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大学新生在思想、生活、学业、心理等很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通过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当前亟待探索和解決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不适应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43-02
  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一既是成长道路的新起点,又是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进校的新生由于气候环境、生活习惯、教学模式、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面临着诸多方面的过渡和适应,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会产生各种矛盾冲突和困惑。因此,从各方面关注、了解并帮助大学新生解决各种入学适应问题,不仅是各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作为高校社会工作者,積极引导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对他们采取有效的社会工作措施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其尽早步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轨道至关重要。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现状
  大学新生大多具备以下特点:相似之处是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环境适应能力差。不同的是他们多来自不同的省市,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经济条件又各有差异,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性也不同。其不适应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现阶段高中生多数在本地就学,大都住家里,部分寄宿在学校,基本都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加上为了达到他们能实现“上大学”的愿望,家长试图通过包揽家务减轻学生来自高考的巨大压力,造成高中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依赖性很强。进入大学后,远离家乡和亲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使新生极不适应。
  2.学习不适应
  (1)专业认知不够,学习动力不足、目标迷失。中学阶段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思考相对较少,可能只对一些传统学科有一些了解。进入高等学校后,对于专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对专业产生困惑,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找不到学习动力,学习目标迷茫。
  (2)学习方法难适应。高中的学习目标性强,学生习惯了应试教学,有老师在身边关心、提醒,有父母的关怀和叮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差。大学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课堂教学相对较少,学习模式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每次课所容纳的知识点较多、知识量大,讲授抽象且进度快,有时会与教材有出入。面对突然改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新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不知自己要学什么,如何去学。面对大量的自由时间,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新生不懂得如何安排,一下子在短期内还不适应,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3.心理不适应
  一方面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大多对大学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对人生充满幻想。真正进入大学后,或多或少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新生在入学前在家里备受父母宠爱,在学校备受老师的关注,自我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表现为虚荣心强、依赖性强,来到大学自我认知与评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原来的优越感可能淡化甚至出现挫败感,表现为自卑焦虑或萎靡不振,抑或愤青、激进的心理。
  4.复杂的人际关系不适应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新生告别熟悉而较单一的中学生活环境,一进校不仅要面临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教育环境、拥有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同学和谐相处,而且要学会和众多的老师沟通、交流,总之要应对较中学阶段相对复杂得多的人际关系。自然会感到困惑,特别是那些来自家庭相对贫困或生理上有一定缺陷的学生会不自觉的产生自卑,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造成学习和生活更加不适应。长此以往,他们难以与身边的同学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恐惧、自闭等社交障碍现象。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开展思路
  1.学校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主要以学校为工作范围,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促进学生成长为工作重点,为学生、家长、教师及相应的环节提供服务的一种专业活动。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活动,它需要专业理论和方法的背景,因此,它有别一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教育;第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在校学生,但为了学生问题的尽快解决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还需在教师、学校有关管理人员、家长、社区相应机构工作人员配合下开展具体服务。 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基本思路
  校园里的每一种环境因素都在新生的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要从整体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一是新生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由新生个人原因引起的,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环境中的障碍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二是社会工作者为新生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着手,如新生所在的宿舍、班级、学校社区等。三是新生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所以,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对新生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针对新生以上几方面所面临的不适应,社会工作者应据其原因,找出相应对策,对症下药,使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从而保证新生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发展。介于此,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思路与对策包括采用社会工作中的个案管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四大方法进行介入。
  三、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具体实施策略
  1.个案管理的介入
  对不适应的新生应首先借助个案管理的方法开展工作。开展个案管理的第一步:确定案主(受助大学生)。一类是主动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的大学新生,一类是有明显不适应但又不愿意承认、也不会主动来寻求帮助的新生。对此工作者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去确认案主,帮助了解不适应的原因。当案主确认后进行第二步:个案管理者在与案主早期的接触和互动中,借表达对案主的关怀以及通过自身工作能力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为能有效开展工作打好基础。建立好关系后实施第三步:评估。主要是对大学新生内在的和外在的资源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使其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能挖掘潜能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第四步:制定服务计划。这一过程要求工作者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目标、范围、途径、方法、步骤和可利用的资源等,并共同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服务或治疗计划。第五步:获取内外资源。按“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宗旨,首先,尽量引导大学新生挖掘自身就拥有的内在资源,包括人格特征、健康状况以及家庭中的某些有助于解决问题或满足需要的特性,而这些资源对受助大学新生来说,过去他们不知道其存在或忽略了它们。其次,帮助大学生获取能为其提供服务的人或机构。最后,在此基础上,制定资源运用的计划。最后一步是全面协调。