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彰显语言魅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以“品读语言,应用语言”为核心开展语文课教学,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文,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使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语言魅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魅力 情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是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一、强化阅读感悟,领会语言美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文眼”,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宝库,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引领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反复理解、体会、推敲,并探究语言意境,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人文美、内涵美,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例如,《乡下人家》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作者寥寥几笔写出了乡下人爱种瓜的一情景,看似简洁、朴素的语言却充满趣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攀”“爬”的意思,让学生静下心读一读,领悟出这两个词是如何描述瓜藤在不停地生长的。从中体味“攀”是努力向上,是一种不断追求的动态美,相比之下,“爬”显得静悄悄,是柔和的美,从而使学生能品味到动词在语言描写中的美感。
  
  二、把握阅读感悟,优化迁移应用
  
  语言文字要品,不品就少了一种厚度,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和魅力,但品了还不够,还要去消化、吸收、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练习语言。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对语言的创作能力。
  例如,《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语言,其中“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式,可谓是极富特色,又新颖别致。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先是拟人,再是比喻,最后又是拟人。虽然甸子“成分”较为复杂,但并不艰涩难懂,而是显得那么活泼,生动、有趣而诗意,极富艺术感染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语言的范本。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这句话后,然后跟学生一起分析这句话的结构特点。发现:第一句是秋天把____给了____,第二句是的____像____,而第三句是____啊____,____了____。然后要求学生也用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来写苹果和菊花,我先让学生一句一句来,再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看起来复杂的句子通过句式的仿学,学生写起来就简单多了,而且在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深化了文本理解与感悟,达到了语言运用的目的。
  
  三、利用想象意境,填补文本空白
  
  文本往往会给读者留下“空白”,这些空白体现了文本的“含蓄美”,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教材空白处的适当延伸与拓展迎合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言语交际训练提供了新空间。语文教师如果利用好课文中的空白,顺着文本的思路,发挥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精心设计语言训练,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在课文空白处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例如,《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课文中女娲找五彩石部分,只写到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写女娲是怎样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发挥自己奇特的想象——想象一下女娲找纯青石是怎样的艰难呢?出示句式练习,让学生写一写:于是,她找啊找啊,历尽千辛万苦。________。有的学生写:“女娲走了很多地方,一块五彩石也没有找到。这天,她气喘吁吁地来到悬崖边,在峭壁上,她看到了一块黄颜色的石头。她高兴极了,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有的学生写:“女娲到过很多地方,她很渴,就到小溪边喝水。就在她喝水时,一块蓝石头出现在清清的溪水里。女娲宝贝似的拿起它放在怀里。”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把自己丰富的想象表达出来,再一次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内涵和魅力,并从中体会到女娲补天的艰难,使女娲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质。
  语文课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文,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应用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能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语言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 “主动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主动学习 教学指导    “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
摘要 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读”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重视朗读 提高能力    新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
出场人物介绍:申老师:男,五年级二班班主任,兼任该班数学老师。巧克力的诱惑“好了,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待会老师要开会,劳动委员记得督促大家进行大扫除。下课!”申老师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初中历史承载着过去的文化精华和内涵,是对以往文化和背景的一种熏陶,虽然说它离现在的世界变得越来越远,但是记住历史是每一个国人应该有的责任。就此对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
摘要 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增加孩子的诵读量,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关键词 诵读经典 激发兴趣 提高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通过“直面经典、诵读吟咏”等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提高学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型,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一直强调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从探究式教学实践现状出发提出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