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直指一江山岛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链接]:1952年夏季,坐镇上海的陈毅,召见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授意由他主持拟制解放浙、闽沿海敌占岛屿的作战方案。张爱萍几经考虑,拿出一个先攻取大陈岛,由北向南推进的作战设想。后根据中央先取大、小金门等南面岛屿,以期北面诸岛屿蒋军不攻自退或稍打即退之意向,作了全面修订。陈毅首肯后,报北京得毛泽东、彭德怀批准,并指定由张爱萍担任总指挥。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4年8月2日,彭德怀主持了研究如何实现毛泽东意图的作战会议。张爱萍向与会者讲述了关于解放大陈岛的作战设想:首先夺取一江山岛,同时佯攻披山,得手以后,全力强攻大陈岛。彭德怀认为该方案可行,一定要充分准备,谨慎出战,战则必胜。粟裕同意彭德怀的意见,他补充说:“这是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的第一次协同登陆战,作战情况要比以往复杂得多;而且要考虑到美国可能会插手,要准备艰苦作战。”
  8月10日,张爱萍主持召开了浙东前线指挥部作战会议,制定了三军联合作战方案。华东军区调集了陆军一个步兵师,海军集结了各类舰艇137艘,空军集结了22个大队。进行了近半年时间的分练、合练与实战演练。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首次联合渡海作战的一江山岛登陆战打响了。清晨,空军混合机群首先飞向一江山岛,对蒋军守岛阵地猛烈轰炸,继而远射程大炮密集轰击。下午,由海军舰艇和其他舰船运载的登陆部队强行登岸,经过8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千余人,取得了首战一江山岛的胜利。
  
  易守难攻的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台州湾椒江口海面,是一座四处悬崖陡壁、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荒岛。中间横着一条夹江,把全岛劈成南北两半。它西距大陆30余公里,北至头门岛9公里,南至大陈岛17公里。该岛分北江、南江。北江稍大,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100~70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南江东西长约101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0.3平方公里。南北两岛隔海对峙,相距100~200米。岛的四周多系陡壁岩礁,不便登陆。岛上几个制高点可以控制全岛,整个地形利守不利攻。通过空军航空照相、海军派侦察员潜伏观察、陆军派侦察兵游过万米海面到一江山岛捕捉俘虏,查明守敌的指挥机构一江山岛司令部,下辖蒋军突击第四大队和第二大队,其兵力部署:第四大队、炮兵第一中队守北江,第二大队之第四中队守南江,总兵力共1100余人,仅6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就有43门。主要兵力、兵器部署在北江。两岛既能各自独立防守,又可互相支援。岛上里里外外,岩石林立,守敌在悬崖的石缝中构筑了隐蔽发射点,密密层层地修起明暗地堡230多个,平均每100米配置有2门火炮和2挺机枪。还有堑壕、铁丝网、地雷……构成了一个蛛网式的防御体系。而可供我军登陆的地段在岛的突出部,正面狭窄,总长不超过1000米。近岸多漩涡和岩头浪对舰艇靠岸十分不利。由于地势险要,设防坚固,台湾“国防部”把它称为“反攻大陆的跳板”、“大陈岛地区的门户”,并且吹嘘:“一江山岛是艘美国造的航空母舰。”
  
  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
  