协调就是工作者对助人网络进行协调,以期实现通力合作,共同向受助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解决的目标而努力。   2.个案工作的介入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学校个案工作介入是以新生在学习、生活等中遇到困难的个体为工作对象,通过面对面的服务方式,運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改善个人与学校和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从而实现其健康成长的过程。它包括人本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法是以案主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此法强调的重点是案主的自我实现,要求社会工作者要有真诚一致的态度,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案主,尊重案主表达任何意见与情绪的权利,同情和理解案主。其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有直接和间接治疗两种技巧。前者是直接对学生进行辅导与治疗,后者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如通过辅导父母、同乡、室友、社区管理员以及来校认识的新朋友)间接影响新生;行为治疗模式主要针对已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的新生。可采用理性情绪治疗法、任务中心法、危机干预、叙事治疗法等,每一种治疗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工作者要根据受助者的需要做出选择。
  3.小组工作的介入
  学校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帮助组员利用小组来应付和解决个人的社会心理功能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新生个人发生转变并得以成长。它包括:首先,把那些有相同或类似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组建为一个小组,通过相互介绍、互相熟悉,产生信任、敞开胸怀共同探讨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其次,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组员间开展互动,通过互动相互得到支持,一起努力改变自己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与此同时,把那些曾有相同或类似心理问题但目前已解决其心理困扰的大学生邀请加入到小组中来,通过他们亲身经历的讲述,更进一步增强不适新生对自己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自己问题的信心。最后,当小组成员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已产生正向的改变并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的时候,小组工作即将宣告结束。为了达到巩固组员所获得的成果,可采用“学习成长小组”、“个人规划成长小组”、“青年领袖小组”、“兴趣小组”、“朋辈互助小组”等小组方法帮助新生实现自我认识,让组员相互鼓励,确立个人发展目标,规划个人的大学生涯以及职业生涯,实现个人的发展。
  4.社区工作的介入
  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介于此,社会工作者可以积极协助学校有关部门,争取社会力量,加大校园建设的力度,改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自然学习环境。同时,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或人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健康向上和人文和谐的氛围,为大学新生提供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其次,社会工作者还可通过与学校附近社区联系,争取社区的支持,共同为新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协助。此外,社会工作者通过与专业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争取他们对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接纳和协助。总之,通过社区工作给新生包括有问题的老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使他们在更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张长伟.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中的价值揭示[J].中州学刊,2005(3)
  3 张谨、张剑.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 吴珊秀.浅析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我军整体外语能力建设提出了挑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防语言教学体系,提高军队整体外语能力,是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是有效履行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是增强我国军事软实力的需要。  【关键词】国防语言体系 军队外语能力 多样化军事任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24-02 
期刊
【摘 要】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其独特的“理论+实践”双重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分配和设置,使其良性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学模式向更科学的道路上发展,是一个值得当今高等院校去深入探索的教研课题。  【关键词】衔接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理论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高校党组织应始终把团的建设纳入党建总体格局,从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入手,创新工作载体,实施“六带一优化”,使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高校团建工作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等学校 党组织 六带一优化 团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45-02  高校党组织在制度建设
期刊
【摘 要】古典文学与网络结合教学有其可能性、必要性、创新性,并有着广阔的前景,其实现途径多种多样,本文主要探讨“大学语文”中的古典文学与网络结合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古典文学 网络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33-02  一、古典文学与网络结合教学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古典文学教学脱离现当代生活  “大学语文”中的
期刊
【摘 要】关注人类的共同利益,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运用马克思利益觀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47-02  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无不浸透着利益关系,利益问
期刊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以此次讲话为契机,我国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21世纪是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可谓“危机重重”,诸如生态危机、能源危机、文化危机等令人深思。其中,道德危機尤甚。与此同时,“国学”持续发热,人们憧憬古人和谐富有德性的社会风貌,崇敬圣贤淑德,寄望“国学”为道德重建提供重要依托。但“国学”与道德并无直接关系,也难构成建设意义;“国学”也从未建立起一种全面的德性。论文试图从国学、教育、道德及变化了的社会等多个角度阐明,国学教育不能拯救道德危机,而应以更广阔的视野审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为档案事业带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信息化建设将实现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应在政治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得以提升。  【关键词】高校 档案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出发,引出孩子们中间存在使用防御性悲观的现象,并对防御性悲观的概念、基本成分和应对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阐述防御性悲观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防御性悲观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 教育心理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53-02  一、引 言  在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我们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慈善事业并不完善,慈善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阶层,是未来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现阶段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参与情况对于研究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益 参与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58-02  我国的公益事业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成长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