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虚构,通俗的艺术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英)约翰·勒卡雷著
  董乐山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20世纪以降,尤其是冷战期间,英国可谓是令人瞩目的间谍大国。一方面,英国军情六处大名鼎鼎,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克格勃、以色列摩萨德并称“世界四大情报机构”;另一方面,不断问世的英国间谍小说叫好又叫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阅读并获得全球读者喜爱。

间谍出身的作家们


  英国间谍小说能够在占领市场的同时,以艺术的高度赢得文学评论家、文化批评家的青睐和赞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英国间谍小说作家原本就是间谍出身:弗莱明曾担任过英国海军情报局局长的私人秘书,格林曾供职于英国军情六处,毛姆曾被英国政府遣往瑞士从事间谍工作,勒卡雷年仅18岁便接受了英国情报部门的招募,后来又在英国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任职多年。他们充分了解间谍工作,加之人生阅历丰富、叙事能力高超,既能不可比拟地还原真正的间谍生活,又能深度解读和剖析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争,所以不足为奇的是,他们的作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被莫名地吸引。
  除上述形而下的原因之外,一个形而上的原因是读者能够从英国间谍小说中窥见英国,尤其是日不落帝国从在全球开枝蔓叶到瓦解期间,英国间谍形象的蜕变、英国情报机构自我定位的变迁。如果说巴肯及其之前时代的“英国间谍”是在为日不落帝国的全球事业效力、心怀帝国主义雄心壮志的冒险家、博物学家,而勒卡雷时代的英国间谍则越来越像一群等着领退休金的奇怪官僚,或者借用勒卡雷的话来讲,更像是上班族,难以让人有心潮澎湃之感,即使有惊涛骇浪,也都隐匿于不动声色的日常工作之中。
  众所周知,英国间谍小说的全盛时代是在冷战期间,正因如此,纵观英国间谍小说迄今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包括“吉姆”和“乔治·史迈利”在内的众多英国间谍形象中,最早、最频繁被人津津乐道的英国间谍形象是代号007的英国特工詹姆士·邦德——一个温文尔雅、风流倜傥、忠于女王和国家的嬉闹者。然而,鉴于作为邦德创造者的弗莱明年幼时曾见证过维多利亚时代的余晖,加之其创作明显受到了吉卜林、巴肯等人的影响,弗萊明笔下的作为冷战产物的007,与其说是冷战时代的特工,毋宁说是穿越到冷战年代的19世纪冒险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勒卡雷在1989年的一次访谈中不无戏谑地说道:“弗莱明创造了一个浪漫主义的孤单英雄,同时也创造了不喜欢这类角色的‘读者市场’。在这个意义上,我是弗莱明小说的受益者。”