  大陈岛战役,是解放军建军以来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海、陆、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华东军区就如何解放浙江沿海全部岛屿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鉴于大陈岛是浙江沿海诸岛国民党军的指挥中心和防御核心,而一江山岛则是大陈岛的门户,决定首先攻克一江山岛,再夺取大陈岛,然后相继解放其它岛屿。
  一江山岛虽然不足2平方公里大,守敌兵力也只有千余人,但要夺取它,必须实施海、陆、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为此,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至关重要。从1954年3月至10月,华东军区海军已在浙江东南沿海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13架,击伤军舰艇9艘。进入11月,又击伤国民党军炮舰“永春号”,击沉护卫舰“太平号”。1955年1月10日,在大陈岛西南海面,我鱼雷艇在大风浪中以单雷200米内击沉国民党美造炮舰“洞庭号”,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迹。空军从11月也投入了制空、制海权的争夺战,10余次空战,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16架,使敌机不敢飞越一江山岛以北地区。为了对岛上守敌实行封锁围困,还轰炸了大陈岛港内的国民党军舰艇和一江山岛的防御设施及渔山列岛和披山岛守敌。1955年1月10日,3个轰炸机大队奇袭大陈岛,击沉国民党登陆舰“中权号”,重创护卫舰“太和号”和“衡山号”。这些轰炸,既有力地摧毁国民党海军的作战能力,也使敌难以判断我军作战意图,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尤其是经过战前两个多月的海空战斗,我军共击沉、击伤敌舰10艘,击落、击伤敌机19架,使国民党海军和空军不敢轻易出动。战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完全被我方掌握。当时合众社的消息说:人民解放军海、空军部队显示的攻击力量,“使得台湾的军事当局越来越惊慌”。由于我军集中航空和海军力量夺取了战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即使在登陆作战的当天,国民党一江山岛守军告急之际,其空军也未敢到大陈岛上空活动。
  
  正确部署兵力诸军兵种密切协同作战
  
  在渡海登陆战斗中,协同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战斗的胜利。在组织与指挥此次战斗中,参战部队各级党委和首长,都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诸军兵种的整体威力,一切以保证登陆部队顺利登陆为标准。根据军委的指示和华东军区的决心,攻占一江山岛确定了如下战斗部署:
  陆海协同:装载时,陆、海军共同负责起渡场的指挥,指挥步兵按时装载;航行时,海军指挥员和陆军指挥员乘坐同一舰艇,以海军指挥员为主,及时磋商和处置情况;突击上陆时,陆、海军指挥员一起掌握情况,统一组织各自火力支援步兵登陆;登陆后由陆军指挥员负责指挥。
  陆空协同:航空兵应派出目标引导组到步兵团、营,派作战小组到合成军指挥所,及时通报空中情况,指挥引导我机作战。合成军也应及时将海上和陆上的情况以及对航空兵的要求告知空军。
  步炮协同:炮兵根据登陆部(分)队距敌滩岸的远近,逐次向敌防御纵深转移火力,力求做到既有效地压制敌人,又不误伤我登陆部队。同时,炮兵还准备了足够的火力,满足登陆部队临时召唤射击的要求。
  炮兵与航空兵的协同:炮兵与航空兵同时实施火力准备,为防止炮兵误伤我机,当强击机飞临目标上空时,曲射炮兵即停止射击;当强击机俯冲时,榴弹炮兵即停止射击。此外,还采取了区分目标和时间实行火力突击的协同办法。
  根据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要求,参战部队进行了近半年的海上练兵,8月至12月上旬,为各军兵种分训阶段,12月中旬起为三军合练阶段。1955年1月6日至14日,在穿山半岛以北的大猫山岛海域,进行了近似实战的渡海登陆作战的联合演习。
