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逻辑关系 妙解高考试题

来源 :新校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king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试题中,句与句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巧用逻辑关系,可以妙解高考试题。
  
  一、多个句子的排序
  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如: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8年高考全国卷I)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个世纪末实现了亿吨大关。
  A. 462531B. 453612C. 516432D. 543621
  横线上的句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④⑤,其中④讲得是“战略”,⑤讲得是“措施”。第二个层次是③⑥,讲得是产量,其中⑥是对③的具体说明。第三个层次是①②,讲得是“意义”,其中①讲得是对中国的意义,②讲得是对世界的意义。这样,六句话就形成了“采取战略措施——使产量提高——产生巨大意义”三个鲜明的层次。据此,横线上的六句话应排列453612,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二、古诗词鉴赏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浙江卷)
  日暮倚仗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唯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____和____两位被贬官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从诗题来看,西下的夕阳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作者倚仗伫立水边,映入眼帘的景色当远不止“水国西风小摇落”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却无心观景,除了这一句外,全诗几乎没有接触到任何其实就在他眼前的具体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内心底的“羁绪”该有多么复杂,多么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触动便同决堤的江河一般一泻而出,滔滔不绝。诗人为什么有“乱如丝”的“羁绪”呢,从注解中可知是因为贬官漂泊异乡而生,改不改变初衷志向呢?使人明显地以屈原、白居易自况不会改变志向。通篇全诗分析,四联间为解说关系,颔联、颈联、尾联是对首联的解释说明。由此可知,“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应为:大夫泽畔行吟处——漂泊的旅思;司马江头送别时——谪官的愁思;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唯有彼苍知——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苍颜华发今如许,——年华易逝的伤感;便挂衣冠已慢迟——宦海浮沉的厌倦。
  
  三、语段压缩
  例3.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5分)(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
  (1)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2)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质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成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弹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3)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4)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根据题干“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我们可以将整个文段划分为四层(题中数字为作者所加),即每句话为一层。然后逐层勾要。第一层: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第二层较长,可再分为两部分(中间用分号隔开),属并列关系,分别写二胡由琴杆、琴弦和琴筒构成及二胡用马尾琴弓演奏。第三层:二胡声音低沉圆润。第四层:二胡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第三步是进行整合归纳。我们只要把这几层相加就行了。
   (1)二胡是胡琴的一种。
   (2)二胡由琴杆、琴弦和琴筒构成;二胡用马尾琴弓演奏。
   (3)二胡声音低沉圆润。
  (4) 二胡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
  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四、现代文大阅读
  例4.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那些“童年烙印”?(不超过28字)(2003年高考广东卷现代阅读)
  关于“童年的烙印”,主要集中在下面一段(原文的第二段),共七句话
  ①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②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③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属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④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⑤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⑥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里、桥上井边、田睦篙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渲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⑦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分析可知,题目在⑦句,第⑦句是③④⑤⑥的总结性语句。题目所问的“哪些”涵盖在③④⑤⑥中。由第③句得到答案的第一点“父母亲族的爱,由第④句得到答案的第二点“家乡的山水草木”由第⑤句得到答案第三点“悲欢离合的家史”,由第⑥句得到答案的第四点“邻里乡亲的情感”
  