不折不扣的间谍小说作家


  勒卡雷不愿意人们把自己的作品与邦德系列小说相提并论,或许是他意欲强调自己与弗莱明成长环境的不同——勒卡雷1931年生于英国多塞特郡沿海小镇普尔,成长期间所目睹的是大英帝国的衰败,表征在帝国分崩瓦解这一不可逆进程中,英国情报机构已然从帝国版图扩张的助推器,蜕变为帝国瓦解的缓冲器,疲于应付来自莫斯科的攻势和压力。所以,有批评家指出,受格林式现实主义的影响,勒卡雷小说的一种显在特质就是宿命论般的悲剧感、无力感,或者借用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理查德·海尔默斯的话来讲,勒卡雷作品充斥着“玩世不恭,失败主义”,甚至暗示“在这场间谍游戏中,西方其实与东方在道德上别无二致,甚至更阴险狡诈”。正因如此,勒卡雷不但遭到了英国情报机构的抱怨,甚至成为了美国情报机构的“舆情监测”对象。
  然而,我们必须知道,一如他两次获得英国推理协会颁发的金匕首奖、他塑造的不朽间谍形象乔治·史迈利已然深入人心所证明的,勒卡雷堪称不折不扣的间谍小说作家。早在1963年,勒卡雷已然凭借《柏林谍影》这部格林所谓的“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间谍小说家”,姑且不论之前他在军情五处同事,以约翰·宾厄姆为笔名的小说家克兰莫里斯男爵七世的鼓励和启发下,发表了《召唤死者》和《优质杀手》,前者塑造了一个以宾厄姆为原型的间谍,“惊人的平凡……又矮又胖,性情安静”,机智地战胜了一名东德特工,后者讲述的是一起发生在公立学校的谋杀案,因为聚焦整个阶级制度和校内环境而成为了“一部非常复杂的高级侦探小说”。
  在其长达近60年的创作生涯中,勒卡雷先后发表了以间谍小说为主的25部小说,比如除前文已经提及的之外,还有《荣誉学生》《史迈利的人马》《头号罪犯》《间谍的遗产》《鸽子隧道》等等。它们基于细腻入微的描写、错综复杂的情节安排,成功地勾勒出了当年冷战的现实,通过将西方和苏联间谍描绘成一个充满背叛和个人悲剧的腐朽体系中道德妥协的齿轮,把原本属于通俗或者大众文化范畴的间谍小说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有效地形塑了大众对冷战谍影的认知乃至历史记忆。
  基于人性都是有缺陷的这一认知,勒卡雷坚持在间谍活动中,道德界限的模糊至关重要,所以,他往往拒绝在自己的小说语境中区分冷战铁幕两侧人物的正反立场,始终近乎平等地观照作为对手出现的“卡拉”和“史迈利”,并不区隔他们谁是正面角色、谁是反面角色。即是说,在勒卡雷眼里,在令人窒息的冷战环境下,情报行动无异于一片模棱两可的污水池,对错近在咫尺,难以判断,而且即使目标明确,要看出手段是否合理也是很难的;间谍们彼此厮杀,彼此对决,彼此加害,但本质上他们却是同一类人。于是,叛逃苏联的双面间谍金·菲尔比并没有被勒卡雷简单化地贴上“叛国者”的标签,《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出现了英国特工在圣诞晚会上齐唱苏联国歌的奇妙场面,见诸《柏林谍影》的英国情报机关的冷酷程度甚至远胜他们的苏东对手。   另外,勒卡雷通常让笔下的主角被各方势力环绕,既有莫斯科方面的挑战,也有办公室政治的纠缠,以期完成对当时当地英国社会情态的另类记录,映射面对帝国瓦解时英国人的所思所想。

