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已成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话题,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教育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更新其固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 教学反思的实质含义
所谓教学反思实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前者是针对某一节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反思,详析教学的得失,细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对策。
后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教学方法。二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注意他人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二、 教学反思的特征
(一) 实践性和个性化
教师应自觉把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 反思性和超越性
“反思”就是反反复复、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必须超越自我,正视自我优缺点,寻找解决之道,从而达到不断发展自我的目的。
三、 教学反思的指向性
“教,然后知因”,教学反思具有三大指向,即:
(一) 课堂教学指向
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的如何,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
(二) 學生发展指向
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师生的沟通与合作的效果如何,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
(三) 教师发展指向
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 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无论是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
试思考:我已从教多年,但教学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这是因为不够重视课后反思,以及与没有找到合适的对策有直接的关系。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五、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会不同。
(一) 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有以下几种形式:
●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 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 周后思:一周课下来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听取家长的意见,这属于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
(二) 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 自发性反思
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
● 理性式反思
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和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
● 发展性反思
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客观,研究性更强,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三) 从教学反思的水平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
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果。
●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
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
●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
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六、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当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借鉴:
(一) 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教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以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二) 写教学后记
教师需要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中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素材。
(三) 做案例分析
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四) 课堂观摩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外)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五)利用网络论坛交流
在教师网络论坛中,老师们可以消除地域屏障,集思广益,大方地交流自己的思想、想法和困惑。
总而言之,通过反思,促进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成为一个自觉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成长。
一、 教学反思的实质含义
所谓教学反思实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前者是针对某一节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反思,详析教学的得失,细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对策。
后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教学方法。二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注意他人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二、 教学反思的特征
(一) 实践性和个性化
教师应自觉把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 反思性和超越性
“反思”就是反反复复、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必须超越自我,正视自我优缺点,寻找解决之道,从而达到不断发展自我的目的。
三、 教学反思的指向性
“教,然后知因”,教学反思具有三大指向,即:
(一) 课堂教学指向
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的如何,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
(二) 學生发展指向
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师生的沟通与合作的效果如何,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
(三) 教师发展指向
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 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无论是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
试思考:我已从教多年,但教学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这是因为不够重视课后反思,以及与没有找到合适的对策有直接的关系。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五、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会不同。
(一) 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有以下几种形式:
●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 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 周后思:一周课下来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听取家长的意见,这属于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
(二) 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 自发性反思
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
● 理性式反思
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和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
● 发展性反思
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客观,研究性更强,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三) 从教学反思的水平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
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果。
●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
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
●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
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六、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当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借鉴:
(一) 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教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以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二) 写教学后记
教师需要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中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素材。
(三) 做案例分析
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四) 课堂观摩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外)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五)利用网络论坛交流
在教师网络论坛中,老师们可以消除地域屏障,集思广益,大方地交流自己的思想、想法和困惑。
总而言之,通过反思,促进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成为一个自觉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