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出现并且一时风靡。接下来是“后朦胧诗”、“第三代诗”还有“第四代诗”。80年代末9。年代初诗坛或者说在诗坛之外出了一个汪国真,他的诗让人读懂了,让人脱口而出了,也很被说三道四了一番。
论影响,汪国真还真是一不小心把新体诗推到了顶峰,好歹是“大众化”的顶峰。至于艺术水准高下深浅,是追求世俗的成功还是追求灵魂的高贵,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看那阵势,实在让人目瞪口呆。“汪粉”、“真丝”数量不好统计,至少他诗集的发行量恐怕已创造了后人很难超越的纪录。
后来,汪国真去玩书法、画国画,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作曲家,虽然至今他还被称为“诗人”,但是他本身的热闹已经跟诗歌没有多大关系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新诗的悲哀。
从1992年至今,15年以来没有哪个写新诗的人如此兴风作浪。前不久听说有人把一些白话分成行叫做“梨花诗”,能热闹多久不得而知,也许用不了多少时候大家已经不知“梨花诗”为何物了。这是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代,但不是一个“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谁也别想在某一个领域的顶峰占据太久的风光。
“我也属于音乐!”
2006年春节过后,我见到了这个一直是在传说与想象中的汪国真,他笑容灿烂,风度翩翩。对比10多年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上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儒雅依然,且更多了成熟的魅力。汪国真送给我他的音乐专辑,我经常在忙碌的同时用电脑播放他的音乐。我的一个博士同学,偶然在我家里听到,很专注地听了好几支曲子,然后说:“作曲就是天赋。他作曲的感觉恐怕跟莫扎特是一样的,就像是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件东西那么自然。”
一次开会,我碰到资深的文学评论家汪兆骞先生,无意中聊到汪国真,想不到兆骞先生所谈论的并不是汪国真的诗文书画,而是汪国真的音乐。谈到对汪国真音乐的整体感觉,兆骞先生反复使用了一个词:震撼!并且断言:“汪国真的音乐成就会超过他的诗!”据兆骞先生看来,诗人的情怀与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在汪国真的音乐中得以充分体现。
汪国真说:“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但是没有专门接受过任何音乐方面的训练。2001年,我想到要尝试作曲,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于是买了一些音乐方面的书,一边看书,一边试着把旋律记录下来。”
我问他学习作曲用了多长时间,他认真地想了想,“大概有一个礼拜左右吧。”我愕然。他接着说:“你可能不相信。其实作曲跟写文章差不多,脑子里想好了文辞句子,敲到电脑里,连缀成篇。作曲也是这样,脑子有了旋律,知道怎么去记录下来,曲子就完成了。”
汪国真说得简单。
诗文的成就使他备受追捧,书画也渐成大家,他完全可以在这两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何苦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开拓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呢?汪国真是这样说的:
“我也是属于音乐的。我要用音乐的形式传达自己对艺术、对生命的感号。”
“我把音乐当诗写,
我把书画当音乐写”
我最早知道汪国真写毛笔字源于“2002年十大假新闻”之一:他开火锅店破产,街头卖字为生。当然,汪国真没有开店,更没有沦落至此,但是“卖字为生”这四个字却让我知道写诗的汪国真还舞弄毛笔,而且他的字居然达到可以养家糊口的程度。
“您什么时候开始练字的?”“1993年左右,每天练一个小时,差不多练了一年。”
“为什么练字?”“出名之后应酬太多,不仅是到处要签名,在很多场合还经常被人‘强迫’题辞,那会儿钢笔字写得还说得过去,但是写毛笔字就总怕拿不出手。”
