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一”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jt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涵义的新理解,结合我校院的实际,提出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九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近年来,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失效”现象,为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积极作用,开展人人参与、规范有序、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实践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的不良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局限密切相关。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和界定将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实施,也是克服其局限的关键。
  一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新理解
  自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环节以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的理解可谓各有千秋。我们多年在实践教学的摸索、探讨和不断地实践和改进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1 实践教学:更倾向于一种教学理念
  基于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第二点“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和第六点“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实践教学被认为是作为改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而提出来的,是为了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而提出来的,因此,把实践教学仅仅理解为一种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方法。这种脱离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30年历史进程来理解实践教学内涵过于具象。
  从“78方案”开始就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到“85方案”、 “98方案”和 “05方案”在倡导进行多种综合性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尤其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教学方法本身并不是独立的要素,它是从属于思政课的教学体系。回顾30年思政课改革历史,我们发现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为了克服单一的理论讲授和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但在现实中,每位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都积极联系现实问题、热点问题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理论教学不是一个脱离实践问题的纯理论讲授过程,它必须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过程,“实践性”是理论教学本身的应有之意,而非实践教学的特征。实践本身是一个哲学词汇,“实践教学”以“实践”来定性,不是简单地把“实践”仅仅看作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或者是一种工具性因素,而是将“实践”看作是教学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践教学更倾向于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在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注重“实践”特点的教学。基于此,我们大胆地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实践活动,而非实践中的教学活动,与广义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验相区别。
  2 实践教学:一种教学意义上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实践教学不同于专业课程的实践,也不同于单纯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带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教学意义上的实践活动与学校或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严格的区别。作为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环节,它与理论教学相一致,是一种更能体现实践教学目的的活动。我们不能把没有纳入到教学计划的大学生社团活动、社会调研、“三下乡”等社会实践看作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内涵有着明显的差别,社会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体对象和实现客体价值为目的和内容的活动,而实践教学是以教育改造和优化主体能力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所以,纳入到教学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仅仅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所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既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在改造主体的主观世界同时,优化主体的认知、分析能力和人文素质,是一种实践化、应用化的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取的。”这正是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 “九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随着对实践教学内涵理解的深刻和拓展,学生对课程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时代赋予我们更高的历史责任,“三三”式模式早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对思政课的期望和要求。近三年内在保留“三三”式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多年来实践教学经验的分析总结,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九个一”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九大环节:第一,实践教学组织实现一体化。第二,推出一项主题特色实践活动。第三,成立一个主题社会实践小分队。第四,召开一场教学实践报告会。第五,实践教学成绩五个板块考核。第六,组织出版10篇优秀实践报告。第七,举办100张实践教学图片精展。第八,组织撰写1000篇理论成果研究论文。第九,组织10项视频展播。力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中贯彻实践理念,实现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打造人人参与、规范有序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1 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总目标
  总体规划完善实践课的教学,完善符合课程性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完善实践教学机制。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教学主题。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专研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优选实践教学主题,使之具有可行性和趣味性,如我眼中的东北林业大学如何建设绿色校园等。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在校园内外的生活实践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完成主题实践活动的调研、读书要求。精心设计实践环节,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形式不限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学生们在比较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和逻辑理论魅力,以求达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内化的教学效果。   2 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巩固和继续开辟课外实践、校外实践等第二课堂
  本课程以讲授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经典思想理论为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础板块,是学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修养等其他课程的必要理论储备。我们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在课下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作业,该板块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经典节选和最新党的政策节选,在感受原著魅力的同时,回顾课堂的理论内容,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形成“理论引导+材料品读+问题分析”的课外师生互动、教学互动和学用互动的模式。同时,以集体选派代表组成实践小分队,利用我校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的红色资源,进行参观、考察和学习,以实践报告、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反馈,切实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使他们掌握方法,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实现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环环相扣,有序衔接。
  3 探索更为合理的考核途径,完善考试形式,突出实践教学的分值比例
  在继续实行平时出勤、听课情况和期末试卷三者结合的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的分值比例,实践教学的成绩以一定权重汇入学生期末总成绩。这样,一方面让学生重视课堂参与和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真正实现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真心投入,真正有所收获,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过程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和期末试卷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机制,使期末考试成为一次更为有效总结、提升平时实践学习积累的契机。
  4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展示和出版优秀的实践成果
  将实践教学各阶段性的成果通过评比,选出优秀的实践报告、图片和视频等,进行出版、展示和展播。将教学内容和过程外化为具体的展示环节,扩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后续力和影响力,使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在一个教学班内,通过展示平台在全校同年级和跨年级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和传播。九个环节,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系统整体有序地推进实践教学的时效性、长效性和可行性。
  三 “九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九个一”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对实践教学内涵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我校的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学科特色,提出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新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塑造”,突出“生长”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其最终目的是培育具有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国家栋梁。“塑造”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但我们不是盲目地灌输和强行信仰,而是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践体验,让学生们自觉学习和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博大和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明天》的作者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实践教学本身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与训练过程,也是从实践角度考察和评价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重要一环和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一种具有改造世界力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死的理论知识点堆积,而是能转换为现实变革力量的理论,具有外在指向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
