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有历史文物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文物本身的脆弱性,随着时间的流逝,都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何对历史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修复、重建、研究以及传播,是摆在所有文博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展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博物馆事业空前繁荣的今天,更需要将现代化元素合理有效地引入宫廷遗址性博物馆,这样可以将展示内容更完美更直观地传达给观众,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一种创新意识,正在成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文化遗产已经进入数字化保护时代。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
数字化这个名词,在当今社会并不陌生,它就是将厚重的静态实物以数字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高科技合理,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数字化技术风起云涌的今天尤对青少年参观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以沈阳故宫为例,从展陈能力建设上急需引入新的数字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实现自我提升,以填补长期以来沈阳故宫没有数字化展厅的空白,这也将是沈阳故宫博物院提升展示水平,完善展示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利用网络与博物馆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将传统的博物馆的展览形式与电脑网络中的数字化内容充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数字化展示技术具有的全面、生动、深入的内容展示特点进行开发建设,与实体文物展陈形成有机配合,将带领沈阳故宫进入以文物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以历史为舞台的数字多媒体展示时代,通过这个纽带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实现。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距今已有390年的历史。作为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以其独有的满族特色而享誉海外。作为宫廷遗址博物馆沈阳故宫利用古建筑固有的格局来做与现代科技接轨的高科技展厅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经过多次的现场测量及专家论证,在西七间楼、銮驾库等多个展室增加了数字化展览。2015年,沈阳故宫博物院利用科技手段来完善展览陈列,受到了游客的好评。对于遗址博物馆来讲,数字化博物馆是利用电子及网络高科技作为对博物馆有利的、重要的补充。数字化展厅的建成将为沈阳故宫围绕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原创数字化展示内容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展示平台,在直接为游客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将推动沈阳故宫开发更多的数字科普产品服务社会,不断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为展现沈阳故宫独具内涵的清早期文化搭建重要的传播平台。现浅谈一下沈阳故宫博物院一年来利用数字科技所增设的新型展览形式及新形式下博物馆宣传、文物收藏手段。
一、 裸眼3D技术
在沈阳故宫銮驾库位于东路建筑的最后,原为皇帝出巡时仪仗存放之所。现在里面展出的128件文物中,均为宫廷遗留之物。我们把清代“四王”之一王原祁山水图利用裸眼3D的技术,让画家三百年前的作品活灵活现的展示给游客。
裸眼3D:是建立在人类眼睛立体视觉机制上的新一代自由立体显示设备。它不用借助于任何助观看设备(如3D眼镜、头盔等)就能获得具有完整深度信息的图像。裸眼显示设备能够出色的运用自动立体显现技术展现出逼真的3D影像。还根据视差障碍原理,运用特殊的掩模算法,把展现的影像交互排列,然后通过特殊的视差屏幕后由双眼捕捉观察。视差屏幕通过光栅阵列精准操控每一个像素透过的光线,只让右眼看见,或只让左眼看见。由于右、左眼观看液晶板的角度不同,运用这一角度差挡住光线就可将图像分配给左、右眼,经过大脑将这两幅有区别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具有空间深度和维度信息的图像,从而使游客不需要任何助观看设备就可看到3D影像。
二、 触摸查询一体机系统及二维码扫描
触摸查询一体机是一种最方便、简单、自然、实用的人机交换互设备,它集合了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音响技术、网络技术,方便观众在参观时查阅相关信息。这种系统沈阳故宫已经在多个展厅均有设置,让游客通过视频介绍、照片及文字的适当编辑设置不同科目,可通过手触摸屏查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手触摸屏信息查询是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容易沟通,所以常用于博物馆面向观众的信息展示。
二维码扫描,发行于2012年11月2日,是指运用游客的智能手机获取二维码图片中的内容和信息。二维码扫描依据手机的操作系统不同,分为IOS、Android、塞班等,同时因为操作版本不同支持的操作系统也不同,通常都被用于条码扫描、资源扫描下载、火车票扫描等。来沈阳故宫参观游客只需在讲解说明牌上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关于这座建筑的讲解。这种形式在我国多个大型博物馆均有应用,也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可。
