山和景石, 设置各种色彩的灯光等,以充分体现现代园林水景工程的无穷魅力。
4.结束语
水景工程在园林建中的重要地位,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了水的特色以及水的景观效应,并有针对性的详细介绍了水景工程的景观效应以及各自的特点,全面叙述了现代园林中水景工程的作用以及特点,从而为进一步发展建设水景工程做好了全方位准备。
参考文献:
[1] 蔡小红.谈谈园林中水景的设计和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7.
[2] 胡清坡,杨永涛.现代园林规划中水景设计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