真实的虚构


  不难发现,勒卡雷采取的是一種真实的虚构的策略,旨在呈现一个时代的复杂性,而不是某位英雄的传奇冒险。比如,勒卡雷基于克兰莫里斯男爵七世和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院长维维安·格林,设计了乔治·史迈利的形象,而他创作最具自传性的《完美的间谍》的灵感,部分地来自他年少时不完美的父子关系。在《柏林谍影》50周年纪念版的后记中,勒卡雷特意对自己的这种“真实的虚构”进行了说明:“30岁时,我在极度隐秘的状态下写出了《柏林谍影》,我当时身处于一种强烈的个人重压之下,没有人可以分担我的苦痛。自我的小说出版之日起,我就意识到,现在和将来我都将被打上由间谍变为作家的烙印,而不是像其他同类作家一样,在秘密世界里干过一段日子,再把它写出来。那么,这部小说的优点——或者说它的缺点,怎么评价它取决于你的立场——并不在于它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而在于这一真实事件是完全可信的。”
  同样不难发现的是,一如勒卡雷坚称史迈利是“我的秘密分享者、我的伙伴”所证明的,支撑这样一种真实的虚构的,是勒卡雷的这样一种信念,即间谍小说必须承担揭示“秘密世界”内幕的责任,抑或说间谍小说家必须“不畏强权,敢于说出真相”。因此,鉴于当下的后冷战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处处是国家机密的时代,成名于冷战期间的勒卡雷对后冷战时代间谍职业行将消亡的想法嗤之以鼻。
  他在《史迈利的告别》中说,每当一个新的国家从“冷战”后的冰雪中诞生,每当一个新的联盟形成,每当一个民族重新找回自我和激情,每当一种原有的状况被悄然瓦解,间谍们都得加班加点地工作。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心理,后冷战时代的勒卡雷关心和担忧的对象,已然从东西方对抗掘进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永恒的园丁》聚焦的是大制药公司的小人物,《夜班经理》讲述的是毒品和军火交易,《挚友》处理的是反恐战争,《田野中奔跑的特工》反映的是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新一代年轻男女的迷惘。
  真实的虚构促成了勒卡雷化通俗为艺术,帮助其作品多次占据畅销书榜首,并因此屡屡获奖;此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在2020年被授予了奥洛夫·帕尔梅奖(Olof Palme Prize),以表彰其“用文学形式就个体自由和人类基本问题提出了振奋人心的人道主义意见”。另外,2018年,勒卡雷的作品被作为“现代企鹅经典”的一部分发表,他也因此位列“1945年以来50位最伟大的英国作家”,成为了“英国国宝级文学大师”、“无可争议的英国文学巨人”。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借用当下的时髦术语来讲,勒卡雷也可谓是一位了不起的IP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已被搬上银幕和荧屏,比如《柏林谍影》《优质杀手》《夜班经理》《史迈利的人马》《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女鼓手》,甚至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改编自《柏林谍影》的同名电影永远改变了惊悚片的面貌,让《柏林谍影》成为了惊险小说的一块里程碑;而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他近年来还不时在其中的一些影像中客串出境。
  (编辑:臧博)
其他文献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后,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也成为了汽车圈内热议的重点话题。  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在12月12日联合国“2020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到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主要包括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的
期刊
施坦威亚太区总裁位炜女士  2020年12月17日,“施坦威之家西安”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正式落地。作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施坦威(Steinway & Sons)在中国开拓的第三个关键城市,标志着在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拓展西北业务版图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对此,施坦威亚太区总裁位炜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以西安作为施坦威拓展中国西北市场的“先手棋”阵地,关键是要着眼于未来,注重的是前瞻性布局,这是施坦威在
期刊
“没有团结就没有和平,只有苦楚和愤怒。”在出动大规模军警维护秩序下,美国第46届总统拜登于1月20日正式就职,他通过就职演说呼吁美国民众团结起来,“这是我们面对危机和挑战的历史时刻……团结是前面唯一的道路”。  自2020年11月3日总统大选结束至2021年1月20日,美国经历了最漫长的权力交接过程,从确认州级选举结果到最后联邦级的选举人票确认,每一步都因为前任总统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不愿接受结果而
期刊
2021年1月19日,62岁的曹迎林从湖南省益阳市的资江一桥跳下,三天后,他的尸体才被找到并打捞上来。  微博网友“刘壹木”(本名刘一木)发帖称,曹迎林跳桥自杀,是因为将毕生积蓄投进了益阳纳诺老年公寓,生病的老伴急需医药费,但投出去的钱拿不回来。文中还提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两位老人先后因同样的原因亡故。  曹迎林投资的益阳纳诺老年公寓因涉嫌非法集资,已在2020年7月被当地警方立案侦查,老人直到
期刊
全球疫情再度暴发,让人们又一次深刻体认到全民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全民健康体系建设,既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如公立医疗设施、全民医保等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医疗基础设施和卫生保障体系和制度,也包括商业化医疗机构和商业医疗保险,旨在发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来满足人们不同阶层、不同需求层次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需求。  防控疫情要靠加大疫苗研发的力度,更要靠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效运转,二者缺一不可。而不同社
期刊
2021年1月26日晚,财联社的一则报道一夜之间让上海地区的茅台一瓶难求。  该消息称,“上海地区工商局严打茅台加价销售,价格超过指导价1499元即没收并另处罚款,多家酒行商超下架茅台,有批发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本次活动为茅台联合本地工商打击加价销售。”  但是,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1月27日对《财经》记者表示,该传闻不实,稍后将进行通报。但截至1月29日发稿时,该局尚未就此事进行具体回应。《财经》记
期刊
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长时段历史上四个中国的文论构成了自我解构和超越的关系,呈现出断裂而又连续的文化景观。图/视觉中国  王一川教授领衔主编、团队合作完成的《中国现代文论史》四卷本(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版一年了。作为这套论著的执笔者之一,感到似有必要对这个系列做一阶段性反思。理由很简单,所谓“历史意识”,都是对行进中的事件进行反思的意识。描摹地形圖  中国现代文论史可以有多种写法。以时间先后排序,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  “十四五”规划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关键性转型,经济将由中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期间还面临着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期刊
蓝城兄弟公司的部分办公环境:彩虹文化墙、会议室、零食过道区、性别友善厕所。图/受访者提供  耿乐自己也没有想到,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CEO后,要学习的第一课,竟然是如何和公司的“股价”相处。  2020年7月8日,耿乐带领的蓝城兄弟(BLCT.US)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全球粉红经济第一股。粉红经济是近年来不断受到更多关注的一股经济新势力,是指由性少数群体LGBTQ——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
期刊
在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华保险集团”)办公楼的电梯间里,显示屏上会不时闪出两行字:“数字中华,倒计时×××天。”  这是中华保险集团正式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来的倒计时记录牌。  时间回到半年多之前。2020年6月1日,保险业的关注焦点突然聚于一向比较低调的中华保险集团。  这一天,中华保险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在北京签署全面合作协议,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将为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