三、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博物馆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且平台有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五个类别的内容。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端网页、移动网络客户端登录,也可以绑定私人帐号进行信息群发。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自媒体平台,如博物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对接的转介率微信会员管理系统展示博物馆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和微活动。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对外宣传的一个新型媒体。微信整个板块包含个人微信、二维码、公众平台。2015年2月,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成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将展览信息、文化演出公告、馆藏文物介绍、院务活动等发布到微信平台上。让所有关注沈阳故宫博物院微信平台的人通过自媒体宣传达到广泛推广的作用。目前,沈阳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平台共发布信息211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好评。
四、 陈列展厅幻影成像技术
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是在同一空间内,首先以文物藏品为基础,再配以符合展览特点的辅助展品,按照展览的主题、顺序和设计组合成的,进行直观展览、传播历史文化和提供审美欣赏。而不论是现代化博物馆还是遗址类博物馆最为推崇的展览方式则是在配合实物展览的同时,开发“无形”的陈列展示。 幻影成像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是基于“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将所拍摄的影像(人、物)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演绎故事的发展过程,可以实现场景、产品等的逼真展示。幻影成像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游客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
沈阳故宫博物院在东七间楼展厅利用幻影成像技术让游客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历史重现。这种全新的科技技术将装饰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在没有视频图像时,幕布透明状态,游客看不到幕布的存在,这样可以充分展示游客和幻影技术的互动感受,而幻影成像技术也是当今一种最时尚的产品展示手法。
五、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1、网站建设
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已成立多年,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传播知识、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也是公众了解博物馆和与博物馆交流的窗口。只要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沈阳故宫博物院”字样就会链接到博物馆官方网站。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点击开后分为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等各语种,能让不同国家的游客浏览网站。在官网上还但列出“数字博物馆”一项,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在沈阳故宫行走的立体画面。通过网站,收到了来自海内外观众对沈阳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关心,收到了来自清史爱好者与故宫专家学者交流的信息,同时也收到了人们对沈阳故宫建设发展的许多建议。
2、 内部网络平台
在沈阳故宫早沈阳故宫博物院在2004年底,建立局域网,网络建设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为原则,利用三个月时间先期搭建了硬件系统平台,现在网络通信光纤覆盖全院各个部门,两台中央服务器连接近百台电脑,通过内部网络的信息节点均可连入国际互联网,为工作带来方便,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3、 馆藏文物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中,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文物信息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数以万计的文物藏品数字化,把博物馆真实的物变成能被计算机存储、识别和传播的一组数字;二是建立藏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藏品数据库,用户可以浏览、统计和利用各馆藏文物的基本信息。
沈阳故宫院藏文物信息化工作始于1998年,是在结合沈阳故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的。
4、 古建筑和库房智能化建设
作为世界遗产的管理者和守护者,古建筑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紧抓不怠的工作,
按照国家标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沈阳故宫为国家一级风险防护单位,防护级别为I级。由此可见建设世界遗产智能化安全保护系统对沈阳故宫的现在乃至以后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六、 数字影像博物馆
沈阳故宫数字影像博物馆是在仿古建筑内配置安装2部影院及投影系统和高品质音响系统,形成一个具有较高视效、声效和体感特效的展示场馆。以清早期历史文化做为核心内容,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历史回忆的复原再现,完成18分钟时长的全三维立体数字影像内容。通过影片展示可以为游客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将推动沈阳故宫开发更多的数字科普产品服务社会,不断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为展现沈阳故宫独具内涵的清早期文化搭建重要的传播平台。
目前,沈阳故宫博物院展陈以实物展示为主,尽管其精美的文物与雄伟的建筑蕴含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讲解服务水平国内一流,但是受传统展览形式和展厅古建筑自身空间的制约,游客对文物背后的故事所知甚少,面对近年来数字多媒体展示技术的兴起,沈阳故宫也需要引入新的数字化展示技术以实现自我提升,深入挖掘自身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论是数字影像博物馆还是幻影成像等项目的引入都是从展陈内容构建上可以“再造故宫”,为社会展现一个更多文化视角、更大历史纵深的新故宫,从而可以奠定一个重游故宫、常换新颜的内容基础;从展示形式上可以满足未来以80、90后为主具有更好教育背景、更宽文化视野、更高艺术品位和更强交互体验需求的受众,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面向未来、保持发展的长远举措;从传播模式上数字化内容可以更好的借助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各种富媒体形式进行广泛传播,将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打开更为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
