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且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不仅应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而且还应掌握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习惯性地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2.表面性地提问。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3.急于求成地提问。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其立刻作答,这样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4.没有新意地提问。篇篇文章都是提同样的几个问题,“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单一。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6.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畏惧心理。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下面笔者介绍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障碍”,使他们心理上形成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师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使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艺术地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
  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提问索然无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教师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小桔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地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乐于接受。
  四、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有很多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使这门艺术在课堂上大放华彩。
  (作者单位:121200辽宁省凌海市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对象是聋哑学生。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很多。《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提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聋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聋哑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也要走上社会,为社会服务。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能力,对聋哑学
期刊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打开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沉睡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得到全面、主动、充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愉悦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从而把语文课堂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给语文教学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为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卓有成效的工具。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现今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频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迫切需要创新。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给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解决了教师
期刊
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固然与学生智力因素有关,但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不无关系。实践证明:“兴趣”是“非智力因素”诸多因素中起杠杆调节作用、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更加明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
期刊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笔者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诵。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增长学生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和语文能力起着良好作用。有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方法却始终没能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极为不利的。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要记住几千个汉字;要想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
期刊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不知从何写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总是找不到最适合自己写的中心;还有的学生,草率立意,结果写到中途发现审题有误,或者突然想到了更适合自己写的题材或中心,而此时以至“中途”时间不允许,后悔不迭。那么,在作文时,特别是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中,如何快速而有效地审题立意呢?笔者总结了以下三大技巧:  一、化新为旧  文学创作有很多母题,如爱情、英雄、战争、复仇等。其实,高中生作文也有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和中枢,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负总责;班主任工作又是学校工作核心工作,因此班主任工作繁忙而又艰辛。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由于条件不好,教育教学信息闭塞,学生及家长的认识程度不够等,其工作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就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边远小学,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知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在工作中,笔者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期刊
主题: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时间:2010年5月。  地点:学校附近的新南水库。  参加人员:初二156班全体学生,几位学生家长,班主任,校领导及任课教师代表。  准备:学生自带野炊工具、适量用品,教师准备相机、小奖品。  背景:开学两月来,笔者发现所带班级学生自理能力差,大多数学生很少在家帮家长做家务,很多学生“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还不懂得父母的辛苦,认为他们的
期刊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为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这已是广大中职语文教师的共识。这一目标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既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又要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职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竞争压力会更大,他们首先要面对向社会推销自己,展示自己能力的考验,然后又要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是否得到社会承认的残酷现实。对于幼
期刊
关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于古文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好。学生对于每篇文言文似乎能熟记成语,但综合运用时就会漏洞百出,那种望文生义、死记硬背的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妥当。我们应多多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仅学会古诗文,还要会学古诗文,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