  在部署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中,登陆部队以步兵第一七八团一、二营和第一八○团二营组成第一梯队,同时在北江和南江登陆;以第一七八团三营组成第二梯队,随一营之后在北江登陆,视情况加入战斗。各梯队均分两拨登陆。一七八团一营及加强兵器,乘载海军登陆舰艇第二大队的舰艇由头门山之竹园头、断坝间起航,经面长山西侧,撑矶山东侧,在北江之黄岩礁、山嘴地段登陆,向中心村、190高地发起进攻,攻占190高地,保障团二梯队进入战斗,尔后协同二、三营攻占全岛。一七八团二营及加强兵器,乘载海军登陆舰艇第三大队的舰艇,由头门山之大连高地、竹园头起航,经头门山东南侧,大、小茶花嘴东侧,在北江之乐清礁地段登陆,攻占203高地后,协同一营攻占北江全岛。一七八团三营及加强兵器,乘载海军登陆舰艇第四大队的舰艇,由金门岛起航,于第一梯队营在北江登陆30分钟后在花岗岩礁登陆,随时准备加入战斗。一八○团二营及加强兵器,乘载海军登陆舰艇第一大队的舰艇,由头门山上海高地、皮箱里起航,经面长山、撑矶山西侧,在南江之胜利村、田岙湾地段登陆,向160、180高地突击,消灭全岛守敌,尔后转入对上、下大陈岛之敌的防御。
  


  炮兵部队的随伴炮兵群由20艘登陆艇、4艘机帆船、1艘登陆舰,装载82迫击炮36门、57防坦克炮24门、76野炮4门、120迫击炮8门,编成3个分群,展开于步兵战斗队形先头,直接支援第一梯队营战斗。岸上支援炮兵群由122榴炮3个营、76野炮1个营、130海岸炮和120迫击炮各1个连组成,在一江山岛附近之头门山、大茶花等岛屿上占领阵地,负责压制和破坏我军登陆地段的敌前沿工事,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压制203、190、160、180各高地敌步兵和炮兵,迷盲敌人的观察所,与敌军舰艇作战。高射炮兵群由5个步兵师的高射炮兵营及高射炮第五二六团两个连组成,掩护登陆部队的训练、集结、航渡、登陆,掩护指挥所和炮兵阵地以及弹药、器材仓库。火箭炮兵群由1个营(12门M—13火箭炮)组成,装载于6艘渔轮上,在我登陆部队展开前,对203、190高地及海门礁、黄岩礁、中心村地域之敌实施两次齐放。
  海军部队的登陆运输由5个大队组成,分别担任输送登陆部队和后勤输送任务。火力支援由8艘炮艇、5艘渔轮(各装57战防炮1门)组成,掩护登陆部队航行、展开和登陆。部队登陆后,继续协同护卫舰、海岸炮兵打击由大陈岛出扰之敌舰。战斗掩护由4艘护卫舰、2艘炮舰、12艘快艇、8艘炮艇、4艘登陆艇组成,担任海面警戒,保障登陆作战翼侧安全,并以部分火力对敌前沿实施破坏射击和压制敌侧后方的火力点。130海岸炮兵两个连,分别配置于头门山、白岩山,掩护登陆部队侧翼,打击大陈岛方向来援之敌舰,头门山之炮兵连并参加火力准备,对黄岩礁、海门礁、山嘴村敌工事实施压制、破坏射击。
  空军部队(包括海军航空兵)的歼击航空兵12个大队,战斗发起后夺取大陈岛以北制空权,负责保障海、空军基地、地面部队与水面舰艇的安全。战斗实施过程中,掩护登陆部队海上航行,掩护轰炸机、强击机的战斗行动。轰炸航空兵4个大队,在火力准备时,以1个大队架次(实战中使用了2个大队架次),对上、下大陈岛敌之雷达站、指挥机关进行轰炸;以3个大队架次对守岛之敌实施航空兵力火力突击。强击机3个大队,直接支援登陆兵突击上陆。
  
  三军直指一江山岛
  
  18日8时整,一道命令从指挥所发出:“航空兵对南北一江实施火力准备!”
  战斗打响了!空军的3个轰炸机大队和两个强击机大队在歼击机的掩护下,猛烈轰炸扫射一江山岛守敌阵地;同时,以1个轰炸机大队和1个强击机大队轰炸大陈岛守敌指挥所和远程炮兵阵地,海军航空兵第一师也以1个轰炸机大队,在空军歼击机的掩护下,从8时起轰炸大陈岛守敌指挥所。9时,头门山岛上炮兵和海岸炮兵的50余门大炮,以雷霆万钧之势齐向一江山岛轰击。“轰隆隆”的巨响连续不断,猛烈的气浪把一江山岛周围的山和海都震动起来。
  12时15分,一江山岛海域迎来了冬季少有的和煦阳光。登陆舰出发了,分别从头门山岛和蒋儿岙岛启航,成三支箭头奔向一江山岛。洁白的浪花像条巨大的绸带,飘在他们后面,把蓝色的海面划成几块。护航机在高空盘旋,给蓝天织成无数条白带。轰炸机穿梭似地俯冲、轰炸、扫射,炮弹像飞蝗群似的划过海空,织成一顶严密的空中天网。登陆艇在昂首挺进。在航渡过程中,担任直接火力支援的海军护卫艇和陆军船载火箭炮、战防炮,不断向一江山岛前沿阵地猛烈射击,掩护第一梯队登陆艇展开。强有力的火力保障和空中掩护,使国民党海、空军未敢出动,岛上守敌的炮兵也无力还击。14时29分,第一七八团二营在北江的西山嘴、海门礁、黄岩礁登陆,第一八○团二营在南江的田番湾、胜利村登陆。
