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忽视听力训练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听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重要。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在《要写得便于听》《‘上口’与‘入耳’》等文章中一再强凋过听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听出学问来。
【关键词】语文课;强化;听力训练
中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中将“听、说、读、写”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可是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训练的内容却往往偏重于“读、写、说”,再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听力训练便常被打入冷宫,有的教师尝试着进行听力训练,却也往往因为没有好的措施和强大的力度而最终放弃。事实上,忽视听力训练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听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重要。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在《要写得便于听》《‘上口’与‘入耳’》等文章中一再强凋过听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听出学问来。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是一有机整体,四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以,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有利于学生其他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1 听话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语调的模仿,正确地学习普通话 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通过自己看拼音进行拼读,会由于知识不牢、发音不准等原因而容易产生读不准甚至误读的情况,再加上对于表达课文中情感所需要的重音、语凋等非音质音索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读起课文来便坐如同小和尚念经一般,所有的音都读成了一个调,无所谓的“抑扬顿挫”更别说带有感情了。可如果学生通过听示范性朗读,模仿,再听,再模仿的反复循环那么学生说普通话时语音的清晰性与准确性。语调的确切性与优美性自然得到提高,也就是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中得到了发展提高。
2 听话训练有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内容,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英国有一位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在教学生学习莎士比亚名剧时,就采用让学生反复听她朗读的方法,她凭着自己对戏剧的深刻理解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读法,很少进行抽象的分析与讲解。如果学生对于剧本理解不准确,她就让学生听她朗读一遍,如果理解得还不够,那么她就再读一遍。因为文章的作者写作时融情于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中表现为隐性,通过阅读者投入感情的朗读,便把这些隐含的情感外化了,以直接的形式传输给了学生,所以学生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另一方面,据生理学研究显示,听比读理容易直接的调动人的情感,听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效应,这样投入感情的理解起课文来自然会更加简便。
3 听力训练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 语文教学强调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语言材料的积累又不可分,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典型的篇章是必要的。在英语教学中有一种有效的单词记忆法就是边听边记,因为生理学研究显示:听能够训练大脑将语言信号转化为图像的功能,而图像符号又是人类最容易接受与掌握的信息符号之一。所以教师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听来加深影响,从而使其记忆得到强化。
4 听力训练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让他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所谓的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语言环境的不断熏陶,即“耳熏目染”。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学生本来就处在一个语言的环境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除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感性上的听外,语文老师还应组织一些理性上的听,也就是通过对学生听力有计划的训练让学生可以自觉地从生活中琐碎的语言中吸取有利的索材,上升为一种直觉的语感。由一种感性上升为理性。
至于具体如何进行听力训练的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1)进行单纯的听的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辅助性的录音材料。这种纯粹的听的形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听辨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选取一些课外读物的录音材料,最好涉及面较广,包括各类文体,因为课文录音材料大多数只能在学生已经进行过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读过的影像有时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先人为主的定势,而播放课外读物的录音材料则可避免此方面劣势,训练学生在纯粹听的情况下对话语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每天利用一些小块的时间組织学生坚持听广播听新闻,播音员标准的发音有利于学生模仿学习,学生通过听所理解的新闻内容一方面是学生所积累的素材,另一方面直接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听解,听评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关注社会,又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德育美育的体现。
(2)将听说或视听结合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将听说结合除了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较为活泼的形式,采取课外游戏的方式,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锻炼了学生说话能力。
将视听结合可以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即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加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训练学生听力的同时使学生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收稿日期:2010-06-05
【关键词】语文课;强化;听力训练
中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中将“听、说、读、写”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可是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训练的内容却往往偏重于“读、写、说”,再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听力训练便常被打入冷宫,有的教师尝试着进行听力训练,却也往往因为没有好的措施和强大的力度而最终放弃。事实上,忽视听力训练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听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重要。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在《要写得便于听》《‘上口’与‘入耳’》等文章中一再强凋过听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听出学问来。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是一有机整体,四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以,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有利于学生其他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1 听话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语调的模仿,正确地学习普通话 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通过自己看拼音进行拼读,会由于知识不牢、发音不准等原因而容易产生读不准甚至误读的情况,再加上对于表达课文中情感所需要的重音、语凋等非音质音索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读起课文来便坐如同小和尚念经一般,所有的音都读成了一个调,无所谓的“抑扬顿挫”更别说带有感情了。可如果学生通过听示范性朗读,模仿,再听,再模仿的反复循环那么学生说普通话时语音的清晰性与准确性。语调的确切性与优美性自然得到提高,也就是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中得到了发展提高。
2 听话训练有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内容,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英国有一位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在教学生学习莎士比亚名剧时,就采用让学生反复听她朗读的方法,她凭着自己对戏剧的深刻理解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读法,很少进行抽象的分析与讲解。如果学生对于剧本理解不准确,她就让学生听她朗读一遍,如果理解得还不够,那么她就再读一遍。因为文章的作者写作时融情于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中表现为隐性,通过阅读者投入感情的朗读,便把这些隐含的情感外化了,以直接的形式传输给了学生,所以学生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另一方面,据生理学研究显示,听比读理容易直接的调动人的情感,听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效应,这样投入感情的理解起课文来自然会更加简便。
3 听力训练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 语文教学强调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语言材料的积累又不可分,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典型的篇章是必要的。在英语教学中有一种有效的单词记忆法就是边听边记,因为生理学研究显示:听能够训练大脑将语言信号转化为图像的功能,而图像符号又是人类最容易接受与掌握的信息符号之一。所以教师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听来加深影响,从而使其记忆得到强化。
4 听力训练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让他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所谓的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语言环境的不断熏陶,即“耳熏目染”。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学生本来就处在一个语言的环境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除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感性上的听外,语文老师还应组织一些理性上的听,也就是通过对学生听力有计划的训练让学生可以自觉地从生活中琐碎的语言中吸取有利的索材,上升为一种直觉的语感。由一种感性上升为理性。
至于具体如何进行听力训练的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1)进行单纯的听的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辅助性的录音材料。这种纯粹的听的形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听辨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选取一些课外读物的录音材料,最好涉及面较广,包括各类文体,因为课文录音材料大多数只能在学生已经进行过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读过的影像有时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先人为主的定势,而播放课外读物的录音材料则可避免此方面劣势,训练学生在纯粹听的情况下对话语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每天利用一些小块的时间組织学生坚持听广播听新闻,播音员标准的发音有利于学生模仿学习,学生通过听所理解的新闻内容一方面是学生所积累的素材,另一方面直接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听解,听评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关注社会,又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德育美育的体现。
(2)将听说或视听结合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将听说结合除了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较为活泼的形式,采取课外游戏的方式,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锻炼了学生说话能力。
将视听结合可以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即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加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训练学生听力的同时使学生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收稿日期:201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