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让作文课精彩纷呈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这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网络作文课。
  待师生问好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下称“网络”)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故事:《名侦探柯南》。一看到动画,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
  观看完“动画”,教师请学生说说这个动画故事的梗概。学生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恣意驰骋,学生的语言犹如迸射的清泉,喷薄涌出。
  在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提问:“在这个动画故事中哪个情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之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问:“既然这么多故事情节让同学们如此感兴趣,那你们能写一写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能!”教师见时机成熟,忙交代并板书本次作文的任务: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进行叙事练习。此时教师又进一步补充说:“不光要写,而且要比,看谁写得细致、生动。”
  趣由情起,兴由趣生,学生们又一次忙开了。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网络传输功能,把这段动画传送到每个学生的计算机里,并且说:“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算机里认真、仔细观看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看完之后,利用word软件,把心中最想说的话输入到计算机中。”
  学生们选择的情节不尽相同,情节确定后,有的学生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播放动画,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录;有的学生利用超级解霸的截取功能,把自己喜欢的情节截取下来,反复播放,反复收看;有的学生为了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动画”中主人公的原话,甚至采用了定格技术。就这样,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电脑,边看“动画”,边输入自己的文章。写不下去时,就再看“动画”,看了再写。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系统的监控功能,时刻在关注着学生的习作。当发现某个学生思路受阻时,就通过耳机与这个学生直接对话、启发、点拨;当发现某个学生的习作有问题时,就在其习作上直接指出,或帮助修改。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能达到个别指导的目的。在学生写了一段时间以后,教师首先利用网络教学系统的黑板功能,强行中断学生的习作;接着利用网络传播,学生们不知道这篇习作是谁写的,这样既可以保护习作者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树立自信心。通过网络集体评议,使学生了解到了这篇作文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又该怎样去修改。然后教师根据评议,作出恰当的引导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最后教师利用网络的实时传播功能向全体同学展示比较好的学生作品。
  这番教学让人惊叹。既惊叹于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又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而叫好。
  【反思】
  网络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是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及现代化技术在学校普及的必然产物。本教学虽然只是基于电脑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一次尝试,但“网络”环境所彰显出来的优势已显而易见,作文因“网络”而精彩纷呈。
  一、“网络”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多元而生动的写作素材
   将网络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学生便会很容易从鲜活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搜集到多元的写作素材。上述案例中,教师虽播放的是同一个动画片断,但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写作的原材料各取所需。画面反复播放,每一次播放后留给学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一次观看一次收获,一次收获一次积淀,相信积累多了,学生定有欲吐而不止的冲动。
  二、“网络”为作文教学造就了多种学习方式
   学生在网络系统所提供的精彩世界里,或观看或记载,或练写或交流,这是传统教学中任何学习方式所不能企及的。徜徉于网络天地中的学生,时时有激情冲动的感受,惊喜不断闪现。网络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超越知识,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抒发情怀,迸发灵性,萌生创见,感受智慧的涌动与爆发所带来的巨大震撼力和冲击力!一句话,网络教学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在网络中不是在复制、接收文化而是在创造文化。
   三、“网络”为作文教学搭建了多元信息回路
  多媒体网络系统的应用,必然会带来最优化的协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多元信息交流回路。本案例中有如下流程:(1)师与生。通过资源共享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观看同一动画,各人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间一个片断,教师及时调控学生的习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2)生与师。通过网络系统,师生之间可以互相通话,学生可向教师发问或传递信息,及时修改自己的习作;(3)生与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评议、讨论、交流、表述观点,对同学的习作结果进行分析、评价;(4)生与班级群体。在学生分组协作学习之后,将所写文章及其思维过程利用人机互动功能,呈现在学生的电脑屏幕上,让整个群体共享。总之,这样的信息交流回路,具有立体性、多元性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涉猎面。
  实践证明,将多媒体网络整合用于作文教学,能促使作文教学活动打破时空范围的限制,实现远距离、交互式的教学。(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责任编辑丁洪刚
其他文献
当前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对教师的语言、语态、教法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也十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采用了种种启发诱导的方式教学。而双方都容易忽视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课前预习。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阅读实践活动。它是实践教学法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传统教育认为:预习就在于熟悉教材内容,认读几个生字新词,进而程式化的了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一举打破了常规化,固定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向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就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方法以“突破”为导,打破“瓶颈”,破中求立寻找新支点,适应新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手脑活动的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
期刊
新课改下的教材在习作方面更注重了说与写的结合,即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逐渐让孩子感受到习作就是“怎么说就怎么写”把对习作的畏惧心理消除了,孩子也就会喜爱习作。要想轻松写,先前的说话就很重要,它能为写作做很好的铺垫,所以口语交际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正如陶行知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教师的情绪对于诱发学生的内
期刊
就学生的学习而言,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也是学习活动的先导。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刻意重视英语导课的设计,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法:  一是背景导课法。如在教学《I havea dream》这篇课文时,我结合大家对马T·路德·金的基本了解,再补充了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美国的风土人情,以及黑人受歧视的社会现实,
期刊
教研组是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和团队,其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研组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而要达此目标,加强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训,快速提升教研组长的业务素质、管理才能、思想觉悟,是首要解决的任务。    一、重视教研组长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人才发展的根本需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作了以下四方面的尝试:    一、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抓住“狐狸看见乌鸦
期刊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谈谈一些看法。    一、流于形式的课堂评价    教师的评价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一些教师却往往不能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课堂教学评价,忽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其表现大致如下:  1.评价目的模糊。在小学语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人文性凸显了,合作学习体现了,探究过程重视了……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背离语文本体的现象,不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迷失了语文的航向。    现状描述:文本,游走在语文课堂的边缘    一、“稻花香里说丰年”——画面欣赏代替想象感悟,文本被图解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多媒体得到了无比的青睐。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包装成图文并茂的精美课件,教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是很有帮助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观察中提高探究效益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新编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冲破了原先的政治课理论性强,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缺乏感性认识,深奥难懂,不易掌握的怪圈。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国情和地区性特色充实了大量可感受性材料。作为一名政治课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教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呢?就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的教学为例,我谈谈自己的做法,希望得到指点。    一、用图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