  突击登陆的战斗异常激烈。第一七八团二营在乐清礁靠岸时,一艘登陆艇中弹,艇长负伤,艇员伤亡过半。第一七八团一连在海门礁靠岸时,守敌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以手榴弹和机枪阻击登陆。我舰船上的枪炮一起开火,掩护登陆部队的战斗队形被割裂,伤亡增多,进攻不断受阻。指挥员们边打边组织协同。在海军、空军和相继登陆的炮兵火力支援下,步兵在暗堡密布的敌阵中,用灵活的小群战术猛打猛冲,并进行战场喊话,开展政治攻势。首次参战的喷火兵,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攻打主峰五、七连的指战员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在密密的弹雨中,一个接一个往上冲,旗手倒下了,红旗仍在前进。15时零2分,攻占守敌司令部所在的203高地,把鲜红的军旗插上了一江山岛主峰。在南江第一拨登陆成功的一八○团五连指战员浴血奋战,在连长负伤、指导员牺牲的情况下,英勇战斗,把红旗插上了160高地。第二拨队伍六连、八连登陆后,经过激战,打下了一八○高地、安全坡,消灭了守敌在北江东部的最后一批支撑点。
  攻克一江山岛之战,全歼守敌1086人,其中击毙一江山岛地区司令王生明以下519人,俘虏敌大队长王辅弼以下567人。号称大陈岛“铁门”的一江山岛被彻底打开了。
  为了纪念一江山岛之战的胜利,永远怀念牺牲的解放军将士,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55年在椒江市枫山建造了一江山岛烈士陵园。陵园内耸立着一座纪念塔,高16米。塔身上雕塑陆、海、空三军立像。塔正面为时任浙江省省长沙文汉题写的塔名,两侧为南京军区领导人林维先、廖政国的题词。同时还建立了烈士纪念碑。碑文记载了195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岛的经过。而今,这里成了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攻占一江山岛的第二天,我海军舰队巡逻在一江、大陈之间,空军又连续向大陈、披山、南麂等敌占岛屿投弹轰炸,架在高岛的岸炮也向大陈岛轰击。对此,美、蒋极为不安。美国一面策划联合国来进行所谓停火的诡计,另一面又加紧军事行动和战争挑衅。据美国报纸报道,当时在中国海区域共有5艘美国航空母舰(每艘载75~100架喷气式战斗机和轻轰炸机),3艘重巡洋舰,40余艘供登陆用的其它舰艇。此外,还有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正从美国西海岸港调过来。美军司令部还命令把美国最大的航空母舰“中途号”调往中国海附近集结。1月26日,美国空军在我国海岸附近起飞了300架全副战斗装备的军用飞机来耀武扬威,还声称它们带有原子武器,随时都可能发射。在我们一江山岛对面,不断地有大量的美机、美舰兜来兜去。对于美机、舰的挑衅,我军掌握“既不主动生事,也不示弱”的原则,美军起飞4架,我们也起飞4架;美军起飞8架,我们也起飞8架,有一天它们起飞了一百多架次,我们也起飞了一百多架次。它们循着外海兜圈子,我们也循着内海兜圈子。我们坚决不打第一枪。敌人却始终不敢越过雷池一步。
  国民党当局为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不于2月5日从大陈岛撤离。蒋经国亲自来到大陈岛上指挥撤离。张爱萍及“前指”决定在敌人撤退时给予打击。但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通过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让苏联劝说中共不要攻击撤退的国民党军。毛泽东考虑到国际斗争形势的需要,于2月2日指示国防部长彭德怀:在蒋军撤退时,无论有无美舰,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带射击。即是说,让敌人安全撤走,不要贪这点小便宜。这样,在美国舰船的掩护和运送下,国民党军2.5万人加上裹挟岛上的1.8万余居民,仓皇撤离大陈岛。解放军于2月13日进占大陈岛及外围诸岛。