  因此,在实践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每个实践主题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兴趣、专业,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从自己专业和兴趣爱好出发,多层次多视角地进行阐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收集整理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拒绝培养出只是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没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理论接受型学生。而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思维能力,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革命武器”的新一代大学生。
  2 注重“系统”,突出“特色”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有效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状况,我们非常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教学运行过程系统化、教学管理系统化、教学评价系统化。立足于新版教材,突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逻辑性、整体性,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践教学的主题的筛选服从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对实践方案进行科学、全面、协调地规划,有效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随意的现象。实践教学过程的展开过程中,教师注重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和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注重学生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参与程度的考评,既注重效果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尤其考评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明确实践教学成绩在学生期末成绩中的比例。从教学内容的完整有机、教学方法的立体多样、考核方式的规范有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实践教学中注重系统化建设过程,我们更突出林业院校的特色,比如我们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优势,精选了绿色校园小使者等主题实践活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力求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在自学和调研中思考科技与社会、人生价值理想等主要问题。加强课堂讨论,提高调研论文的内容设计与学生专业方向的结合力度。将实践课的教育内容进一部落到实处,强化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的相互配合作用,各个实践环节和实践主体的相互衔接和合理布局。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要有机融合、整体系统,实践教学方法要紧密配合,教学手段的生动灵活和实践环节相互衔接,力求学生有更多的实质收获。
  3 注重“外显”,突出“内隐”
  与理论教学相比,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内隐性教育。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并不像理论教学那样直接和外显,而是将教育的目的隐含在实践教学之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以含而不露、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自愿地接受和自觉地领悟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展开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实践教学的外显形式,即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的内隐部分,即内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养和训练。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分析问题是我们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将理论本身外化为切实的行为,外化为追求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实际行动,才能彰显理论的逻辑魅力和现实改造力。
  在实践模式的建构过程中,借助课内特色实践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通过实践报告会、图片展、优秀的实践报告和研究论文、视频展播等这些外在的具体环节和直观形式,以此为依托将实践教学内容广泛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形成“蝴蝶效应”。通过外显的直观形式更有利于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的实践感受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力量,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深化理解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内隐效果。
  综上所述,“九个一”实践教学模式是我们结合多年来实践教学经验和借鉴其他高校实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从自身出发进行的一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在贯彻过程中,跟随学生的现实反馈,还将进一步进行调整,以期构建一个“人人参与、规范有序、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05.2.7,http//www.moe.edu.cn.
  [3]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鲁志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兼论东北林业大学“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5]申亚芳,郝莹,阎淑英.基于网络过程控制实验系统的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地方本科院校地理师范生逃课现象却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地方本科院校地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教育的质量。这种现象早已引起了社会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只有全面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地理师范生逃课的现状,综合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各方面形成合力,对症下药,才能彻底杜绝逃课现象的发生。  [关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出国留学或交流的学生比例逐步增加,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的教学模式的不同也逐渐引发研究者思考。在中国学生出国前往的国家中,以英国和美国比例最多,其中以上海商学院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例,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这四个方面对中英两国本科教学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由于两国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两校的本科教
期刊
“如果说本世纪头十年政府通过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较好解决了老百姓上大学难的问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地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的需求日显突出。”对于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今天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此总结。  正如《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所指出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种后发外生赶超型,在高等教育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当前高等教
期刊
[摘 要] 现今社会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更加独立、有个性、有主见的“90后”学生对于“填鸭式”教育越来越不满,在这双重压力之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课题工作”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应对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对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关键辅助措施逐一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实际调查问卷对实际结果进行分析,说明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 小组;课题;改革
期刊
一 高校不合格学生党员增多的原因  大学生党员绝大部分理想信念坚定,积极向上,但也有个别大学生由于党性修养不够,思想涣散,沦为不合格党员。笔者认为不合格党员增多的原因有:党组织原因——发展时追求数量,不注重党员质量;党员自身原因——党员不加强理论学习与党性修养、入党动机利益最大化思维影响;社会原因——由于大学生就业单位极大部分是民营、私企,这些企业大多不能接收党组织关系,学生只能把户口和档案挂靠到
期刊
[摘 要] “概论”课程是“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这门课在美术院校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剖析了影响美术院校“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概论”课;教学实效性;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期刊
一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高等院校不仅包括公立高校,还包括民办高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都明确肯定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着教学改革。随着教育部公布了30所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立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机构(为方便阐述,以下简称教师发展中心)。有学
期刊
一 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专业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设以来,培养了大批从事残疾人研究、康复和教育的专业人员,但是随着特殊教育对象的复杂化,特殊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鉴于普遍反映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不能很好适应特校一线教师工作的客观现实,各高校不断调整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特教学科重要基础课之一的心理学课程课程设置首当其冲,根据以往资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积极培育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1]。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视,并刊发了有关指导意见,将其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目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贯彻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必须要做到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社会充满活力,同时也强烈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念。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困惑与疑问,
期刊
民族地区高校是我国高校的特殊群体,办学的主客观环境都具有独特性,民族地区大学生处在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民族心理、宗教意识、宗族观念、浓厚的乡土性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情感、价值观取向、认知方式等与其他地区高校学生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有其特殊性。如何在教育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加强实践教育为切入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