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问题探讨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的不利环境影响之一就是在泄水时可能导致坝下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发电及越来越多的高坝工程的投入运行,过饱和问题开始被人们愈发普遍关注。本文我们将针对水利工程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问题展开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泄水;总溶解气体;饱和;影响
  【分类号】:TV698.1
  1、泄流消能方式对TDG过饱和生成的影响
  大坝消能的主要方式有挑流消能、面流消能、底流消能。其中水头比较高的70 m以上高坝应用挑流的有80%;而中、低水头工程多采用面流消和底流消能。四川大学在2006到2009年间,先后对多个大坝泄水时进行了TDG过饱和生成的原型观测,表1为大坝泄水时过饱和TDG的观测结果。
  (表1)
  根据原型观测结果,四川大学建立了挑流消能时水垫塘内TDG生成的数学模型:
  式中,Gk为水垫塘出口下游TDG饱和度(%);Geq为当地大气压强相应的平衡饱和度(%);? 为水垫塘底板平均相对压强(kPa);P0为当地大气压强(kPa); 为修正系数;kk为水流流经二道坝时的TDG释放系数;hk为二道坝高(m);ht为二道坝上水深(m)。
  当大坝采用面流消能或底流消能时,压强修正系数Φ2和水流流经二道坝时的TDG释放系数kk的取值范围会因为压强、水深、紊动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参数的选取需要进一步的大量原型观测数据来进行研究验证。
  2、泄水流量对TDG过饱和生成的影响
  图1绘出了紫坪铺观测期间某时段内泄洪洞流量及彩虹桥(坝下500 m)和柏条河(约坝下9 km)TDG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下游河道TDG饱和度变化过程随着下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沿程水流的输移扩散作用,愈往下游,TDG变化幅度愈小。
  (图1)
  图2为三峡工程泄水期间TDG饱和度与泄洪流量的关系。可以看出,TDG饱和度随泄洪流量增大而增大。
  (图2)
  可以看出,在汛期发电流量基本不变时,TDG饱和度随泄洪流量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TDG饱和度与泄洪流量(或泄洪流量与发电流量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近似线性相关。
  分析TDG饱和度与泄洪流量的关系认为,泄洪流量增大时,水垫塘内紊流强度更高,导致水体内TDG承受平均压强更大,TDG浓度更高,所以水垫塘内生成的过饱和水体与发电尾水掺混后的水体中的TDG过饱和度也越高。
  3、泄水建筑物布置方式对TDG过饱和生成的影响
  在对采用挑流消能的大坝泄水观测中发现,尽管其消能方式相同,但是由于泄洪建筑物的布置方式的不同,TDG饱和度的差异很大。以二滩为例,通过表2的观测数据可以看出,在汛期发电流量相差不大时,当工况1采用3#、4#、5#表孔及2#泄洪洞同时泄水,泄洪流量为3622 m3/s,坝下观测到的总溶解气体饱和度最大值为127.9%;当改由2#泄洪洞泄水,泄水流量减小到约为工况1的一半时,坝下观测到的TDG饱和度仅下降了5.2%;而当工况3采用1#泄洪洞泄水时,泄水流量减小到1261 m3/s,坝下观测到的总溶解气体饱和度反而增加,最大值达到140.0%。由此说明,坝下TDG过饱和度与泄水建筑物的泄洪布置方式密切相关。
  二滩观测发现,在相同泄洪和发电流量下,泄洪洞泄洪产生的TDG过饱和水平高于其它泄洪建筑物。分析认为,不同泄水建筑物泄水过程中,掺气过程及下游水体消能过程中压力、紊动等水动力学特性是影响其过饱和TDG产生水平的重要因素。具体成因有待通过深入细致的水动力学模型试验或数值模拟进行揭示。
  (表2)
  4、发电尾水对TDG过饱和生成的影响
  为研究发电尾水生成TDG过饱和的影响,观测了大渡河上龚嘴水电站和澜沧江上漫湾水电站的发电水体在坝前和尾水洞出口的TDG饱和度,其中龚嘴水电站坝前TDG饱和度的测量点深度为发电进水口水深,漫湾水电站由于仪器功能限制,采用进水口表面TDG饱和度。
  5、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泄洪消能方式、泄洪流量与泄水建筑物的布置方式是影响坝下过饱和TDG生成的主要因素。支流汇入、水深、紊动特性是影响过饱和TDG沿程恢复释放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评价TDG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TDG过饱和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然,李嘉,李克锋,邓云,冯镜洁.高坝工程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预测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12:2001-2006.
  [2]黄奉斌,李然,邓云,曲璐.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释放过程预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02:29-31+48.
其他文献
【分类号】:TU761.11  一、工程概况  太仓市某商务楼工程,工程地处长江入海口长江与大海冲击的沙洲平原地段,为12层,一层地下室,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长26m,管桩外径Φ500,桩顶为筏板基础,桩基施工完成后不足二周便开始进行地下室基坑开挖工作,基坑开挖深度5m,一次性开挖到坑底。工程10个月完工,竣工后3个月地下室顶板及墙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渗漏;  二、地下室渗漏的原因破析: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32.2  全面做好离退休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离退休党员队伍不断扩大,社会发展问题及社会利益多元化,离退休老党员的思想及心理问题呈现出多样化。思想心理问题的背后常常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单位发展与利益分配问题、家庭问题、健康及生活困难问题。面对新的情况,如何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预防和化解离退休老党员的思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海上油气开发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管理进行分析,包括知识产权的产生、使用以及保护,指出对目前在该领域知识产权管理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海上油气开发 工程项目 知识产权管理  【分类号】:F204;F272  自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以后,知识产权在世界范围内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通用解释为“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和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计算机技术从问世之日起到现在时间不长,从其发展的态势来看,技术创新能力很强。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继而对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最后指出了创新是促进计算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S126  一、前言  “蒸汽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良为典型代表,将机械动力
期刊
【摘要】本文将全寿命周期管理运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去,其主要目的就是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强化设计和管理的手段,统筹优化资产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资产综合效益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资产效益  【分类号】:F426.91;F283  一、必要性  (一)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资产形成和效益发挥具有不可分割性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全寿
期刊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社会治理”的思想,指出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国外学界关于政府与社会关系和矛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建设理论。国内的研究表明,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社会组织发育迟缓及其承担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以及政府与社会互动不足,构成了政府与社会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和矛盾的历史经验。国内外研究的成
期刊
摘要通过对CRH380BL型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流量压差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调查总结,对CRH380BL型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流量压力差异常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CRH380BL型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对策措施  【分类号】:U266  1.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介绍及工作原理  1.1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介绍  CRH380BL型动车组为16编组动车组,动
期刊
【摘要】  本文钢斜面切屑为对象,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不同走刀方式及斜面倾角条件下的切屑形态。并对切屑与未变形切屑及实际切屑之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刀具前角、走刀方式及切屑用量所带来的切屑变形差异较大,轮廓铣削与斜坡铣削相比,切屑卷曲更为明显,同时也发现在切屑顶端由于有效切削速度较大而产生大量切削热,形成了熔融后凝固的球状颗粒。  【关键词】模具;切屑;仿真研究  【分类号】:TG54  1.切
期刊
摘 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和安全培训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
期刊
摘要:对高温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温度后高强混凝土应力一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平均模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受火温度升高,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逐渐下降,峰值应变逐渐增大。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回归公式。随后,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比较,发现超过常温范围混凝土具有明显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的特点,快速升温时发生爆裂现象,其抗火性能低于普通混凝土。  关键词:高温;混凝土;抗压强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