  从2月9日至13日,我军又分别进占北麂山、北龙山、台山诸岛,12日至14日,我军进占了大陈、披山、鱼山等敌人弃守的岛屿。22日,我空军突然攻击了南麂山的敌人,逼得他们仓皇弃岛撤逃。26日,我军进占南麂山。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正如《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民解放军在沿海的胜利》的社论所指出的,这个胜利不仅表明了我国六亿人民解放自己神圣领土台湾的不可动摇的坚定意志。同时也表明了我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现代化海、陆、空军联合作战的力量大大增强了。一江山岛战斗的胜利,使美、蒋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变为一钱不值的废纸。事实再一次证明,在关乎国家主权、维护领土统一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人民从来是不含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不惧怕任何强大的敌人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实战镜头之一
  当训练进入直接战斗准备时期,张爱萍将军亲自来到前线。他召开了好几次会议,找海、陆、空军指挥员个别谈话,解决当时由于初次联合演习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还抽出时间专门检查我们登陆部队的准备工作。他亲自跑到突击连里,集合了一个排,具体的调查了有多少人经过实战锻炼,还有多少人从未作过战,并和每个战士亲切地交谈,询问他们在各种敌情下的对策,战士们看到将军这样细致地检查他们的准备情况,马上严肃而认真地相互检查起来,大家都说:“军区首长亲自下来检查了,这次一定要打个大胜仗。”
  部队终于完成了陆海合练,在最后一次的演习中,将军要我们准备一条船,随他一起出航。这天,天气很冷,海上刮起七八级大风,船颠簸得很厉害,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无尽的丘陵似的浪涛上奔腾跃进,我们劝将军到船里休息一下,将军却兴致勃勃的一定要从航行看起。一路上他仔细观察舰艇行进的队形,不时询问一些有关潮水、风向及航行速度的问题。
  快接近登陆演习场了,登陆艇已经换成了一线队形,一起向滩头扑去。由于潮水和风浪的阻力,登陆艇大都没有贴在岸边。战士们不顾天气寒冷,一个个紧接着跳进深及胸部的海水里,奋勇地向滩头阵地冲击。将军看到这情景心里有些着急:这么冷的天,岸上的河水都已结了冰,战士们下水冲击,上岸还不冻坏了?我就对将军说:“主要是船靠滩头时没有开足马力,如果以战速猛突,登陆艇是完全可以冲上滩头的。”将军听了我的话,说道:“你只讲对了一半,你还不完全了解海军的情况。我们这些登陆艇,来自四面八方,性能不一,在海风、潮水每天都在变化的情况下,他们能在行动中保持整齐的队形,保证同一时间接近登陆点,海军同志已经花了不少心血了。你要求他们用劲往上冲,不让部队下水,这在将来作战时,完全可以做到,现在却不行。我们目前的登陆器材就是这些,训练时间冲破了,战斗用什么?”听了将军的话,我感到他对战斗中的大小问题似乎都作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将军紧跟在突击连长的背后,跟着他们突破前沿,跟着他们进入纵深战斗,跟着他们冲到山顶上,又跟着返回到山脚下。
  演习结束了,部队集合在海滩上,请将军讲话,将军说天冷,同志们身上都湿了,不要讲了。我说:“首长看了不讲话,战士反而会不高兴的。”将军环顾了一下周围同志们期待的眼神,就说:“那就简单地讲讲吧!”将军的话也真简单,我记得就这么几句:“同志们!演习我很满意;同志们经过抗美援朝的锻炼,在浙东沿海打过不少仗;经过这次训练,我认为下面这一仗,我们可以打了。”将军的话音刚落,战士中欢声雷动。多少天来,同志们海里跑、泥里滚,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与寒冷、疲劳、疾病作斗争,为的是什么?现在将军一句话就给了大家长期渴望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打了!”