“怎么练的?”“先从欧阳询的楷书开始练,然后是王羲之的行书,再然后是怀素、张旭的草书。我喜欢读帖,一个字几种写法,我挑出最好看的那种,反复练,取其所长,然后再有所发挥。因为我参照了毛泽东同志草书的篇章布局,所以很多人说我写的是‘毛体’。其实如果把我的整幅作品拆解成单个字来看,与‘毛体’是有很大差别的。”
除了狂草,汪国真还兼写楷书、篆书、隶书。另外,汪国真还擅长画中国画,尤以花卉和墨竹见长,他的画追求工笔画精美细致的逼真效果,又注重写意画泼墨渲染的酣畅淋漓,使得作品别有一番情韵。
2006年6月出版的《作家通讯》封三是汪国真的国画牡丹,他在附言中写道:“人们都说艺术是相通的。于是,我把音乐当诗写,我把书画当音乐写。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
1978年恢复高考,汪国真用半年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全部课程,顺利考取暨南大学中文系。读中文系的汪国真爱写诗,1979年4月12日,正读大一的他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学校的一天》5首组诗,他得到的是两元钱的稿费和坚持诗歌创作的巨大鼓舞。
1982年,汪国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编辑工作,业余还是写诗不辍。自己投稿,有些获得发表,有些石沉大海,没有炒作,成名也非一夜之间。
“大概是从1988年起,我接到大量的读者来信,他们表达对我的诗的喜爱,并且有很多人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我的诗集。”谈到这些热情的读者,汪国真至今仍不无感慨。“我完全是被读者推出来的!我虽然意识到有很多读者喜欢我的诗,但没有想到会那么热,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
对汪国真的诗,虽然赞美一直是主流,但少数批评的声音却也非常尖刻。对此,汪国真这样说:“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不被人民承认就什么也不是。检验作品的标准一个是读者,一个是时间。那么多读者,这么多年,一直喜欢着我的诗,足够了!”
20多年前,知道一个写诗写散文的汪国真。后来知道他的两首诗被选人初中的语文课本;5篇散文被选人高中的语文读本。
10多年前,知道一个写毛笔字画中国画的汪国真。后来知道许多名山大川都有他的题字。
三五年前,知道一个把业余作曲玩成专业的汪国真。后来知道近年来专门请他作曲的已经络绎不绝,他已经出版数盘音乐专辑。
这二十几年来,汪国真从小有名气到大红大紫,到淡出诗坛,再到横空出世于书画和音乐领域,他呈现出的总是令世人瞩目的神奇。
20年过去了,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已经在岁月的淘洗中湮没不闻。汪国真,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曾经是一个成长中无法绕过的名字,这个名字依然令人欲说还休。
责任编辑 卢春燕
论影响,汪国真还真是一不小心把新体诗推到了顶峰,好歹是“大众化”的顶峰。至于艺术水准高下深浅,是追求世俗的成功还是追求灵魂的高贵,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看那阵势,实在让人目瞪口呆。“汪粉”、“真丝”数量不好统计,至少他诗集的发行量恐怕已创造了后人很难超越的纪录。
后来,汪国真去玩书法、画国画,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作曲家,虽然至今他还被称为“诗人”,但是他本身的热闹已经跟诗歌没有多大关系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新诗的悲哀。
从1992年至今,15年以来没有哪个写新诗的人如此兴风作浪。前不久听说有人把一些白话分成行叫做“梨花诗”,能热闹多久不得而知,也许用不了多少时候大家已经不知“梨花诗”为何物了。这是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代,但不是一个“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谁也别想在某一个领域的顶峰占据太久的风光。
“我也属于音乐!”
