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的境界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约是人类最难得也是最可贵的品德之一。节约,闪耀着高贵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心灵。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一行中国人在欧洲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三分之一的饭菜没吃掉被罚款五十马克。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的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历来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教诲,经常在耳畔响起。
   《易经》谈到节俭时讲了三种态度,第一种是“甘节”,即甘于节俭,把节俭当成甘之如饴的乐事;第二种是“安节”,即安然节制,不追求享受;第三种是“苦节”,把节俭当作苦事。三种态度,三种境界。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中共领导人简陋的生活条件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后,由衷称赞这是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神奇力量便是“兴国之光”。 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被洗得发白,补丁摞补丁,大大小小总共十六块。电视纪录片《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身边工作人员劝主席换掉满是补丁的毛巾毯,毛泽东回答道:“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起。”这种境界,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周恩来的一双鞋,鞋底磨穿三次,还要缝起来再穿;朱德为了节约开支,用马尾做牙刷……
   一次访谈,主持人问歌唱家李光曦夫妇,家里有什么特殊的规矩吗?他们笑着说,是节水。为了节水,全家人只要都在家里,方便的时间基本要凑在一起,李光曦每次方便之后都会在家里招呼一声“后来者”,妻子儿女们便先后赶在一拨儿“批量解决”了,这样就可以少用幾次水冲洗了。而这,已经是李家多年的习惯。
   已故上海女作家蒋丽萍曾讲过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她为写《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伉俪传》去北京采访邓季惺先生。发现她家的卫生间盆盆桶桶装满了用过的水,蒋丽萍很惊讶。邓季惺说,这不是省几个小钱的事,是关系到对天物的态度,她从来不缺钱用,有段时间,他们同时办四五份报纸,日进斗金,见过大钱,对员工从不刻薄,可她从不铺张浪费,节约一切资源是她遵从的根本。这让蒋丽萍感动不已。
   传奇人物“台塑大王”王永庆有一句名言:节省一块钱就是多赚一块钱。这句话被国内外许多商界人士奉为“经典”,因为它参透了人生的本质——珍惜。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从一个米店学徒到全球知名的商人,从贫穷困窘到富可敌国,王永庆始终不变的是对生活的节俭。几十年来,他坚持让子女记账用钱,哪怕是买支牙膏也要记录下来。但对于慈善事业,他毫不吝啬,捐钱建医院和学校。人们问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说:“财富是上天给的,它并不真正属于我们。”他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因此用一生保持对人生的敬畏之心。这让他看到了值得珍惜的一切,让他懂得了该如何去珍惜。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刚的女儿包陪庆,身穿一件几十年前买的紫红色针织衫参会,这件针织衫只是经过她的翻新剪裁并缝上珠片,就变成新衣服了。她的手机也是十年前的旧型号,曾有人提出送她最新款的智能手机,都被她拒绝了。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醉饱鲜,昏人神志,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物质匮乏时,因为贫困而节俭,或许是迫于无奈;物质充裕时,能在富足中享受节俭的乐趣,则是一种精神境界,一份阅尽铅华之后的平淡和自由。
   【原载《联谊报》】
其他文献
