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阶段教学主要的目标,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给同行提供些借鉴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计算机;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G434
当前,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最大困惑莫过于目标不清。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骄子,由于它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掀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的孩子如再不学习计算机将很难立足于未来社会,国家也将因公民素质低下而处于贫困挨打的落后地位,所以,掌握计算机技术才算拿到通往21世纪的钥匙。小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习这种技能的目的与要求,仅仅是认识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各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来学习、巩固、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深度。学校要用计算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益于发展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开放环境,以逐步培养他们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能力。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计算机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科学,但是并非所有先进和重要的科学技术,都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设课教育。在先进性、重要性之外,还有其它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基础性。这里所指的基础,主要是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不会运用计算机,就会像文盲一样,很难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小学计算机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
三、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研究性的学习中,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还占主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人机交流,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出要求,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完成梦想。
1.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惑,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
2.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
3.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学生在上机实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4.不教打句号的课,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没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再恢复呢?”让学生去书上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开展计算机教育既不能无的放矢,信马由缰,也不能不着边际、盲目攀求,要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和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并结合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获取一种掌握知识和交换信息的手段,以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以至今后一生的学习和提高。通过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应变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玺.探索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
[2]刘秀丽.试论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3]范四君.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2(20)
[4]李洪涛.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4)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计算机;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G434
当前,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最大困惑莫过于目标不清。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骄子,由于它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掀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的孩子如再不学习计算机将很难立足于未来社会,国家也将因公民素质低下而处于贫困挨打的落后地位,所以,掌握计算机技术才算拿到通往21世纪的钥匙。小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习这种技能的目的与要求,仅仅是认识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各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来学习、巩固、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深度。学校要用计算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益于发展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开放环境,以逐步培养他们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能力。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计算机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科学,但是并非所有先进和重要的科学技术,都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设课教育。在先进性、重要性之外,还有其它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基础性。这里所指的基础,主要是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不会运用计算机,就会像文盲一样,很难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小学计算机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
三、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研究性的学习中,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还占主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人机交流,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出要求,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完成梦想。
1.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惑,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
2.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
3.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学生在上机实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4.不教打句号的课,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没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再恢复呢?”让学生去书上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开展计算机教育既不能无的放矢,信马由缰,也不能不着边际、盲目攀求,要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和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并结合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获取一种掌握知识和交换信息的手段,以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以至今后一生的学习和提高。通过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应变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玺.探索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
[2]刘秀丽.试论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3]范四君.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2(20)
[4]李洪涛.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