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刻版邮票就没有赝品吗?
建国初期,发行了大量的雕刻版邮票,受到了广大集邮爱好者欢迎。如今这些邮票正在成为市场上的中坚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邮票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而原有的设备又在不断的老化,因此雕刻版邮票的数量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引起了市场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来人们对于雕刻版邮票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喜欢雕刻版的邮票,除了邮票图案有立体感、观赏价值较高以外,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这种邮票的防伪能力比较强,一般很少有赝品出现。就广义而言,这个论点当然是没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雕刻版的邮票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雕刻版邮票也是存在赝品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T.46“猴”票。众所周知,“猴”票是采用雕刻版印刷的,但是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版本的赝品,而且许多赝品也是采用雕刻版印刷,可见雕刻版能够防伪这个观点并不能绝对化。
雕刻版的防伪能力之所以比较强,除了工艺要求比较高以外,最关键的就是设备的投资比较大。目前伪造有价证券主要采用胶印,因为设备多的是,投资相对较小。正因为如此,对于一般的雕刻版邮票,假如不法分子依然采用雕刻版来伪造的话,未必划算,因此这种可能性比较小;而对于比较珍贵的邮票,一旦伪造一枚就能赚上成千上万元,暴利比较大,这样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投资比较珍贵的雕刻版邮票时,不能盲目迷信“雕刻版的防伪能力强”这个具有一般意义的观点,还是应该谨慎一些,从多方面对其品质作出判断。
公司的货就没有问题吗?
“你这些货有没有问题?没有假的吗?”“没问题,刚刚从公司出来的,绝对保真!”诸如此类的对话在邮币卡市场中经常可以听到,可见大家对集邮公司出来的货的信任程度。就一般意义而言,这当然也是没错的,但也不能绝对化。
集邮公司伪造邮品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但问题在于库存总是有限的,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它们也要经常到二级市场上去购买邮品补充货源,这样就难保毫无问题。集邮爱好者购买邮票花的是自己的血汗钱,肯定是小心翼翼的,但尽管如此,上当受骗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集邮公司的经经营者到邮市上购买邮品花的是公家的钱,即便可能实行了承包的形式,但不会像对私人的事情那样上心。我们当然不能从根本上怀疑集邮公司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但出现“个别现象”的概率至少要大大高于集邮爱好者的个人行为。不仅如此,大凡到邮市投资的投资者,多数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对邮票和集邮本来就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具有一定的邮识和辨伪能力。而集邮公司的经营者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工作未必是自己主动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上级分派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不是对集邮和邮票本身比较感兴趣,那么很难要求他掌握比较过硬的辨伪能力和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也就是说即便集邮公司的经营者主观上没有松懈情绪,客观上出错的概率也要高于投资者的个人行为。
由此可见,集邮公司不慎购买到赝品的可能性与普通集邮爱好者比起来只高不低,因此不要说是经过别人之手流出来的“公司货”和摊主声称的“公司货”,即便是自己亲自到集邮公司选购,对那里的货源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一般说来,编年邮票的发行量比较大,再加上普遍存在的打“埋伏”现象,因此各个集邮公司的库存都比较多,需要到二级市场补充货源的可能性很小,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对此可以放心;1991年尤其是1985年以前的邮票发行量比较小,再加上发行时间比较长,集邮公司的库存相对较小,而且这部分邮票在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中间的口碑又比较好、市场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集邮公司如果要维持正常的经营,就需要经常到二级市场补充,这样一来就无法排除不慎购买到赝品的可能性。
拍卖的品质有绝对的保证吗?除了公司的货源以外,投资者对拍卖会上出现的邮品也比较信任。的确,拍品事先都要经过拍卖公司组织的鉴定,因此可信度比市场上的面对面交易要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是否组织专家鉴定以及“专家”的水平如何,这主要取决于拍卖公司的实力与信誉。前些年邮市火爆时,全国各地的邮品拍卖此起彼伏,多数都是由一些地方性的拍卖公司主持的。这些拍卖公司规模小、实力弱,很难组织到像样的专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品质鉴定,最多也就是一些二三流的所谓“专家”来看一看,这就为赝品的流通提供了机会。不仅如此,众所周知,拍卖主办者的利润取决于成交情况,只要成交就能收到佣金,否则就收不到钱,因此为了使拍卖会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无法排除他们对有问题的热点邮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而对于一些规模更小的地方性拍卖公司而言,故意与不法分子勾结、甚至直接贩假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集邮爱好和投资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责编/衣纯燕