数字化这个名词,在当今社会并不陌生,它就是将厚重的静态实物以数字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高科技合理,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数字化技术风起云涌的今天尤对青少年参观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以沈阳故宫为例,从展陈能力建设上急需引入新的数字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实现自我提升,以填补长期以来沈阳故宫没有数字化展厅的空白,这也将是沈阳故宫博物院提升展示水平,完善展示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利用网络与博物馆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将传统的博物馆的展览形式与电脑网络中的数字化内容充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数字化展示技术具有的全面、生动、深入的内容展示特点进行开发建设,与实体文物展陈形成有机配合,将带领沈阳故宫进入以文物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以历史为舞台的数字多媒体展示时代,通过这个纽带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实现。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距今已有390年的历史。作为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以其独有的满族特色而享誉海外。作为宫廷遗址博物馆沈阳故宫利用古建筑固有的格局来做与现代科技接轨的高科技展厅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经过多次的现场测量及专家论证,在西七间楼、銮驾库等多个展室增加了数字化展览。2015年,沈阳故宫博物院利用科技手段来完善展览陈列,受到了游客的好评。对于遗址博物馆来讲,数字化博物馆是利用电子及网络高科技作为对博物馆有利的、重要的补充。数字化展厅的建成将为沈阳故宫围绕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原创数字化展示内容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展示平台,在直接为游客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将推动沈阳故宫开发更多的数字科普产品服务社会,不断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为展现沈阳故宫独具内涵的清早期文化搭建重要的传播平台。现浅谈一下沈阳故宫博物院一年来利用数字科技所增设的新型展览形式及新形式下博物馆宣传、文物收藏手段。
一、 裸眼3D技术
在沈阳故宫銮驾库位于东路建筑的最后,原为皇帝出巡时仪仗存放之所。现在里面展出的128件文物中,均为宫廷遗留之物。我们把清代“四王”之一王原祁山水图利用裸眼3D的技术,让画家三百年前的作品活灵活现的展示给游客。
裸眼3D:是建立在人类眼睛立体视觉机制上的新一代自由立体显示设备。它不用借助于任何助观看设备(如3D眼镜、头盔等)就能获得具有完整深度信息的图像。裸眼显示设备能够出色的运用自动立体显现技术展现出逼真的3D影像。还根据视差障碍原理,运用特殊的掩模算法,把展现的影像交互排列,然后通过特殊的视差屏幕后由双眼捕捉观察。视差屏幕通过光栅阵列精准操控每一个像素透过的光线,只让右眼看见,或只让左眼看见。由于右、左眼观看液晶板的角度不同,运用这一角度差挡住光线就可将图像分配给左、右眼,经过大脑将这两幅有区别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具有空间深度和维度信息的图像,从而使游客不需要任何助观看设备就可看到3D影像。
二、 触摸查询一体机系统及二维码扫描
触摸查询一体机是一种最方便、简单、自然、实用的人机交换互设备,它集合了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音响技术、网络技术,方便观众在参观时查阅相关信息。这种系统沈阳故宫已经在多个展厅均有设置,让游客通过视频介绍、照片及文字的适当编辑设置不同科目,可通过手触摸屏查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手触摸屏信息查询是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容易沟通,所以常用于博物馆面向观众的信息展示。
二维码扫描,发行于2012年11月2日,是指运用游客的智能手机获取二维码图片中的内容和信息。二维码扫描依据手机的操作系统不同,分为IOS、Android、塞班等,同时因为操作版本不同支持的操作系统也不同,通常都被用于条码扫描、资源扫描下载、火车票扫描等。来沈阳故宫参观游客只需在讲解说明牌上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关于这座建筑的讲解。这种形式在我国多个大型博物馆均有应用,也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可。
三、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博物馆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且平台有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五个类别的内容。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端网页、移动网络客户端登录,也可以绑定私人帐号进行信息群发。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自媒体平台,如博物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对接的转介率微信会员管理系统展示博物馆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和微活动。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对外宣传的一个新型媒体。微信整个板块包含个人微信、二维码、公众平台。2015年2月,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成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将展览信息、文化演出公告、馆藏文物介绍、院务活动等发布到微信平台上。让所有关注沈阳故宫博物院微信平台的人通过自媒体宣传达到广泛推广的作用。目前,沈阳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平台共发布信息211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好评。