2006年春节过后,我见到了这个一直是在传说与想象中的汪国真,他笑容灿烂,风度翩翩。对比10多年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上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儒雅依然,且更多了成熟的魅力。汪国真送给我他的音乐专辑,我经常在忙碌的同时用电脑播放他的音乐。我的一个博士同学,偶然在我家里听到,很专注地听了好几支曲子,然后说:“作曲就是天赋。他作曲的感觉恐怕跟莫扎特是一样的,就像是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件东西那么自然。”
一次开会,我碰到资深的文学评论家汪兆骞先生,无意中聊到汪国真,想不到兆骞先生所谈论的并不是汪国真的诗文书画,而是汪国真的音乐。谈到对汪国真音乐的整体感觉,兆骞先生反复使用了一个词:震撼!并且断言:“汪国真的音乐成就会超过他的诗!”据兆骞先生看来,诗人的情怀与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在汪国真的音乐中得以充分体现。
汪国真说:“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但是没有专门接受过任何音乐方面的训练。2001年,我想到要尝试作曲,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于是买了一些音乐方面的书,一边看书,一边试着把旋律记录下来。”
我问他学习作曲用了多长时间,他认真地想了想,“大概有一个礼拜左右吧。”我愕然。他接着说:“你可能不相信。其实作曲跟写文章差不多,脑子里想好了文辞句子,敲到电脑里,连缀成篇。作曲也是这样,脑子有了旋律,知道怎么去记录下来,曲子就完成了。”
汪国真说得简单。
诗文的成就使他备受追捧,书画也渐成大家,他完全可以在这两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何苦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开拓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呢?汪国真是这样说的:
“我也是属于音乐的。我要用音乐的形式传达自己对艺术、对生命的感号。”
“我把音乐当诗写,
我把书画当音乐写”
我最早知道汪国真写毛笔字源于“2002年十大假新闻”之一:他开火锅店破产,街头卖字为生。当然,汪国真没有开店,更没有沦落至此,但是“卖字为生”这四个字却让我知道写诗的汪国真还舞弄毛笔,而且他的字居然达到可以养家糊口的程度。
“您什么时候开始练字的?”“1993年左右,每天练一个小时,差不多练了一年。”
“为什么练字?”“出名之后应酬太多,不仅是到处要签名,在很多场合还经常被人‘强迫’题辞,那会儿钢笔字写得还说得过去,但是写毛笔字就总怕拿不出手。”
“怎么练的?”“先从欧阳询的楷书开始练,然后是王羲之的行书,再然后是怀素、张旭的草书。我喜欢读帖,一个字几种写法,我挑出最好看的那种,反复练,取其所长,然后再有所发挥。因为我参照了毛泽东同志草书的篇章布局,所以很多人说我写的是‘毛体’。其实如果把我的整幅作品拆解成单个字来看,与‘毛体’是有很大差别的。”
除了狂草,汪国真还兼写楷书、篆书、隶书。另外,汪国真还擅长画中国画,尤以花卉和墨竹见长,他的画追求工笔画精美细致的逼真效果,又注重写意画泼墨渲染的酣畅淋漓,使得作品别有一番情韵。
2006年6月出版的《作家通讯》封三是汪国真的国画牡丹,他在附言中写道:“人们都说艺术是相通的。于是,我把音乐当诗写,我把书画当音乐写。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
1978年恢复高考,汪国真用半年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全部课程,顺利考取暨南大学中文系。读中文系的汪国真爱写诗,1979年4月12日,正读大一的他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学校的一天》5首组诗,他得到的是两元钱的稿费和坚持诗歌创作的巨大鼓舞。
1982年,汪国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编辑工作,业余还是写诗不辍。自己投稿,有些获得发表,有些石沉大海,没有炒作,成名也非一夜之间。
“大概是从1988年起,我接到大量的读者来信,他们表达对我的诗的喜爱,并且有很多人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我的诗集。”谈到这些热情的读者,汪国真至今仍不无感慨。“我完全是被读者推出来的!我虽然意识到有很多读者喜欢我的诗,但没有想到会那么热,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
对汪国真的诗,虽然赞美一直是主流,但少数批评的声音却也非常尖刻。对此,汪国真这样说:“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不被人民承认就什么也不是。检验作品的标准一个是读者,一个是时间。那么多读者,这么多年,一直喜欢着我的诗,足够了!”
20多年前,知道一个写诗写散文的汪国真。后来知道他的两首诗被选人初中的语文课本;5篇散文被选人高中的语文读本。
10多年前,知道一个写毛笔字画中国画的汪国真。后来知道许多名山大川都有他的题字。
三五年前,知道一个把业余作曲玩成专业的汪国真。后来知道近年来专门请他作曲的已经络绎不绝,他已经出版数盘音乐专辑。
这二十几年来,汪国真从小有名气到大红大紫,到淡出诗坛,再到横空出世于书画和音乐领域,他呈现出的总是令世人瞩目的神奇。
20年过去了,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已经在岁月的淘洗中湮没不闻。汪国真,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曾经是一个成长中无法绕过的名字,这个名字依然令人欲说还休。
责任编辑 卢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