建国初期,发行了大量的雕刻版邮票,受到了广大集邮爱好者欢迎。如今这些邮票正在成为市场上的中坚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邮票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而原有的设备又在不断的老化,因此雕刻版邮票的数量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引起了市场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来人们对于雕刻版邮票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喜欢雕刻版的邮票,除了邮票图案有立体感、观赏价值较高以外,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这种邮票的防伪能力比较强,一般很少有赝品出现。就广义而言,这个论点当然是没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雕刻版的邮票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雕刻版邮票也是存在赝品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T.46“猴”票。众所周知,“猴”票是采用雕刻版印刷的,但是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版本的赝品,而且许多赝品也是采用雕刻版印刷,可见雕刻版能够防伪这个观点并不能绝对化。
雕刻版的防伪能力之所以比较强,除了工艺要求比较高以外,最关键的就是设备的投资比较大。目前伪造有价证券主要采用胶印,因为设备多的是,投资相对较小。正因为如此,对于一般的雕刻版邮票,假如不法分子依然采用雕刻版来伪造的话,未必划算,因此这种可能性比较小;而对于比较珍贵的邮票,一旦伪造一枚就能赚上成千上万元,暴利比较大,这样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投资比较珍贵的雕刻版邮票时,不能盲目迷信“雕刻版的防伪能力强”这个具有一般意义的观点,还是应该谨慎一些,从多方面对其品质作出判断。
公司的货就没有问题吗?
“你这些货有没有问题?没有假的吗?”“没问题,刚刚从公司出来的,绝对保真!”诸如此类的对话在邮币卡市场中经常可以听到,可见大家对集邮公司出来的货的信任程度。就一般意义而言,这当然也是没错的,但也不能绝对化。
集邮公司伪造邮品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但问题在于库存总是有限的,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它们也要经常到二级市场上去购买邮品补充货源,这样就难保毫无问题。集邮爱好者购买邮票花的是自己的血汗钱,肯定是小心翼翼的,但尽管如此,上当受骗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集邮公司的经经营者到邮市上购买邮品花的是公家的钱,即便可能实行了承包的形式,但不会像对私人的事情那样上心。我们当然不能从根本上怀疑集邮公司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但出现“个别现象”的概率至少要大大高于集邮爱好者的个人行为。不仅如此,大凡到邮市投资的投资者,多数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对邮票和集邮本来就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具有一定的邮识和辨伪能力。而集邮公司的经营者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工作未必是自己主动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上级分派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不是对集邮和邮票本身比较感兴趣,那么很难要求他掌握比较过硬的辨伪能力和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也就是说即便集邮公司的经营者主观上没有松懈情绪,客观上出错的概率也要高于投资者的个人行为。
由此可见,集邮公司不慎购买到赝品的可能性与普通集邮爱好者比起来只高不低,因此不要说是经过别人之手流出来的“公司货”和摊主声称的“公司货”,即便是自己亲自到集邮公司选购,对那里的货源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一般说来,编年邮票的发行量比较大,再加上普遍存在的打“埋伏”现象,因此各个集邮公司的库存都比较多,需要到二级市场补充货源的可能性很小,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对此可以放心;1991年尤其是1985年以前的邮票发行量比较小,再加上发行时间比较长,集邮公司的库存相对较小,而且这部分邮票在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中间的口碑又比较好、市场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集邮公司如果要维持正常的经营,就需要经常到二级市场补充,这样一来就无法排除不慎购买到赝品的可能性。
拍卖的品质有绝对的保证吗?除了公司的货源以外,投资者对拍卖会上出现的邮品也比较信任。的确,拍品事先都要经过拍卖公司组织的鉴定,因此可信度比市场上的面对面交易要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是否组织专家鉴定以及“专家”的水平如何,这主要取决于拍卖公司的实力与信誉。前些年邮市火爆时,全国各地的邮品拍卖此起彼伏,多数都是由一些地方性的拍卖公司主持的。这些拍卖公司规模小、实力弱,很难组织到像样的专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品质鉴定,最多也就是一些二三流的所谓“专家”来看一看,这就为赝品的流通提供了机会。不仅如此,众所周知,拍卖主办者的利润取决于成交情况,只要成交就能收到佣金,否则就收不到钱,因此为了使拍卖会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无法排除他们对有问题的热点邮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而对于一些规模更小的地方性拍卖公司而言,故意与不法分子勾结、甚至直接贩假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集邮爱好和投资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责编/衣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