  (摘自王坤文:《一江山岛之战》)
  
  实战镜头之二
  12时53分,指挥台上扬起一面蓝旗,只听到海军的陈副大队长大喝了一声:“起航!”所有的登陆舰都一起颠动起来了。一片马达声,把山那边传来的炮声也盖下去了。
  我站在二营的指挥艇上,俯视海面,两边的群山渐渐后退,海面逐渐开阔起来。散布在港湾各处的登陆艇,立即像被一条线串了起来,迅速编成了严整的队形,分两路紧跟在我们艇后,我们在强大的海、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向一江山岛进发。
  艇队绕过头门山东部,前进到一江山岛正北的海面上,一江山岛被我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的烟雾笼罩,很难看清它的真面目。此时,艇上的陆、海军指挥员的共同任务,就是掌握航行方向和前进的速度,和登陆的兄弟艇队搞好协同。
  指挥艇接近大茶花了。我看清了在这块礁石岛屿上,有我们临时登陆的重迫击炮兵,他们抵近到敌岛面前来射击。在大茶花后侧,登陆舰上的“喀秋莎”,也在不停地闪烁着火光,炮声像一阵阵打不尽的迅雷,一股声地吼叫着。
  13点55分,我空军机群又准时来临,轰炸机在190、203高地和前沿支撑点,轮番轰炸。在烟雾朦朦的一江山岛上,顿时又增加了几十条褐色的巨大烟柱。强击机沿着一江山岛北坡低回扫射,把敌人压得抬不起头来。只有少数顽固的敌人,躲在岩缝的工事里向我们射击。这时,装载着步兵随伴火炮的火力迎了上去,对准了那些残存的工事碉堡和隐蔽火力点开火,为步兵开辟道路。
  当160高地、180高地间的兄弟部队,自正面向主峰攻击的时候,在180高地西侧,又出现了一支部队,他们用喷火器向死守碉堡的敌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火焰一直烧向山顶,部队也迅速冲向山顶,一面鲜红的大旗,很快就在南江180主峰战斗的火焰中升起。随后,他们又组织了迫击炮、75无座力炮及重机枪,压制北江东山村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向安全坡、巩固坡冲击。自登陆突破算起,历时不过2小时,战斗即基本结束。我团一、二营的部队都转入防御,部分三营的部队向东山村、守固村、向阳礁等地的残余敌人进行攻击。跟随我指挥所前进的炮兵观察员和航空引导员跑来转告他们首长的意见,问我还要不要炮兵和航空兵的配合,我说:“够了,请转告你们首长:‘这点敌人,我们的随伴火炮尽够他们受了!’”接着,我又对他们说:“你们辛苦了!现在可以休息一下。”说真的,这批背着各式不同电台的小青年真使我喜欢,我走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随时把我们部队的进展情况报告炮兵和航空兵,使我们的协同作战取得有效的配合。
  还有一件使我永远不会忘怀的该是水警区炮艇中队给我们的有力支援。当我艇队开出头门山,我们就看到有4条小炮艇在乐清礁的东侧,紧盯着敌人水面岩缝里的火力点,不停地向敌人射击,有力地牵制着敌人,保障了我二营登陆部队的侧翼安全。他们在我们起航时就开始战斗,直到我七连向守固村、向阳礁去扫清残敌的时候,还在“乒乓砰砰”的打得起劲。我连忙报告“登指”请他们“收兵”,并要求首长给他们表扬。
  (摘自毛张苗文:《直下北一江山岛》)
  
  实战镜头之三
  指挥部升起步兵艇队起航的信号旗,舰艇队分两个箭头,从头门岛海湾出发,像两把钢刀直插一江山岛的南北两岸。
  强大的舰队出动了,乌黑黑的战舰,远远的在我们两侧护卫。头门岛上的炮群向一江山岛作最密集的轰击,海上的“喀秋莎”大炮也开了腔,重轰炸机群还在轮番的向岛上倾泻着成批炸弹。打得一江山岛一片烟幕弥漫,火光冲天。
  突然,团指挥艇上发出登陆冲击的讯号。主攻南江第一拨艇队五连、七连,立即编成横队,登陆艇开始开足马力向滩头前进。艇上的对空联络员向提在手上的对话机喊着:“地瓜,地瓜。”我们的地面强击机真像刨地瓜似的,机群擦过艇上的桅杆,向滩头猛烈轰击,紧紧地掩护着我步兵前进。
  当第一拨艇队距敌滩头50米处时,敌人前沿突然射来一阵炮弹,把五连二号艇击中起火了,二排长何才林指挥着一面扑灭烟火,一面穿过敌炮弹所掀起的一条条的银色水柱,继续前进。
  这时,五连正面滩头上方敌人的大碉堡里,有两挺重机枪开了火,密密的弹雨拷打着登陆艇的大门护板,眼看着如果放下大门一定要遭到许多伤亡,不放下大门又不能靠岸登陆,情况十分危急。正在这时候,班长吕有库的重机枪突然开火,对准着碉堡的枪眼,冒出一阵阵的火花,压住了敌人的火力。正当他全神贯注射击时,冷不防左侧北江敌人射来一阵子弹,子弹穿过副射手蔡永德的身体,又钻进吕有库的肩膀,蔡永德重伤随即倒下,吕有库的手一沉,对面碉堡里的敌人火力又复活了。吕有库强打起精神,用已经负重伤的手拿起被鲜血染红的子弹带,继续射击压制敌人。
  登陆艇快靠近滩头,一排长邵洪法下了准备登陆冲击的命令,大家都准备着。重机枪二组射手方金宝已跳上射击台,帮班长提弹带。重机枪正打得“哗哗哗”的,刹那间,北江敌人又用侧射火力压过来,两发子弹射穿了吕有库的腹部,只听得吕有库“啊!”了一声。但是,他没有倒下去,他咬着牙用左手把棉衣里的一团棉花紧紧的塞住伤口,张着两只大眼死盯着岸上的碉堡,两只手用尽他平生最后的力量,握紧枪把狠狠地不停地向敌人射击。