四、 陈列展厅幻影成像技术
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是在同一空间内,首先以文物藏品为基础,再配以符合展览特点的辅助展品,按照展览的主题、顺序和设计组合成的,进行直观展览、传播历史文化和提供审美欣赏。而不论是现代化博物馆还是遗址类博物馆最为推崇的展览方式则是在配合实物展览的同时,开发“无形”的陈列展示。 幻影成像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是基于“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将所拍摄的影像(人、物)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演绎故事的发展过程,可以实现场景、产品等的逼真展示。幻影成像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游客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
沈阳故宫博物院在东七间楼展厅利用幻影成像技术让游客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历史重现。这种全新的科技技术将装饰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在没有视频图像时,幕布透明状态,游客看不到幕布的存在,这样可以充分展示游客和幻影技术的互动感受,而幻影成像技术也是当今一种最时尚的产品展示手法。
五、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1、网站建设
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已成立多年,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传播知识、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也是公众了解博物馆和与博物馆交流的窗口。只要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沈阳故宫博物院”字样就会链接到博物馆官方网站。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点击开后分为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等各语种,能让不同国家的游客浏览网站。在官网上还但列出“数字博物馆”一项,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在沈阳故宫行走的立体画面。通过网站,收到了来自海内外观众对沈阳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关心,收到了来自清史爱好者与故宫专家学者交流的信息,同时也收到了人们对沈阳故宫建设发展的许多建议。
2、 内部网络平台
在沈阳故宫早沈阳故宫博物院在2004年底,建立局域网,网络建设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为原则,利用三个月时间先期搭建了硬件系统平台,现在网络通信光纤覆盖全院各个部门,两台中央服务器连接近百台电脑,通过内部网络的信息节点均可连入国际互联网,为工作带来方便,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3、 馆藏文物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中,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文物信息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数以万计的文物藏品数字化,把博物馆真实的物变成能被计算机存储、识别和传播的一组数字;二是建立藏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藏品数据库,用户可以浏览、统计和利用各馆藏文物的基本信息。
沈阳故宫院藏文物信息化工作始于1998年,是在结合沈阳故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的。
4、 古建筑和库房智能化建设
作为世界遗产的管理者和守护者,古建筑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紧抓不怠的工作,
按照国家标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沈阳故宫为国家一级风险防护单位,防护级别为I级。由此可见建设世界遗产智能化安全保护系统对沈阳故宫的现在乃至以后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六、 数字影像博物馆
沈阳故宫数字影像博物馆是在仿古建筑内配置安装2部影院及投影系统和高品质音响系统,形成一个具有较高视效、声效和体感特效的展示场馆。以清早期历史文化做为核心内容,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历史回忆的复原再现,完成18分钟时长的全三维立体数字影像内容。通过影片展示可以为游客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将推动沈阳故宫开发更多的数字科普产品服务社会,不断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为展现沈阳故宫独具内涵的清早期文化搭建重要的传播平台。
目前,沈阳故宫博物院展陈以实物展示为主,尽管其精美的文物与雄伟的建筑蕴含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讲解服务水平国内一流,但是受传统展览形式和展厅古建筑自身空间的制约,游客对文物背后的故事所知甚少,面对近年来数字多媒体展示技术的兴起,沈阳故宫也需要引入新的数字化展示技术以实现自我提升,深入挖掘自身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论是数字影像博物馆还是幻影成像等项目的引入都是从展陈内容构建上可以“再造故宫”,为社会展现一个更多文化视角、更大历史纵深的新故宫,从而可以奠定一个重游故宫、常换新颜的内容基础;从展示形式上可以满足未来以80、90后为主具有更好教育背景、更宽文化视野、更高艺术品位和更强交互体验需求的受众,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面向未来、保持发展的长远举措;从传播模式上数字化内容可以更好的借助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各种富媒体形式进行广泛传播,将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打开更为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