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读梦自圆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蜜蜂飞舞花丛,像小鸟依恋树林,我自幼渴求知识,陶醉于文墨芳香。
  童年是金色的,我却跌入贫苦的深渊。儿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我们五兄妹靠米糠野菜充饥度日。但生活的困窘未能泯灭我对知识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从小我便沉迷于阅读。
  要阅读就要有书本,因此一到星期天,我有时上山采药,有时去小溪抓鱼,有时去水沟捡田螺,千方百计换成钱,积累起来买书。夜间便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遍又一遍读得如痴如醉。
  记得我10岁那年去赶庙会,母亲给了我5角钱买吃的。我跟着小伙伴们走了10多里路来到热闹的小镇。一家店铺门口摆着金黄的油条和喷香的包子,小伙伴们都买了包子油条贪婪地吃着,常年以野菜充饥的我更是垂涎欲滴。但小店隔壁就是一家书店,玻璃柜内的连环画吸引着我的眼球,一股强烈的阅读欲望使我忘记了饥饿,连忙掏出口袋里的5角钱买了一本连环画。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我没上成中学,后来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我从不气馁,而是以“日耕夜读”的方式挤时间读书学习。可当时买不起书,我总是为没有书看而发愁。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熟人带我走进了县图书馆。这下真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满屋子琳琅满目的都是书,好是馋人。
  可是当我一打听心里犯了难。当时馆里有规定,图书借阅只面向机关干部和厂里的工人。他们也必须凭工作证和本单位开具的相关证明才可以办理借书证,然后凭借书证才可以借到书。我只好去找馆长,馆长当即一口拒绝,说这是历来的规定,没有借书证图书一律不准外借。
  是强烈的阅读欲驱使着我,一连几次被馆长拒绝也毫不灰心。在那个炎热的暑天,我从20里外的家里挑着一担干柴来到县城,汗流浃背地站在馆长家门口,再一次厚着脸皮说要借书,如果需要干柴,我再送上一两担都可以。看着我渴求的目光,馆长终于被我感动了,不仅破例同意给我办理借书证,还坚决付给我柴钱。
  从此我如游鱼得水,如鸟入密林,读书的劲头更足了。我牢记鲁迅先生的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又像徐特立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那年轻气盛的年代,我读了一些中外名著,从书中获取宝贵的知识,领略世界人文风景,就像是盛宴上的酒杯,碰撞后发出清脆而温暖的声音。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读书,我不嗜烟酒不沾扑克麻将,卧室的墙上贴满了格言警句。我还经常把诗词或写作提纲写在衣服的袖子上,这袖子便成了我的“备忘录”,在田间干活时一抬手便可以看见,读上几句回味一阵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勤读终于迎来了幸运女神的眷顾。由于文化知识出类拔萃,我先是当上了村会计,再是担任了民办教师,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同时,我还在工作和学习中从事文学创作,陆续在省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文学作品。这真是精耕细读梦自圆啊!
其他文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得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给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老兵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光荣。作为一名志愿军老兵,回想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真是百感交集。  1950年冬,15岁的我作为一名医疗兵,随所在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20师入朝作战。刚入朝时,由于我军对空力量薄弱,美国飞机飞得很低,大肆破坏我们的运输
期刊
在我12岁那年,父亲不幸离世。那时,我哭着告诉母亲,我再也不去上学了,要陪她在家务农。母亲不同意,说这样对不起父亲生前对我的期望。为了我的前程,母亲硬是从牙缝里省出一点钱供我上初中。我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于是,每逢假日就拼命为家里做事。除了砍柴、种菜、放牛之外,我还常常于圩日扛一根毛竹到县城去卖,以换取少许零钱买盐、火柴等农村不能自产的日用品。  我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山区,那里离县城有20多里地,扛毛
期刊
孙道临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也是我国早期电影人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在为人处世方面始终保持一种谦和儒雅之气,成名后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公众形象。他常说:“几十年来,我倾心塑造了一些银幕人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因此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伤害热爱我的观众!”  由于在电影界知名度很高,影响颇大,退休后的孙道临社会活动仍较多。2003年11月,某医药公司要在上海举办一场大型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请
期刊
童年如蝉,青年若蝶,中年像蜂,那么暮年便是一只向林的鸟!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白霜染鬓,年届花甲。回望童年,那早已是深藏在雾霭中千里迢迢的故乡。宇宙浩瀚,尤其觉得生命短暂和渺小;闲余无事,品味人生,觉得自己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了。  人到暮年,就真正明白了世事沧桑。争过,拼过,得意过,失意过。当年的斤斤计较化作了宽容忍让,当年的锋芒毕露磨成了扁平圆润。冥冥之中,我们已学会笑看红尘繁华,有了淡定看
期刊
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70年前,面对延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不可一世的霸权行径,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战,拼来了山河無恙、
期刊
天高云淡,日丽风清。带着对母校的思念,我们一行曾在母校读过书任过教的同学同仁,满怀激动而又喜悦的心情,回到了崇仁县桃源中学。  信步走在美麗的校园里,我们惊喜地发现,校园一角,有一棵高约1.8米、宽幅约1.6米的蓖麻树。这么高大的蓖麻树在当地实属罕见。就是这棵珍稀的蓖麻树,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亦勾起了我们的回忆……  那是1980年,我在此校任教,并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全班50多名同学,响应共青团崇
期刊
我家有一盏保存了50多年的煤油灯。这盏煤油灯主体部分用玻璃制成,上部是灯罩,中间是金属马口,马口下是扁圆体的油缸,下部是灯座。将棉纱灯带一头浸在油缸的煤油中,另一头藏在马口里,只要点着灯带,套上灯罩,房内就一片明亮。  这盏煤油灯是我爱妻陪嫁时的嫁妆,婚后它陪伴我度过了近30年的教学生涯。在当时尚未用上电灯的农村,我每晚挑灯夜战,备课、改作业,有时掩卷凝视灯光,思念远方的妻子。  我对这盏煤油灯情
期刊
提起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国人无不感到光荣和自豪。但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和艰苦程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志愿军将士们靠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付出鲜血和生命,打出了军威国威,为我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1923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现柴桑区)的黄训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5师374團的一名班长。他194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入朝作战,经历了
期刊
国庆档电影市场强势复苏,票房累计突破39亿元。类型多样的影片丰富着“中国叙事”,而两部家乡题材的作品《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更勾起了人們浓浓的家国情愫、乡土情怀,不少观影者“笑着笑着就哭了”。  看似“土味”的家乡题材,何以感人至深?除导演用心、演员用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影片呈现的故事从具体而微的侧面折射出中国大地上的沧桑巨变。西南千年古寨接轨电商,西北茫茫荒漠治沙播绿,东北美丽乡村建设旅
期刊
胡协泉是赣州市南康区卫健委退休干部。他1961年参加工作,1964年入党,历任团县委书记、东山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南康县卫生局局长。胡协泉退休后担任卫健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区老年体协卫健委分会主席、南康区卫健委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退休1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本色,退休不退志,人老心更红;他勇于创新,注重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积极肯干,尽责尽力,辛勤耕耘,倾情奉献,取得了骄人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