一个社会需要正常的新闻宣传,宣传的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将新近发生的事告知天下,扩大受众的见闻;二是引导世道人心,使公众越来越趋向善良、真诚、美好。   新闻宣传要体现自己的功能,必须在意形象。比如新闻必须有智慧含量。一条新闻,不管发生在哪里,受众看了思想上总要有所触动才是。新闻得有正确的价值观,妖魔、鬼怪、赌博、色情之类的东西绝对不能追捧,否则,新闻就会变成精神毒品。新闻应该绝对真实。这种真实既
期刊
我刚到这座城市工作的时候,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城里人口不过十五六万,没有大型商超,没有上档次的酒楼饭店,弥漫着一种悠闲的静气。我曾经以为这样的日子不会发生改变。   直到有一天,一家餐馆门口突然排起了队,说有一道叫“酸菜鱼”的菜非常好吃。从此,这家餐馆一次次扩大规模。   如果说创新,我觉得这道来自四川的名菜,彻底颠覆了本地餐饮市场。这种创新可以叫作“冲破地心引力的创新”。   创新是小步
期刊
网络电视频亮相,  換套衣服就变样。  一会中医一会西,  蒙医苗医女巫医。  道貌岸然很高深,  其实专把老人坑。  冒充权威披虎皮,  违背祖训皆术语。  虚假广告唯利图,  谋财害命走邪路。
期刊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何止先汉后汉,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兴盛繁荣都需要“亲贤远佞”。这个道理人们都懂,那些手握权柄的大人物更是心知肚明,也都不愿亲近小人。问题在于,如何识别小人?这是非常关键的,历史上已经盖棺定论的很多小人,在当时的主子眼里,都是大大的忠臣。  汉武帝时,上官桀因善于养马深受主上青睐。有一阵子,武帝因病,好
期刊
有一天,和一位老乡见了面。老乡凭借他的努力拼搏,十几年风风雨雨走过来,当上了一个大医院的负责人。回憶往事,他深有感触地说:月圆月缺,月圆是短暂的,月缺才是常态。  十五的月儿十六圆,只要细心观察,一个月的周期中,月圆的时间只有一两天,其他时间都是处于“缺”的状态,这就是生活哲学中的“月缺定律”。  老乡半是回忆半是调侃:年轻的时候胃口特别好,总想有钱时打打牙祭,但那时囊中羞涩,请女朋友吃饭也只能到
期刊
有一种人,经常把别人的名字挂在嘴边。当然,他常提的肯定不会是他们小区的保洁或保安,往往都是某些听起来比较厉害的人物。比方你搞文学,他会和你提他跟某某文学期刊的主编是同学,和某协会的书记喝过酒;你孩子要升学了,他说他认得某教育局一把,与某学校管招生的主任莫逆。总之,不管哪个领域,他都有认识的人。可你要真求他办事,他一个眉头紧锁,说这个有点难那个不好办,倒像是戏精。这令人想起乾隆年间的相国蔡新说的:“
期刊
近日,古城西安因一段视频登上了微博热搜,视频显示西安曲江区的清洁工正在扫土称重。拍摄者问为什么这样做,一位清洁工回复说,“量克呢,超标了要罚款,标准是五克”。  这段视频让我惊呆了,全世界绝对超前的城市环境卫士监管非西安莫属。我们的城市综合管理如果真能这样那就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环球同舞了。  可我觉得这不现实,西安的地理位置就处在黄土地的包围之中,有一年我到西安出差,就经历了一夜之间街头所
期刊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因为证明了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获2006年菲尔兹奖。面对这一让多少人歆羡不已的巨大荣誉,佩雷尔曼的表现让人不可思议。该奖项将由西班牙国王颁发给他,他说:国王不懂数学,有什么资格颁奖?他以没有路费作推托,拒绝出席颁奖仪式。国际数联赶紧联系他,为其解决往来路费。他回应:承认我的结果就行了,我对奖项没有兴趣。   作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被得以证明,佩雷尔曼获
期刊
从业近四十年的牙医毕竟是不一样的。  他的心态好啊,整个过程不急也不躁。他上午的号子就有几十个,但我躺在诊疗椅上,他却开始慢慢地给我讲解那颗智齿为什么要拔、怎么拔,拔去之后要注意什么。见我与他互动不够,还拿出一个口腔模型,用铁镊子轻轻敲打智齿的位置,说:“一点也不影响咀嚼,更不影响说话。”  他用那个模型给我讲解很多牙科医学知识。遗憾的是,我一直沉浸在拔牙的心理恐惧之中,什么也没有记住。  就在他
期刊
仿佛一夜間,“距离”显现出了诸多好处。以往大家排队,乱哄哄挤成一锅粥,加塞儿者得逞复得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如今面貌改观,安静有序,往大里说利国利民,也可视为疫情带来的“文明新气象”。能否天长地久,尚待观察,但至少有了共识和默契。毕竟病毒汹汹,就如在高速公路行车,谁也不敢拿“距离”当儿戏。于是,人们愈发相信,“距离”不仅产生美感,还能优化效率,降低风险。  “距离”与一个著名的美学命题挂钩,创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