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96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是音乐艺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音乐欣赏课上避免的几个误区
  (一)没有教学目标,没有教学设计的欣赏课。教师单一的让学生聆听乐曲,没有师生互动。天马行空的让学生想象,没有设计提问,教师对聆听音乐内容缺乏了解,没有吃透教材,教师不知道欣赏乐曲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三维目标的要求,一味的让学生反复枯燥的聆听,以此带来的负面就是降低了学生听赏乐曲的兴趣,对音乐欣赏课失去兴趣。
  (二)讲得多听的少。一堂课教师不知疲倦的从头讲到尾,从作曲家生平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乐曲风格流派,再到乐曲曲式结构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用了四分之三的时间,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聆听,作品没有完整的聆听因为时间不够。这种欣赏远离了音乐主线,背离了审美规律。
  (三)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将完整的音乐肢解。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将完整的音乐,分割成几次听完。当学生刚刚进入欣赏状态,感受优美的音乐时,教师将音乐停下进行讲解介绍。这就像一个人要睡觉刚刚有些睡意准备进入梦乡时即刻被人吵醒一样。这样的教学不仅破坏了音乐的美感,打破了音乐的完整性还阻断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和体验。聆听支离破碎的音乐也会降低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创设情境是指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作性发展的教学环境,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例如我在上《茉莉花》这一课,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视频,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有中国小朋友陈天佳演唱的《茉莉花》,通过提问讲解,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也引起了学生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再让学生随着茉莉花的音乐观看茉莉花的图片,介绍茉莉花,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景中。良好的情境创设会使学生觉得音乐并不陌生非常有趣,以此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保持好奇心。
  (二)参与音乐实践和体验。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1.体态律动。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音乐欣赏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大胆加上体态律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拍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适时让学生通过节奏拍打参与音乐实践一起演奏。例如在欣赏《雷鸣闪电波尔卡》之一课时先让学生随音乐拍手,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制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拍打桌子,以及自己的铅笔盒来表现打雷和闪电。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学生内心充满了愉悦,学习兴趣高涨。
  3. 唱一唱。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有些乐曲的主题在听赏过程中经常出现,这就要求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唱一唱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更好的专注于音乐本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感受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还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晨景》时,教学生学唱音乐主题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主旋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的意境。在欣赏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时让学生唱一唱主题一和主题二,加一对比让学生知道了音乐中节奏和音高两大音乐要素在变奏中的所起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了变奏的相关知识、变奏手法。为学生今后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日记是一种实录文体。它记载着个人的生活、情感、工作、学习等诸多方面,是日常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文体。如果把写日记同小学生的作文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写出亲身经历、抒发真挚情感,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写作过程的情感之“瑕”,无事可写的弊端,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途径。  那么怎样写好日记,写好日记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要有明确的选材目的  日记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专题性日记,如工作日记、学习日记等。二是
期刊
新课程从实施至今,已有多年时间,回忆新课改的实施过程,可以说是举步为艰,这除了一些评价机制有待完善之外,关键是人的因素。没有人的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如果人的观念不改变,课改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毫无价值的改革。  教师是新课改的执行者和实践者,课改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必须提高认识,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中,使自身得到全面
期刊
一、通过科学的试卷讲评提高复习的方法  讲评试卷重点在于指导,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和训练思维。①怎么做出来的—“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样的方法—“解题的思路”;④题中有哪些细节或隐含的条件要引起注意—“审题的注意点”;⑤本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解题的特色”;⑥题干条件可以改变吗—“怎样应对变化”;⑦我为什么会错解—“错误的原因和避免出现错误……
期刊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对亿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由于学生没有“凑整”的数学观念,所以教材先从“凑整”讲起,再讲加法和减法的简便算法。  一、教学过程  学习例1  (1)出示例1:113+59  师:你有没有简便算法?  (活动一)  A.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B.指导学生口述思路、
期刊
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来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者的深刻变革,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必须变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过于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而忽略了教师的合作。从课程综合的程度看
期刊
一、新课程改革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自主解决某个特定的数学任务,核心思想是引导让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集中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  1.学情和教材分析。“圆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之后。学习内
期刊
反思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本节课的效果,总结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一、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独特的风格  教师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
期刊
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转化后进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那么,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后进生是怎样形成的呢?如何才能转化后进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呢?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家长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差。  2.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上缺少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个别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给老师或家长完成任务,学习好不好无关紧
期刊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为了加强表达效果,突出艺术形象,往往使用衬托的手法。我们在学习、鉴赏诗词时,就会发现这种手法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诗歌中,现将这些不同的形式列举并做以简单分析。  1.正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多么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
期刊
后进生,作为老师没有不熟悉的,也是最让人心烦,最让人头疼的。可是后进生真的那么讨厌吗?真的不可救药了吗?我们的老师就没有一点责任吗?先看下面几个案例:  北京二十二中孙维刚老师对后进生是这样做的,先暂时降低要求,降到学生能接受的地方为止,从基础抓起,从不急于求成。他从初一收的学生,不是最好的,甚至是别人不要的,可在六年后参加高考时,班上一半的同学可以上北大清华,剩下的几乎都上了本科,这听起来就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