  五、主题词变换
  例5.用“儒、道、佛”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愿意。(1999年全国卷第25题)
  苏轼的生活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____ 。
  解析:这是当年出现的新题型。从表面看,题目的直接要求是变换主题词,实际上是一种句子内部结构关系的调整。此类题要理解好句子的内部关系,明确随着主题词的变化,句子内部关系会产生什么变化,如因果倒置或因果还原,条件结果倒置或还原,本来是主动句的可能要变成被动句,本来是被动句的可能要变成主动句。
  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例6.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天鹅在水中游,是凭着一切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种,都是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答:地上的狮、虎______ 。
  解析,此题的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天鹅在水中游的条件;一是狮、虎在地上善战称雄,鹰、鹫在空中善战称雄的凭借,题干要求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这个必须做到,同时将与之一个层次上的空中的鹰、鹫放在一起,再写另一个层次上的水中的天鹅,这样再使语言连贯就可以做好本题。
  答案:空中的鹰、鹫,都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以缔造太平世界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六、长短句变换
  例7.将下面的长句变成短句,要求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句的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误例,中国古人不仅喜欢把流畅自如的水看成智者的象征,而且还喜欢把宁静自守的山看成仁者的象征,他们还喜欢用比喻的手法在自然界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
  解析:误例没有把握原句的逻辑关系,把并列关系误作为递进关系了(“不仅——而且”),此外,还忽视了原句是个因果复句。
  答案: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的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或: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的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七、现代文小阅读
  例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做什么”和“怎么做”决定了“为什么做”,这只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对应原文: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人们活动是由价值观所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的外在表现。
  题文比较,原文说“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选项将这段关系颠倒了。
  例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同时中国对音律的认知也早于古巴比伦
  对应原文: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现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的进行运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制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题文比较:从原文看,中国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已经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可得出结果——中国未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了,但并不可得出“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C项强拉因果关系。
其他文献
成语“逐鹿中原”怎么解释?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提到,这里的“鹿”指的是天下人民,因为鹿虽是庞然大物,性子却甚温和,象征天下老百姓众多却温顺善良。  但小说家之言,不可尽信。较权威的典故,是《史记?淮阴侯传列传》所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逐”是追赶。但追赶的为什么是鹿,不是羊或猪?又想起另一成语:“鹿死谁手”,古人认为,鹿是狩猎的目标,也常以“鹿”引申指帝位或政权。“鹿死谁手”可比喻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此,作为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是:营造一个和谐融洽,人人上进的良好班集体,要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熏陶与感染,形成健康的班级风气与学习氛围。  班主任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期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丑了,金牛叫;风雨顺,五谷笑;事如意,平安罩;身体棒,福寿到;亲满堂,欢乐绕……”这是2009年春节的祝福短信,其中的“已丑”,“金牛”等源自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D.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
期刊
素质教育在提速,绩效工资又推开。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语文教育工作者没有不反思语文教学的理由,更何况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大的受害者。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冲击,再有“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了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后有“不懂英语与计算机是现代文盲”的观念打击。欲想让语文教育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唯有时刻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新形势下的语
期刊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ords: 314Suggested time: 6 minutes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stored blood loses a life-saving gas. This discovery may explain why a great number of peopl
期刊
电解质溶液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之一,是每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在2009年的高考中,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占有很大比重,与2008年相比,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以选择题为主注重知识的拓展,难度不大,强调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现总结如下。  一、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例1(2009宁夏卷11)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水,温度降低
期刊
我们知道,从去年九月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中国自然不会幸免。为应对金融危机,温总理多次深入基层、企业,多次召开有关会议,鼓励大家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出台和部署各种应对措施。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温总理的很多话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感动,这些话,不仅仅是鼓舞和振奋,更是一条条可行的措施和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倍感希望、信心和力量。  这些话都是我们可敬的温总理在金融海啸面前内心的自然流露,是发
期刊
求参数范围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许多学生面对此类问题往往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本文通过一道常规题,示例求参数范围的不同方法,以达到既能学会方法,又能起到提高发散思维的目的.  数a的取值范围.  本题中集合B已经给出,可从方程的角度求出方程f ( x ) >0的解集A.  由f ( x ) 为二次函数知a≠0,令  f,+∞.  评注:此方法虽然直接,但运算量较大.本题关键在于理解透彻A∩B≠,即
期刊
木屐是前后带齿的木板鞋,鞋帮呈船形,北方人叫“嘎哒板”,是深为我国古人钟爱的一种民俗用品。  木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文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屐”(东方朔《琐语》),据传,晋文公复国后大封群臣,惟独忘了逃亡时割股肉为之充饥的介子推。介子推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迫使介子推出山。最后母子二人抱树而死,晋文公很悲痛,就用烧剩的木料制成木屐。晋文公每天穿着木屐,时
期刊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