  就在这瞬间,登陆艇队都打开大门,向滩头猛的冲击,步兵登陆了。战士们发出震天的冲杀声,各种兵器:冲锋枪、步枪、轻机枪、手榴弹、小包炸药……全部向滩头上的敌人打去……而吕有库同志,这时已经倒在船上,闭上了眼睛,鲜血从射击台上流下来,流过甲板滴下大海,浪花卷起他的鲜血,愤怒的扑打着滩头的岩石。
  [背景资料]:吕有库,黑龙江省白城县十五区煤窑村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次战斗中,曾荣立过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模范战士1次。
  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2岁,机枪班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到底,掩护突击排顺利地占领了滩头阵地,对保证战斗的胜利做出重要的贡献。战后,被领导机关追认为一等功、二级战斗英雄、模范党员的光荣称号。
  (摘自金乃坚文:《强攻南一江山岛》)
  
  实战镜头之四
  12时20分正,“放”字一下达,3发红色信号弹就飞上了天。倾刻间,天翻地覆,北一江升起无数烟柱,炮弹炸裂的气浪,震得指挥所顶上积土纷纷往下落。一江山被烈火和漫天的浓烟裹了起来。
  第3次急袭射击后,登陆指挥所传达张爱萍将军的口令:“炮兵打得好!”
  当电话员传信下去以后,部队战斗情绪激昂异常。榴炮五连二班新战士尹鑫松在战斗2小时中,连续装弹257发;野炮二连刘安福连续装弹410发。负重都在9千斤以上,连手臂都因为负重过度红肿起来。老兵吴占龙、刘安福等同志,当火炮出了故障抽不出药筒时,用手伸进被烧得灼热的药室中去抽,手烧烂了,仍坚持战斗。
  跟随步兵团长的炮兵前进观察所,终于向我们呼叫了,受话器中传来我团参谋长的声音:“步兵准备登陆。”这时,整个指挥所人员都屏住呼吸,肉眼可以清楚地看到艇队和前沿一条白线迅速地靠拢。作战参谋额上冒着豆粒大的汗珠,连握着送话器握键的右手都在微微颤抖。副师长铁板面孔,全神贯注地观察艇队的动向。
  报话机中传来参谋长斩钉截铁的声音:“离敌前沿还有800米,还有500米……。”我们向炮兵副军长请示:“可以开炮了吗?”副军长点了点头。当“放”字刚一下达,参谋长又报告还有400米了。
  指挥所所有人的心都随同炮弹一起飞向天空了。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每个人的心里,都像绷得紧紧的一面鼓,而且还在继续绞紧,它立即就要破裂。这时,不知是谁“呀”的一声喊了起来,只见乐清礁上冒出一串浓烟,接着传来一阵裂心的爆炸声。浓烟中升起了一发绿色信号弹,步兵抢占了滩头。
  接着,我们根据步兵的要求,炮火向了望村延伸,步兵占领了望村以后,火力又向203、190高地延伸。
  (摘自赵舟文:《一切为了战斗胜利》)
  
  注释:
  本文主要参考了陆军第六十师战史,部分当年参战指挥员所撰写的回忆录及何立波、何丽娜《张爱萍与我军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等文章,特此致谢。
其他文献
2004年10月,是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我们特地采访了现居杭州市的91岁老红军张力雄将军。张将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人,他16岁投身革命,1932年加入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4、5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其间三次过草地,在“西路军”的残酷血战中死里逃生;1938年在“抗大”学习后奔赴抗战前线,经历了淮海战役、中原突围和进军大西南等100多次大小战斗;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
期刊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行径深恶痛绝的宋庆龄愤然出走苏联。她虽不是作为逃亡者流落异国他乡,但其出走的内幕也的确带有神秘色彩。    “四·一二”、“七·一五”,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宋庆龄对此深恶痛绝,愤然离开武汉到上海。    “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权力的扩大使他的野心日益膨胀,从在
期刊
刘文静是历史上著名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事件的首谋和策划者,是李氏秦王府集团的重要成员,倜傥有器略,名噪一时。然而,李氏建立政权后不久,正是年富力强的刘文静即遭到杀身之祸。有功之臣刘文静悲剧性的结局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  刘文静有智谋,有政治才能,李唐政权的建立,刘文静功不可没。  刘文静功成于谋划太原起兵。太原起兵是李氏家族反隋建立唐政权的重要事件。刘文静最早提出起兵“鼓而入关,以震天下”。
期刊
孔祥熙号称国民党内的理财专家,长期出任财政部长,行政院院长之职,也算民国政坛巨头之一。其人在民国时期的金融、经济舞台上长袖善舞,的确有一手。然而,在给自己捞钱方面,能耐更大,热情更高。  孔祥熙字庸之,本意是能奉行中庸之道,后来官场上针对他对蒋介石惟惟诺诺、百依百顺的特点,背后戏谑他的字当做“庸俗之人”解释。又因为其性格圆滑,遇事一般不表明态度,总是观风察向、暗自揣摩,外表厚道,肚里精明,见人只说
期刊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化人在经济生活方面,多数是比较宽裕的。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胡适(1891—1962)。  1917年春,胡适在美国留学已满七年,完成了博士论文。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积极投稿《新青年》杂志,鼓吹文学改良,用白话作诗文,成为新思潮的一员健将。当时主编《新青年》的陈独秀,刚受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特聘,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向蔡校长力荐胡适,蔡元培遂聘胡适为北大文科教授。胡适接到电报,便
期刊
1949年12月5日下午,解放军从田阳向百色进军,原来进城企图洗劫的土匪闻风丧胆立即逃窜了;约4点多5点钟的时候,寂静的百色城突然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惟一的国民党地方“保安队”的机枪班也仓皇溃逃了;雄壮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了,当年邓小平领导红七军举行武装起义的革命圣地百色城解放了!  1944年,早年守寡贫困的母亲带着我们5兄弟,随着两个叔叔的全家总共10几口人,和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一起逃
期刊
吃西餐    1927年8月,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会昌的一场战斗中,陈赓左腿中弹,他以血涂抹一身,诈死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党组织安排警卫员卢冬生陪他到香港治伤,而当时香港当局正在缉捕从内地跑出来的红军。医院不敢收治枪伤病人,到街上又遭巡捕驱赶,陈赓和卢冬生一时无立足之地。见马路中间有个厕所,陈赓请卢冬生背他进去坐一坐。此时,两人肚子饿得咕咕叫,而陈赓身上仅有20元钱,他摸摸肚子说:“叫一份西餐来吃
期刊
林森在国民党中可谓一个非常重要的“闲人”,极其显赫的“隐士”。身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世人却只知“蒋委员长”,而鲜知有他这个“国民政府主席”;曾联名反蒋受到通缉,以后却仍得到蒋介石的体谅和支持;曾组建“西山会议派”疯狂反共,故世时依旧受到中共的哀悼和赞誉。其为官处世之道,颇堪寻味。  林森自1905年起追随孙中山革命,奔波风尘。在国民党中,资格很老,位置尊崇,但从未执掌过真正能生杀予夺的大权。193
期刊
不是尊贵的女王或第一夫人,也不是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一国总统或总理,但是作为在当今乱世扮演国际警察角色的美国,新任国务卿——年仅50岁的康多莉扎·赖斯,已经谱写了无数个“最”和“第一”:美国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第一位女性教务长,也是第一位黑人教务长;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也是担任该职的第一位黑人、第一位女性;最近,她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国务卿……  
期刊
引子    北有同仁堂,南有源安堂。  一个改革开放中横空出世、至今仅有十几年历史的源安堂,竟能与有数百年渊源的同仁堂并驾齐驱、屹立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这是现代中国的神话?不!——这是莫兆钦,一个“大山的儿子”在桂东南山区创造的一个举世闻名的奇迹,一个被誉为“南国药王”的真实而生动的人生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莫兆钦以“源安堂模式”、以10多年的时间,改写了现代中国医药制造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